第241节
作者:云长歌      更新:2023-06-22 16:05      字数:4555
  毕竟大唐风调雨顺没两年,如果他们知道李从嘉又盯上了日本,怕是要以死相谏了。李从嘉十分淡定说道:“太简单了啊,就告诉他们我是想要调走雷有终,所以想出一个借口安慰他,毕竟无论是谁,在那里勤勤恳恳干了许久,眼看着就出成果了,却被调走,心里都会不舒服。”释雪庭说道:“你前科不太好,他们怕是不信。”李从嘉对着他眨了眨眼说道:“他们爱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释雪庭还没说什么,那边春生就过来禀报道:“启禀陛下,熙夫人求见。”李从嘉一想就知道高熙大概是来跟他汇报工作的,自然是要让她进来的。高熙进来行礼之后开口说道:“陛下可以派人盯着一点十娘。”李从嘉有些惊讶:“ 你怀疑她会做出什么事?”高熙摇头说道:“不确定,十娘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也不再像是以前一样天真烂漫一往无前,总算是肯多想一想了,但是想完之后做的决定,对大唐对雷将军是好是坏只怕说不好。”李从嘉问道:“你都跟她说什么了?”高熙坦然说道:“我直接问她有没有做好准备丈夫或者父亲失去其中之一。”李从嘉:“你……居然这么直白吗?”高熙说道:“不然呢?这个问题本来就摆在她面前啊,她自己不做出选择,谁能帮她?”李从嘉面无表情说道:“已经解决了,我把雷有终调到了别的地方。”高熙惊讶了一瞬,而后无所谓说道:“这是陛下插手才解决的事情,实际上她还是要面对同样的问题的。”李从嘉看着她半晌问道:“你以前是不是跟她有仇?”高熙掩嘴笑道:“陛下可真是明察秋毫,年幼时她抢过我的玩具,并且还弄坏了。”李从嘉失笑:“就因为这个?”高熙淡淡说道:“那个玩具对她而言或许平平无奇,却是我的所有,你说我该不该记恨她?”李从嘉顿时语塞,只好说道:“行了,我心里有数了。”高熙大大方方的行礼告退,李从嘉看她走了之后,才转头看向释雪庭说道:“女人果然不能惹,多小的事情呢,还记到现在。”释雪庭却说道:“不要以为小孩子不记事,越是年纪小的时候越是记得,比如说雪河师兄就抢过我的糖葫芦,我到现在都记得他。”李从嘉听了险些笑喷,走过去摸着他的光头说道:“乖,别记着了,想吃糖葫芦我让人给你做。”释雪庭抱住李从嘉,双手在他腰侧摩挲低声说到:“可是我现在想吃……”李从嘉一把推开他说道:“先想着吧,正事儿还没做完呢,对了,羊毛布和羊毛线怎么样了?”释雪庭十分遗憾地将李从嘉从上到下看了一眼,那眼神让李从嘉有一种自己已经被扒光了的错觉,不由得没好气问道:“说话,别满脑子荒淫。”释雪庭这才恢复正形说道:“羊毛织物已经按照你说的做出许多了,真的要囤积这么多吗?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当然这不是我问的,公输先生已经很焦急了,他生怕卖不出去那些织娘没饭吃。”公输先生因为改进织布机手上拿着好几个专利什么的,早就已经不愁吃喝,甚至想要养那些织娘,当然他对那些织娘没有非分之想,只不过,同是天涯沦落人,能帮就帮一把。但是没想到那些织娘也很有志气,就是要靠着自己的双手努力生活,每天都努力织布,努力裁衣织衣。公输先生很怕李从嘉卖不出去这些衣服会辞退织娘,那么这些织娘可能就真的再也没有其他出路了。李从嘉笑道:“术业有专攻,你让公输先生不要想太多,做好他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其他就交给我们,这些东西很快就能卖出去的,现在没动只不过是因为大夏天谁会买啊?”释雪庭坐到他身边说道:“等我想想,你既然这么胸有成竹……是不是又在打大臣们年终奖的问题了?”自从年终奖这个词被李从嘉说出来,大家已经很习惯这玩意了,反正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大家习惯的都很快。李从嘉亲了亲他的光头说道:“你可真是聪明绝顶呀。”释雪庭佯装生气将人扒了一半,逗弄了半天之后,突然收手说道:“行了,你还有折子没看完,继续吧。”李从嘉:这小心眼的货!等李从嘉平复下来之后,释雪庭说道:“户部已经开始研究纸币系统,看来是要推广,你不管管?”李从嘉摆手说道:“让他们去想办法吧,我只能提供一些思路而已,而这些思路也未必比他们强,让他们先去。”就是因为纸币现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接受,释雪庭才想到李从嘉打的主意可能就是年终奖。当然纸币能够这么快推广开来,跟阿容也有不小的关系,毕竟阿容搞了个商行,也算是利益共同体,然后阿容知道李从嘉想要大力推纸币。本着偶像的愿望就是我的愿望的想法,阿容直接让加入商行的商家都允许纸币兑换物品,这样一来瞬间将整个大唐的零售行业基本覆盖了——现在这个年代的商业真的不发达,商人也就那么一些。纸币从一开始只是给大臣们的年终奖,大臣们还不太爱要,到现在只要是小康之家基本都有一些,并且比起铜钱,大家还真的喜欢纸币,虽然有容易丢失的风险,可是方便携带啊,带大面额也不用担心拿不动!户部之所以一直迟迟没有推出纸币系统,主要是因为大家发现有了纸币之后,百姓们开始囤积铜钱,毕竟纸钱在好用,铜币也是最坚实的货币,能存就存。对于这件事情,李从嘉觉得解决办法非常好搞,就是推行纸币之后,直接废除铜币,当然铜币是能够兑换纸币的。但这也有一个问题就是……纸币够不够兑换,现在不是后世,对于各家有多少家产并没有知道的很清楚,所以要准备多少纸钱才够换这些铜币?准备少了会不会影响百姓生活?准备多了会不会通货膨胀?李从嘉甚至能想到一旦废除铜币的公告出来,百姓们肯定会第一时间去囤积各种食物,导致粮食什么的大幅涨价,毕竟大家都害怕换不到纸币,然而一旦纸币数目足够的话,粮食会崩盘的十分厉害,毕竟大家都囤了那么多,过后需求会变很少。这样大起大落对市场的经济冲击太过厉害,很可能将大唐刚刚复苏的商业带进寒冬!所以李从嘉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十分强硬地推行纸币,只是让大家尽快熟悉,对于羊毛他也是这么打算,反正比起纸币,羊毛衣物羊绒衣物这种保暖的东西总会被接受,如果价格不太高就更容易推广了。就在李从嘉思考着怎么推广羊毛织物的时候,释雪庭给他送过来一份文书说道:“大理那边可能有些意外。”“意外?”李从嘉一边问着一边拿起文书看了一遍。结果发现这还真是个……意外,因为大理似乎知道与大唐的一战势在难免,但是也知道自己打不过大唐,所以高家家主联络了很多人,什么蒲甘,掸部,吴哥王朝,甚至连女王国都勾搭上了!这些国家多多少少都派了人过来帮大理。高家家主的理由很简单:大唐的胃口太大了,他的今天就是诸位得明天啊,大家应该联合起来抵御大唐!李从嘉:这还真是……太客气了,他还真打过这些地盘的主意啊,不过,这份快递既然送过来了,那他就……勉为其难的收下好了。作者有话要说:李从嘉:听说有流言说我“不行”?释雪庭:难道不是吗?我已经好几天没留下了,之前你也……是不是肾虚了?李从嘉:靠,你说谁肾虚呢?来来来,老子今天让你肾虚!释雪庭:那正好我们试试新姿势吧。李从嘉:……好像有哪里不对。第220章大理集结了许多国家的援兵这件事情在枢密院压根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李从嘉眼皮都不抬, 甚至连人都没打算换, 觉得杨业去对付那个什么杂牌联兵已经完全足够,大理本来就不大, 剩下他集结起来的也都是一些小国。当然以前李从嘉还真没打这些小国的主意,不过现在……好像可以想一想啊。内阁是十分了解李从嘉的,魏仁浦直接就问道:“陛下, 蒲甘等国您打算怎么办?”李从嘉想都没想就说道:“先打完大理再说。”王溥直接来了句:“打完大理是不是也要顺便把他们打了?”李从嘉轻咳一声说道:“这不怪我啊, 是他们先动的手!”众人:……还真是……无法反驳啊,这次的确是那几个国家先动手。李从嘉笑眯眯的离开内阁, 转头释雪庭就跟他说道:“那几个国家好像都被大理给骗了。”“啊?”李从嘉有些意外:“被骗了?怎么骗的?”释雪庭说道:“你看看就知道了。”李从嘉接过文书扫了一眼之后,顿时觉得匪夷所思:“这些人都是傻的吗?大理说大唐粮食多人少好抢,他们就来了?”释雪庭说道:“钱帛动人心,他们距离岭南都不算远,如果消息没传过去, 他们必然也不知道岭南正在被大力开发。“李从嘉放下文书说道:“既然来了就别想回去了, 让杨业好好教育他们,让他们知道大唐的东西不能动。”李从嘉想的比较多, 这些国家能够被煽动来抢东西, 其实性质大概也就跟契丹差不多,本身国家就很贫瘠。但是他仔细思考了一下, 应该不至于这样啊,那一圈的国家都是在热带海岸线上,女王国就是后世泰国古代政权哈利奔猜国。在后世的时候, 这个地方只有魅力的风景和各式各样的水果闻名,经济全靠旅游带动。然而在这个年代,能够恨不得一年四季都有产出的地方就是天堂了好吗?许多人一般都处于最基本的需求温饱阶段,只要能够保持温饱就足够了。这样看起来,岭南比他们那里差多了,高家到底是怎么忽悠的那些国家啊?说实话,这个时候李从嘉才对高家家主这个人有了一丝好奇,不提治国能力,就凭这次的事件,这个人的社交能力应该是不错的,或者说是忽悠能力。毕竟能一口气忽悠这么多国家派人来跟他送死,也是厉害。释雪庭见李从嘉沉思,忽然就想为高家家主点蜡,他摸了摸李从嘉的头说道:“不用想了,既然那些国家已经派兵,就说明大理的策略是成功的。”李从嘉摊手:“大理双管齐下,又是威逼又是利诱,傻一点的可不就跟着他走了?”事实上不是李从嘉看不起小国的国王和朝臣,是小国无论怎么比都比不过大国,无论是国土资源还是人口资源上,大概就跟后世非洲差不多吧,非洲那基本上就是识字的都能当官,感觉这些小国也差不多,所以首领做出智障决定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释雪庭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只是问道:“你真的要动日本?”李从嘉有些奇怪:“怎么又开始这个话题了?我不是说过了?日本那边暂时只是盯着而已,你就当成我敷衍雷有终好了。”释雪庭说道:“你这样跟内阁说,他们是不会信的。”“爱信不信,反正先搞大理,我跟你讲,大理那边特别美的,等打下来了,我们一起去旅游啊。”释雪庭:?????合着你早就盯上人家,是为了过去旅游的?还能不能靠谱一点了?释雪庭也不知道是同情大理好,还是同情被李从嘉扔过去打仗的杨业好。然而杨业现在一点也不需要他的同情,人家现在十分兴奋,他已经太久没有上过战场了,不过之前他也没不满过,毕竟他头上那么多有资历的大佬如今都闲赋在家,去枢密院也就是应卯而已。谁都知道以后的机会越来越少,毕竟周边都已经安定下来,再有大型战争也就是契丹了,只是短期看来是不可能的。杨业是直接带着一部分火器营去的,毕竟当地就有熟悉地形的兵,他在走之前就去找雷有终取过经,雷有终也不藏私,将很多时东西都告诉了杨业,这年代的武将其实也没那么敝帚自珍。比如说军事学院终于是建立起来了,赵匡胤李弘冀和李景达都是第一批先生,对此三个人也很满意。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他们三个已经没什么机会领兵出战了,除非大唐遇到了十分强大的敌人,这个暂时是不可能了。可他们也不能参政议政,对于很多事情没有发言权,以前文官不能插手武事,有文官忍不住要说的时候,他们还觉得对方越界,现在武官闲下来了,想要插手一下政事,发现自己也会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