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节
作者:云长歌      更新:2023-06-22 16:04      字数:6316
  李仲寓一脸疑惑:“等?”李从嘉点头:“对啊,等你长大,有了儿子,并且你的儿子已经有足够的能力监国的时候,你就能像我一样出去了。”李仲寓一张小脸顿时垮下来,李从嘉又伸手呼噜一下他软软的头发说道:“快点回去做作业,别以为跟我胡搅蛮缠就可以不做作业了。”李仲寓垂头丧气的走了,走的时候还碰到了过来的释雪庭,释雪庭看着李仲寓没精打采的跟他打招呼,心中十分奇怪,进来就问道:“太子这是怎么了?”李从嘉嘿嘿笑着说道:“他说他也想跟着我们出去玩。”释雪庭很自然地说道:“那就带着他去啊,就算让他监国又能有什么效果?真正做决定的还不是你和内阁?”李仲寓今年刚多大啊,说是太子监国只不过是李从嘉在强调太子的地位稳固而已,真正让他做决定这国家要完了。李从嘉唉声叹气说道:“我倒想呢,小孩子就是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增长见识,可是我这次出去就是据理力争来的,内阁那些老臣肯定不会让我把大郎带走的,他们现在就在防着我把大郎带坏。”李从嘉越说越委屈:“我教的儿子哪里不好啦,小小年纪知书达理,尊老爱幼,聪明伶俐,他们干啥不让我教。”如果是别人可能就要顺着李从嘉说了,然而释雪庭十分不客气地说道:“得了吧,太子礼仪无可挑剔知书达理也是太师太傅们的功劳,你自己连论语都背不下来,礼仪方面你能气死礼部尚书,到现在范相经常怀疑你少年时期教你礼仪的夫子是不是都是酒囊饭袋。”其实对李从嘉,释雪庭也觉得很奇怪,论肚子里的墨水,朝上诸公好像都能碾压他,可是偏偏写诗作词谁都比不过他,一句一句信手拈来,都不用怎么改,这样的人说他连什么《左转》《论语》通通不会,估计没几个人信吧?可偏偏就是这样,释雪庭也疑惑过会不会是别人所做被李从嘉拿出来,不过他觉得依照李从嘉平时的行事作风,节操应该还没掉成这样,而且释雪庭如今也算是博览群书,毕竟他没事儿干的时候就喜欢看书,也没看到那些诗作的出处,最后他只能将这个归结为天授。打死释雪庭都想不到李从嘉是穿过来,那些诗词歌赋都是被应试教育逼得背下来的,脑洞再大也没人能够想到这一点。李从嘉撇了撇嘴,没办法,他次出去就是据理力争的结果,想要把李仲寓带出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李从嘉收拾好之后就直接奔赴长乐府,长乐府所在之处就是后世的福建,其实原本将船厂放置在扬州或者苏杭是最好的,只不过,这个船厂建起来的时候,目的就是造些先进的船去打南周,而那个时候扬州等地都在南周手里,所以只能安置在长乐府。后来扬州回到了李从嘉手里,但是长乐府船厂已经出具规模,所以李从嘉一边在扬州等地继续建船厂,一边继续让长乐府船厂继续承担造船任务。这一次就是长乐府的船厂做出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做出来的福船。真正历史上的福船是在明代出现的,明代的时候因为有火炮,所以战船上会专门开辟放置火炮之类的地方,而如今大唐的武器虽然达不到明后期的那种程度,以前的战船也已经不能使用,必须重新设计。当年挖出福船来的时候,李从嘉曾经参与过复原,脑子里清清楚楚记得那个福船的大部分构造,他只需要将构造之类的东西大致一说,至于图纸……那不是有工匠吗?如果福船能够制作出来,李从嘉甚至可以说在这个时代,就算是海上都没有国家能够跟大唐媲美,如果没有福船,那么火药想要放置在船上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就算放了也不能放置太多,起到的作用也就有限。李从嘉很想快马加鞭的去看看那艘船,然而他想轻车从简也没人同意,毕竟这些年他也算是仇人满天下,在层层护卫之下说不定还会遇刺,还少带人?就算他身边有高手也不行!释雪庭这次直接将自己师门几乎全带了出来,这些和尚自从到了长安,过上了和平日子之后每天没什么事儿干就是练武,朝廷千挑万选为李从嘉选出来的侍卫什么的在他们面前根本走不了几回合,一开始这些侍卫对于李从嘉身边围着一群和尚还很不高兴。皇帝身边一共多大的地方啊,大家都很想去刷刷脸,哪怕一次不行,次数多了陛下记住了他的脸,以后有点什么事情也能想起来他们啊,现在弄一群和尚算什么?结果在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身手完全不敌那些和尚之后,这些侍卫就乖乖的守护在最外围,并且心里暗暗发狠一定要勤加练习。因为有和尚们围着,李从嘉再也不允许释雪庭在车架上对他动手动脚,甚至他还会把释雪庭赶下去,国师有国师专用的仪仗,前朝历代都没有过国师,或者说是没有过像是释雪庭这样地位高的国师,所以这些仪仗之类的都是礼部的人一点点研究出来。释雪庭的仪仗那是比亲王还要规格高,几乎等同于太子,李从嘉原本想要让礼部将释雪庭的仪仗弄的跟皇后差不多的,他不能给释雪庭真正的后位,在这些地方弥补一下也不错。结果礼部死都不从,甚至超过太子都不行,之前超越亲王他们就不肯,只不过在李从嘉强压之下,想了想只是个国师,还不是世袭什么的,也没有弟子能够继承,仪仗规格高一点就高一点,但是想要超过太子等同皇后,他们就准备以死相谏了。李从嘉只能遗憾作罢,后来只要有机会他就会给那些礼部官员穿小鞋,倒也不会太折腾他们,后来还是释雪庭哭笑不得的制止了他这样的幼稚行为。释雪庭坐在自己的车架上十分遗憾,之前他用的借口是贴身保护陛下,只不过在他习惯性的调戏李从嘉之后,李从嘉担心他的师父师兄们听到声音,十分坚决的把他赶下了马车。搞得释雪庭总觉得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之前李从嘉根本不会在乎,因为那些侍卫没有那么灵敏的耳目。这一路李从嘉用了最快的速度,一路上都是赶路状态,到了休息的时候,如果路过城镇那就住在城镇之中,如果在外面赶不上,那就驻扎在外面。这一来就辛苦了沿途的那些城镇,做好了十二万分的准备打起精神准备迎接皇帝,结果说不定当天就出现点什么意外,皇帝来不了,或者来了又急匆匆走了,只是路过,让许多官员和百姓都很失望。李从嘉坐在车上无聊地说道:“看起来现在各地建设也还不错了,就是路还是修的不够多。”释雪庭一边给他削水果一边问道:“这还不够多?这么庞大的队伍,这个行进速度已经让人很惊讶了,你还要怎么样?”李从嘉张嘴咬住释雪庭送到他嘴边的一片梨肉,一边嚼一边含糊说道:“如果有一天,人们无论去什么地方,都能几乎走直线这样最短的距离,那个时候我就满意了,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的速度还能提高,现在我们多少还是会绕路。”释雪庭畅想了一下那样的蓝图,的确是很美妙,然而很快他就回过神来说道:“这件事情急躁不得,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殷鉴不远,你不要重蹈覆辙。”李从嘉感慨地说道:“是啊,他开凿大运河的想法是好的,可惜太着急了,唔,我只希望百年之后,我说的是真的一百年之后,能够出现我想象中那样的蓝图。”后世兔朝大概用了六十年时间,就将整个铁路公路网铺开,虽然也没有完全达到李从嘉想象中的那样,然而理想之所以是理想,就是因为想要实现的时候充满了艰难。李从嘉也指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兔朝用了六十年左右,大唐如今人口不多,科学技术也跟不上,但是李从嘉已经将很多东西的种子都播种了下去,希望能够促进大唐的科学技术发展,毕竟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更多时候只是需要一个点。可惜了他一个坑爹文科生,能够做到的并不多。释雪庭见李从嘉陷入沉思,就知道李从嘉肯定又有了新的想法,有的时候他都很奇怪,李从嘉是怎么会出现各种稀奇古怪想法的?李从嘉清醒过来之后,往外看了一眼,顿时趴在车窗边说道:“雪庭,来看海啊。”释雪庭凑过去看了一眼,纳闷地看着李从嘉说道:“你又不是没看过,这么激动做什么?”李从嘉从小是在南边长大的,扬州作为南唐的陪都他去过不止一次啊,海肯定看过,现在这是抽的什么风?李从嘉对着他翻了个白眼说道:“我这有多少年没往南边来了,都快有十年了!”释雪庭无奈说道:“那也别这样,被外面的侍卫看到了成什么样子?而且这里看海也看不尽兴,只能隐隐约约看到海面反射的阳光,等到了长乐府,你想怎么看都行。”李从嘉想了想还真是,缩回身体转身抱着释雪庭说道:“哎,太子什么时候能长大啊,他长大了我就能退位,然后跟你一起去环游世界了。”释雪庭亲了亲他说道:“不要急,有点耐心。”太子能继位至少还要等五六年,如果不够成熟的话,甚至十年也有可能,释雪庭只将李从嘉所谓的环游世界当成了周游大唐和周边列国,他不知道他们的世界是个圆球形,也不知道在他们的对面还有别的大陆。李从嘉没有跟他说过这些,这些东西都太骇人听闻,他不想被当异类烧掉,唯一能够证明的方法就是让人驾船出海绕地球一圈然后回来,只不过现在的航海技术……让人出海绕地球一圈跟让人去送死没啥差别。这一路紧赶慢赶半个月之后才到了长乐府,到了那里之后,李从嘉本来是着急想要去看船,结果却被当地刺史拦住了。刺史是书院最早一批的学生,或者说是师行一的学生,很苦逼地说道:“陛下,如今船厂在进行最后的调试,还没有完全弄好,您一路风尘仆仆,不如先休息两日如何?”之前上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充分计算了朝廷的执行能力,奏折到长安怎么也要用一个月,朝廷接到奏折之后再批复,讨论,按照原本的流程四个月能过来人看就不错了,不过鉴于最近可能要对高丽用兵,所以他们将时间缩短到了三个月。刺史因为也算是自己人,递上了折子之后,生怕朝廷那边不注重,特地走情报部又上报了一遍。没办法,他带着一群师弟们在这里扎根好几年,就为了研究船,之前也不是没有成果,但是一直都没有达到李从嘉的要求。如果是别人,他们可能会觉得那么困难的要求都是无稽之谈,但是李从嘉一向信用良好,他说能弄出来的,那就一定能弄出来,这是兵部这么多年做出来的总结,而这一点朝廷上下几乎没人知道。这些年长乐府的船厂几乎就是个赔钱货,然而朝廷一直没有短缺过长乐府船厂的钱,或许不能说是朝廷没缺过钱,没有成果,朝廷也不愿意再多给长乐府船厂钱,李从嘉没办法让户部多给钱,就直接从自己的内库拨一部分维持船厂运转,对此长乐府船厂上下对李从嘉真的是感激涕零。可一直拿不出成果,刺史压力也很大,现在终于有了希望,他自然不愿意被别的消息埋没。结果没想到朝廷反应这么迅速,皇帝居然亲自来了!而且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到了!之前李从嘉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消息传到长乐府,长乐府刺史在知道李从嘉出了长安城的时候就疯狂催大家加班加点的干活,本来除了最后的一些数据校验,已经没有什么问题,大家都打算趁着朝廷派人来之前休息一下,结果没想到皇帝要来了,别说了干活吧。可是之前预定了三个月的工程不可能一个月就搞定,所以长乐府刺史只能苦逼兮兮的接待李从嘉,并且努力让李从嘉先吃吃玩玩。不过李从嘉知道,他派来长乐府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从学院毕业的,学院毕业的学生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一般不会弄这些官场上的虚伪招数,难道说到了长乐府这些年他们被其他官员同化了?长乐府刺史发现李从嘉眼中有怀疑之后,只能苦逼兮兮的和盘托出,李从嘉听了之后忍不住大笑说道:“看来朝廷以后还是要提高办事效率啊。”知道了理由之后,李从嘉也就彻底放松下来,他虽然着急看船,但是也知道估计这帮人是想要呈现给自己一个完美的作品,也就不去催,安安心心的开始吃吃喝喝。好多年没到海边,在关中跟本吃不到海鲜,所以别看他现在是皇帝,生活水平可能还不如后世的普通小康家庭的水平。后来李从嘉甚至带着释雪庭四处闲逛,就带几个和尚,护卫都不带,毕竟这些护卫穿着的都是制式轻甲,眼镜不瞎的看到他们的就知道李从嘉的身份了,那李从嘉还微服私访个屁啊。不过和尚们跟着就行了,虽然这个组合有点怪异。李从嘉喜欢走大街小巷,这个时候的长乐府没有后世那么繁华,因为海边土地大多都是盐碱地,这年头海鲜也不可能运到很远的地方赚钱,而大唐经过战乱刚刚恢复一点,海上丝绸之路也几乎是断绝状态,这里的人只能靠海吃海,看上去也就比小渔村强一点。李从嘉逛一圈之后,觉得投资船厂这件事情做的真是再对不过了,只有拥有强力的船只,才有可能将大唐的货物卖到世界各地,海上丝绸之路那就是黄金铺成的航海线啊!就这样又过了十天左右,刺史终于是顶着黑眼圈请李从嘉去码头看船。码头那里参与过战船设计的人和制作的人都在,乌压压站了一片,李从嘉看到的时候愣了一下,觉得海岸上的人有点多,据报上来的数字说大概有个一千人左右。李从嘉觉得就算这艘船再怎么精密高大也不至于用这么多人吧?结果等他看到海港之内停着的船的时候,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气。第205章李从嘉用尽自己的想象力也就觉得这些人最多也就是做成了一艘普通福船, 然而他现在看到了什么?他看到的是一整个战列舰啊!打头的福船应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福船, 大福船有三重柁楼, 底尖上阔,首尾高昂, 这家伙最少能够容纳百人。“陛下。”长乐府刺史见李从嘉都有些惊讶的样子,忍不住笑的见牙不见眼说道:“请上船。”李从嘉在众人的护卫下登上了这座大福船,上去之后先是绕着甲板走了一圈, 整个福船被护板包围, 长乐府刺史说道:“陛下,此船护板以茅竹所制, 竖立如垣,敌人想要上船难之又难。”李从嘉问道:“吃水能达多少?”长乐府刺史立刻说道:“能达十尺半。”李从嘉在心里换算了一下,觉得差不多,走到舰首问道:“这是给玄武炮留下的位置吗?”长乐府刺史点头说道:“是的,不仅舰首有舰尾也有, 还有给火铳留下的位置。”李从嘉点了点头, 刚刚转了一圈之后他就发现了,整座船几乎就是一个移动的堡垒, 有坚硬的外壳, 还有庞大的武器环绕。长乐府刺史继续介绍说道:“陛下,大福船一共四层, 最下层是压舱石,第三层放置淡水和食物,第二层是士兵住所。”李从嘉问道:“需要的武器报上去了吗?之前有没有将武器的重量计算到里面?”长乐府刺史说道:“已经报给枢密院了, 只是还没批下来。”李从嘉点了点头,又走了一圈,在这个时代这艘船估计就是最高的,李从嘉可以想象得到等到开战的时候,所有士兵俯瞰作战,从高处打击,是真真正正的海战利器!李从嘉拍着长乐府刺史的肩膀说道:“干得不错,怎么想到做这样一艘船的?”长乐府刺史咧嘴笑道:“陛下之前不是念叨过吗?那个时候您说这船不好做,让我们把福船做出来就行了,后来我们把福船制作出来之后,就觉得大福船不就是福船放大了吗?也没啥难的,干脆就一起研究着做了。”李从嘉失笑,他知道长乐府刺史虽然说得轻松,但是大福船可不仅仅是福船放大了的结果,这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当初李从嘉只让他们制造福船,就是因为担心技术跟不上。毕竟福船是明代时候的战船,跟现在相距四百多年,这四百多年的科技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结果没想到这些人居然真的给搞出来了。不过,李从嘉也看得出来,受限于现在的火器种类没那么多,船上留下来的位置比较单一,甚至还留出了弓箭兵的位置,不过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他还是比较喜闻乐见的。李从嘉从大福船上下来,又到普通福船上走了一圈,基本上跟后世的福船没有太大的区别,他这才放下心来。实际上能够有这样规模的列战舰,李从嘉已经很满意,像是后世那种分几种等级的军舰什么的,在目前这个时代有些太过奢侈,当然如果真要分也能分出来,可是火炮战舰和普通战舰不是一个等级,也不可能勉强组成舰队。接下来就是试航,试航这种事情没有人敢让李从嘉亲自来。李从嘉从船上下来之后说道:“试航的事情先放一放。”长乐府刺史的笑容僵在脸上,连忙惶恐问道:“陛下可是对什么地方不满意吗?我们可以改的。”李从嘉摇头说道:“不是,只是漆料味道太重,这些东西对人身体不好,我不希望士兵还没有上战场就倒在漆料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