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
作者:云长歌      更新:2023-06-22 16:02      字数:5800
  就算停手也要跟大家商量一下,顺便想想怎么营救李从善,不过这个估计要跟秀国那边打口水官司,所以李从嘉想了想直接将内阁也给喊上了。众人落座之后,李从嘉坦然说道:“大家也知道秀国那边的情况了,都说说想法吧。”周宗等人对视一眼,结果却是王溥站了出来,李从嘉有些意外,以往大家都会注意论资排辈让周宗先说两句,然后才是下面的人继续说,今天怎么王溥先开口了?就在李从嘉纳闷的时候,他就听到王溥说道:“启禀陛下,哀太子李从善早就薨逝,秀国所在的那位一定是假的。”哀太子是李从嘉上位之后给李从善的追封,毕竟他也是正经被李璟立为太子过的,李从嘉不可能无视他的存在,不过他也的确倒霉,所以就给了这么一个谥号。李从嘉听完王溥的话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啥玩意?他茫然地看了一圈,然后就听到周宗开口说道:“伪帝庞谦如此手段当真令人不齿,陛下怎么被他迷惑?”周宗这是察觉到了李从嘉有退兵的意思,其实除了李从嘉之外,其他人都担心他会退兵,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来讲,燕云十六州比李从善重要的多,不过也正是因为李从善不是他们的家人,所以他们能够这样客观理智的看待这件事情。他们唯一担心的是李从嘉感情用事,从他以往的行为来看,对兄弟还是不错的,听说前两天还因为弟弟要搞什么改革。李从嘉这时候才明白,这些人这是打算……不认账!管他是不是真的李从善,反正他们就咬定了是假的!哀太子的追封都给了,活得也得变成死的!李从嘉是万万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这么干脆利落,半天才小声说道:“可是……可是如果真的是六郎……”“陛下!”李弘冀站出来说道:“为江山计,为天下苍生计,您都不能冲动啊,七郎英年早逝,我也痛心,却不能因此被小人利用!”李从嘉看着李弘冀半晌,才梦游一般地说道:“那……那……就劳烦徐次辅去写檄书吧。”徐铉慨然应道:“必不负陛下所托!”等所有人都走之后,李从嘉回去跟释雪庭说了今天的事情,半晌才问了句:“你说……他们意见这么一致,是不是早就决定放弃七郎了?”释雪庭说道:“诸位也是为了国家着想。”实际上之前释雪庭就想到了这种可能性,毕竟他不怎么相信那帮人的节操,在面对国家大事的时候,只要能够达到他们的目的,这帮人可是要多流氓有多流氓,不过之前释雪庭没好意思跟李从嘉直接说,总觉得如果真的说了,就好像是他在说别人坏话一样。而且让李从嘉亲自感受一下也不错,只是释雪庭到底是了解李从嘉的,虽然李从嘉没说出口,但是释雪庭也察觉得到他有了危机感。李从嘉的危机感就是这些大臣如果合起伙来想要逼他做什么决定,只有他一个人或许还真抗不过这些人。怪不得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讲究制衡,不愿意让大臣全部抱团,这真要报团,一旦皇帝跟大臣有了什么意见分歧,皇帝估计就会很难受了。只不过李从嘉也就是想一想,他对自己手下那些人的节操底线还是有信心的,不管他们怎么掉节操,首要立场估计都是大唐不能吃亏。只要这一条底线守住,李从嘉觉得他让一点步也没关系。“算了,让他们去搞吧,我还是弄我比较擅长的东西好了。”李从嘉不用猜都知道,徐铉这一封檄书写完,估计能把庞谦骂到想吐血。实际上徐铉也是很不客气,首先就指责了庞谦的卑鄙下流,居然利用死人做文章,一点都不知道尊死者讳,其次就开始声明哀太子李从善已经陪葬中宗皇陵,庞谦不知从哪里随便找来一个人居然就敢冒充哀太子,这是对大唐的冒犯。总结起来就是:小子,我们是不吃你的威胁的,洗干净脖子等着吧,老子过两天就去打你。李从嘉看完檄书之后觉得十分满意,徐铉很能抓住重点,并且还将他个人形象拔高了一些:上面居然写他因为哀太子被人利用而伤心的也夜不能寐。实际上李从嘉也的确是夜不能寐,不过原因才不是因为李从善,而是他发现简体字的推行……一点都特么的不简单!首先后世的那些简体字不仅简化了笔画,甚至很多字合并成了一个字,这就出现了字同音不同的多音字,这些多音字意义自然也就不同。然而现在字大部分还是分着的,所以要简化,并不是将他脑子里的那些简体字搞出来就行的,他要重新的,系统的对这些文字进行分析,哪部分需要简化,哪部分不能简化,具体怎么简化才能效果好。李从嘉只是这样大致考虑一下,就觉得脑子都要炸了,这种东西根本不是一个人能够搞得定的。李从嘉想了想,反正最近大唐除了打燕云十六州,别的都处在一种休养生息的状态,没有比较大的政事,所以除了象征性的上一上大朝会之外,他最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往书院跑。结果李从谦和李从信就十分苦逼,之前他们两个就是学院内小霸王一样的存在。这座学院虽然学生在老师面前是比较平等的,但是学生和学生之间是绝对不平等,这俩人是皇帝的弟弟哦,别说没人敢找他们麻烦,就算他们找别人麻烦,别人也只能自认倒霉。而这俩货从小到大又被周娥皇给宠坏了,毕竟周娥皇知道自己未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总担心带不好这两个孩子,会被指责没有资格母仪天下,皇后的位子多少小娘子红着眼睛盯着呢,她不想因为这么一点事情就丢掉后位。于是这两个小霸王天天欺负欺负这个,抢抢那个,学院的先生很多也因为他们做的事情并不过分,是很多小孩子都会做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自从李从嘉开始往学院跑之后,这两位小霸王的同学简直是要喜大普奔,小霸王不敢欺负人了!然后……李从嘉就多了一群的迷弟,至少在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够压制欺负他们的人,李从嘉就足够强,更不要说每次偶尔遇到李从嘉,李从嘉还会和颜悦色的跟他们说话,偶尔还能给他们两块糖吃,好人,大大的好人啊!范质对李从嘉这么频繁的跑过来也是十分意外:“我那日以为,陛下只是心血来潮。”李从嘉笑道:“这个主意可能是心血来潮想出来的,不过我还真想试试,能够简化一些,哪怕对于将来记录也会容易很多。”范质认真想了想说道:“自古以来,文字就一直是不断变化的,陛下想要简化,这不是问题,但是我看了陛下提出来的一些简化范例,这个是不行的。”李从嘉有些不服气:“为什么不行?”这是经过我大兔国几十年验证的,至少扫盲率达到了很高的比例,你跟我说不行?开玩笑呢?范质说道:“我们现在的字很多都是从甲骨文中演变过来,其字形很多能保证学生在看到这个字之后,就能想到到底是什么东西,可是简化之后……我就联系不出来。”李从嘉听了之后说道:“您是说象形文字?”“象形文字?”范质重复了一遍之后用力点了点头说道:“嗯,这个词的意思很准确,就是这个意思,你把它给改了,学生学的时候只会更困难。”李从嘉听了之后十分纳闷,当年他学的时候也没觉得十分困难啊。想当初他学前教育的时候……卧槽,当年他学的时候先学的是汉语拼音!众所周知的是汉字这种存在,是出了名的难学,拉丁语系基本上都是那种你会说就能写出来的存在,但是汉字不是,所以汉语拼音的出现基本上也算是间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至少知道了读音,总要容易许多。现在的学生没有汉语拼音,只能通过字形去理解字义,甚至有很多还要死记硬背,可不就难学?想到这里,李从嘉有点怂,简化文字他是可以去做的,因为毕竟是在当前文字的基础上简化,但是汉语拼音这种东西……就算了吧。大唐当年跟西方国家虽然有交流,但是文学交流并不是特别多,更多的是别国仰慕大唐的文化来大唐学习。更重要的是唐朝没落之后,到五代十国这许多年间,中原跟外界的联系几乎没什么,就连西域联系都不那么多,就不要说更远的西方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之前就算有人摸索过西方语系,只怕也没几个,甚至已经断了传承。李从嘉这个最远也就是到过沙州的人,忽然搞出拉丁语系的拼音,这尼玛谁都能看出来不对劲好吗?到时候一不小心说不定就要掉马甲啊。可是李从嘉又有些不甘心,简化字的好处是有的,至少扫盲会简单一些,他想了想说道:“这个也不急,既然如此,不如就找一些专家来研究一下怎么尽最大的努力简化一下这些字吧,还有一些比较生僻的字,就专门写一本生僻字大全,上面记录下来各种意思,能不用的就不用了,如果将来有人在史料典籍上看到这些字不明白意思,就让他们去生僻字大全里去找释义如何?”范质颇有些心动,之前他就没有特别强烈的反对,作为大儒,人生在世怎么能没点追求呢?谁都知道他当官当的不错,这些年来也都是尽忠职守,然而后世提起他来最多也就是周国的一位官员,他投降大唐之后的记载都未必有,若是能够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列传不敢想,但怎么也能混一个名垂青史吧?李从嘉这一次的提议并没有被打回来,范质表示要跟别人商量一下,李从嘉直接把徐锴也给掉了过来,扔给范质和魏仁浦打下手。其实他也知道,这件事情上魏仁浦未必能够帮上多少忙,不过他跟范质曾经同朝为臣,又是一起过来的,总不好厚此薄彼,具体怎么去弄就让范质头疼吧。回来的时候李仲寓问道:“阿爹,我听先生说,现在弄简化字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李仲寓没记住扫盲这个词,只好用自己的理解来形容一下。李从嘉有些意外连李仲寓都知道这件事情,不过这事儿也没保密,所以他便点头说道:“是的。”旁边的李从谦问道:“阿兄,简化之后是不是就很好写了?”如果是之前李从嘉还敢说的确是这样,不过到如今,李从嘉也不敢确定只好说道:“要看最后的结果如何,不过肯定比现在的简单一些。”这个他是能保证的,如果这个都不能保证的话,那这件事情进行的就毫无意义。李仲寓忍不住问道:“如果想让更多的人读书,为什么要简化字呢?直接让那些人也能去书院读书不就好了?”你是猪啊,都说了简化之后就能少写一点了! 李从谦和李从信对李仲寓怒目而视,太子又怎么样?太子也是他们的侄子!李从嘉有些意外地看着李仲寓,万万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是个推广义务教育的好苗子啊,这想法很不错,李从嘉欣然决定先记下来,将来让李仲寓去做这件事情。不过现在他要解释一下。李从嘉说道:“让所有人都去上学读书是不现实的,很多人的学习条件不太好,学习时间也有限,大部分人都是因为文字学习太困难所以放弃,如果简单一点,首先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他,而且如果真的让大家都去书院读书也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去哪里找那么多书院呢?”李仲寓瞬间恍然大悟,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说道:“是儿子想的简单了。”李从嘉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的想法是好的,不过以后想到什么办法之前先去想想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李仲寓认真点头,李从嘉思考了半天,还是没有将最核心的问题告诉李仲寓,当然这也跟李从谦和李从信在旁边有关。实际上不推广义务教育,主要是担心会引起士大夫阶层的反弹,现在是简化文字,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减负,如果他不说,或许并没有太多的人能够想到这事为了让老百姓更容易认字。而推广义务教育,这就是在给广大士大夫阶层增加竞争对手,他们必须不同意,纵然李从嘉是皇帝,在士大夫都集体反对,或者是暗中抵抗的情况下,这个计划也只能胎死腹中。兔国为什么能够成功?那是因为兔国经历过破而后立,所谓的贵族世家已经几乎消失殆尽,当时人才极其缺乏,比李从嘉现在少多了。偌大一个国家迫切的需要人才来发展,哪怕是学者阶层也没办法抗拒这种事情,而且那段时期的学者也更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出现,来发展国家。如今的大唐并没有面临那么严峻的情况,可以说这些年的征战,真正遭受很大损失,难以恢复的是老百姓,士大夫阶层基本上得以保存。给李从嘉八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大摇大摆的告诉这些人,老子要拆你们的利益去分给老百姓,如果真是这样怕大唐刚安稳下来,就又要有人造反了。所以他只能一点点来,从简化文字开始,反正文字一旦简化到一定程度,学习起来容易了,那么去学习的人就会多,这样也算是间接达成了李从嘉的目的。至于让天下人都识字这种事情……在扫盲率那么高的后世兔国都做不到,他就不要再去挑战自我了,留给后人挺好的,比如他就很看好李仲寓。不过让李从嘉在意的是范质提出来的一些文字的传承,李从嘉脑海里的那些简化字的确已经精简到了极致,其实文字也是一个不断淘汰的过程,如果有的文字的确不适合再使用,那么淘汰它们李从嘉也不会觉得多么可惜。他只是忽然由这件事情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从古至今许多史料和传承的丢失有的时候并不是因为文字,而是因为战火的损毁,毕竟总有那么一些丧心病狂的家伙,一旦占领了宫殿什么的,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火,这一把火,就不知道烧掉了多少典籍。民间就更惨一点,传承的断绝是因为没有记载,然后人死的太多,许多手艺也会失传,如果能够推行简化字,让这些人将自己的手艺记录下来,那么将来就算再遭遇战火,总也有保存下来的可能。李从嘉让范质他们去搞简体字的总纲之后,他转头就发布了一个命令:他要收集天下书籍,不论类型!第169章说实话要不是讨论简体字讨论到了有关书籍的记录, 李从嘉很可能就想不到收集天下亡书的事情。现在想起来了, 他立刻就准备写诏书, 这年头的书都很珍贵,但是再珍贵也挡不住老百姓不认识字, 然后将很珍贵的孤本什么的拿去垫桌脚啊,烧火啊。这种事情真的有还不少,李从嘉写完诏书想了想就把这件事情扔给了礼部去搞, 这种事情要交给专业的来。李从嘉现在开始琢磨的是土地问题, 不得不说,历代王朝的更迭基本上伴随着土地问题的改革, 一般也正是因为朝廷对土地的控制力度逐渐减弱,然后出现军阀割据,这才是天下大乱的主因。说实话,朝廷加强对土地的控制,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国有, 然后租借给老百姓或许才是最有力的控制, 然而……李从嘉想了想觉得他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除非他能把所有的爵位全部废除, 并且以后都不再封爵, 然后他自己手上的那些地盘也都交出来。不过,这个办法李从嘉也就是从脑子里过一下, 连认真想一想都不肯,他没兴趣牺牲自己改变世界,尤其是就算牺牲他自己或许也做不到这一点的时候。兔国的土改是建立在一种破而后立的基础上的, 他现在达不到那样的条件,就别作死了吧。这样的话,土地怎么分就是问题了,其实李从嘉很想收回有功名能够免税这个特权,但是又怕被怼,想了想决定从最低等级的秀才修改一下,秀才就等同于基层公务员,考试难度降低,但是不能在减免田税。不过这是个大事,不能他一拍脑袋就干,至少要跟内阁商议一下,内阁在听说李从嘉要动秀才的利益的时候,所有人都很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