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
作者:云长歌      更新:2023-06-22 16:02      字数:5860
  释雪庭有些莫名:“你在说什么?”赵匡胤索性小声说道:“你……是不是跟殿下打起来了?”嗯,这是个比较文雅的说法,如果释雪庭跟李从嘉动手的话,谁都能猜到是释雪庭单方面殴打。只不过释雪庭第一时间就是想到昨天晚上做的太过火,被别人听到了动静,虽然对方想歪了,但是他还是略有些尴尬,只好含糊应道:“也不算。”赵匡胤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知道你跟殿下感情好,但是该收敛的时候也要收敛啊。”释雪庭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打转,转移话题说道:“刚刚殿下问我接下来要怎么办,我的意思是让枢密院派人来接手云内州,我们护送殿下回去,以及……也不必继续冒充党项人了,反正契丹人已经从北周撤了出去。”赵匡胤见说到正事,面色凝重,想了一下同意了释雪庭的说法,不过他却说道:“我还是留下来吧,你护送殿下回京。”释雪庭也不推辞,干脆利落的应了一声,然后就派人将消息传递到国内。枢密院和内阁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觉得有些意外,又在情理之中,毕竟李从嘉自从到了边关据说就在“生病”,却死活不肯回来,他们就已经猜得到这里面有猫腻了。内阁和御史台都气咻咻的挽着袖子准备写折子喷李从嘉,必须让他意识到事情严重性,他的安危不止关系到他一个人!于是一路上都在被释雪庭“教育”的李从嘉,每天还要看那些从京中送过来的各种劝谏的折子,而据他那个监国的儿子说,这还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在书房里,李从嘉看到之后就十分头疼,觉得被这群人说的他不下罪己诏好像就不对一样。尤其是就连李仲寓都写了折子劝谏他的父亲不要冒险,这孩子顺便还十分委屈的表达了自己的担心,生怕父亲回不来。李从嘉这一路过得苦不堪言,所以就算各项生活水平都不错,他居然还是很憔悴的样子,而释雪庭知道他大概要用个苦肉计也不管他,只要李从嘉的身体没什么问题,他就不会干涉太多,当然也有不方便,至少李从嘉瘦了那么多之后,抱起来有点硌得慌,还是要想办法等回去之后养起来啊。然而等李从嘉刚回到长安,做好了准备迎接狂风暴雨的时候,之前所有人都以为死了的耶律璟,诈了一回尸。作者有话要说:耶律璟:没想到吧?我不仅没死,我还能诈尸。李从嘉:还有这种操作?第159章耶律璟死而复生这件事情别说大唐, 就连契丹从上到下都是懵逼的。而耶律璟出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清洗, 将他认为那些摇头摆尾的墙头草全部下狱, 结果这一牵连可就广了,契丹从朝堂到军队许多人都被关了进去。耶律璟表示:“人走茶凉, 我这刚走,你们就开始怠慢于我,要你们何用?我才走了几天, 朝堂被你们搞得乌烟瘴气, 你们可真是大辽的肱骨啊!”哦,这个怠慢指的是给他定谥号庙号什么的。李从嘉知道之后, 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谥号庙号定的不好,完全是你自己作的,谁让你是昏君呢?动不动就杀人,难道还指望群臣多待见他吗?至于乌烟瘴气,还是你自己作的啊, 你一个儿子都没留下, 兄弟也被你搞的差不多了,你说你死了谁有资格力压他人继位?还不是要争要抢?在这个过程中, 大臣们当然是挑挑拣拣的站位啦。但是耶律璟一点也不觉得是他自己的问题, 他觉得都是这些大臣们不好,不够忠心, 所以他要把这些大臣都搞死,然后换一批忠心的上来。这件事情出来之后,大唐朝堂上瞬间风平浪静, 之前喷李从嘉的御史们都安静了。没办法,这样一对比,他们的王虽然能折腾,但是折腾的都是自己,至少没有折腾朝臣,也没有随便杀人啊!就连内阁都觉得哪怕李从嘉做的事情太超出常理,也是因为他们跟李从嘉的高度不同的原因,为人君者就是要有这样的魄力,当然这种事情下次还是不要发生的好,尤其是欺瞒朝臣自己偷偷跑掉这种事情,坚决要杜绝!于是因为有猪对手做对比,李从嘉从无限的劝谏之中苟活了下来。对此李从嘉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面对,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直接喊枢密院的人开会,商讨一个议题:派谁去打北周。累死累活刚回来的李弘冀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问:“你要亲征?”李从嘉一脸茫然:“啥?我啥时候说要亲征了?”他刚回来还没歇过来呢,亲征个什么劲儿?李弘冀顿时松了口气:“你不去,那就什么都好说,不过……为什么这么着急?这眼看就要过年了啊,这时候出征,大家伙就得在外面过年,估计没人愿意。”李从嘉摸着下巴说道:“没办法啊,现在契丹已经知道是我们动的手了,估计等耶律璟回过神来,肯定要将云内州拿回去,云内州距离北周太近,我不想看到北周再跟契丹人联合了。”如果李继勋再跟契丹人合作,李从嘉真的就要搞死他全家了,如果是现在……那就搞死他一个人就可以了。赵匡胤在旁边忽然来一句:“恒州定州距离云内州也是很近的,要不要一起打下来?”李从嘉欣然点头:“可以啊,这个想法不错,老赵越来越会发散思维了哈。”赵匡胤:不行,又想弑君了。李弘冀奇怪地看了一眼赵匡胤,他发现自从赵匡胤跟着李从嘉往北边走了一趟之后,这家伙就特别的放飞自我,说话也没以前那么谨慎,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李从嘉将事情丢给他们去商量,反正他最后签名盖章就行,转身拉着释雪庭就跑了。李弘冀趁机苦口婆心的跟赵匡胤说:“老赵啊,我知道你跟殿下关系不错,但是你看我是殿下亲哥哥也没跟他那么说话对不对?你这样将来只怕要出事情的。”赵匡胤重重叹了口气:“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赵匡胤说到了一半就没有再继续往下说,李弘冀一脸疑惑地看着他,他又不知道什么了?然而赵匡胤并不打算说出来,有的事情自己在心里吐吐槽就可以了,如果真的说出来,李从嘉怕不是要暴打他,反正现在回来了,他有的是帮手。李弘冀看着赵匡胤的背影,心里百爪挠心,真的很想知道他弟弟跟赵匡胤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啊,李从嘉到底做了什么把赵匡胤折磨成了这样一幅一脸沧桑的模样?不过很快他就没有功夫再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李从嘉钦点了李弘冀为行军总管,让他带兵去攻打北周,顺便还让杨业跟着一起去戴罪立功,除了杨业,剩下的军官就让李弘冀自己挑选。李从嘉这是在变相补偿李弘冀,毕竟之前他跟赵匡胤偷偷溜走,李弘冀也曾承受了很大压力,最主要的是在他自己暴露出来之前,李弘冀从来没有出卖过他,这一点必须点赞。投桃报李,李从嘉只好让李弘冀再出去拿点军功,当然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让他卖人情,谁都知道经过契丹折腾的北周如今已经元气大伤,过去攻打根本不会费多少力气,基本上大家都是去镀金的,李弘冀完全可以带上自己的儿子。毕竟李弘冀比李从嘉要大上许多岁,他的长子如今已经十四,完全到了可以刷资历的年纪,亲王的儿子比不上皇子,总要自己努力才能有未来。李弘冀也十分有分寸,只带了自己的嫡长子,剩下的一些位置就分给了别人,比如说李景达的儿子带上了两个,可惜赵匡胤长子早夭,次子如今才十三,而且还有些文弱,所以想带也没办法,倒是带上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李从嘉对赵匡义的观感……收历史记载影响,印象一直不是特别好,虽然赵匡胤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估计也当不了皇帝,所以也不会出现烛光斧影的典故,但万一赵匡义跟赵匡胤的儿子争夺家产呢?李从嘉不好明着反对,只能直接跑到枢密院去开会说道:“我说,你们都差不多一点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李继勋脑子比较有坑,但是他打仗的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带这么多新手过去,到时候出点什么事情,你们哭都来不及。”李弘冀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个道理,万一真的出点什么事情,他怎么跟大家交代?但是已经都安排好了,他也不好再把人给刷下去啊。所以他思来想去说道:“要不,我家大郎,就别去了吧。”李从嘉心里翻了个白眼说道:“这个你自己看着办,赵匡义就别去了,让赵廷美去吧。”他既然这么说了,无论是谁都不会在这件小事上跟他为难,唯一让李弘冀纳闷的是,赵匡义是新手,赵廷美更是新手啊,这换了个人也没有对整个领导系统产生什么影响。看上去倒像是单纯将赵匡义这个人换下来的一样,难道……赵匡义做了什么事情得罪了李从嘉?李弘冀思前想后也没得出一个结论,而此时李从嘉正在跟赵匡胤一起吃饭,哦,当然还有释雪庭。经过跑到敌人地盘上武装旅游一圈的事情,李从嘉跟赵匡胤的关系基本上是突飞猛进,赵匡胤对李从嘉的了解更多,再也不担心自己表现太好会引起李从嘉忌惮这种事情——他们这个王,心大的很,基本上从头到尾就是,你是我手下,那就越牛逼越好,反正是给我打工,反正你们没有兵权我说了算。李从嘉也摒弃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开口说道:“我把赵匡义给换下来,回头你去给他做做思想工作,我倒不是不想让他立功,我是琢磨着,你们家就这么一个文化人,入内阁不好说,但是日后做个尚书应该还是没问题的,现在军功起家的人不收文官掣肘是真的,但也不能跟文官形成隔阂不是?”赵匡胤本来也是纳闷,为什么来这一套,不过他比较无所谓,这件事情之中除了赵匡义,估计没有人不满,而且赵廷美还很开心。对于李弘冀而言,赵匡义和赵廷美都没什么区别,他们身上的标签都是赵匡胤的弟弟,而对于赵匡胤来讲,这两个人无论谁去镀金,将来都是他的助力,一样一样的,对于朝臣来说,那就更无所谓了。也只有赵匡义不开心,然而是李从嘉亲口所说,赵匡义就算再傻也知道,照这个趋势下去,李从嘉登基为帝是迟早的事情,他哥哥都未必能够跟李从嘉掰手腕,他就算再怎么不满也只能忍住。然而赵匡义的心里是十分焦灼的,他今年已经不小,二十五岁,早已成家,也到了该努力立业的时候,可是如今他完全没有找到能够发挥自己一技之长的地方。别人能够凭借父荫来谋个出身,可是到了赵匡义这里就不行——侯爷是他的哥哥,他的父亲都是追封的,人家要荫职也是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匡义只能想办法借哥哥的光弄个职位,可职位不高他还不愿意,他心里觉得他好歹是堂堂紫亭候的弟弟,怎么能去做那种七八品的小官?就这么高不成低不就,赵匡义除了每天读书,就剩下了每天读书,习武都不怎么勤奋。这一次他以为自己时来运转,终于能够凭借军功进入枢密院,结果还被拿下来了!只不过他从来没想过,枢密院是相对于内阁的,文臣以入内阁为荣,武将以入枢密院为荣,而内阁多难入,枢密院就多么难入,赵匡义就算跟着出去镀了一层金,回来也别想进枢密院。李从嘉怕赵匡义心里不平衡回头报复社会,转头就给他了一个鸿胪寺少卿的位置,这个官位品级不算低,然而想要出彩却也不容易。毕竟如今大唐的外交……都是棍棒外交,基本上除了跟于阗关系还不错之外,其他跟大唐接壤的国家,都是他们的敌人。而于阗跟大唐也就是彼此之间相安无事那一种,交往都不多,鸿胪寺这一天天能够清闲出鸟来。赵匡义总是觉得自己一身本事施展不开,觉得有些闷闷不乐。释雪庭知道李从嘉所想,虽然他不就明白为什么李从嘉不待见赵匡义,但是经过实践证明,李从嘉的眼光不是一般的好,凡是他处心积虑收到麾下的人就没有没本事的,而凡是他不待见甚至排斥的,一般都比较没节操。释雪庭比较信任他家重光,所以特地找到韩俦,让他想办法搞一搞赵匡义,当然也未必是要将赵匡义赶回去,反正只要能让赵匡义心里的戾气消除一点,他是不管韩俦怎么做的。韩俦听了之后,顿时心里有数,跑过去找赵匡义谈心了。赵匡义这可算是碰上了对手,韩俦是谁?纵横家传人,之前忽悠过的国君比赵匡胤见过的都多,他一出马忽悠赵匡义,没两天就让赵匡义对他死心塌地,并且深深相信李从嘉把他弄到鸿胪寺是为了锻炼他。并且结合一下之前李从嘉策曾今对赵匡胤说的话,赵匡义深深觉得,李从嘉这大概是在培养他,为的就是让他进内阁。李从嘉不知道韩俦已经将赵匡义忽悠傻了,他正在琢磨着要不要把赵普调回来,当初让赵普去当刺史,其实最主要的也是让他去镀金。都说没当过地方官的人是当不好宰相的,实际上赵普之前也算得上是当过地方官,毕竟在他们没投降之前,赵匡胤的地盘也就那几个州,赵普作为赵匡胤手下的头号智囊,对这些州的管理也算是尽心尽力。所以哪怕赵普如今到那里还没多长时间,李从嘉还是决定把他调回来,反正是为了走过场刷资历,也就不用那么严格了。正好礼部尚书这些日子病痛缠身,眼看要不好,李从嘉直接给他放了个超长的假,让他先养好伤,等养完伤再回来,为了安抚对方,他还亲自去了一趟对方家里。然后转头就将礼部尚书的位置给了赵普,将一位他比较看好的工部侍郎踢到外面去接替赵普的位置做刺史,转头又将赵匡义调过来做工部侍郎。赵匡义没做多久的鸿胪寺少卿,就直接自从五品跳到了从四品的工部侍郎,整个人都容光焕发,走路都带风。赵匡胤却看出来,赵匡义这个升迁速度,并不像是能够进内阁的,作为对比,看看赵普,这是现在九卿六部轮着打杂了一遍,然后扔到了外面去当了不到两年的刺史,再回来就是做尚书,估计将六部尚书做的差不多,他也就快能入阁了。而赵匡义直接从鸿胪寺少卿到工部侍郎,看上去是跳过了中间很多环节,但是在以后评定的时候这些都是短板,属于基本不可能当宰相那种。赵匡胤看得明白却没有说,首先是不想打击弟弟的自信心,其次他心里也清楚,自家严格来说是外戚,做外戚就要明白一点,有些权利能够碰,有些就不能,而且比起赵匡义在文臣那边打天下,他更看好赵廷美,毕竟赵家是以军功起家的。李从嘉成功将赵普调回来还消弭了不安定因素,整个人都开心的很,当然最主要是最近他跟释雪庭腻歪的不行。都说小别胜新婚,这次他跟释雪庭根本不是小别的事情,而是差点永别,释雪庭在生气过后,整个人变得更加体贴,各种小心谨慎,生怕李从嘉之前吃的苦太多,会落下病根,想着办法的给李从嘉进补。李从嘉倒是很享受这种关心,如果释雪庭不想办法给他灌药膳那就更好了。就在李从嘉享受释雪庭照顾的时候,耶律璟总算是搞定了国内,把他认为不忠心的人全部杀掉,提拔了一些他觉得有活力的,忠心的年轻人。然后就在李从嘉已经做好了跟契丹开战的准备之后,耶律璟宣布要……要攻打党项?李从嘉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捏着鼻子喝粥,粥里因为放了人参等补药,那个滋味比喝中药强一点有限,结果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嘴里一口粥全都喷了出去。释雪庭连忙拿丝绢帮忙擦拭,李从嘉一边任由释雪庭帮忙擦嘴一边茫然说道:“耶律璟这是要干什么?他怎么说的?”“早知道就不跟你说,怎么年纪越大越不稳重了?这是活回去了吗?”释雪庭无奈念了李从嘉两句,发现对方瞪大眼睛一脸无辜的模样,只好解释道:“耶律璟说党项助纣为虐,契丹决不能忍,所以他决定攻打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