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
作者:紫羿叶子      更新:2023-06-21 14:30      字数:7202
  第90章顾向北回到县城就住了一晚上就走了。这就不错了,在家待了二十多天。二月初二,顾琳熙小朋友和顾辰希小朋友一周岁,孩子爹顾长官出任务去了,回不来。顾琳熙是可心儿的大名儿,户口本儿上的名字。明子到底没好意思让她叫爱明。改了个同意的艾名。后来一想,不看字的话,改不改不都是那么回事儿嘛。落户口的时候到底没叫那个名字。不过平时除了叫她小名儿可心儿,明子还挺爱叫她顾艾名的,算下来,这孩子都四个名儿了,平时候叫她什么的都有,有不知道她小名儿叫可心儿的,就叫她小凤儿。家里人平时就叫她可心儿。别人问她大名儿,就说叫顾艾名。现在孩子自己还不知道自己叫顾琳熙呢。能知道那三个名儿都是叫他,就不容易了。还是小龙儿省心,就两名儿,小龙儿和顾辰希,好记。大哥和小文哥一直在买房子,都没找到合适的。“哥,要不别分开买了。咱买一块儿大的地,自己盖楼吧。盖七层的,让姐姐们也都搬城里得了,互相还有个照应。”明子有一天晚上,趁着小文哥一家三口来小楼吃晚饭的时候,就跟大哥还有小文哥提议。“你咋想的呢?”大哥就看着明子,他知道明子肯定还有后续的相法儿,不然她不会突然想花那么多楼盖楼,他是业内人士,知道现在盖一个楼,加上拆迁费用,加上各种证件,土地,没个三五十万的别想盖起来。“嘿嘿,还是大哥了解我呀。我寻思着,干运输也不用小文哥天天跟车跑,在家里看着就行。孩子也大了,我也不能整天在家待着啊。干建筑咋样?咱们买房子这半年多,对市场也算了解吧,现在想换大点的房子,甚至投楼的人很多啊。大哥就是干砖厂的,咱们马场里还囤着那么多钢材和水泥呢,直接卖了多少钱,要是盖成房子又是多少钱。是吧?”明子总不能说未来二十年之内,房地产将是国内最暴利的行业之一吧?“嗯,这想法不错。咱们也做一把终端产品,别老当下游的供货商,让那些个老板们压价儿,竟给他们抗活了。”小文哥觉得明子想法可行。“你俩现在有本钱了,实际干实业还是最保险的。现在干啥都能挣钱,就是挣多挣少的事儿。咱是赶上好时候了。”大哥看样子也没啥异议。“哥,我还有个想法儿。”明子又说。“还有啥想法?说吧。”小文哥在他们兄妹三个里,比较倾向于执行者,一般大方向都是明子跟大哥定的。“我想开个饭店,特别高端的那种,特别贵的那种。让那些有身份的人不管是自己消费,还是接待亲戚朋友,一想到有档次的地方,就能想到的那种高级的饭店。这样儿,也利于咱们扩展人脉。咱家毕竟没有什么强大的背景,我觉得多认识一些人还是有好处的。再说小文哥也擅长这个。”明子边说边看着小文哥笑。开酒店这个事儿,是明子想了很久的,以前是时间不对,现在已经进入九零年代了,以后生活儿只会越来越好。下馆子吃饭店也不再是只有上层人士才能享受的特权了,普能人家里过个生日或是接代特别重要的客人啥的,也都开始下饭店了。明子觉得,这比一三年之后断崖似崩塌的房地产行业能做得长久多了。“嘿嘿,这个行。我能干了。”小文哥一听开饭店,乐了。他现在在外面待的,嘴特别馋,家常菜不爱吃了,哪顿饭要是没有肉,就咽不下去饭。一天不吃饭店,就馋着不行。“瞅你那点儿出息。”大哥先埋汰了小文哥一句,转头又跟明子说,“开饭店也行。但是你就要搬回市里去了,有时间管这些事儿吗?我今年也要去市里带工程队,都交给小文儿,我可不放心,没人看着他,他可不靠谱。”“没事儿,哥,孩子已经不吃奶了,我不用绑着死身子了。顾向北他堂姐到时候帮我哄孩子去,我再雇个保姆,来回通也能跑过来。再说也不用我整天的在这边儿看着,有啥不行地。”明子可不想以后就只待在家里看孩子了,她是不想做女强人,可也不想黄脸婆呀。“那就这么定了。盖大楼的话,那地的事儿就好办了。直接找政府办批文拆迁就行了,这些事儿我都能办。咱们主要选地方就行。那你说咱自己家盖,是盖在一起新旧,还是单独一栋啊?”大哥拍板。“盖一起吧,咱们单独一个单元,也算是相对独了。咱自家的单元,格局单独设计就行了呗。咱盖大点儿,住也住的亮堂儿地。”小文哥现在属于是财大气粗的一类了,口气很大。“对。大点儿盖着,以后孩子们结婚想住一起啥的也能住开。”明子也同意面积大一点儿,她向来不爱住小房子。于是,进军地产界的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现在这年头儿,说干就干了,注册个公司啥的,对明子来说,那还不是小事儿嘛,她认识的人那么多。一周时间,手续在一路绿灯的情况下就都办好了,还是省城的公司。县城里的事儿明子不如大哥有力度,但是省城里嘛,嘿嘿,小来小去的事儿,还是难不倒她地。每回一有个同学聚会啥的,明子都忍不住要感慨一遍,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含金量,杠杠地。之后,明子跟大哥选定了地方,在城中心,离实验小学,一中,和实验中学步行都在十五分钟之内的距离。背后两条街就是中心商圈。离车站、医院全都不远。绝对的黄金地段儿了。这也就是他们干的时间早,现在县城里能盖楼的开发商就两三家,到处都是处女地,没到抢的程度,要不然能不能抢到这种地段,真不好说。那地方原来就是居民区,没有政府机构,拆迁也不难。这时候也不流行钉子户,只要按合同把拆迁款给到位了,没人会磨磨叽叽的不搬。明子为了以后的居住环境着想,虽然只盖一栋楼,也要做成带院子,有小区的。就是要做高端住宅了。所以不接受回迁户,想买楼的,也得拿了拆迁款之后再回来买,能不能排上号,那就不知道了。与小区有一道围墙隔来,临街的那一面儿,直接盖成了独栋的三屋楼,怎么豪华怎么建,直接就开饭店了。来回上班都方便了。在小文哥负责搞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的时候,明子找人帮忙设计建筑图。外观到是好说,这时候也没多少选择,都是方方正正的,要么直接水泥表面了,高档点儿的贴上瓷砖。主要是内部结构。商品房那部分也好说,就大众规格呗,你整太特殊了,不符合现现人的审美,到时候楼都卖不出去。着重设计的还是自家这个单元。为此还专门开了个家庭会议,兄弟姐妹几个全都到齐了。一呢是商量一下怎么跟明子娘过生日。二呢就是研究一下楼层的分配和内部设计。关于给明子娘过生日的部分,都没啥意见。小文哥说了,争取在明子娘过生日之前,就把饭店开起来,到时候就在自家饭店摆酒。关于分楼的事儿,几个姐姐姐夫当然不肯白占便宜,白住楼。大哥跟小文哥劝了一顿,最后说不让他们白住,一起照顾老人。再一个也是为了孩子。也就都同意了。呵呵,其实之所以这么好劝,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四个姐姐家,都是姐姐们当家,姐夫们都是听指挥的选手。大方向定下来了,接着就是选楼层了。“爷爷和爹娘岁数大了,上不了楼,肯定得住一楼了,我呢,回来住的时候不多,就把一楼给我吧。”明子最先说话。一般住楼都不爱住一楼,明子就想把一楼留给自己。一层楼二百多平的使用面积,足够大了,她们一家四口,加上三个老人,咋住都住开了。再说她一年能回来住几天。“还是我们在一楼吧,你大姐腿脚也不好,现在上楼都费劲,过几年儿就更上不动了。我们在一楼正好儿。”大姐夫接过了话。“那我们要二楼,我下楼做饭啥的也方便。”大嫂就说要二楼。“把二楼给我吧,我也奔四十的人了,楼层高过两年儿我也上不动了。都住一起了,也不能还可着淑仙一个人用。以后给爷爷和叔婶儿做饭的事儿就归我了。你们要是想在自家吃呢,就在自家吃,不愿动弹呢,就一块儿下来吃,我一块都做了就行了。”二姐照顾人照顾得习惯了,她在娘家待的时间最长,知道大嫂这些年伺候老人不易。作者有话要说:三更明天有事外出。白天没有更新啦。晚上更六千或者九千。看我几点能回到家吧。明天见第91章“那我们要七楼吧。当锻炼了。”二姐说要二楼,大嫂也没有争,就那么定了。接着三姐夫就说要七楼。“哎妈,那这么地吧,谁也别抢了,就按年龄排吧,年纪越小的,越往上住得了。”小文哥一看,也别都抢不好的楼层了,快刀斩乱麻,直接按年龄分,省心了。“好,这样好。那就这么定了吧?”明子很快同意。住顶层她没意见,到时候再加上阁楼,直通楼顶,在楼顶上弄个凉亭,再开个小菜园儿,多有感觉呀。“那大家伙儿说说想要几个房间吧,咱们单独设计的,直接就给做出来,省得装修的时候砸墙了。”自己建房子,就是这点儿好。明子拿过来一个本子,挨个儿记大家的要求。有要求厅大一点儿的,有要求室大一点儿的,有要厨房大一点儿的,有要卫生间大一点儿的。每个人要求都不太一样。明子就一层一层的都记下来。姐七个,除了二姐和小文哥,都是两个孩子,房子面积大了,不管将来孩子大了会不会跟父母一起住,但是每个人都把孩子房间给留出来了。大姐二姐和老姐都上有老人,也不能说不给老人留个房间吧,住不住是老人的事儿,但是态度必须得摆出来啊,老人不来住,也可以当客房嘛,谁家平时还不得来有几个客人呢。讨论了一小天儿,才把具体的要求定下来。明子拿着小本本儿就找设计师去了。四月,顾向北的房子分下来了,就在军区的家属院里。三楼。一梯两户,对门就是他基地的副队长家。明子直接把装修交给齐老板的装修公司了,自己只是偶尔去看一看,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县里这边。拆迁已经完成了。后面小区的楼房还在打地基,临街的三楼已经开始盖了。老姐夫现在是整个工地的工头儿,自己家的活儿,他要求得比平时还严。恨不得时时刻刻盯着工人们干活儿,有时候还亲自上手儿给做示范。工程的进度很快,因为很赶,小文哥特别不差钱的请了两倍的工作,只为了赶出两倍的进度,小区的楼房可以慢慢建,但是饭店的小楼必须要快,得赶在六月明子娘生日之前建好,装修完。大哥三月下旬进省城带工程队开工,砖厂四月十五号开工。只开工了十天,大窖就第一次熄火了,因为煤供应不上。这几年砖厂的效益就不好,集体企业嘛,工作效率本来就不高,原来的油坊之灯的副业都被乡里收回之后,只留下了砖窖,专职烧砖之后,年年都挣不上什么钱,大哥的工资都开不上,几个管理层都在厂里压了几千块钱的工资没开。每年大家还在教砖厂主外的时候,不管是找朋友置换也好,还是用砖抵也好,总能把煤给弄回来。今年大哥不在厂里了,老牛头儿是没有那个能力了,他自己真正主外了,才知道手里没钱还想要生产有多难。弄回来那么点儿煤,这不,才用了十天,就断供了。厂里的工人也不是很服气现在的主管厂长。内外交困,经营得很坚难。牛书记来县里找小文哥,想从马场借煤。小文哥心眼儿多多啊,一看这种情况,借吧,钱什么时候能要回来不知道,只能拿砖抵,拿砖抵也行,反正自家建楼也要用。但是砖厂出砖它不是煤够了就行啊,还得煤灰渣子,还得修机器。还要发工人工资呢。生产出来的砖都抵债了,不能变现,拿什么还其它的原材料?如果都买其它的原材料,那煤钱啥时候能还上?再说那煤,真不是他的,是明子得大哥之前囤的,那钱的来处小文哥也不知道,所以那煤是谁的,他都不知道。还有一点,牛书记因为怕大权旁落,把大哥挤走了,哦,回头小文哥就帮着牛书记把新厂长扶起来?那他不是脑子有病吗?但是你说不错吧,自己亲老仗人,怎么能说出来不借那个话呀?老嫂前几天又查出来怀孕快两个月了,这要是把她爸气出个好歹的,她情绪一激动,再动了胎气怎么整?两头儿不讨好,小文哥儿就推了,先是跟老丈人说,那煤是别人的,他说了不算,但是可以帮着借,借出来多少算多少,肯定得用砖抵了,砖直接拉到工地,回头儿他把砖钱直接还给人家。然后就跟着运输队走了,去的时候拉的是东北大米,回来要拉建材。他这一走,牛书记找不到人,也就没什么办法了。牛书记不知道明子跟马场的关系,也找不到她这里。再说因为大哥的关系,除了小文哥,他也不可能再找关家其他人。小文哥一走,那煤就只拉出去两车,马场的“老板”就来了,不让再拉了,要拉也行,把砖价压得特别的低。再用马场的煤就得不偿失了。牛书记也就不再用了。豁出去老脸又到别的地方张罗了一些,一周之后,把砖窖又点着了,又坚持了二十天,再次熄火。这一回,缺的就不光是煤了,还有煤灰渣子,也就是内岩。都五月末了,早都没有还在烧煤的地方了,上哪去弄煤灰去啊。不停也得停了。再开工的可能都没有了。这时候,没办法了。这么大的厂子,乡里的纳税大户,就这么黄了?那能行吗?工业办的两位主管领导就到厂里找牛书记和新的主管厂长谈话。牛书记就说干不了了。两位领导当场给大哥打电话,让大哥尽快赶回来,有要事商量。大哥第二天就回到厂里了。工业办的领导就组织砖厂的领导班子开会,商量怎么继续经营的问题。牛书记说干不了,新厂长也说干不了。领导就问大哥,能不能干,大哥当然说干不了。能干得了也不能说呀,凭啥呀,把他挤走了,然后再让他回来收拾烂摊子?不可能。再面去吧,也不能那么熊吧。那这事儿就没办法了。两位领导就说,让集体筹钱,不就是厂里没钱了嘛,那就众筹吧,谁还想再在砖厂干,那就交保证金,大哥跟牛书记一人五万,新厂长三万,会计三万。出纳两万。其他四梁八柱的每人八千。大哥和牛书记都同意这方案,新厂长当时就说了,不干了,回家种地,因为他根本就拿不出来那么大一笔钱。一个月工资一百三十块钱,家里三个儿子,他上哪整三万块钱去啊。厂长都拿不出来,别人就更不用说了。这办法也不行,砖子肯定不是干放着,必须得动起来。最后只能落到大哥和牛书记头上。领导说了,二十万块钱,一个星期之内,谁能张罗到钱,今年厂子就归谁干,明年砖厂承包给个人,享有优先承包权。大哥就不出声,牛书记是不想接受也得接受个提案,上一年大哥主管生产,刚刚完成了六百万的产量,转年儿到了他这儿,一个月都没干上就要干黄摊子了,他有啥立场提反对意见啊,领导明显是偏着大哥,全县城谁不知道关家有钱哪。他明知道却没一点儿办法。一周时间,老牛头儿能找谁啊,小文哥不在家,只能找他闺女呗,家里有钱吗?没钱。小文哥都没钱,别说老嫂了,手里就一张五万块钱的存折,都给她爹拿去了。给小文哥打电话,小文哥是真没钱,钱都扔工地里了,还有一车队的货压着。货钱他都是借的。小文哥说的是真话。他这几年挣的钱,百分之八十都在明子手里呢,剩下的,真的都压在工地和车队上了。闺女那儿没有弄到钱,总不能跟大哥借钱吧?还是能跟明子借?不可能的。一周之后,牛书记放弃了。大哥正式接手砖厂。当天晚上,就把二姐夫调到砖厂去了,会计的账册全部封存。第二天,查账对账。账肯定是有毛病。把问题跟工业办领导一反应。领导表示知道了。前事不究。以后乡里也不会拿这些事儿再找大哥的麻烦。一周之后,砖长就复工了,原来厂里所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开除回家。大哥一个都没用。把大姐夫也调去了厂里管半成品,二姐夫管账。又把小舒的二姨夫给调过来,还从新立屯招了机修大师傅,从高官屯雇得于爱军的堂弟当电工,跟于家的恩怨这些年也算是化解了。整套班子,都是自己的亲信。没有煤灰,大哥找的当年一起在纷河倒腾水泥时认识的一个朋友,买了一些劣质煤回来作内岩。再劣质的煤也比煤灰强,价格当然也比煤灰要贵不少,出于支持大哥个人的目的,那个朋友完全给了个友情价。煤就更不用操心了,马场那煤本来就是自家的,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的事儿。工厂也好雇,这年头儿的人工跟后世刚好相反,人工是最不值钱的。大哥从来不欠工人工资,周围十里八村的,知道大哥自己干砖厂了,争着抢着来砖厂干活儿,工人挑得用。开工之后,机器今年开工之前没有钱修,一直对付着用。大哥就起程到秦岛城去买机器件,这一次大哥下了狠心,一定要一次买到位,平时保养好。不能再像之前似的,平时可劲造,不保养,年年大修,年年买件,钱都浪费了。秦岛之行,注定了不会平凡……作者有话要说:一更大家都在忙什么呢?怎么没人看了?????????今天的订阅太感人了……暴风哭泣……我去码二更预计十一点半左右更新。码出来多少更多少哈……第92章正常情况下,厂里刚开工,一切都是百废待兴的状态,大哥最晚一星期就能从秦岛的砖机厂赶回来了。结果一走十天,陪着他去买件儿的梁师傅和新买的机器件儿都回来了,他没回来,打回电话,说是遇到熟人了,要耽搁两天。又过了五天,才回来。“婶儿,你猜我在秦岛遇到谁了?你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的。”大哥回来当天晚上,吃过晚饭,家里人一块儿坐在客厅看电视聊天,大哥就提起了这次秦岛之行的经历,满是感既。“谁呀?听你这话,那人我还认识?咱家亲戚也没谁在外边儿呀?高老四?不对,遇着他,你不至于这么激动!”明子娘想了一会儿,没猜到。“纪承啊。你还记得纪承是谁不?”大哥也没磨叽,揭晓了迷底。“纪承我还能不记着呀?在家里住那么长时间。他在秦岛呢?哎呀,这一晃儿,十年了。那时候你跟淑仙才结婚,现在舒儿都九岁了。我寻思他都没了呢。那么大点儿个孩子,一个人儿在外面,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的。你咋没把他领回来呢?现在咱家咋地都能有他口饭吃了。”明子娘挺惊讶,十来年没有消息的人,突然间出现了,别说他了,在场的明子爹,明子、二姐和大嫂,哪个不惊讶,当年拿着十块钱和一把菜刀就离家出走的孩子,谁能想到他能活下来了,这世道儿。“把他领回来?咱家现在可供不起他那尊大佛啦。看看,这是他给你的钱。原来给了十万,我没要,留了一万,你收着吧。”大哥从兜里拿出来一万块钱交给明子娘。“啊……到底怎么回事儿啊?”明子娘看着那钱,都懵了。“说来话长了,得从我这次到秦岛当天晚上说起……”大哥开始讲故事。半个月前,秦岛这次陪着大哥一起来买件的是新雇的大师傅老梁,为了带梁师傅出来,大哥还特意求了其他砖厂的机修,帮着盯几天,就为了买到最合适的机器件儿。大哥两人下了火车天就快黑了,砖机厂在城郊,厂里都下班了,当天去不了。就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不大的招待所住下了,想着第二天到厂里去买零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