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
作者:紫羿叶子      更新:2023-06-21 14:30      字数:7837
  明子就给同学崔艳华打电话,让崔大姐帮忙,安排了一辆吉普车,送了他们一趟,吉普车那后斗子装了满满一下子。那司机一看这些东西都笑,说这是把谁家商店给抢了吧。折腾到家,又给司机拉了一袋子土豆,一块猪肉,一捆粉条当是谢礼。东西搬完,天都快黑了。“爷,叔,婶儿,我跟顾向北处对象了。”明子特干脆,进屋之后,就跟几位长辈直喽了。“知道了,赶紧把外衣帽子脱了,洗手吃饭。”明子娘连多一眼都没给明子,就说了句知道了,就招呼他们三个吃饭,爷爷跟明子爹还跟往常似的跟顾向北打了招呼,都跟没听着明子说啥了似的。明子就有点懵,啥情况啊?这是不同意啊?还是不重视她啊?说不同意吧,还说知道了,家里人对顾向北那态度,也不像是不同意啊。说不重视她吧?应该也不会吧?从小到大,她可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不能因为有了大侄女大侄子,她就被嫌弃了吧?“傻愣着干什么呢?赶紧动弹呢。”明子娘看明子呆呆的没动,白了她一眼,又叫了一句。人顾向北和小文哥早就麻溜儿的收拾好,坐下等吃饭了。“傻老妹儿呀,家里谁看不出你俩的事儿啊。还用你说啊。赶紧吃饭吧。”还是大嫂比较讲究,把最后一盘菜端桌上了,给爷爷把酒热上,推了明子一把,给她解惑。他俩啥时候有事儿?明子更懵了,看向顾向北,顾向北也不看她,正在给爷爷倒酒呢,明子爹今天高兴,也拿了酒盅,要喝一口,顾向北立马就给满上了。这有眼立见劲儿的。“你们是不是误会啥了?我跟顾向北才处几个月。你们咋都知道了呢?”明子觉得大家伙对他俩的关系有误解,这可不行,她可不是早恋的人。“哎呀妈,愁死了,我怎么竟生的这些个傻孩子呢?可别丢人了,你吃不吃饭了?不吃上一边儿待着去,看你我就愁挺。小顾啊,咱们吃咱们的,别管她了。你可别嫌弃她哈,平时没这么傻。”明子娘这个愁啊,姑娘儿子一个个的,平时看着挺精明的,一到对象的事儿上就犯傻,大哥是这样,明子也是这样儿。偏偏平时看着反应慢的三姐老姐,人家处对象处得都挺明白的。“我知道。谢谢干娘。”顾向北答应的可干脆了。“三哥,你咋还叫干娘呢?哎,不对,我不能管你叫三哥了,以后你得管我叫哥啦。哈哈哈……”小文哥这个美呀。转身到厨房,又找了三个酒盅回来,又把爷爷那酒桶拿屋里,就是凉酒,也不热,给他自己,大哥和顾向北都满上了,这是也要喝点儿?“小哥,你这反应不对吧?你妹子都让你拐走了,你咋这么乐呵?你不是应该提着刀跟他决斗吗?”明子一直觉得大哥和小文哥挺妹控的,可是这反应咋跟书里说的不一样呢?“哎呀,这是真傻了吧?还决斗呢?你是不是看武打片儿看多了?好不容易有人要你了,我可不得高兴咋地?”小文哥那小眼视儿,是鄙视吧?一定是鄙视吧?“……”明子默。明子觉得,自己不能再说话了,今天全家就是专门打击她的,还是消停儿吃饭吧。家里人她是说不过了。明子吃完晚饭跟顾向北上二姨家送东西的时候,就问顾向北,为啥家里人都那个反应。“你是够傻的,我这些年跑你们家跑这么殷勤,你当是为了啥?”顾向北直摇头。“啊?你不是跑你那几个哥们家都挺勤的吗?”也没特别对她们家吧?“哎,我终于理解干娘的心情了。”顾向北直叹气。“所以,你其实早就觊觎我了呗?啥时候开始的?你不会是从我七八岁的时候就那什么了吧?”明子思想邪恶了,用看变态的眼神儿看顾向北。“胡诌什么呢,那年不是你自己说让我以身相许的嘛!”所以,这感情的事儿吧,它总得有个触发的点。“哦,所以你就真的要以身相许?却一直没告诉我?还得让我跟你告白?你这人是不是太算计了?”明子有点儿明白了。“我怎么就算计了?我表现那么明白,以为你都明白呢,我哪想到,你念书那么聪明,这事儿上,那么笨哪。”顾向北理由可充分了。“……”行吧,看来她是挺笨,明子一直还觉得自己看多了后世的情情爱爱,到了这时代,跟这些纯得不要不要的土著们相比,那绝对是专家级别的选手了,原来,她是高看自己了。二姨看明子带着对象回来的,特别高兴,把顾向北夸了又夸,还跟顾向北把明子狠狠夸了一通,说顾向北眼光好,找了明子有福气啥的,反正都是好听的。二姨父跟顾向北聊了聊学校的事儿,问了问将来工作分配啥的,反正都是闲聊。之后,顾向北就住在明子家了,跟小文哥一起住在爷爷的东屋。家里房子大,住得宽松着呢,他一个孤儿,走哪哪是家,现在跟明子关系定了,以后关家,就是他的家了。中间他还回冷家屯去给他叔爷爷家送了年礼,顾五老爷子特意跟着顾向北回来,到明子家特别正式的跟明子爹娘见了面,很郑重的感谢了这些年对顾向北的照顾,还以顾家长辈的身份向明子爹娘承诺,顾向北将来一定会对明子好啥的。明子家的八四年注定了不会平静,从年初开始,一个事儿接一个事儿的,卖化肥,老姐的婚事,三姐搬回娘家,明子跟顾向北上前线,小文哥一回又一回的准备上前线,大嫂生儿子,明子跟大哥发了一笔外财,明子与顾向北确定了关系等等,都进了腊月了,明子以为终于可以消消停停的过年了呢,显然并不是。腊月初十,大哥一晚上没回家,第二天,回到家吃完饭,就上三姐那仓房去了。还给明子几个使眼色,明子跟小文哥就跟着过去了,顾向北没跟着,他看出来是家里的事儿,他很自觉的没参与。老姐夫喝农药自杀了,正在县医院抢救。前一天晚上在乡卫生所洗胃洗了一晚上,早上送到县医院了,人还在晕迷呢,能不能救过来还是未知数。“为了啥呀?跟老姐吵架了?”这也太突然了,怎么就至于到了自杀的程度了?老姐是爱拔尖儿了一点儿,但也不是不懂事儿的人啊。“不是跟你老姐,是跟他妈生气。他妈精神不太好,总对你老姐骂骂咧咧的,你老姐还行,没给咱家丢脸,对老人挺好。你老姐夫那人好脸儿,你老姐越对他妈好,他就越觉得他妈还骂你老姐,对不住你老姐,在咱家人面前没脸。昨天又是因为这个,跟他妈生气,一冲动,就喝乐果了。”大哥一边儿说一边叹气,这不是坑人嘛,你说你跟自个儿妈置什么气呢,你这一死,不是把士容给坑了嘛,肚子里还带着个六个月大的孩子呢。“那怎么发现的呢?”既然还在救,说明发现的及时,要不根本救不了,那乐果是很霸道的农药,喝上了如果不及时发现,是没的救的。“还算他没糊涂透顶,喝完自己反应过来了,后悔了。到咱大姑家,跟大姑父说了自己喝农药了,当时人都开始说胡话了,大姑父一分钟都没耽误给送到卫生所洗的胃,才给他留了一线生机,这还不知道能不能救过来呢。”堂姑父把老姐夫送到卫生所就给大哥稍信儿了,这得让关家人知道啊,万一有个好歹的,以后老姐怎么安排不都是事嘛。大哥跟着守了一宿,事情前因后果已经了解清楚了。“这可咋整,愁不愁人,大过年的。”三姐就在边上叹气。“那是不是把老姐接回来啊?别在他们家待了,都这样了,别让老姐跟他们家老太太待一起了。”明子就看大哥和小文哥。“大姑昨天就去家里陪着你老姐呢,也怕你老姐自己守个空房子,还带个孩子,再有个三长两短的。那啥,小文儿,你明天去把你老姐接回来,我还得去县医院,看看你老姐夫啥样了呀。哎……”大哥就分配工作。“这事儿先别告诉婶儿了吧,等老姐夫有了结果,到底是救没救过来再说吧。别让她跟着惦记了。”小文哥提出来,先瞒着明子娘,她才出院没多久,这一着急上火,不又得倒下啊。“嗯呢,先别说了。以后这事儿,就搁三姐这屋说吧。问起来,就说今年喜事儿多,咱们商量过年咋过呢。”大哥做下决定。第二天,小文哥就跟明子娘说,想让大姐二姐老姐都回来住几天,全家团圆团圆,他今年回来的早,过完初五就得回部队,等不到她们回娘家了。明子娘一想,明子跟顾向北终于定下来的,也算是喜事儿,团圆团圆也行,就同意了。开始跟大嫂商量着,要怎么安排伙食。小文哥就说,老姐身子重,他去接,再给大姐二姐稍信儿,让她们回来。明子娘也同意了。当天,小文哥就把老姐接回来了。老姐的状态还行,看着挺憔悴,但是远没到崩溃的状态。也是大家伙都没告诉她老姐夫实际的情况,只跟她说已经救过来没事儿了,再住几天院观察观察就好了。都说是一孕傻三年,老姐本来也不是心思重的人,别人说啥她信啥,可不就信了嘛。这才表现得挺正常,没有多担心的样子。明子看老姐那样儿,心里都愁,这要是救过来了,一切好说,万一没救过来,可咋整,闹不闹死心了,原来还以为老姐这婚姻是她们姐几个里最顺利的了呢,谁能想到还能出了这么个事儿呢。你瞅瞅她们姐几个这命,大姐二姐三姐,都是一回又一回的定了黄,黄了定,老大不小了才结婚,明子这边儿呢,刚跟顾向北确定关系,顾向北就差点儿没死在前线了。就老姐,订婚,结婚都顺顺当当的。这又出了这么个事儿。这都是啥命啊……这之后,大哥天天往县医院跑就不说了,小哥和顾向北也开始不着家了,跟明子娘说是上哥们儿家了,其实也是县里家里两头儿跑。姐几个天天在三姐的屋里聚堆儿随时关注进度。明子娘是什么人,三天两天的还能让他们瞒住,日子长了,还能瞒住她?没过上一礼拜,她听话音儿就听出来不对劲儿了,再加上一个傻老姐,问啥说啥,几句话就让明子娘给套出来了。好在,救了这些天,老姐夫虽然还没有完全清醒,还是说胡话,但是命总算是保住了,大夫说了,他主要是中毒太深,接下来就是清余毒,啥时候余毒清完了,人头脑清醒了,就可以出院了。人大夫都说,这人命是真够大的,喝了那么些农药,还能抢救过来,算是奇迹了。人救过来了,明子娘知道的时候,就没太上火。就是骂,骂老姐夫糊涂,不懂事儿,说这要是他没救过来,高低得让老姐把孩做下去,谁给他们家养那玩意儿啊!所以,这医院不光是救了老姐夫一命,还救了他们家孩子一条命呢!作者有话要说:三更终于完成了……明天见第67章老姐夫在医院一直往到腊月二十八才出院,并没有完全好,脑子有时候还不是太清醒。老姐小年儿的时候就让堂姑姑接去家里了,说是嫁出去的姑娘了,不能在家里过年,反正她们家也是老张家,在她家过年也一样。顾向北也是腊月二十八回的冷家屯,他知道明子娘讲究多,老姐那种情况了,都没留着在家里过年,他就更不好在明子家过年了,别说还没有正式身份呢,就是结了婚,怕是更不行了。三姐和三姐夫小年儿之前也回老屯去过年了,要开学前才会再回来住。明子爹每天还得去给仓房烧火热灶,不然时间长了不烧,怕屋子里下霜。跟明子娘两个人,没事儿就感慨一下,儿女都是债。这个年过得,有点劫后余生的感觉,明子娘跟祖宗多磕了好几个头,感谢祖宗保佑,让老姐夫活过来了。要不然,别说这个年了,接下来很多年,她都得非常愁。年后家里一直很忙,大嫂回娘家,初十就回来了。因为家里客人实在是多,要不是初四大姐二姐都回娘家了,估计要顾向北做饭了,反正明子是不会用烧柴火的大锅做饭的。真是富在深山有人识。这日子过好了,多少年不走动的亲戚也开始走动了。人家上门了,你总不能不接待吧!其实人家主要还是冲着士安大哥来的,明子一个女儿,谁也不会看她。大哥才是关这的顶梁柱。这一年,大哥折腾化肥,一下子就把自己的名声折腾起来了,谁不会算账啊,那么些化肥,当是赊出去的,就天文数字了,在地里刨食的老农们,几辈子都挣不出来十分之一。虽然大哥对外都是说帮朋友收的。可就是能交下这样的朋友,那就不是一般的能耐了,那是多少钱呢,一般二般的信任能连个面儿都不出,就交过来吗?再说了,多了不多,就是给他十分之一的利,那又是多少钱?人人心里都有个小账本儿,算得清楚着呢。都说啥人找啥人,你不行,人家能看着你啊?你行了,不用你主动去找,自然有人主动上门找你了。这些上门的亲戚也是这么个道理。大房身老屯有两家堂亲,家里那孩子跟大哥的年纪都不差几岁的,在县城里上班了,那姿态高的,平常哪个亲戚家办喜事遇到明子爹了,顶多就是点个头儿就算是招呼过了。现在呢,还不是主动得来看看他们堂爷爷?爷爷一个正月,接到的罐头就有好几十瓶,都吃不了。小文哥送完神儿就回部队了,他又得回去为延长兵役开始奋头了。今年大哥也没啥忙了,化肥生意做不成了,有了去年的收入,今年也不着急着挣钱了,就老老实实的在砖厂上班了,出了正月就走了,又去旅游去了,没有三两周是不会回来的。明子跟顾向北待到了正月十七才回的省城。顾向北回学校了,他要开始进行恢复生训练了,他的同学们九个月轮战期要结束了,快要回来准备毕业了。他这一耽误,还不知道毕业会分配到什么单位呢。这事儿还没得打听,只能凭着学校安排。明子回到单位报道之后,就开始在省城进走访,一边采访写稿子,一边考察房价,看房子。她已经调到了期刊组,供稿压力小了,工作轻松了不少。红梅嫂子也要搬家了,赵学长是单位的技术骨干,单位给他们一家三口分了一个小单间,三十多平分,一室一厅一卫,老房子,就在研究所的后院儿,隔着一道墙,赵学长以后上班可方便了,红梅嫂子的买卖也就换地方了,在研究所边儿上租了个十几平的小店面,还是卖卷饭,卖份饭,一家子的生活过得正经挺宽裕。小国庆都上小学了,孩子基因好,学习很好,红梅嫂子天天干活儿特别的有奔头儿。明子去红梅嫂子家里串过门,家里收拾得不错,重新装修过,冰箱电视都配上了,这些东西可都算得上是高档家具了,可见红梅嫂子这几年没少攒钱。卧室放着一张大床,边上加了一张小单人床,就再放不下什么了。客厅里去了冰箱电视柜和沙发,又加了一张写字台,看上面的书,是父子两个合用的。把客厅挤得满满当当,连个放茶几的地方都没有了。只在三人沙发和电视柜之前摆了个长条的桌,既充做茶几,也算是饭桌了。就这儿,听红梅嫂子那意思,还都是整个家属区里最高的装璜了呢,连所长家都没这么高的档次,所长家就是面积能大上一点,家里还多了一部电话而已。所里如今都知道红梅嫂子挣的钱比赵学长多不少,原来那些笑话赵学长找了个农村妇女的同事们一个个的嘴巴也闭上了,又开始在背后嘀咕着说赵学长吃软饭了,红梅嫂子跟明子聊起来的时候都可无奈了。说是不管怎么做,都挡不住人家说道。改革了好几年了,现在城里做买卖的人越来越多,收入差距开始越来越明显了,以前大家都一样,谁也别笑话谁,也没啥可羡慕的,现在不一样了,就看红梅嫂子吧,以前都是笑话她没文化,配不上赵学长的,现在不是反过来了。这得亏赵学长还不傻,这些年看着红梅嫂子是怎么受累才攒下了那些钱,没有受别人的影响,不然这可真就成了钱挣到了,家却没了的悲剧了。这样儿的事儿,也不是没有,只是还不多。明子心里有数,等再过上几年,那差距越来越明显的时候,人心变得更快。当成知青回城的时候,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那时候,只会比那更多。只是以前,人是为了更好的前程,以后,不过是人心浮躁罢了。明子没在红梅嫂子家多待,是晚上去的,也不用麻烦人家还得做饭招待她。放下了特意买的一套碗碟做温居的礼物,聊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告辞了。回头又走访了一些单位的小区,写一篇物质对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影响的稿子,在期刊上登了,报社收到好多封读者来信,说了很多类似的故事,感慨了一下自己或好或坏的遭遇。那期杂志卖得很好,已经升了总编的李大叔还点名表扬了明子。其实以前明子的稿子就是被最受读者认可的,要不然她也不能过得那么潇洒啊,说走就走,一年在单位待不上一个月,总得有点儿倚仗吧。明子这么高调,还被人给排挤出去,王娟儿是帮了大忙的,她是生活类信息的编辑,在办公室待得时间比明子多得多,开始有人对明子总是不着家有异议的时候,都是她帮着明子说好话的,润物细无声的把明子的形象塑造成了跟大学里差不多的,备受宠爱的小老幺儿,不太懂得人□□故,只知道认真工作的小天才一个。再加上明子只要在单位的时候,腿儿勤嘴甜,过年过节的小礼物不断,拿人家手短,慢慢的,也就没人说她了,远了香近了臭,她一回单位,还都挺热情的。因为表现得好,单位要给明子分房了,其实明子都上班快两年了,报社的人也不多,又是福利好的单位,照理来说,早该分房了,明子一直就谦让了,反正她也没咋在省城待,就一个人,能住就行了。把机会多让一让,有想换大房子的,有想换好楼层的,有想换向阳面儿的,反正就随他们调呗。这也是明子人缘好的一个原因。不争不抢的人,谁不喜欢啊。明子没要单位的房子,一是在看过红梅嫂子家之后,实在是不喜欢那么逼仄的环境,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实在是怕了周围全是同事的那种七大姑八大姨的环境。明子的骨子里还带着后世人特有的那种对人情的冷漠,就算是平时关系很不错的同事,下了班也很少有联系,同学关系那么好,都很少一起结伴逛街什么的。除了最亲近的家里人,明子内心最深处藏着深刻的戒备,很少会真的把谁划到自己的亲密范围之内。离着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没那么复杂的环境,才更让她有安全感,和舒适度。跟领导申请了,把房子的钱都折现到工资里,每月多给她发点儿工资就行。她自己找房子搬。领导是怎么协调的,明子不知道,反正她的申请是通过了,每月工资也确实比同事的高了三十块钱。不久之后,明子听说,原本要分给她的房子,总编的儿子一家住上了。明子前世不是本省的人,她家是那个号称北方明珠的某个沿海城市的,她那一辈子连喜都城一次都没有来过,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省会城市。所以,她根本也不知道,未来的喜都城商圈都在哪,想买未来的黄金地段也不行。最后,明子只能用最笨的办法了。别的地方不好说,大学周围肯定差不了,还有就是火车站附近。所以明子在自己母校家属楼附近买了七处临街的房子,花了六万块。为啥比正常的还便宜呢?因为不是临主街,做生意的人现在还不多,没人租这边相对偏僻的房子,临街的房子,都嫌弃闹得慌……之后又在火车站南面,已经开始形成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白水路上买了七处临街的铺面。不是连着的,位子有好的,有稍偏一点的。那些房主人家有的是需要本钱做买卖,有的是想要用卖铺面的钱换住宅,反正都是各种用钱的理由吧。总共花掉了二十万。明子一算账,加上大哥之前给她的五万,存折里还有不到十万块钱。也不知道还能买下多大个场地了,买完了地,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剩下进煤的钱了。这钱,是真不禁花啊!几个月折腾下来,又回到解放前了。这还得说有大哥和顾向北帮忙呢,要是全靠明子自己跑,这么些地方,一年她都买不下来。顾向北马上毕业,行动稍稍自由一些了,最起码周末出门管得没那么严格了。大哥开春之后考上了县里安排的会计师培训名额,到省城的教育培训中心参加学习,培训半年时间。周末休息的时候,一直没闲着,跟明子一起看房子买房子跟房主讲价,再出租。半年培训,就回家了两趟。三姐开学不久就发现怀孕了,她都三十了,才怀第一胎,这年月里算得上是高龄孕妇了,学校都不敢让她自己带班了,又给配了一个新分到学校的小老师给她当助手,这么大岁数怀第一胎,多吓人哪,这要是有个万一,谁能付得起责任。老姐农历三月末的时候,生下了他们家大儿子,老姐夫身体上已经没大碍了,不受刺激的时候,也不会再说胡话了,家里今年没敢让他出去干活儿,就在家种地呢。跟孩子起名儿叫张关果,老姐夫自己取的,说这孩子来的不容易,是老张家和老关家两棵大树上结的这么一个小果子。小名儿就叫关果儿,不知道的,还以为孩子姓关呢。这就算是又随了父姓,又变相的随了母姓了。大哥的培训结束之后,回到厂里,乡里就下了令,大哥升任厂长,原来的厂长调走另有任用。大哥成了砖厂的二把手,主管销售(外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