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作者:紫羿叶子      更新:2023-06-21 14:29      字数:7275
  出院回到家的时候,都腊月二十了。明子娘回到家就开始张罗着过年,其实需要她操心的事儿不多了,大哥一直往家倒腾东西,姥姥今年也没急着回毛家店过年,一直在家里帮着二姐操持过年的事情。过年的东西都预备得妥妥的了。二姐的婚期也定了,正月二十。两人年纪可都不小了,李家那边儿可着急了,知道明子娘挑,就怕再有什么变故。赶着要把婚礼早点办了。所以,二姐年前除了准备过年的东西,还得备嫁,做被子,买衣服啥的。李家给做了一组衣柜,捎来信儿让二姐去订样子,二姐都没时间过去,也不挑了,凭他们家安排。腊月二十二,舅姥爷赶着马车来家里,接明子姥姥回毛家店过年,来的时候,还给明子家拉了半车土豆,给二姨家拿了一只鸡。这是知道明子爹娘今年没留吃的土豆,都卖了种子了,日常吃的,除了各家送的,就得买着吃,才给送来的。走的时候,明子娘给拿了半角猪肉,二十斤大米。二姨家这几年隔上一两年就要娶个儿媳妇进门,再厚的家底子也用得差不多了,日子越发的紧张,还是给舅姥爷送过来二十斤鱼。现在高官屯已经不去往年常去的那地方拉鱼的,改去江湾屯明子三姨家去买了。还能给三姨家增加点儿收入。但是每年各家都买鱼过年,图个年年有余的吉利已经成了传统了。这些年,姥姥年年回毛家店过家,明子家从来不少给舅姥爷家拿东西,倒不是说舅姥爷图这点儿东西,不过是为了姥姥在娘家不用太寄人篱下罢了。毕竟舅姥爷家也是一大家子,儿子媳妇孙男弟女的也不少呢。人情该走还是要走的。今年过年,明子家没再做面灯了。大哥买回来两包蜡烛,爷爷把那蜡烛截成一小断一小断的,就当是面灯用了。明子爹空闲的时间,还做了两个灯笼,就是上下两块方型的木板,中间四块玻璃,用钉子固定住,再上下两头用麻绳缠上几圈回固,其中一块玻璃稍短一点,能拆卸,留口放蜡烛的。再在上面的木板上做了拉环,栓上绳子,另一头栓上长短合适的木棍上,这简易的灯笼就算是完成了。送神和元宵节送灯的时候,就不用再摸黑靠着月光照路了。过完了年,家里就开始为二姐的婚礼做准备了。这嫁女儿,要准备的事情并不算多,只要备足了男方婚礼前一天娘家这边儿宴客的吃食就差不多了。过年期间,猪肉什么的也不用现买,年前杀猪之后,早都留出来了。这也是为啥现在大部人家都在正月嫁闺女娶媳妇的原因。夏天东西搁不住,容易坏不说,肉还得买。英子大姐结婚的时候,士安大哥不小呢,管不了事儿。到了二姐这里,大哥连一瓶酱油都没让明子爹打,里里外外,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到了正月十九那天,来家里喝喜酒的,哪个不是对关家的酒、宴赞不绝口,夸一句准备得周全。二十李家来接亲的时候,更是没话说。大姐在婆家过完了正月十五,正月十六一大早就带着孩子,跟大姐夫一起回娘家了,原本是打算帮着忙活二姐的喜事儿,结果一进厨房,正在油的锅里油烟味种,直接就吐了,明子娘细心,一看这样儿,就明白了。白了大姐两眼,骂得两句没心没肺,才问起来小日子啥的,毕竟都怀过两个了,有经验了,明子娘一提醒,大姐就反应过来了,再一合计,可不是怀孕两个多月了嘛。老大都五岁,中间掉了一个,这才怀上,可不敢再大意了。看大姐夫那样儿,恨不着喘气大一点儿,都怕吓着大姐……大姐结婚的时候,明子还小,没去送。二姐结婚这次,明子终于有机会参加婚礼了。跟后世相比,这时候的婚礼,虽然条件简陋,但是真的是有意思。新娘子身边儿除了小文哥这个压轿的男孩,还有四个女孩儿,算是伴娘的意思,主要工作除了新郎来接亲的时候各种为难新郎,拽门不开要红包,藏新娘子的鞋什么的,就是帮着拿新娘子的东西,以及在整个婚礼当中照应着新娘子。明子是四个女孩儿之一,另外三个,都是屯子里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来接近的,是一辆拖拉机……这还得说,是比较高端的待遇了呢。大姐结婚的时候,可是用大马车给接走的。拖拉机只拉了新郎新娘,压轿的,和四个伴娘。其他送亲的,就只能坐着马车去了。临上轿之前,二姐要哭嫁,这可是有讲究的,结婚时没哭出来的新娘子要被笑话一辈子的,二姐的情绪都不用酝酿,那边儿接亲车一进院,这边儿眼泪就下来了。明子娘也跟着哭了一回,亲自下厨给二姐煮了面条,大家都劝着,才把娘俩劝住了。这都是习俗,不能免的。到了李家,下车之前,有人端了一个拖盘,里面放着五谷杂粮,还有硬币啥的,让二姐抓,能抓多少抓多少。明子全是看热闹了,跟本不知道啥意思,不过上车的时候,李家来接亲的一个嫂子拿了一把用红布包着的斧子让二姐抱了一路,明子大概还是能猜到意思的,斧通福嘛!进新房的时候,还要跨马鞍,跨火盆,进了屋,又是安灯,又是在放了大葱的水盆里洗手,还有什么坐福啊,吃半生不熟的饺子啊,还有拜天地,喝交杯酒啦,婆婆给一百零一块的改口钱,收了要改口叫妈,还要给婆婆戴花啥的。整个婚礼,得有十几个步骤,特别的有意思。明子前世没结过婚,参加过的那么多次婚礼,也都偏西式了,还保留着的习俗大约就剩下改口和喝交杯酒。就是电视里演得,也都是删减版的,哪见过这么原汁原味的婚礼呀。要么说,有时候,时代进步了,可是有些最宝贵的东西,却丢掉了。婚礼过后,就是婚宴,送亲的娘家人是要被特殊招待的,宴席上会比之面的多上两道菜,或是米饭上有区别,比如正式宴席上是小米饭的,可能娘家人吃的就是二米饭之类。吃过饭,娘家人的送亲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临走的时候,李家给准备了一块猪肉,叫离娘肉,得叫娘家人带回去的。明子看着那肉,心里可囧可囧的,啥意思?我们家养了二十几年的大活人送过来了,就换了这么一块没有两斤的猪肉?不过她也知道这话不能问,估计真正的寓意肯定也不能是她想的那样的。回到家的时候,家里冷冷清清的,就剩下大姐和堂姑姑这两位姑奶奶留下来住娘家,其他客人都走了。明子娘在送亲队伍走了之后,有没有再哭,明子没看出来,不过估计是免不了。啊,对了,这次去送亲,在李家喝喜酒的亲戚里还有前些年跟二姐相过亲的那个李家小伙他妈,见到明子的二舅妈,一听是二姐的舅妈,拉着二舅妈的手就不松开,各种惋惜啊,后悔啊啥的。二舅妈对当年的事儿,也是有耳闻的,就顺着她的话跟她聊了几句。这才知道,当年高老四连夜跑到他们家,说了很多二姐跟宋知青的事儿,编得跟真事儿似的。高老四跟二姐那可是新表姐弟,谁能以为他说的假的,就信了他。过后没到一年,他们家就娶了现在的儿媳妇。过了这么些年,随着明子家的名声越来越响,他们家也就知道二姐是个啥样人儿了,再后悔却是来不及了。更让他们家懊恼的是,后来娶的媳妇儿,两口子感情不好,总绊嘴不说,还不孝顺,对公婆不好。他们家每每想起当初错过二姐,就对高老四咒骂个不停。那有什么用,谁让你家偏听偏信,耳根子软了,该。二姐的婚礼结束之后,大姐就没再回婆家,一直带着小外甥在家里住着,大姐夫天天通勤,三四十里地这么折腾,也不嫌累得慌。隔上个几天,还得回家去看看老爹老妈,顺便汇报一下大姐的情况。大姐夫家里没分家,大姐回到婆家,肯定不能像在娘家这样,大家伙当眼珠子似的看着,重活累活一点儿不让干,就是孕吐反应小了之后,帮着姥姥做做饭啥的。对了,二姐出嫁之后,家里做饭的活就归了姥姥了,明子娘是做不了饭的。过了正月,学校就开学了。明子就是高三最后一学期,七月份就要参加高考了。这两年这录取比例实在是低,明子也开始着急。学校的老师也开始给明子开小灶,特殊辅导。前两届高考,兴隆镇高中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都没有,就出了两个中专。今年,全校都憋着一口气,等着明子给学校正名呢!明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脾气都变得暴燥了。动不动就发火,家里人也知道她这情况,没人敢惹她,都让着她,明子娘是换着法儿的给她掂量吃的喝的,连小文哥都尽可能的离明子远点儿,就怕自己不小心惹到她,明子娘收拾他。作者有话要说:二更这章感觉有些乱呢,本来想写点儿大哥和未来大嫂的互动,写着写着,写成了二姐的婚礼,囧……好吧,那明子的大学生活,我就简单带一下算了。还是多写点儿关家人的日常吧……马上八十年代了,也该开始改善改善生活了。放心吧,明子娘还要把孙女带到上学呢……明天见预感,明天我最喜欢的纪承同学要出场啊……第46章 一物降一物进了五月,家里烦躁的,又加了一位。就是士安大哥。因为他要参加考试,考乡里的公职。厂里本来就忙,他管的事情越来越多,年初原来机修的大师傅老纪又得了场急病死了,新升上来的机修师傅是老纪以前带的徒弟,可是买机器零件之类的活儿,他没接触过,只知道用什么修,肯本不知道去哪里买,都是什么价格,还要士安大哥一点一点儿的带他。再加上每天还要算账,还有领导交办下来各种各样的事情,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复习功课。但是呢,有这样的机会不容易,乡里多少年都不会招一回正式职工,这要是考上了,也是国家干部了。大哥虽然在砖厂干得好,但终究是个工人,在他心里,还是更向往能成为正式的国家干部,坐办公室,吃红本的。本职工作不能耽误了,就只能利用业作时间复习,这时间就零零散散的。复习也复习得不系统,再加上睡眠不足,可不就暴躁了嘛!这人一暴躁,一闹心,就容易胡思乱想,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都往出冒。也不知道大哥是想的哪一出,突然想起来,未来大嫂家可是大地主出身,这要是他考上了公职,岳父家这成分,不得影响他上进哪?然后就越想越有可能。就想把婚事取消,可是呢,未来大嫂,开春后一直没来上班,说是要等帮着插完了秧再来。朱乡长已经调去省城的单位上班了,也没人能帮他传话了,他就写了一封分手信,想给未来大嫂寄过去。信送到公社邮局,填完了地址啥的,他就回厂里了。要么说,缘份天注定呢,是你的就是你的,想拆都拆不散。正好,砖厂的钟会计到公社办事儿,老远看到大哥从邮局出来,就来了好奇心,进去问了一嘴,果然是往新立屯李家邮的,再联系大哥最近的表现,人家就猜出来这是分手信了。就把信给扣下了。当天下班就拿着信到高官屯找明子爹娘,把这事儿一说。明子娘那个那个气啊。就捎信让大哥回家。“小安子啊,小安子,你说你咋能这么出事儿呢啊?这两年我还以为你长大了呢,你瞅瞅你办的是啥事儿。你自己两个姐姐因为头一回的婚事都因为那些乱七八糟的理由黄了,你不知道啊?啊?你还这么出事儿?人李家闺女做错啥了,在家好好的你就把婚退了?”明子娘拿手直点大哥的头,恨铁不成钢的直咬牙。“她家成分不好。”大哥半天憋出来这么一句。“你才知道她家成分不好啊?早干什么去了?仙儿那孩子我也见过几回了,一点儿也不娇气。说,你到底是因为啥?你是也跟别人扯犊子了,看我不打断你的腿。”明子娘一边说,一边儿就去拿扫炕笤帚,这是要动用家法啊。看来是真气急了,大哥从小长这么大,家里从爷爷到明子爹,可是一个手指头都没人碰过他,明子娘那就更不用说了,含嘴里都怕化了。“没有,婶儿,真没有。”大哥赶敢发誓,这事儿可真没有,“真是因为她家成分。我寻思着,我要是考上乡里的公职,她家成分不得影响我吗?”大哥说的委委屈屈的。“你是不是傻啊?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蛋孩子。她家那成分要是能影响,那朱乡长能升得那么快?能直接从乡里升到省城去?人家都没亲戚?哎妈,我这脑仁儿疼。”明子娘都服气了,一手捂着额头,跟自己的傻儿子没招儿没招儿的。大哥:“……”要么说当局者迷呢!大哥退婚这事儿就这么被明子娘给掐死在了摇蓝里。可是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大哥试图退婚的事儿,多多少少还是传出了点捕风捉影儿的传言,也是怪他那一阵子,自己露了行迹,跟别人找听政|审的范转包不包括岳父家什么的,让别人有了猜测。等到未来大嫂回到砖厂上班不久,可不就听到了风声。那天,大哥正在厂里的值班室炕上躺着,准备借着空闲时间小睡一会儿,养养神。那值班室的门,咣当一声就被推来了,打大哥吓了一大跳,蹭一下就坐起来了,一看进门的是未来大嫂李淑仙,就有点儿懵,然后下意识的四下看了一眼,看有没有人。这时候可没有未婚男女没事儿共处一室聊聊人生之类的事儿。这让人看见了,不得笑话呀。“我家以前是地主,成分就这样了。你能处不能处,不行趁早儿拉倒,别磨磨叽叽的。”未来大嫂就站在门口,说完了就看着大哥不吱声。大哥被未来大嫂这架式唬得一愣一愣的,秒怂。吭哧半天,挤出来一句,“我没想拉倒。”说完还低头,不好意思了。未来大嫂看大哥那怂样儿,运了两口气,到底没说别的,转走又走了,还顺手儿把门儿给摔上了。然后大哥就瞪着门儿发呆,好一会儿之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滕一下就红了。往后一趟,拿起边上的被子把头一蒙,睡觉……从那以后,一直到结婚,到老,大哥在大嫂面前,都老老实实儿的,一点儿不敢得瑟。不管你想它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时间总是会一点点的走到你愿意或不愿意迎接的那一天。士安大哥的考试在明子的高考之前。考完了试,就再没有消息了。一直到新人都上班了,也没人公布过成绩。大哥也就死了心,安心在砖厂干活儿了。他跟未来大嫂的婚期也定下来了,定在了明年的正月初九。这是关家第一次娶儿媳妇,是几十年来的大事儿,要开始准备了。明子的高考按时的来了,是在县城的二中考的,试题没有后世考得那么难,明子觉得考得还行,反正题是都答上了,有那么一些不能确定答案的,考完回到家里找了答案对了下,好像大半也都蒙对了。明子觉得考上大学应该还是可以的。只是不知道考去哪里了。考试之前添志愿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心里都没底,谁也不敢给她意见报得太高,反而都劝她求稳。加上明子娘死活不同意明子去外省,非让明子报省的大学。好在省大学在全国也是数得着的好大学了,真考上了也不算埋没。就报了省大学。第二第三志愿一个报的师范大学,一个报得中专。基本上,只要不考得太差,还有中专在下面接着,不至于落榜。等成绩的这一个月,最是难熬了。在这一个月里,小文哥都初中毕业了。正满世界浪呢。就没在家里待几天。一回来,不是从这家还回来一筐豆角,就是从那家背回来半袋子黄瓜的,整的跟家里吃不饭了似的。明子娘拿他没招没落儿的,还得给他准备回礼,再走的时候,得让他拿上些差不多的东西,茄子辣椒蒜啥的,反正都是些家常的,园子里产的。有时候也摘些水果。家里的几棵果树已经长得很大了,每年结的果家里都吃不了。顾向北也毕业了,他没像小文哥那么浪,他那园子里如今已经不种地瓜土豆了,种的都是时令的蔬菜。他爸当年也种了几棵果树。隔上几天,他就要把熟了的蔬菜水果都摘下来,用自行车驮着进县城里去卖掉。自行车是他自己买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刚上初中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他就买了自行车了。现在,县城里对于进城卖点蔬菜瓜果这些人已经不怎么管了。再说他一个孤儿,有管的,也没人管他。他们几个把兄弟有时候也帮忙,东西多了,顾向北一个人拿不了的时候,他都是直接跟兄弟们开口的。这孩子知道感恩,这些年,对帮过他的人家都从来不忘的,所以大家伙也都愿意帮他,他几个兄弟的爹妈都对他印象特别好,家里孩子跟他在一起玩儿也放心,还都常嘱咐自家的孩子多帮着他干点儿活儿啥的。明子在家里待得无聊,又不知道成绩怎么样,有时候也跟着小文哥一起,进县城帮着顾向北卖菜。她年纪小,跟他们一帮子出来,都拿她当孩子,一口一个老妹儿的。也没啥可顾忌的。再说,明子跟顾向北也算是同班同学过,跟他也颇有些渊源,更没有会想啥了。她一个小姑娘,长得水灵好看,嘴又会说,比他们一帮大小伙子卖得可好多了,一样儿站那儿卖菜,明子跟前儿的半小时卖完了,那边儿还没开张呢!也是啊,明子这好歹也是见识过后世各种营销手段的人,还不得比他们强啊。再说了,谁买东西不得看看,在一帮嘻嘻哈哈的皮小子和一个水水灵灵的小姑娘之间,很自然的就会更偏向明子了。“顾向北,你就打算这么卖菜啦?高中的学费够了吗?”没人买菜的时候,明子跟顾向北聊天。“我不打算上高中了。”顾向北对明子向来是有啥说啥。“啊?不上高中啦?你成绩那么好,不想考大学啊?”明子很惊讶顾向北的决定,他成绩是特别好的,又不是养不活自己,为啥不继续上学了呢?“我想去当兵。今年秋天招兵,我正好够十八周岁了。”作者有话要说:一更哎妈,又写超纲了。今天纪承同学出不来了,突然发现写完了女主考大学再写完大哥的婚礼,以我现在这磨磨叽叽的尿性,不知道得写多少了,汗……想看大学生活的亲们,这本咱先别看了吧,主要八十年代初期的大学生活,我不熟啊,周围也没有那时候上过大学的长辈,再写歪了,丢人了。下本吧,我这几天脑洞暴发,想开一本80后的,到时候重点写写大学生活,啊……我好怀念大学里那个帅得不要不要的小哥哥呀……滚去码二更了。晚上见ps:纪承同学,好像不是男主角呀……难道你们不喜欢顾向北吗?纪承我打算自己留着。嘿嘿……第47章 以身相许?“当兵啊?咋想起来当兵了?”明子没想到顾向北居然是想当兵。这时代,农村的男孩过了十八周岁,有一多半都会报名参军,过了体检政审的也不在少数,哪个屯子里都得有几个去兵的。明子只是没想到顾向北学习成绩那么好,居然不想继续读书了。“我从小就想当兵。”每一个男孩儿心里都有一个军人梦吗?“那你不想上大学啊?”“考大学的话,还得再念三年高中,大学四年毕业我都二十五了。太耽误事儿了。”看来这是认真的想的。“啊,是这样啊。”明子一想,也对。大学毕业都二十五了,在这年月可不算小了,到时候分配工作,也有顾虑了吧。“当兵也挺好。现在当兵也不用当战场了,安全着呢。再说了,当兵也能考军校,毕业就是军官了,当一辈子职业军人,也挺好。”明子真是这么想的。顾向北学习好,在部队里考军校也是一样的,咋成才还不是成才。“当兵还能考军校吗?”顾向北转头看明子,眼睛放光。“你不知道在部队可以考军校吗?”明子囧。“不知道啊。当兵不就是当兵了吗?还能考大学啊?”一脸迷茫。“当然可以考了,而且毕业就是军官了。不过要表现好才能考的。”明子给他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