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
作者:紫羿叶子      更新:2023-06-21 14:28      字数:6925
  第37章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时候的砖厂虽然是叫砖厂,但是可不光是烧砖的厂子,业务非常的广泛,还有油坊、马场,还养得几十头猪,还帮着外地的关系户收粮食啥的。业务多,事儿就多,厂里领导就经常需要到县城办事儿,砖厂在兴隆镇的最前面,离县城只有六七里地,平时买个东西啥的,都是到县里。厂里领导都知道了士安大哥人机灵,平时买个东西啥的,就都爱找他。一来二去的,领导对他印象就很好。这砖厂的主营业务还是烧砖,烧砖就得用煤,兴隆镇可不产煤,整个老都县城都没有产煤的地方,得大老远的从大北面儿的煤矿用火车皮往过运,几乎每天都得有几车煤到站,这就需要一个专门儿的人每天接煤。然后呢,火车站有个看门儿的老大爷,是抗战的老兵出身,脾气特别的硬,说一不二。砖厂的煤每天又不是定着点儿来,每天能运出去多少,安排多少车去拉煤,多长时间能拉完都没个准儿。大爷哪能容下这么散慢的事儿呀,就各种卡。老头儿还特别有原则,不拿不要,给送东西还更坏事儿。车站的领导对他老人家也是敬着供着,不敢深说。所以,砖厂这煤就总供不上,煤一供不上,那砖就容易烧坏。厂里烧窖的大师傅怨声载道,天天找领导报怨,要不是冬天停工的时候存下的那点儿旧煤,砖都别想烧了。“让那个接煤的小卢儿回来吧,接个煤也接不好。多大个事儿呀,就干不好!”范书记在全厂开大会的时候,当着四百多工人的面儿,点名批评了负责接煤的小卢儿,“我找个人儿,一个月的时间,你看能不能干好。散会。”说完这句话,撩下话筒就走了,也没说这活儿交给谁干。过了一会儿,厂里的广播喇叭就喊,“关士安同志,关士安同志,请到厂领导办公室,请到厂领导办公室。”然后,士安大哥还没整明白咋回事儿呢,被叫到领导办公室,就得了个接煤的活儿。这活儿也简单,只要搞定了火车站看门的老大爷就行,剩下的,就是看着每天到了几车煤,给厂里打电话,安排马车来把煤拉走,就完事儿了。因为火车时间不定,厂里还在站前的小招待所里专门开了一个标准间,供接煤的人休息。士安大哥多会办事儿的人家,自打接了接煤的活儿,天天的给老大爷打个热水啦,帮着拿拿东西啦,要不就跟大爷没话找话儿,跟大爷唠嗑,专门听大爷讲当年抗战打仗的事儿。还跟大爷讲邻居于家二姑父当年打仗的事儿。没用上一个星期,就跟老大爷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了。老大爷对士安大哥那是各种好啊。平常都不让大哥去车站干等着,就让大哥在招待所待着就行,拉煤车一来,他再给招待所去信儿,大哥再到车站里看着卸煤就赶趟儿。自打大哥开始接煤,砖厂就没再断过煤,工作效果杠杠地。领导也不瞎,能看不见吗?后来,几位领导中午休息的时候,时不时的,就到士安大哥住的那个小招待所去睡个午觉休息休息,平常带着出去下馆吃饭,也总是带着大哥。大哥在砖厂的工作是越干越顺利了。正常在砖厂干活儿的工人,都是每天上下班的,大哥自打上了班,就一直在砖厂住宿,十天半个月的,才能回一次家。明子娘知道他表现的好,牛江回家有时候会特意拐个弯儿到家里坐坐,跟明子爷爷还有爹娘说一说大哥的表现。对大哥那是赞不绝口,明子娘也就不担心大哥在外面吃亏啥的了。明子知道大哥在砖厂干得好,并没有多意外。大哥向来就会办事儿,上学这么多年,也一直当班长,跟同学老师的关系都处理得很好,这么多年,除了粮库木匠班那个奇葩的师傅,明子就没听说大哥跟谁处好过。就连二姨家,高队长和高老四爷俩背后坑了明子家多少回了,明子爹娘都是表面上维持个面子情就算了。大哥都没跟他们交恶,因为娘生他的时候身子不好,他小时候吃二姨的奶吃了很长时间,二姨稀罕大哥也比稀罕自家儿子都严重。大哥平常就总往二姨家跑,帮着二姨干活儿。他分得特别清楚,坏的是二姨父和高老四,又不是二姨,二姨在家里一点儿话语权没有,那些事儿都怪不到二姨身上去。春天的时候,还有个事儿。大姐流产了。都生过一个孩子了,大姐就没把怀孕当回事儿,正好春天种忙,她就跟着忙活,也没注意,直接把孩子累掉了。大姐夫来接明子娘去看着大姐坐小月子的时候,惭愧的都不敢看明子娘。他跟大姐感情好,大姐那大嗓门天天吵吵嚷嚷的,大姐夫从来不生气,明明比大姐还小一岁,却总是他让着大姐。这回大姐孩子没带住,他心疼得不行,又好面子,也不会嘘寒问暖,急得直转圈,给大姐买这个买那个的。大姐自己也自责,就总哭,让娘给骂了一大顿,“不许哭,月子里哭做病,将来好闹眼睛了。没都没了,还哭啥,谁家没扔过几个孩子。想生养好了身子再生呗。看你再还虎不虎干了,是不是傻。”娘恨铁不成钢的教训英子大姐。大姐的婆婆孔家大姑也自责,一个劲儿的跟明子娘赔礼,说没照看好大姐。娘能说啥,大姐结婚三年多了,婆婆对她啥样娘是知道的,还真怪不着人家婆婆,以这年月来说,孔家大姑对大姐,真是跟亲闺女不差什么了。主要还是大姐自己不小心,怀着三个月的身孕还下地干活儿。就像明子娘自己说的,这年头儿谁家没扔过几个孩子。所以,大姐流产的这个事儿,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不能说没往心里去,只是并没有太长的持续性罢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很多,不光是关家大哥改变命运的一年,也是国家改变命运的一年。运动结束了,知青们都开始回城了,宋知青去年夏天就回京城去了,一直到他走,大家伙才知道,这个在前山大队待了七年的小伙子居然京城人。宋知青走的时候,明子特意去送了他,毕竟教了他好几年,是有实无名的老师嘛。宋知青把自己这些年看的书都留给了明子。暑假过后,明子顺利的升上高中。到高中报道的时候,跟两年前的初中一样,再次被围观,她已经习惯了这种待遇了。这一回,再没有哥哥姐姐在一个学校里照应着了。十二岁的明子同学要自力更生了。老姐也上初三了,明年毕业也要上高中了。明子从过了年就开始琢磨着,要干点儿什么,偷偷做点儿小买卖啥的,应该不会再犯事儿了。不过也得看看形势啥样儿。而且,这时候,人还这么穷,倒腾啥好呢?也是个要好好想想的问题。小文哥小学毕业,上初一了。顾向北也升了初中。还是跟小哥一个班。在学校里,明子时隔两年,再次见到顾向北,根本没认出来。要不是边儿上站着小文哥,明子肯定不敢认。这两天,顾向北得长了有三十多公分吧?看着个头能超过一七五了都。一米六左右的小文哥站他身边儿就是个真正的小孩儿。把顾向北比的更像个大人了。他很瘦,但是跟大哥那种特别白净,看着有点弱的瘦还不一样,他是精瘦,看着就结实的那种瘦。这几年日子好过了,不用挨饿受冻了,脸上手上的冻疮也没有了,终于能看清楚他的长相。嗯,明子只能说,不太符合这个年代的审美,也不是后世那种小鲜肉,咋形容呢?年青时候的唐国强?陈坤?反正是很符合明子的审美就是了。身边儿有个大帅哥,她居然没发现?真是罪过。不过明子也就是感慨那么一句,帅哥她见得多了。不用说上辈子,这辈子,二姨家那坏出水儿的四表哥,就帅得不要不要的。这年头儿,长得好,啥样没用。就说二姐吧,长得好吧?就因为长得好,才闹出来绯闻,才有让人攻歼的理由,耽误了姻缘,也因为长得好,成了她挑剔的理由,就算她自己不挑,别人都要替她挑。总是觉得什么样的人都配不上她。弄得到了现在,二十四了,高不成低不就的,还没有订婚。在家里成了老姑娘。顾向北比小哥还大上一岁,今年十四岁了,到了青春期了吧,见到明子,居然还有点小害羞?“咋了,顾向北?你咋不说话?不认识我啊?”明子就逗他。在明子这个有一颗老阿姨心的人眼里,他就是个小屁孩儿。“关士明。你来找小文儿啊?”顾向北就笑,哎呀,一笑更好看了。“是啊。对了,你的地种得怎么样了?我听老哥说你把自留地拿回来自己种了?能忙过来吗?”今年开始,各个屯子都开始小片开荒了,基本上没人管了。顾向北就把原来给他叔爷爷家种的自留地拿了回来。叔爷爷家忙着开荒,也不差他这点儿地了。“能忙过来,我跟老师说了,只上半天的课。今年园子里种了一多半的大蒜和白菜,种的地瓜少了。”交待得这个清楚,跟汇报工作似的。“嗯,能忙过来就好。对了,你别再给我钱了。我不缺钱花,真的。我当初也是为了自己挣点儿零花,并没有帮你多少,这些年,我分的钱不少了。行了。别总这么整,反而把咱们同学情义都整没了。再说了,不还有你跟小文哥的哥们儿义气嘛。”明子顺便给顾向北提一下钱的事儿,他这么年年给钱,她压力很大啊。“嗯,好吧。那我以后不分给你钱了。”答应还挺痛快,看来平时小文哥也没少做工作。作者有话要说:二更啊啊啊啊啊……卡文卡得我都快疯了……大家都说写得波折,然后小伙伴们也劝我别写得太波折,说你们会抛弃我……可是我大纲都写完啦,我没觉得咋波折啊???但是听人劝,吃饱饭,我就想着,改改????然后,我就不知道该写点儿啥了……………………明天见第38章 新年新希望七六年是个寒冬。刚过了十一没几天,晚上的温度就降到零度左右了,地里还没收的粮食都开始上霜了。砖厂冬天是不能开工的,温度低砖就烧不成了,砖坯子也凉不干。十一之后,除了大窖,别的车间就都停工了。砖厂的工人是一年一招,但是前一年干得好的,下一年基本上还是会被招回来。二姨家的高三哥已经停工回家了,听二姨话里那意思,明年不一定再去了,在半成品干了一年,一个月十来块钱,没白没黑的干,实在是没啥意思,三哥那人老实,只知道闷头干活儿,干到老也就是个干活儿的,还不如回家多种点儿地挣得多呢。士安大哥没有回家,因为接煤表现得好,被领导留下了,管油坊,还有今年砖厂接了个大活儿,给几百里之外的一个林场收猪肉。他负责记账。大小也算是个小领导了,都跟领导一起吃小厨房的小灶了。得忙活一冬天呢,年前能帮活完就不错了。也许是因为大哥的工作有着落了,也或许是那个喝鸡蛋水的偏方有效果了,明子娘今年终于没有再住院。全家都松了一口气,她可是全家的主心骨,一住院,大家伙儿都跟着悬心。明子放寒假了也不敢歇着,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了似了,就怕随时可能会恢复高考,她没准备好。所以,放假也在家学习,从来不出去玩。还特意让大哥帮忙在县里的新华书店买了人家堆在库房里十多年的旧书回来看。历史,地理啊,物理化学数学那些。相对于明子的紧张和努力,老姐和小文哥算得上是没心没肺了。本来学校就没教什么了,人俩人也特别心大的得过且过,教什么我就学什么,不上课都跟着老师同学一起浪。混日子。老姐成绩中等,小文哥就不用提了,根本没有起色。倒是因为长得实在是结实,干活儿分外的给力,有劲儿,勤快,比大人都能干,也算是一个优点吧。但是吧,明子还不能劝,因为他们的状态才是时下最正常的状态。再说了,老姐的成绩也不算差,劝啥呀?说快要恢得高考了?赶紧学习,将来考大学?别逗了,会暴露的。更重要的,老姐才初三,小文哥才初一,也确实不着急啊。今年家里杀猪的时候,格外的热闹,大哥厂里的领导就坐了一桌。拐上几个弯儿都能扯上点儿亲戚关系,加上大哥也算挤进了领导圈子里,请同事吃个猪肉也正常,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明子娘好客、人缘好的名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进了腊月,士安大哥就开始一趟一趟的往家里搬东西,三五天就回家一趟,家里的自行车已经归他用了,冬天雪地里不好走,一次带不动太多东西。他就二三十斤米,面的往家里送。包豆包的时候,他往家里送粘大米,送了两趟,明子爹去磨坊磨了糯米面回来,蒸了两锅粘大米豆包,出锅的时候,全家吃了一顿,尝尝鲜,剩下的,都冻起来了。明子知道,剩下那些,除了爷爷能吃上几顿,明子娘肯定都会留下来待客的,他们是别想再吃到了。大家还送回来两袋子普通大米。过年的时候,家里就能吃上大米饭了。年前,又送回几十斤豆油,留着给爷爷做菜用。还有两箱挂面,这可是金贵东西,爷爷一辈子才吃过两三回,明子爹娘活了快五十岁,只是见过,就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的。士安大哥这一趟趟的往家里搬东西,把明子娘的心都能搬得七上八下的,就偷偷问大哥,“安子,咱们可不能干违法乱纪的事儿啊。能保住工作比啥都强,可别为了这些东西,把工作丢了啊?”一边儿说,一边儿盯着大哥的脸看大哥的表情。大哥失笑,“婶儿,你想啥呢?我还能拿厂里的东西啊?你放心吧,这都是我用自己的补助换的。还有在县时这半年,认识的人,倒腾东西,换回来的。你就放心吧。”“没事儿就好,没事儿就好。”有了大哥的保证,明子娘才放心。对大哥的话,她是百分之百的信任的。“大哥,那挂面你是怎么搞到的?我听我同学说,他家要买挂面都买不到。”小文哥好奇。他们班有个同学是公社某领导家的孩子,家庭条件好,能吃起挂面不奇怪。“要买当然是不好买了。咱县里那挂面厂产量小,都不对外供应。这不是砖厂今年收的猪肉里有一部分是帮着挂面厂收的工人福利嘛。我给他们送猪肉的时候,认识了他们厂长石大妈,她人特别好,我这可是找她特批出来的。”大哥说着也有点儿小得意。“大哥可真厉害,上班才半年,就认识这么多人了,还挣回来这么多东西。”老姐和小文哥不像二姐三姐那么含蓄,各种马屁的往上拍。“你那钱,也别这么乱花,家里也不愁吃的。把那些钱都存起来,留着结婚用。”爷爷心疼他大孙子的钱了。大哥上班以后,家里从来没让他交过工资,明子娘说了,穷家富路,出门在外,兜里不能没有钱。所以从来不问大哥挣了多少钱。现在,大哥有多少钱,家里长辈也就不知道。“没事儿,爷。我知道,不乱花。”大哥呵呵笑着应。因为大哥的忙碌,家里着实过了个好年。过年时吃的素馅饺子,今年都做得特别好吃。因为那冻豆腐沫每年只是放一点点油炒一下,跟本不香,今年多放了好几勺油,把那冻豆腐沫炒得金黄,包出来的饺子吃着就特别的香。临回家过年的时候,大哥还带回来两扇排骨。初二晚上开荤的时候,明子家的饭桌上实在很丰盛的。肉多菜少的酸菜馅饺子,红烧的排骨和大鲤鱼,烀得烂烂的拆骨肉,五花肉,说是吃得满嘴流油也不算过份。爷爷不吃荤油,吃得还是跟过年时一样的素馅饺子,但是胆子娘用屋里的小炉子专门给爷爷炒了白菜片儿,土豆丝,豆芽儿,用萝卜干做了炸丸子,还有半盘子炒蒜苗。那是入冬以后,明子娘特意在屋里种的,就为了过年的时候,爷爷能吃上一口新鲜菜。爷爷一辈子爱喝酒,只是平常都舍不得喝,只要高兴的时候喝上一两半两的。今年过年明子爹特意给打了十斤白酒回来,爷爷每天晚上都会烫上一小壶,也就是一两酒,喝得有滋有味儿。过完了年,刚过了初五,大哥就回厂里上班去了。只是厂里还不太忙,每天去上半天班就能忙活完,下午就能回家了。可是实际大哥回来的还是挺晚,他忙着四处拜年呢!正月本来就是走亲戚的时间段。这时候结婚的也多,同样的,保媒的也多。士安大哥在厂里表现得好,相中他的人自然就多,哪个领导家里都能找出来一两个适龄的女儿或是侄女外甥女啥的亲戚来,所以,给大哥说亲的人就多起来。跟大哥本人透口风吧,大哥总民含糊其词,人家就到家里来,找明子爹娘,认识的都知道,关家当家做主的是明子娘,就都来跟明子娘提。大哥为了这个事儿,还特意跟娘交侍了,不让应,只要是厂里领导的亲戚,谁家的都不应。没办法,他就一个人儿,只能娶一个吧,娶了谁家的闺女,剩下的不都给得罪了?以后工作还怎么干?还不如一个都不应,谁也不得罪呢!明子娘一想也是,就认可了大哥的想法,真的一家都没应。大哥这边儿的事儿刚烦过去,三姐那边儿就又出了问题。于爱军第五年兵了,终于得了个春节过年回家探亲的机会,这说明他在部队混得还不错,能在春节请下来探亲假。再过半年,就该退伍了。所以,这次回来探亲,他跟三婚的婚事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日程,结婚肯定来不及,但是要先商量好婚期,先准备着,等他退伍了就可以举行婚礼了。这人也是够够的,欺负三姐士敏老实厚道,就跟三姐说,结婚可以,但是他家里没钱,彩礼什么的就不要想了。等他退伍分配工作以后,分到了哪,三姐直接跟过去,领个结婚证就算是结婚了。后来想想,又加了一句,知道关家现在日子好过,让明子爹娘多给三姐点儿嫁妆。三姐一听这话,当时就不乐意了,凭啥呀?她是老实,但不是傻呀。又不是嫁不出去,干啥还得倒贴啊?再说了,邻里邻居的住了好几十年了,谁不知道谁啊,他们老于家日子过啥样,三姐心里没数啊?于爱军又是大儿子,也算是出息人了,能连给儿子娶媳妇都娶不起吗?糊弄谁呢?三姐就不同意,于爱军就说,那不同意没办法了,婚也别结了,婚事儿黄了得了。三姐心也是够大的,想着黄就黄呗,又不是没黄过。说啥也不能倒贴。然后就黄了。但是呢,虽然他俩说是黄了,于家长辈那头儿始终没松口,当初他们家找了那么多说和人才结下这门亲事,于家二姑父哪能张开嘴说黄了呀。一个劲儿的跟明子爹娘保证,于爱军就是瞎咧咧,该怎么办怎么办。作者有话要说:一更一直想要多写一点存稿的,下周老爹做手术,今年第六次了。每次他手术之后,我都会好几天没心情码字。所有想存点儿稿。可是,居然一点都存不下。我这渣手速,一天六千,真是极限了……困死我了,昨天码到半夜三点,才码出来两千字,早上又熬出来一千……我去补觉了。晚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