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
作者:五色龙章      更新:2023-06-21 03:32      字数:6945
  谢瑛摸着他的脖子都是凉的,从鼻间嗤地冷笑了一声:“你身上的寒气都能把我冻坏了,自己在外头又受了多少寒?”他索性把崔燮带到自家暖阁里,往厚厚的炕褥上一扔,自己坐在炕边扯下他的鞋,伸手便把他按进了褥子里。崔燮躺在烤得发烫的炕上,热气透进骨头缝里,熨帖得全身懒洋洋的,拉着他的手按在自家心口,几乎不想坐起来。谢瑛也不急着叫他起来,屈起半条腿坐在炕上,一手撑在他颈边,垂头看着他问道:“先说有什么事吧,这天气你得早回家,我已经吩咐人这就去预备晚饭了。”崔燮一个翻身抱住谢瑛的胳膊,拖得他也坐不稳,半伏在床上,脸几乎要贴到自己脸上,先扬头偷亲了一口才说:“是想问问谢兄宫里寻常演戏,有没有布置山水之类、做仙鹤、云车之类的习惯。”两人近到呼吸相闻的地步,同调的栀子香交融在一起,分不出是谁的气息。谢瑛抓着他摸到自己胸前的手压到床上,脸颊贴在他颈上蹭了蹭,轻轻地从颈间亲到他唇上,感觉到两人的体温渐渐热起来,自己快要克制不住了,便放开他的手,重新坐了起来。崔燮刚热起来他就要撤,强又强不过他,气得抓着他的手从指尖舔咬向手腕,想凭自己的现代技术征服他。谁料谢瑛竟能忍住,在他腿上捏了一把,说了声“别闹”,就说起了正事:“宫里的布置比宫外戏台华贵些,但也不过是排些桌椅,有布帘画成的车轿之类。云车什么的我不曾听过,倒是仙鹤……若在台上放仙鹤,锣鼓一响怕是要惊着它们吧?”崔燮舌尖在他掌心轻画了一圈,感觉到他胳膊僵了一下,才稍觉满意,抬起头说:“也不是真的,就像是元宵扎灯笼似的用竹蔑扎个框架,糊上纸,人站在里头走,外表看着像是乘鹤而行似的。”谢瑛笑道:“若是这个,倒不难做,宫里扎的鳌山灯海,这又有什么不会的。你这么一说我都能想出来,匠人们自然会想的,不怕做不出。还有什么?云车是什么,也是这样做么?”崔燮把玩着他的结满硬茧的手指,眯着眼说:“也就是这样的东西,做矮一些,外头包上蓬松的棉絮,底框安上几个轮子随着人进退。总要能驾云而行,这才有点儿仙人的样子吧?戏台背后还要挂上大幅布幕,做些假山假树……”假山假树他原本想叫高太监用石膏做,但石膏太重,挪移不方便,正好就问问谢瑛:“包丝绸做成树木石块就有些假,不够好看。有什么又轻便、又便宜,又能糊上一层很快凝住的东西?”要是有塑料泡沫,或是硅胶什么的浇出个壳子就好了,可是大明估计没这种东西吧?他自己也不抱什么希望,想着实在不行就跟灯笼一样接着用纸扎,谢瑛那边却十分痛快地答道:“倒是有这东西……你说的不就是油蜡吗?”崔燮一个激动,腰间用力,从厚厚的炕褥上坐了起来:“油蜡?”不是给汽车打蜡的那种吧?谢瑛看着他充满惊讶的神情,不由笑道:“你平常不看蜡油么?烛泪流下来不就是旋流旋凝的,有什么好稀奇。”怎么这么个什么都会的人,偏偏想不到人人都知道的东西?谢瑛倒不觉着他是无知,只觉得他一时钻进死胡同,有些地方想不到。可这种叫人提醒后恍然大悟的神情也十分可爱,叫人恨不能画下来留念——比他自己画的那副威严稳重的成人图像要可爱多了。他忍不住上手捏了捏崔燮的脸颊,看他仍有些懵懂似的,便含笑问道:“怎么,还想不通吗?”崔燮摇了摇头,在他的手摸到自己唇边时忽然张口咬住了他的指头,含糊地说:“我原来没想过油蜡是什么腊,一直当是虫白蜡做的。你这一说我才想起来,油蜡才八分银子一斤,白腊要三钱四分一斤,的确不能是一个东西……”谢瑛听他这么靠价钱分出东西的区别,越发觉得他有趣,忍不住笑了起来。正笑着,忽闻外头有脚步声走近,连忙推了崔燮一把,打了个眼色。崔燮不情不愿地放开他的手指,理理衣裳坐到炕桌边;谢瑛也坐到炕桌另一侧,仍是单腿盘坐在床上。两人身上都穿的是厚实的棉衣,躺那一会儿也没躺皱,头上又裹着发网,也不怕闹乱了。家人们进来时,他们隔着桌子对坐,手里各拿茶杯,说着舞台艺术,俨然就是一对规规矩矩的普通朋友。进来的管事也没抬头看他们,只垂手问谢瑛把锅子放在哪里。谢瑛指了指炕桌说:“就搁这边吧,多弄些羊肉、驴肉之类能生热的东西,再取些窖里藏的青菜,酒只要不上头的甜酒。吃锅子就是自己动手的舒服,你们把菜搁下就行,不用留人。”这么冷的天气,崔燮还要骑马回家,不能多吃酒,当然得吃锅子暖身了。谢家庄子上养的小羊,现宰了切成薄片,再配上保定的驴肉,拿滚汤一涮,蘸着麻酱小料吃下去,连棉衣都穿不住了。谢瑛怕崔燮汗溻了衣裳,路上叫风吹着受了病,索性叫他脱了厚衣裳,拿自己的薄夹衣给他披上。两人对坐在炕桌旁,就着满屋的肉香和滚汤蒸气,边吃边研究怎么用大明科技搞出现代舞台剧效果。这种元宵戏没什么内容,无非是几句“下尘寰庆赏元宵”“祝圣主万寿无疆”来回唱,崔燮研究它一晚上就背得差不多了,给谢瑛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内容和自己的设想。俩文科生和体育生举着杯子挥斥方遒,像搞科研的一样严肃地讨论着如何改造铁匠用的鼓风盒子,从戏台二楼把鲜花、金纸屑和伪装成雪片的羽毛洒下去。至于光效,可以从二楼天井布置灯光,用彩纸灯笼改变光色,黄铜或镀银的板子当打光板照下去,叫他们排戏时慢慢试效果。若不是现在只能造出铁丝,搞不出钢丝,崔燮真想叫成化帝看看现代影视剧的威亚神器。他略有遗憾地摇了摇头,把这出戏从头捋到尾,问谢瑛:“若是教坊司自己排,还有什么比咱们这些手段更打眼的?”谢瑛拿筷点尖着羊肉,回想了一阵,说:“也不过就是在神仙上场时放焰火了,又不是夏日,还能做水上偶戏,没有多新鲜的。”崔燮摸着下巴说:“要是弄个冰戏场,让演——戏子们一边冰嬉一边演戏,那身段儿步态才像神仙。”谢瑛觉着他这安排已经够新鲜了,教坊司这些年都没排过这么热闹的戏,钟鼓司又有皇上最喜欢的伶人阿丑,叫他扮上一唱,岂不知多叫皇爷喜欢呢。他夹起一片涮得恰到好处的肉片,夹到崔燮碗里,笑着说:“你想这么些也不容易,补补脑子吧。多吃几口也不要紧,待会儿叫他们送些山楂糕来消消食。”羊肉是补肾的,吃了也不补脑子。补了这么久的肾都用不上,还补他干什么!崔燮一口咬住他的筷子,舌尖卷着羊肉片吃进去,抿了抿筷子,抱怨地说:“过了年我就十七了,我舅母都说这个岁数该娶妻生子了,你怎么老拿我当孩子呢?”谢瑛握着筷子的手蓦地一松,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浅笑着说:“这个岁数也是该解决人生大事了。明年……不,过了下个月你也就是大人了……你外家有什么打算,可是要把你表姐妹给你?”崔燮笑道:“谢兄莫开玩笑了,哪儿有表姐妹嫁给我啊。舅母倒说是要给我留意名门闺秀……”谢瑛点了点头,含笑劝道:“你外家待你倒好,有这样的亲戚合该多走动,比你独自支撑门户强。”谢瑛一副克制隐忍,宽怀大度,仿佛真不在意的模样,崔燮看着反而不满意,从桌子里侧绕过去,爬到他身边,咬着牙低声说:“可我就想要一个出身宦门,长得又好看,人又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宽厚大度……”谢瑛低头听着他的话,不时点头,心里也颇觉着他想的对,娶妻娶贤,崔燮这么个人果然就该配上这样的妻子。他甚至还想问问崔燮想要哪家的千金,若不在意门户,他倒认得几家公侯。他正在胡思乱想着,身边的人忽然扑到他怀里,在他下巴上轻轻咬了一口,贴着他的耳朵低声说:“……又喜欢偷偷帮着我的谢千户。”第132章崔燮本拟这一扑就把谢瑛扑倒在炕了, 谁想到他腰力这么好, 愣是坐稳了,搞得他自己倒像投怀送抱似的。不过投就投吧, 好歹都近身儿了, 反正也没人看见。谢瑛让他那句“谢千户”闹得心忙意乱, 只觉着他拼命往自己怀里蹭,倒没意识到他那么用力是为了按倒自己。两人的体力终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崔燮吊打个书生没压力, 却是压不过从小习武的锦衣卫员工, 努力了半天也还只能坐在他腿上,按着他的肩膀亲他。谢瑛搂着崔燮倚到引枕上, 反手按着他的腰身, 几乎要把他揉到自己怀里。两人相识不过两年, 从大半年前才开始来往的频繁一点,他却好像已经在这个人身上用心了半辈子了。而崔燮一次次直接了当的剖白,也让他越发控制不住自己,简直想把这桩私情摊开来, 和他真个作一对夫妻。他心里也转过许多不公不法的念头, 却不敢使在崔燮身上。这样一个天赋聪明的读书种子, 如今又有了好名声、又有皇爷另眼相看……将来只要考上进士,至少一个侍郎是稳稳的,他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坏他的前程。谢瑛渐渐平静下来,揉着崔燮的后脑说:“我不是跟你吃醋,你娶妻生子是正经事,跟我说了, 我也好给你参详参详。”崔燮哼哼了两声:“我说的也是正事。舅母那儿我已经挡过去了,她不会随便给我牵线的,你别担心。你自己不也没成婚吗,天天催我做什么?”说着又怕勾起他分手结婚的心,连忙解释:“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咱俩都定下心来了,将来老了一起养老不就行吗……”有对象就够了,没孩子不是还有家人照顾吗?再说大明朝收养子、义子都只是一道手续的事,想养男孩养男孩、想养女孩养女孩,去养济院领一个足球队回来都行,又不像现代办收养手续那么麻烦。谢瑛轻轻笑了笑,捋着他的后颈说:“傻孩子,你就守着个男人过一辈子,不想着娇妻幼子在抱吗?我家是世袭锦衣卫千户,这个武职有心留给一个堂侄,所以不曾成亲,你好好的人怎么动了这个念头?”他从没说过自己的家事,崔燮只知道他是个24k纯单身汉,却没想到他不成亲不是因为眼光高,背后还有别的原因——有就有吧,有个侄子养老还省了走收养手续呢,只要不是有妻妾就行。崔燮不愿探问别人的隐私,只说:“我有两个弟弟,将来不也得有侄子?万一我考了进士,当了官,他们还能不管我?不然叫他们匀给我一个孩子当养子也行,高太监不就是收养的高百户当养子?”那怎么比得上自己生的……谢瑛本要劝他,话语在舌尖上转了一圈,却又舍不得,贴着他坐了一会儿,只说:“你将来若有一天真要侄子承嗣,可万不能选徐氏子所出的。”崔燮了然地说:“我知道,那孩子可真是个油盐不进的……”这时候说熊孩子谢瑛也听不懂,他摇了摇头,改口说:“他品性不好,我也不想和他有太多牵扯。”谢瑛点了点头:“他有那样的母亲,品性必然不好。且他母亲已叫顺天府断了义绝,这无母之子的身份比于庶出,说出去还不如正经的妾生子好听,你把这段应付过去,以后找个书院把他塞过去,一年半载地接回来一趟,等分家时远远打发回老家就好。”两人和乐融融地腻歪了一晚上,直到天色全黑了,谢瑛才给他挑了一件狐皮大氅,上下裹得严严实实的,送他回了家。那顿肾果然没白补,崔燮之后那几天身体倍儿棒,连着几天熬夜画背景图,写制作道具和道具效果的说明书……到十月中旬就做出厚厚的一本舞台布置手册,叫人送去给高百户。高肃这回可是吸取了教训,拿着书就给了他义父,再不敢自己先拿到外面显摆。高公公且不管内容,看着那厚厚的一本图册,有字有画的,就先满意的笑了笑:“崔公子真是个实诚人,咱家本想他能给出几个主意就不错了,竟叫人弄了这么本册子来,可见他是费了心思的。”他们叔侄看着崔燮写出来的效果,便觉着眼花心热,立刻招了画师仿画出大背景,叫人做人力鼓风机、云车、假鹤,造假花树,叫钟鼓司的人秘密地试排起来。再过不到两个月就是新年,宫里忙,宫外也忙。崔燮那三家铺子派出去的船队也终于从福建转回来了,船上带回了十来名肯签长约的匠人。这些人都是在各书坊干了多年的熟手,拖家带口的,京里生活成本高,崔燮就让带队的方伙计把人送到迁安,把那边的老人调到京里。这样一来,京城这间居安斋倒成了主店,印务也都搬到了这边。迁安那家只留了四个老人带新人,成了个人才培训中心。绸缎铺也放开胆子买了两船各色潞绸、绒棉、纱、线罗、生熟细绢、大绢、杭绸……安心趁着新年大赚一笔。崔燮看着他们进来的绸缎帐目,忽然想起来二十三年就要换新皇帝了,万贵妃也不知是二十二年底还是二十三年就要死,便刻意说了一句:“怎么都是这些贵价的料子?咱们店不是那种大店,买家多是邻里街坊,总得要叫人进店来想买什么就有什么。明后年再出去别光买绸,也备些普通料子,甚至本白麻布,别只顾着挑贵的进。”崔金枝这些日子虽则突然阔起来了,但也不是凭自己的本事,而是靠崔燮给人家做设计换来的,岂敢在他面前多话?连忙躬身说:“公子说的是,寻常往来的街坊邻里们才是咱们的根基,明年就叫他们捡着素净的、日常用的料子买。”反正明年才成化二十一年,中间还有两年可拖呢。崔燮也不催他,只提醒了一句“明年开始做季度工作计划”,就把一个满脸苦涩的掌柜打发出去了。到了胭脂铺这里,崔庭却是磨蹭扭昵了半天才到他面前,低声说道:“店里那群不争气的伙计没找着公子要的紫茉莉,只从南边儿带了白茉莉、排草、玉簪、蔷薇……几样香花的盆花和花种。小的找了两个曾在某侍郎府上做过事的花匠来,公子要种花,小的便把他们带上来;若是不用这些俗花,那小的就叫他们回去了。”果然没有紫茉莉……那就得等欧洲人从美洲把花捎过来了。崔燮摇了摇头,叹道:“罢了,没有就没有吧,他们也尽力了。如今也不是种花的时候,你跟小凉哥弄个暖房把运来的花先养上,明年开春我给你拨十亩花田,你们做个计划给我看。”既然做不成妆粉,就老老实实地做花水和彩妆吧。好在别的东西卖的也好,蒸的花水刚熟成出的十几瓶就被人抢购一空,只有不够卖的;眼膏更是在国子监都风行开了,细看还有涂蛤粉调合的白色下眼线的,弄得眼睛又大又亮,也不知给谁看。反正先生们看不出来,也不管他们。两个庄子早趁着河面上冻前修了水车,如今正冬闲时候,就到荒滩盐碱地收了碱土,一重重滤过,做成白净的碱块儿。这些碱块有的合着猪胰、香料做成胰子,有的用雕花的模子磕出桃花、蝙蝠、扇子似的吉庆形状来,直接在店外支个小摊子卖。外头卖的土碱一斤才要一分银子,他们把碱滤得雪白雪白的,印成四两重的小块,就要价六文钱一块。六文上好铜钱足值一分多的银子,如此,卖上一斤碱块就能净赚三倍,就连眼线膏都不如它要价狠。可碱本就是便宜东西,贵的那点儿钱在京里人看来又不算什么。寻常的土碱灰红灰红的,泡进水里能沉下许多杂质,这些精滤的白碱面就没这毛病,掰下一点就能煮粥发、面,洗衣裳也洗得干净,更不用自己再筛去水里的杂质。那些大户人家的厨子,或是精致、好洁的妇人,就愿意多花些钱买这白净好看的碱面。因着这碱面,年前崔家又多了一笔收入。崔燮想着多出的钱也不能叫崔郎中娶妻,大手一挥,给小凉哥在庄子上建了个窑,让他专门烧铅笔芯,烧出来的就让陆先生拿着施济贫困学子。陆举人闻知此事,特地给和哥和崔启放了一天假,请了几个有志推广此物的同年和乡宦到铅笔窑考查了一趟。那窑建得又高又阔,傍着窑还建了做笔杆的厂房,小凉哥带着烧窑、制杆的工匠在里头干活,一人耳朵上别着根笔芯,随时记录工作,好回去写报告。那些举人和同行的生员们见匠人们都能随时拿笔记录工作进度,不禁赞道:“向使从人皆得此笔,随手便可记下逸词妙语,天下间又得多出多少好诗句?”这笔拿来就能写字,也不会像从前写毛笔字时,倒水、磨墨时一走心思,就把刚想出的妙句忘了。几位才子心潮澎湃,当场作了石墨赋、石墨诗,有的文采风流,有的壮丽雄浑,有的充满忧国忧民之意。虽是在这荒僻的乡下地方,临着烧得旺旺的窑,连口酒都吃不上,他们倒好像在清山碧水间开着诗会似的,锦绣成篇,当天就集出一本咏石墨笔的诗集来。陆举人他自己也是踌躇满志,安心过年间写出几篇像样的文章诗赋,将这铅笔的好处述尽——起码得打动京畿这些郡县的牧首,叫他们愿意帮着在社学里推广铅笔。他一忙起来,倒把崔燮轻轻放过了,一年下也没留什么作业。崔燮对他推广教育的苦心存着十分的敬意,就没拿自己这点小事打扰他,忙忙碌碌地到了年底。进了年里,就连陆举人也不提学业了,从除夕起就四处拜年,跟同乡、同年们在外头奔波。而崔家这样在本地扎下根的,则要准备祭祖。崔燮的祖坟虽在乡下,祠堂却是早挪到京里的,祭祖时不用回乡,就开了家里最后面的院子的祠堂祭拜。到这一天,家里的男丁都要进祠堂,连在屋里闷头做了好几个月题的崔衡也被放了出来。这回他心里也知道了自己的地位,脸上阴鸷之气虽然还藏不住,但至少能装出个老实模样,见了崔燮笑着问好,抢着说自己前些日子不懂事,累大哥为他费心了。崔燮看见他,就想起了谢瑛说过他母亲被判义绝,如今已不算嫡母了,忽然又想起崔参议走之前没开祠堂,也不知有没有把徐氏的名字划掉。若是没有的话,待会儿开祠堂祭祖时,他就得这一代长房长子的身份,替祖父改家谱了。他这么想着,一时没答话,崔衡便问道:“兄长是不是还不能原谅我?我这些日子专心做《大诰》《大明律》的卷子,还背了《周礼》,真的懂得礼法律条,知道自己和母、生母的过错了,我是诚心请罪,请大哥原谅我,让我出来吧?”他给关在小屋里那么久,成天就是做题、背书,做得都快疯了。只要能让他出门,别说是给崔燮道歉,就是给他跪下他也认了!崔衡正下着受胯下之辱的决心,却不想他哥竟痛快地同意了:“你既然知道错了,那我就给你个改过的机会。年节这几天许你出来吃饭,过节后,你早上就还跟着陆先生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