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
作者:臧白      更新:2023-06-21 02:50      字数:5065
  如意抿抿唇,低下头来,说:“我之前一直帮着阿离姐姐和二爷瞒着太太,太太现在知道了,已经与我断绝了主仆关系。太太心善,没有为难我,把卖身契也给我了。这样我也不好厚着脸皮再在军营里白吃白喝地呆着,只得走了。”沈翼看着她的头顶,而后解下身上的荷包,往她面前伸手递过去,说:“你不是没有家么,这么大了也没找着个靠谱的东家。我瞧着你和阿离投缘,你拿着这些银子,往苏州去,找你阿离姐姐。找到她就跟着她,好好服侍,等姜家平反,你也有好日子过。”如意本来还愁不知道往哪去,整个人都怏怏的。这会儿听沈翼说出这话,又给他递来这些银子,自然就亮起了眸子。因忙抬起头来,看着沈翼道:“二爷您是好人,您会有好报的。”沈翼笑笑,把银子丢去她怀里,又说:“到了那里如果找不到你阿离姐姐,就先找一个叫青儿的,是一个丝绸商人的一房小妾。那个丝绸商人叫梁问山,家里有绸缎庄子。你到了四处打听打听,应该不难找。”如意把那银子捧在手心里,忙又跪下给沈翼磕了一个头,说:“谢谢二爷,我会劝阿离姐姐在那里等着你,你把手里的事情忙完了,一定要过去接我们。就算阿离姐姐要走,我也会拖住她的。”沈翼点头,“去吧,路上自己买些吃的。”沈翼说完就打马去了,身后跟着李胖子四五个人。如意站起身子来,回头去看,朝阳洒下的金红光芒照在沈翼的身上,那一圈金边儿,描得沈翼仿佛是这世界上最高大伟岸的人物。沈翼回到军营后,就躲去了李胖子的帐篷里睡了一觉。睡到晌午时分,才起来梳洗一番,回到自己帐篷里和沈老爷、沈夫人并沈煦坐下一块儿吃饭。王氏是还留在自己的帐篷里,带着虎哥儿和云姐儿两个吃饭。沈翼知道下晌宫里应该会有人来传他进宫,他这么一去,和老皇帝去到金明池避暑,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是以这会儿便说:“让大嫂也过来吃吧,虎哥儿云姐儿也带过来,好久没在一起吃饭了。”沈老爷和沈夫人这会儿都知道他投靠了寿王,没什么脾气,沈夫人便说了句:“你要不嫌吵,就让双喜过去叫去。”沈翼自然不嫌吵,热闹这一回,下一回不知道还有没有。这就叫双喜把王氏和两个孩子都带过来了,沈翼拉了虎哥儿和云姐儿到身边,一会儿哄这个,一会儿哄那个,自己没吃几口,尽是喂他们饭了。虎哥儿和云姐儿也喜欢他,直管往他身上爬。沈夫人见着这情形,自然有话说,只道:“这么喜欢孩子,自己生一个不好?等形势稳定下来,你莫要再找托词,赶紧给我把媳妇娶了。什么阿分阿离的,你别搁心上想着了,我不会答应的,给你做侍妾我也不答应。”她这话说完,沈翼脸上的笑意就淡了些。王氏瞧得出来,胳膊肘子碰一下沈煦,沈煦便忙笑着打圆场,说:“难得这会儿咱们一家齐心,娘你就别说那扫兴的事儿了。人在哪呢,我们都没瞧见什么阿分阿离的,就您记挂着。”沈夫人看看个人的脸,知道自己说这话是讨没趣儿了,便住了口,夹了块肉往云姐儿面前送过去,说:“过来祖母这边,让你叔叔好好吃饭。”云姐儿听话,咬下那块肉来,便从沈翼身上下去,往沈夫人那边儿去了。虎哥儿也就坐了好,自己拿筷子吃饭。沈翼这边得了闲,自然好好吃了顿饱饭。多余的话他不说,也不过多在情绪里有表现。只是吃完饭后和沈老爷沈煦坐一会儿谈了会儿天,像他和沈煦小时候那样。而三人间说的话,也都是徐徐回忆以前的事情——兄弟俩是如何打架的,是如何争一个银锞子的,此类种种小事。话还没说得尽兴,宫里就有人来找沈翼进宫。沈老爷、沈夫人和沈煦都知道他投靠了寿王,但皇上召见,也不能不去,是以也没什么话好说。只看着沈翼带些人走了,沈夫人才絮叨,说:“早前儿就不跟着皇上,这会儿也没这么多事。现在还要装样子去皇上面前,总觉得亏心。”可不是亏心么,暗下里投靠了寿王,明面儿上还要哄骗老皇帝。倘或哄骗得不好,还可能招来杀头之祸。沈夫人叹气,越发觉得姜黎是他家的灾星。以前她姜家富贵的时候,弄得他沈家成了全京城人的笑柄,并害得她二儿子险些没了命,最后还不知死活地参军去了。现在她姜家遭了难,却把她沈家又整个卷了进去。她想不明白,沈翼到底是着了什么魔了,实在想不明白。那边儿沈翼跟宫里的人进宫,该嘱咐的话,夜里办事的时候都嘱咐清楚了。李胖子得了他的话,也都搁在心里记着。不过就是把他送到皇宫,回去后便带领余下的七八千人守住军营,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他的家人。虽然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寿王分出心思对他军营动手脚的可能性不大,但该防的还是要防。把沈翼送到宫门前,瞧着他进宫,李胖子便带着陪同的几个人回去了军营。各处仍是加强防卫,只盼着沈翼这番能平平安安地回来。而沈翼进了宫后,便依皇上的安排,带领三千禁军并一些护卫出城去往了金明池。今早上皇上就没有上朝,这会儿朝中的大臣已经有了抱怨之声。眼见着三千仪仗往城西金明池去,没有一点办法,只都气得吹胡子瞪眼。老皇上给他们留了条件,答应拥立四房皇长孙为皇太孙,他就回来继续上朝。简直胡闹,简直荒唐。耐不住性子了,都往寿王府上去,商讨对策。因昨日薛平昌的死让寿王措手不及,沈翼这会儿护送老皇帝去金明池,也没有受到半分阻拦。到了金明池自在已经安排好的殿宇房间里住下,因金明池是水上建筑,所以他们居住的地方是与金明池南边仙桥相接的琼林苑。住处倒是凉爽舒适,这时节避暑是最好的去处。琼林苑偶时用来皇家设宴,所以吃喝玩乐之处一个不少。在琼林苑吃饱喝足,到金明池游湖泛舟,或在水中心的水心殿里吃茶看景,作诗吟赋,都是美事一桩。然而,现在的沈翼却体会不到半点美妙之处。偏老皇帝心宽得很,叫他,“该吃吃该喝喝,年轻人,心里盛不住事。这么好的景色,这么好的地方,不是朕带你来,你这辈子也看不到。”这是小事么?小事也就罢了,这是关系到方方面面的一个国家顶大的事啊。沈翼塞个葡萄进嘴里,也尝不出是酸是甜。他看着老皇帝,确实觉得自己年轻。他再稳重深沉,也没有这老东西心大。说不准就要死在这儿了,还当没事人一样。只平静地过了两日下来后,沈翼也不紧张了。他稍稍把神经放松下来,便琢磨起另一个问题,问老皇帝,“如果寿王不中计,不起兵反呢?”“不会的。”老皇帝笃定,“现在还没下定决心罢了,朕明儿会让汪富春去宫里再传个话,如果他们再不答应拥立皇长孙为储君,朕就立时退位,让皇长孙现在就继位登基。如果薛平昌在,可能会劝他继续稳下去。但以寿王的性子,他稳不住。他觉得自己现在已经胜券在握,不会想再横生枝节。况且,朝中现在已经对朕怨声载道,说朕老来昏聩,荒废朝政,巴不得他立马上位取而代之。”老皇帝说完这话,第二日就让汪富春把话传回了宫里。果然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许多朝臣觉得不能忍。这又到寿王府上坐下吃茶,商讨对策。有说圣人道理的,说君臣就是君臣,君为臣纲,只能耐心劝导。也有脾气暴躁些的,直接就说:“咱们有耐心劝导,百姓没耐心等!你瞧瞧多少折子压在那里,再这么下去,得起□□!”而后自还有更激进的跳出来,直接劝寿王反,说:“唯有此法,能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寿王看着这些人七嘴八舌,心里膨胀的欲-望早已压不下去。薛平昌遭人暗算,他就难压震怒。这会儿老皇帝自己作死,非要拿立储的事把君臣矛盾激化,他只觉是天意。就算薛平昌没死,本来也就有这条准备,如果老皇帝一意孤行惹恼众臣,他便可以顺应天意民心,取而代之。他不想再等下去,死了一个皇太子,再来一个皇太孙,说不准再给皇太孙继了位,接下来的事情就将越来越多。不如干脆果断一些,成大事者,从来就不是那些优柔寡断的人。因寿王手拍炕桌,凝声说了句,“既然诸位大人向本王请愿,要本王救百姓于水火。本王便勉为其难,为百姓谋这个福祉!”第74章 苏州寿王做过类似的事情,这一回做起来便算轻车熟路,前一回还要想办法避过严顺恩,费些周折,这一回则是半点障碍也没有。内阁在孔首辅的带领下给他出了文书,再用他手中伪造的兵符,交由禁军副统领去禁军军营调兵。当然,这一切做得都不动声色,毕竟调兵逼宫这事张扬不得。事情还没成为定局之前,弄得民心大乱才是最要命的。只要大局一定,再乱都不怕压不下来。却说皇城禁军是驻扎在京城东面郊外,这番听从寿王调遣,要从东郊去到西郊,越城而过少不得要引起动荡。当年那回谋反,他没敢调用太多禁军,也是晚间悄悄入城进的宫,怕生乱子。也因为人数不多,所以在老五带兵入城阻止后,就没有得手。但因老五带兵急急闯入宫门,就打乱了局势。经过上一回失败的教训,眼下这回寿王自然是用尽全力,让禁军副统领把所有能调的禁军全部调离军营。他坐镇作首,带领一行人浩浩荡荡从城北郊外绕行。在不影响城中百姓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把兵力带到城西金明池。京城方圆也有二十里地,走着跨过整座城,便是步伐快的,也要一个时辰。然这事也不能做得隐秘到什么人都不知道,再说皇孙那处得到寿王已从东郊调兵的消息后,便暗下领一行人出宫快马加鞭直奔邻近秦州和汾州去借厢军。和老皇帝拟下的计划是,借到兵后,骑兵快马先行赶去京城西郊支援。余下步兵快着步子再赶过去,这么一波接一波,能拖住时间,最后也能击败寿王,保下老皇上的命。所以,皇孙做的这事儿就是赶时间的事情,别的没有太多顾虑,只怕稍晚一步可能就再也看不见他的皇爷爷了。然就在他和手下的人借到厢兵往回赶的时候,他手下的人拉住他,忽悄悄问了句:“殿下可有上位之心?”这个问题问得意图十分明显,如有上位之心,现在就故意稍放慢些步子,等寿王和皇上在金明池自相残杀。以寿王的兵力,肯定能将皇上一干人等击杀。到时他们赶到,以诛杀乱臣贼子的名头将寿王拿下,那么皇位自然就是他的。皇孙没想过这问题,只蹙眉看手下的人,说了句:“那是我皇爷爷。”他手下的人道:“皇上和寿王不是亲父子么?”所以在皇权面前到底有没有亲情,无人能说得明白。古来成霸业者,谁不是无情冷血的?生在帝王之家,就从来没有父子亲情,没有兄弟如手足之话。或许起初也是有的,但权力摆在眼前时,也就从了人之本性。那厢寿王带领二十万禁军,直奔城西金明池。军后亦有拥护寿王的好些朝臣跟随,想着寿王此番成功之后,直接就拥立他为皇帝。他们全部冒着杀头的危险,把自己的未来前程押在寿王身上。当然,他们之所以敢这样,也是认定了老皇帝无力回天罢了。在二十万大军面前,即便他是真龙天子,又有什么手段抵抗?禁军的左副统领却有些顾虑,路上对寿王说:“正巧几天前兵部把军中的兵械武器都收回去清点,到今儿也没全发下来。现在有的一些装备,只是□□和大刀,没有□□,也没有盾牌。”而金明池的中心建筑在水上,老皇帝带走的三千禁军刚好是水军。寿王却不以为意,“对付那几个人,需要多精良的武器?他不过三千水军,咱们又不是没有水军。他带的那些人,当护卫使得,若用来作战打仗,如何敌得过二十万大军。”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左副统领说罢这话也就没话了。在马背上把腰身挺得笔直,引着大批队伍直往西郊而去。这会儿老皇帝那也得到了消息,自然与沈翼并贴身护卫退到金明池上的水心殿。余下禁军和沈翼的士兵全部一身上等铠甲,手持坚盾,亦有□□长矛等兵器,排阵防御在仙桥内外。他们的武器,也都是一早就备好在金明池里的。他们有六千人,沈翼有自信,自己的三千人有了这些武器加成,并寿王的禁军没有精良装备,一定能拖到皇孙的厢军前来支援。寿王也有同样的自信,觉得自己的二十万大军定能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老皇帝身边的几千人打得溃不成军。当他到了金明池,看到内外已经做起了防御的士兵们,还笑了一下,说:“瞧,原来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还要做最后抵抗。”寿王自然看出来了金明池守卫不对,不是禁军,有些他甚至瞧着面熟,在沈翼的军营里有过一面之缘。他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看着仙桥内外布下的士兵,只冷笑一声。本来他找沈翼就是给他面子,没想到这个人冥顽不灵。既如此,也就只能送他归西。他无有更多的废话啰嗦,把手中宝剑一举,看着自己身后的士兵如蚁蛹般冲向金明池。有的人冲在半道上就被仙桥上过来的箭雨射中,拔掉肩膀上的箭继续往前冲的有,就地倒下的,也有。而后两边交汇,自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刀刃拉过喉咙,喷出腥浓的血浆。兵刃交接声,不绝于耳,让老皇帝眉心也蹙成了个死疙瘩。沈翼在外领军作战,没有多余的心思想任何事情。杀人杀多了,就杀红了眼,只知道挥刀往下砍。雪珠溅了一脸,满鼻腔的血腥气,都成了对人最大的刺激。这一仗,寿王除了人多,并没有其他什么优势。士兵不如沈翼训练的士兵扛打勇猛,装备没有他们的精良,两个副统领的作战经验不足,寿王更是没有上过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