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战事落诸方封赏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2-05-23 03:05      字数:9422
  刘悦薇第一次和女儿分开, 心里十分不好受。

  虽然郭氏可靠,但福姐儿还那么小,临行前还睡得香, 根本不知道离开了爹娘。

  夫妻两个再舍不得, 也觉得把女儿送走更安全一些。镐京城乱糟糟的, 边境贸易已经停了, 但城内仍旧滞留许多胡人, 这些人虽然在周朝定居了,短时间内始终认为自己是胡人, 骨子里的种族不认同感,会激起他们的极端行为。

  胡人这次似乎是下了血本,要从周朝撕下一块肉下来。原来胡人认为京城那边可能会僵持很久, 趁着这个机会, 他们可以大肆侵犯, 等京城反应过来,北边已经落入他们之手了。

  没想到老皇帝魄力足,直接分了一半人马北上应敌。先期回来的一批军队,很快和原来的守将们汇合, 在离镐京城北边一百多里的地方厮杀开来。

  镐京城的百姓们现在每天夜晚睡觉都睁着一只眼,仿佛夜里都能听见远处的厮杀之声,刘悦薇已经不让沛哥儿去学堂读书了,每日在家里教他一些逃跑时保命的办法。

  郑颂贤已经好几天没回来,刘悦薇让沛哥儿搬回正房睡,夜里也让他把衣服穿好。

  这些日子, 母子两个身上穿的都是普通的棉布衣裳,沛哥儿的衣服穿了好多天了,刘悦薇也没给他换, 脏就脏一些吧。她还在沛哥儿的衣服里面缝了一些小面额的银票,连鞋底里面都藏有。

  除了钱,刘悦薇教沛哥儿自己做饭吃,不管做的怎么样,能做熟就行。从出生就被捧着长大的沛哥儿,第一次劈柴烧火,脸上经常弄的黑乎乎的。有时候母子两个就在灶门里烧一个番薯吃,也算凑合了一顿。

  家里的侍卫每天拉着沛哥儿教一些拳脚功夫,怕他太文弱跑不动。

  刘悦薇是镐京知府太太,是朝廷的郡主,她不能逃跑。她一跑,满城的百姓都会惊慌,也会给父母朝廷丢脸。但她要想尽办法,保儿子的安全。

  已经逃了很远的郭氏,终于在青州找到了魏氏。

  魏氏一直在青州,随着皇帝再次复位夺权,魏老太太终于回来了。魏大老爷立刻又给老娘办了大寿,说是之前老娘病重,必须要办一场丧事冲一冲,不然可能熬不过去。

  众人终于回过味来,但也不好去戳破魏家。魏大老爷想着自己骗大家来奔丧,这回老娘过寿,他一概不收礼,凡是来拜寿的人,他都有礼物相赠。

  魏氏提醒兄长,国难当头,不可铺张浪费。魏大老爷一向最听妹妹的话,老母亲的寿辰过的十分简单,为了表明自己的孝心和对朝廷的忠心,魏大老爷把自己这些年积攒的银钱捐出去一大半,说是给老娘积福。

  正当魏氏准备带着孩子们回京前几天,外头有人来传,亲戚来投奔。

  魏氏奇怪,她哪里还有什么亲戚,难道是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人?

  魏氏让家里下人去打发了,可过了一会子,下人来说外头那个妇人还是不肯走,说是自家亲戚,请王妃娘娘一见。

  魏氏正闲着,索性让人叫了这妇人进去。

  郭氏紧紧抱着福姐儿,丰家三郎跟在她身后,进了大厅她就跪下了,“民妇丰郭氏,给王妃娘娘请安。”

  魏氏蹙眉,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这是哪家亲戚。

  魏氏不用开口,旁边的妈妈们自然要问了。

  郭氏摸了摸福姐儿的头发,“王妃娘娘,北边沦陷大半,郡主命民妇带着姐儿来投奔王妃,民妇这里有郡主的亲笔信,请王妃过目。”

  魏氏立刻就明白了中间的关窍,等看过了信,抱着外孙女就哭了一场。

  看着福姐儿脏兮兮的小脸,魏氏心疼不已,立刻让人给孩子洗漱做好吃的。

  福姐儿虽然是个心宽的孩子,但一路上也受到了惊吓。她只是睡了一觉,可醒来就再也看不到爹娘了,只有郭姨在身边。好在郭氏平日里对她好,福姐儿立刻把她当做亲人,每天死死扒着她不放。这一路上,福姐儿基本上是被郭氏抱来的。

  郭氏顾不得疲劳,亲自给福姐儿洗漱,然后哄她睡觉,并告诉她魏氏是她娘的娘,福姐儿听郭氏的话,这才放松了一些警惕。

  把孩子平安送到了青州,郭氏终于松了口气。魏氏为感念郭氏的忠勇,让福姐儿认郭氏做干娘。

  郭氏哪里肯,“民妇以前得郡主相助,才得了一条生路。因和姐儿有缘,郡主和郑大人为了西北百姓,死守镐京城,民妇没本事,只能用这种法子,为郡主减去后顾之忧。如今姐儿平安,民妇岂能有非分之想。”

  魏氏拍板,“这是你们之间的缘分,长乐要是在这里也会同意的。不是人人都能抱着孩子一路走这么远的,现在镐京那边情况不明朗。若不是你抱着孩子出来,万一城破了,这么小的丫头,岂能有活路。”

  郭氏拒绝不得,只能应了,从此更加用心照看两个孩子。福姐儿在外祖母家住下了,每天和舅舅们一起玩,虽然还是经常哭着要娘,总算脱离了危险。

  魏氏接到了外孙女,立刻往西北发了一封信。不管信能不能到女儿手里,至少存了一丝希望。

  与信件同时到达西北的,还有韩世梁的主力军队。

  胡人精锐入关,周朝刚开始因为驻军少,新兵多,且缺少有名气的将领,节节溃败,等皇帝分出一部分人过来,双方也只能继续胶着。

  韩世梁的到来,给西北所有百姓和正在厮杀的将士们带来了希望。

  韩将军守边关快二十年,在西北百姓眼里,皇帝是用来敬的,而韩将军才是他们的守护神。

  韩世梁没有进城,直奔前线,胡人再也没有往前推进一步。

  刘悦薇自然也知道韩世梁率军来援,高兴的抱着沛哥儿转圈,“韩将军回来了,胡人再厉害,也不可能把咱们二十多万军队都击垮了。”

  沛哥儿这些日子越发沉稳,“娘,您别怕。我听说胡人其实不大喜欢咱们周朝的气候,现在天热了,胡人在这边逗留的时间越久,就会越不习惯。”

  刘悦薇摸了摸他的头,“娘不怕。”

  她又开始担心郑颂贤,自从两军开战到了这附近,他没日没夜在外面奔波,只偶尔让人送回来两个字,平安。

  城外的厮杀声似乎越来越大,刘悦薇却觉得心里越来越安定。

  过了十多日,北边的声音忽然变大了,一阵地动山摇的声音响起,镐京城许多人家的房顶似乎都要被炸散了。

  知府后衙本就不大结实,立刻簌簌掉下了几片瓦片。

  刘悦薇拉起沛哥儿就往院子里跑,在院子里站了好久,她也没听到破城的声音。

  家里护卫早就被她派出去各处帮忙,连一些身强力壮的仆人都不在家里。

  过了半晌,刘悦薇安慰沛哥儿,“你爹说朝廷送来一批重型火炮,我估摸是火炮到了,说不定已经炸到胡人窝里去了。”

  果如她所猜测,那轰隆隆的声音响了没多久,城外安静了一阵子,然后是越来越远的马蹄声。

  刘悦薇派出去的护卫立刻回来报信,“郡主,胡人被韩将军赶走了。韩将军正率军追赶,郡马让小人回来送信,一切平安。”

  刘悦薇努力维持镇定,还没等他开口,沛哥儿先对着护卫道,“知道了,你去吧。”

  说完,他立刻吩咐家里人,“切莫乱走动,防止城里有胡人余孽作乱。”

  母子两个一起把家里守住了,第二天晚上才等到了郑颂贤的归来。

  当时刘悦薇正带着沛哥儿一起在屋里写字,就见他斜着身子倚靠在门边上。

  他身上的官袍有些凌乱,上头挂满了泥水点子,连头上都有草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从哪里逃难回来。

  他默默站着,看着屋内母子两个安静温馨的画面,几乎不忍心打扰。

  还是沛哥儿先发现了他,“爹!”

  郑颂贤笑着开口,“娘子,我回来了。”

  刘悦薇抬头,然后对他笑了,“三哥回来了。”

  一家三口的多日没见,场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荡。刘悦薇起身帮他脱了官袍,吩咐家里人烧水做饭。

  他身上都馊了,刘悦薇有些心疼,“三哥是不是好多天没睡觉了”

  郑颂贤笑,“倒不至于没睡觉,我在前线也帮不上什么忙,就是随时听候韩将军和边巡抚吩咐,做一些小事情。累狠了就倒在草窝里睡一觉,军营开饭我跟着一起吃。我是文官,还算好的,那些将士们才辛苦。娘子不知道,陆兄弟从回到西北,就一直在和胡人厮杀,有时候几天几夜不睡觉。”

  刘悦薇的手顿了一下,“也不知道三妹妹怎么样了。”

  郑颂贤安慰她,“娘子别担心,三妹妹机敏,身边有陆家身手好的护卫。我听说前一阵子胡人刚到边城时,她还带着一群身强力壮的妇人一起上城门守城。她品级高,一声令下,许多百姓都跟从。后来城破了,胡人急着南下,也顾不上满城搜索她。我估摸着,这会子肯定躲在哪里呢。”

  钟妈妈来说热水好了,刘悦薇带着郑颂贤一起到耳房,将他洗的干干净净。

  洗漱过后,一家人一起坐在了饭桌前。

  沛哥儿问郑颂贤,“爹,您吃了饭是不是还要走?”

  郑颂贤点头,“胡人虽然走了,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爹后面还会很忙,爹不在家里,你也不小了,要学会保护你娘。”

  刘悦薇笑着给儿子表功,“我们沛哥儿这些日子在家里跟个男子汉一样,每天盯着家里的守卫,有一点动静就拉着我往外跑。我们还商量好了,要是胡人来了,我们娘儿两个一起跑。”

  郑颂贤鼻头一酸,她们母子两个,一个比一个弱小,要是真破城了,岂能活命。

  他给妻儿各自夹了一筷子菜,“快吃吧。”

  吃过了饭,郑颂贤就躺下了,睡了个天昏地暗。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出门了。

  胡人走了,镐京城百姓奔走相告,许多人家把留存的鞭炮都拿出来放。

  郑颂贤要安抚城中百姓,配合边巡抚做好受灾百姓的抚恤事宜,还要考虑后续秦西省要怎么继续走下去。

  胡人这次趁火打劫,惹怒了韩世梁。他把人马分成三队,后面追,两边包抄。

  大后方追击的是他的主力,遇到胡人就开炮。胡人虽然弓马娴熟,但火炮这方面比周朝差远了。

  包抄的那两路,一路阻碍胡人逃跑,另一路先于胡人主力部队到达各个被胡人夺去的城池,防止胡人进城,据城池而不退。

  陆铭这回又被派了个不一般的任务,他带领另外几千骑兵,配备最好的骑手和刀枪,绕过所有城池,直接往北而去,一路快马而上,插入胡人腹地。

  韩世梁给他的任务有两个,一是遇到胡人的粮草补给,立刻截杀,遇人杀人、遇粮烧粮,二是遇到小部落胡人,不乱男女老幼,全歼,一个不留。

  陆铭领命而去,这一场仗下来,大家都知道陆家二郎脑子灵活,最擅长奇袭,用兵之诡让人防不胜防。

  他带的粮草非常少,一路就靠抢胡人的东西,遇人就杀,这个时候也不管男女老幼了。

  陆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上一次他深入胡人腹地,还特意交代手下人不要杀妇孺,而韩世梁却命令他遇到小部落就全歼,遇到大部落,杀多少算多少。

  他一路北上,遇到了散落的胡人部队,遇到了放羊的胡人,还有运送粮草的部队,到了最后,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杀了多少人。

  他只知道,边城被胡人破了,他的妻子不知所踪,边城所有的百姓在胡人的蹄铁下哀鸣了几个月。

  他杀红了眼,最后直接到了杀胡人的最北边,几千人马跟着他一路奔袭,少了许多,剩下的人都跟他一样,只想着尽最大的可能消灭胡人的力量。

  又过了近一个月,韩世梁主力部队终于把胡人赶到了离周朝几百里之外的北边,擒获了大量的俘虏,路上遇到的所有散落胡人都被抓了来,连牛羊马匹都不放过。

  追到了这里,韩世梁停下了脚步。他同时给朝廷和胡人王庭发信,向皇帝报喜,让胡人拿牛羊金银来换俘虏。

  胡人王庭立刻写信来求和,道歉,请求周朝放了他们的俘虏。

  韩世梁没经过皇帝的同意,自作主张威胁胡人,若是不要俘虏,周朝将十天杀一批,直至杀光为止。不得不说,韩世梁和胡人打交道久了,性子里也带了些胡人的铁性。

  皇帝倒没在意韩世梁的自作主张,你趁我家里有事情来偷东西,难道道歉两声就够了?那不行,我家里丢的东西你要赔偿!

  胡人穷惯了,除了牛羊马匹还能有什么东西。

  韩世梁再给皇帝的奏章里写了自己的建议,要求胡人拿多少牲口来换这几万俘虏,光求和不行,以后必须每年送过来许多贡品才行。

  对于韩世梁的自作主张,朝中褒贬不一,这个时候自然没人说用圣人道理去教化胡人的屁话 ,唯一让人值得商榷的是韩世梁的态度。

  一是他大量杀俘虏和胡人男女老幼,有人觉得有伤天和,二是他私自威胁胡人王庭,要求用牲畜交换俘虏。

  皇帝这回一点不糊涂,立刻准了韩世梁的奏折,并另外派出官员至北方和胡人和谈。

  和谈的官员还没到,胡人又和韩世梁耍赖,不想出牛羊,说送一些女奴过来换取俘虏。韩世梁本来想拒绝,郑颂贤立刻飞奔了过去。

  西北多缺女子啊,韩世梁不想要,郑颂贤想要。

  他围着韩世梁打转,“将军,这回战乱,许多贫苦人家的女子都没保住,既然胡人愿意给女奴,咱们收一些又何妨,等生了孩子有了家,她们也就不惦记回去了。”

  韩世梁觉得有些亏,“郑大人,外族人多了,怕我朝民心不稳啊。”

  郑颂贤继续劝,“将军,咱们也不是什么人都要,挑那老实的留一些。下官听说,胡人的女奴也不全是胡人,还有许多异族人,这些女子并不把胡地当家。其余的胡人女子,让她们着汉服,说汉化,吃我们的米粮,住我们的屋子,不比整日牵着牛马流浪要好?咱们留一些吧,将军,虽然此次和胡人打仗,但以后也不能说再也不来往了,只有把胡人更多的汉化,才是最好的办法啊。”

  韩世梁没时间和他争论,“那就留下一部分,你领回去好生教养,要是犯了错,切勿手软。”

  他不傻,这回他自作主张和胡人王庭谈条件,说不定京中有人想参他呢。西北二十万军权,这一仗下来虽然折损了一些,但现在全部归他统领,岂能没人眼红。

  郑怀瑜憨了一些,一心为民,和皇家关系好,把他拉进来,总能少几个人参他。

  郑颂贤心里也清楚韩世梁的算盘,现在他和韩世梁多少有了些联系,扯是扯不开的,不如继续搅和在一起。五皇子阵前得了皇帝的传位白绫,已经退无可退,他只能跟着五皇子继续一往无前。

  西北的和谈很快进入了正轨,朝廷官员来了之后,韩世梁立刻甩手,只管带兵守边,其余的事情一概不管。

  与此同时,陆铭也顺利归来。

  他先到镐京这边向韩世梁复命,然后只给郑家夫妻留了一句话,匆匆赶回边城。

  边城被收回来之后,城里伤痕累累。刘悦蓁躲了几个月之后,挺着大肚子出来了,又迅速和知府太太一起,带着许多妇人们为重建边城而绞尽脑汁。

  胡人破城的时候,她被身边的几个护卫强行带走了,换上了破旧的衣裳,在一处破烂的院子里跟着灾民们躲了好久。

  护卫说要南下,刘悦蓁不肯。胡人会继续南下,等他们走了,这里反倒是安全的。

  她躲着躲着,意外地发现自己怀了身孕。为了孩子,她继续隐藏。因为日子艰难,她刚开始很煎熬,身边的人都在尽全力保全这个孩子。

  等胡人彻底被赶到北方,她终于从那个小破院子里出来了。

  陆铭到家的时候,家里空荡荡的,他焦急地四处寻找,拉着人就问。

  有熟悉的人认出了陆将军,告诉他慧娴郡主正在城里忙活呢,陆铭拔腿就跑。

  等他看到刘悦蓁时,只见她插着腰,正大声吩咐人干活,那挺起的肚子十分明显。

  陆铭有些发愣,那是三妹吗,怎么肚子胖了那么多?

  刘悦蓁的贴身丫头眼尖,立刻喊道,“郡主,将军回来了。”

  刘悦蓁一转头,就看到站在不远处发呆的丈夫。他身上又脏又乱,人又瘦又黑,像是从乞丐堆里爬出来的一样。

  刘悦蓁高兴极了,急忙奔了过去,“二哥,你回来了。”

  陆铭这才确定,这是他老婆。

  他紧锁眉头,“三妹,你吃了什么,怎么肚子胀的这么厉害?”

  旁边的侍卫们忍不住都笑了起来,丫头连忙解释道,“将军,郡主有身孕了,将军才走没多久就发现了。”

  陆铭这才反应过来,他以为自己吃了药,一时半会根本不会有孩子。

  他高兴地把手在衣服上搓了搓,“三妹,你,你怎么样了?”

  刘悦蓁笑了,“我好得很,二哥,咱们回家吧。”

  夫妻两个手拉手一起回家了,二十多岁终于有娃的陆铭回家后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他一会儿担心他之前吃的药会不会伤到孩子,一会儿又担心肚子这么大刘悦蓁能不能吃得下饭,甚至还担心这么大的娃以后怎么能生得出来啊!

  陆将军每日操心自己的娃和老婆,连升官的事情都变得没那么让人激动。

  朝廷和胡人终于谈妥了,俘虏必须用女奴和牲畜来换,第二,胡人以后每年要向周朝进贡一定数量的良种马匹。这是韩世梁提出来的,要牛羊除了宰了吃也没作用,好马匹可以做种马啊。

  胡人也有条件,周朝继续开放边境贸易,不得区别对待胡人。

  双方你来我往谈了好久,等谈妥之后,该封赏了。

  皇帝这回能顺利回京,全靠韩世梁一力支撑,他丝毫不小气,给他封了个世袭三代的侯爵。

  韩世梁接了旨意之后,主动把自己的嫡长子一家打包送回了京城,同时要求皇帝选派其他将领充斥西北军。他做了这么多年的统帅,十分了解做皇帝的性子。现在你好我好,万一哪天觉得我权利大了,岂不是要搞我,干脆你先另外派几个人过来,我不吃独食,这样京城也放心,自己也安心。

  韩世梁的乖觉,得到了朝中重臣们的一致称赞,皇帝给韩家赐了府邸,还把韩世梁的嫡长孙女许给了宣王嫡长子。

  这个信号顿时让满朝都轰动了起来,韩世梁现在手握兵权,他的嫡长孙女给了宣王嫡长子,他就是妥妥的宣王党了。

  明眼人都看了出来,陛下这是在给宣王铺路了啊。

  除了韩世梁,西北所有跟着一路挣扎过来的人都有了新的出路。

  最高兴的莫过于边巡抚了,他终于可以回京城了!

  边巡抚在西北吃了多年的沙子,心心念念就是想回京城,在自己有生之前去六部混个像样的差事,也不枉自己一辈子兢兢业业。

  周家倒台后,庄大人重掌吏部,皇帝念在边巡抚此次抗击胡人得力,把他召回来做了个吏部右侍郎。

  边巡抚高兴的好悬没飞上天,他终于能离开这个鬼地方了。西北再好,以后留着郑怀瑜折腾去吧,他老了,想回家。

  秦西省巡抚没了,自然要有人接任啊。皇帝也不派人来了,着原镐京知府接任秦西省巡抚,原镐京同知接任知府一职。

  大家对这个结果一点不意外,人家都是四品知府,只有郑怀瑜是个三品知府,现在做二品巡抚,接任的顺顺利利,除了搬个家,都不用出城。

  边巡抚走的时候,大家把他送出了好远。

  边巡抚高兴地拍了拍郑颂贤的肩膀,“怀瑜啊,你年轻有为,这秦西,这西北以后就要靠你了。你还年轻呢,不要急着回京,多干几年。西北好不容易富裕了几年,这回战乱,又回到了以前。不过你经验丰富,要不了几年又能恢复了。等我去了京城,有什么难处,只管给我写信。”

  郑颂贤拱手,“多谢边大人,愿边大人一路顺利。”

  边巡抚笑眯眯的走了。

  他一走,郑颂贤和庞世渊立刻走马上任。师兄弟两个一刻都不得闲,秦西省民生被破坏严重,他们必须尽快想办法恢复。不仅如此,皇帝还给他们下命令,继续开通边境贸易。

  而此时,远在边城的陆铭,正抓耳挠腮看着老婆的肚子不知所措。

  天爷,他头一次知道,小娃儿在娘肚子这么能翻腾,你看那小手小脚,动不动就顶起来了,这里一个包那里一个包。他粗手粗脚的,又不敢摸,怕伤着孩儿。

  刘悦蓁要出门,他也不敢拦着,只能让人仔细看守。一有工夫,他就自己亲自跟在身后。

  前几日朝廷封赏的圣旨到了,陆铭升了从三品云麾将军,这一座城的驻军,以后都归他管了。

  陆铭接过圣旨后不像别人欢欣鼓舞,他脑子里在想要从哪里弄两个经验丰富的产婆来。

  昨儿已经给二姨姐去信了,京城那边送人来肯定来不及了,只能从镐京那边找。

  刘悦薇接到陆铭的信之后十分高兴,心里又有些担忧,和钟妈妈商议,“妈妈,要不您帮我跑一趟吧。”

  钟妈妈立刻拍胸脯子,“郡主放心,我看着三郡主长大的,如今她需要我,别说去边城,再远我也能去。”

  刘悦薇点头,“妈妈是我们家的老人,三妹妹也愿意亲近你。我看她原来去边城,身边带的都是一些年轻丫头和媳妇,没有妈妈老成。三妹妹前一阵子肯定受到了惊吓,妹夫不在身边,她怀着孩子到处躲藏。你去了之后,先帮她调理好身子。你生了几个孩子,经验丰富,再带两个产婆过去,务必要保证三妹妹平安生产。”

  钟妈妈领了差事,收拾好包裹,带着一车的东西,直奔边城。

  等钟妈妈走了没多久,一天上午,刘悦薇正在新家里带人收拾东西。

  如今郑颂贤做了巡抚,她只能从镐京知府衙门后衙里搬了出来,另外找了一栋宅子安家。才搬进来,这会子都还没归置好,她和云锦一样样查看。

  等搬过了家,她还要宴请秦西省各州府的太太们。

  正忙着呢,门口有丫头哭着进来了,“郡主,郡主,姐儿回来了!”

  刘悦薇迅速反应了过来,把手里的东西一扔,拔腿就往外跑。

  出了二门没多远,就看到郭氏抱着孩子走了过来。

  刘悦薇的泪水顿时就滚了下来,她伸出手,对着福姐儿道,“娘的小乖乖,你还认识娘吗?”

  郭氏见刘悦薇两只眼睛盯着孩子,没顾上行礼,先摸了摸福姐儿的头,然后小声告诉她,“福姐儿乖,这是你娘呀,你娘最喜欢你了。”

  福姐儿紧紧扒在郭氏怀里,看了看刘悦薇,呆愣了片刻之后认出了亲娘,立刻撇嘴大哭了起来。

  刘悦薇感觉自己的心都要碎了,立刻接过了女儿,抱着哄了起来。

  好在福姐儿也有三岁多了,虽然几个月没见,还记得亲娘,就是略微有点生疏。

  刘悦薇抱着她哄,郭氏也在一边一起哄,又拿好吃的好玩的,云锦等许多熟人也来陪她玩,个把时辰的工夫,福姐儿又和大家熟稔了起来。

  刘悦薇对郭氏道,“多谢郭姐姐帮我照看孩子。”

  郭氏连忙谦虚道,“郡主严重了,姐儿很听话,王妃娘娘听说镐京这边的胡人走了,立刻让人送我回来,就是怕郡主想孩子。”

  刘悦薇又问了问亲娘和姐妹们的情况,然后打发郭氏回去看孩子们,“郭姐姐才回来,将心比心,肯定心里也想孩子们。我在家里给你留两间屋子,姐姐先回去看看孩子们,看过后再直接住到我家里来。这回姐姐帮了我的大忙,要是姐儿没送走,胡人在城外打仗的时候,我怕是要急死。若是丰班头对姐姐还有误会,回头我让郡马亲自去和他解释。”

  郭氏倒不在意丰班头怎么想的,只是心里也惦记其余两个儿子,说了两句话之后带着小儿子就走了。

  郑颂贤听说女儿回来了,把差事一丢就跑了回来,抱着女儿亲了又亲,还说她瘦了,明儿要买一只羊回来给女儿熬汤喝,补补身子。

  众人原以为郑大人家里的姐儿没了,谁知道忽然又回来了。

  刘悦薇只让人对外传了几句话,姐儿头先病了,只能送出去养一阵子,现在病好了,自然要回来。

  郑颂贤也感念郭氏此次牺牲自己的名声来帮助女儿,亲自和丰班头解释清楚,那个什么外地客商是假的,让他不要误会。

  郭氏不在的时候,丰班头整日不在家,前面两个大儿子也跟着受了不少罪。郑颂贤把丰班头提到了巡抚衙门,他家大儿子眼见着要长成了,读书不成,郑颂贤给了个跑腿的差事,算是有了碗饭吃。

  因为一块山石,带来了一场浩劫,致使北方百姓遭受灾难。现在浩劫过去了,恭王保住了性命,孙皇后却时常为此自责。

  她和当年周贵妃一样,要求出家清修。

  皇帝先拒绝了孙皇后,随后下了另一道旨意,追封陆妃为孝瑞皇后。

  作者有话要说:早上好呀!

  又是新的一周,愿小可爱们事事顺利!感谢在2020-11-28 18:56:26~2020-11-29 18:41: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久久 20瓶;six66、清明、美好人生 10瓶;方也、ee不吃鱼鱼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