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作者:支颐      更新:2023-06-20 23:24      字数:4243
  郁宁摇摇头:“我这个学校也没什么好的,说不定还不如你。”黄薇薇不解地看着郁宁:“你学校好歹也是本二吧,我这个还是独立学院呢,哎,我妈天天说我考得这么差,她连谢师宴都没脸请了。”说着,又没精打采地往郁宁身上倒。郁宁却突然转过身,在好友“你想谋杀我啊”的谴责目光中,认真笃定地道:“薇薇,我不想去读艺术学院了,我要复读。”作者有话要说:虫窝的书房:某支:薇薇可爱,想娶。某平台著名游戏主播猫饭:哑巴作者,没人爱的。某支:qaq第5章 决定黄薇薇的表情惊讶得仿佛在看智障。“郁宁,你今天不会真的没吃药吧?还是早上卖包子把你热晕了?”她伸手去摸郁宁的额头,却被郁宁轻轻拍开。“你干嘛啊,我说认真的。”郁宁说。黄薇薇仍是一脸不可置信:“我不信,你之前不是还跟我说,打死不复读的吗?小囡,醒醒,不要被八人寝室给吓倒了啊,美好的明天在等待着你!”说着,比了个宠物小精灵里火箭队的标准姿势。郁宁被她的动作逗得噗嗤一笑,在路人惊讶得把黄薇薇送进精神病院之前赶紧把她拉起来,两个人一起坐到路边便利店的大阳伞下面。郁宁在艺术学院读了四年书,虽然其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外面拍戏、跑通告,但剩下的时间也足够她把学校了解清楚。她说这所学校连独立学院都不如,并不是张口就来的。当年她高考失利,成绩比第二批本科线只高了不到十分,无论是可以选择的学校还是专业范围都不大。老师们都建议她复读,她却不想再吃一年寒窗苦,坚决想要当年上大学。郁妈妈心疼女儿,自然是无条件支持她的决定。母女俩翻遍了报名指南,专业稍微好一点的学校,离家都至少一两千公里,而离家近的学校,又没有什么看的过眼的专业。就在这时候,一位听说郁宁报不到合适学校的邻居找上了门,说是他有个亲戚在本市的一所大学上班,那大学今年刚扩建了新校区,增设了艺术学院,因为是第一年办学,名气还不响亮,如今正在到处寻找生源,分数线也比往常要求得要低得多。这所大学在本地的风评向来不错,虽然是本二,可有许多不愿离开家,又报不到更好学校的高分学生也愿意就读,以至于考研率都比一般的本科高上不少。相比农学、印刷等专业,还是影视表演听起来更好理解一些,更何况,那个介绍人还说了,这所艺术学院和本市的电视台也有协议,如果成绩不错,一毕业就能到电视台工作。母女俩到学院地址考察一番,再回家一合计,便把这所学校定了下来。可她们不知道的是,这所艺术学院虽说是本校直属的二级学院,可因为开设专业比较特殊的关系,教师队伍和本校没有半毛钱关系,有些课程甚至因为招不到合适的老师,一个老师顶两个使。到了大三大四,更是一周只有三四节课,学生们成天没课上,演技没学到多少,却沾了一身娱乐圈的浮华气,许多女生因为姿色不错而跑去做别人的情妇、小三,学院更是被附近的居民戏称为“二奶学院”。至于所谓“和电视台的协议”,更是不知何人为了招生放出来的诱饵,至于结果嘛,那么多的毕业生里,总归会有一两个瞎猫碰上死耗子的。郁宁原本还抱着出淤泥而不染的想法,可看到小雯那样,又想到学院里浮躁的氛围,顿时生了退却的心思。明知山有虎,为何偏往山中行?相较之下,黄薇薇的学校虽然是独立学院,却是由一个历史悠久的大专升格而来的,如果郁宁没记错的话,没过几年,这所学校就又被另一所著名的大学合并,当时就读的所有学生也都破格拿到了重点大学的毕业证,可谓天降之喜。郁宁把艺术学院□□挑拣了一些对黄薇薇说,话才说道一半,黄薇薇便坚决地握着郁宁的手,两眼汪汪地说:“你可千万不能往火坑里跳啊!”郁宁看着她充满真情实感的眼睛,一边心里确实感动,一边又有些感叹——薇薇这种说哭就哭说笑就笑的本事,不去演戏真的是可惜了。两个人又一同吃了一份超大份的情侣冰淇淋压惊,郁宁因为担心妈妈一个人在家,先行告辞。黄薇薇坚持要亲自送郁宁回家,郁宁再三推辞,也没能坳过“你是不是看不起我的车技”。不过这一回,黄薇薇一上车就也系上了安全带。现在她已经是坚定的小雯反对派,只要是小雯说的,她全觉得是在骗人。.郁宁回到家,郁妈妈正坐在客厅的窗前摘菜。听见门响,郁妈妈抬起头来,柔柔地笑:“宁宁回来啦?忙了一上午,累了吧?妈妈的手也差不多好了,明天你还是好好在家休息,妈妈去店里就好了。”郁宁当然不肯,她在妈妈身边坐下,帮忙一起摘菜,说:“小姨没让我做什么活儿,一点都不累,我感觉在店里帮忙也挺有意思的。”郁妈妈摇摇头,笑道:“还没做什么活儿呢,瞧瞧你这衣服,小脏猫。”郁宁顺着她的指尖回头,果然她的肩膀上落了一大块面粉,牛仔裤上也不知何时蹭了一大片油渍。郁妈妈推了推郁宁的肩膀,强行把她手里的菜接过来:“好了小脏猫,赶紧去浴室冲一冲,换一身衣服,你这身上都泛包子味儿呢。”郁宁低头闻了闻,还真是一股子油腻的韭菜味,亏得之前黄薇薇吊在她身上那么半天还不嫌弃。待郁宁洗完澡出来,郁妈妈已经麻利地做好了两菜一汤,正准备盛饭出来放凉。见妈妈的手还是不那么便利,郁宁忙上前接过碗,说:“我来吧。”郁妈妈欣慰地替女儿理了理尚未完全干透的发丝,正想再劝她两句,郁宁突然说:“妈妈,我不准备去读艺术学院了,我想回高中复读。”郁妈妈下意识地应了,直到郁宁把饭碗放到桌上她才反应过来女儿说了些什么,惊讶地追问了一句:“什么?”以为是自己听岔了。郁宁回头看向妈妈,说:“我想复读一年,努努力考个好一点的学校。”“哦……”郁妈妈半应了一声,显然陷入了沉思。刚才洗澡的时候郁宁就已经再次仔细思考过了,对于不想再去艺术学院就读这件事已经十分笃定,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就是她的妈妈——多读一年高中,就等于晚一年工作,她不确定家里的经济条件能不能支持到这一步。郁妈妈想的却不是这一点,她以为是妹妹和女儿说了些什么。毕竟,之前女儿可是说什么都不复读的。如今因为可能拆迁的关系,房子她是暂时不打算卖了,如果女儿不去上大学,因为高中学费的低廉,家里的开支反而比之前预计的要少许多。至于四年之后的事,她倒没有想那么多。毕竟两百多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就算女儿早一年毕业,以应届生微薄的工资也还不上什么钱。更重要的是,如果女儿能考一个好大学、好专业,那能换来的前程,是多少钱都比不上的。思及此处,郁妈妈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她说:“宁宁做什么,妈妈都支持你。”郁宁心中一颗大石落地,扑上去抱紧了妈妈,激动地说:“妈妈,我爱死你了!”.吃完晚饭,母女二人一同收拾好了碗筷,郁妈妈坐在沙发上,准备给郁宁高中的班主任宋老师打电话,问问如果想复读需要什么手续。宋老师语气冷淡,说他现在有事,具体还想咨询的话,明天他会在学校带暑假补习,郁宁随时可以到办公室找他。“那明天早上店里的事情你就别去了,”郁妈妈说,“省得时间上怪赶的。”郁宁简直要被妈妈变着法儿想让自己在家歇的做法逗笑了,她吐了吐舌头,道:“那可不行,我才去一天就消极怠工,小姨肯定会误解我是大懒鬼的,再者说,老师都说了,随时可以去找她。”郁妈妈见女儿说得头头是道,又特别坚持,只得放弃了负伤上阵的想法,让郁宁早些休息。郁宁听话地回到房间,铺好床铺,人却没有半点睡意。她在书桌前的转椅上呆坐了一会儿,低头翻箱倒柜,开始找高中时候的课本。没一会儿,书桌上就多了一大摞的书。此时距离高考不过过去一个多月,有些课本上却已经沾了厚厚一层灰。郁宁用纸巾轻轻擦掉灰尘,随手翻开一本物理课本,心下感慨——没想到,距离高中毕业将近十年之后,她还有机会重返校园,重温这些曾伴随她近千个日日夜夜的知识。粗略翻过几本书,语文、英语这些常用的文科知识倒还好,数理化生简直就像天书一样难,特别是那些化学、物理符号,竟然有一半她都不大记得是什么意思了。郁宁第一次对自己复读是否是个正确的决定产生了一丝怀疑。她不会到头来比这一次考的还差吧……躺在床上,郁宁迷迷糊糊地想。不过,无论如何,最后的结局应该都不会比上辈子更差了。作者有话要说:沈家卧室的被窝:齐奕偷偷摸出藏在床垫下面的手机,微信某支:【为什么男主还没有粗线,我好急哦= =】正在吃橙子的某支:【可能他还没决定要不要接这个渣剧本吧……→_→|||】第6章 水杯第二天郁宁到得早,包子店尚未开业,卷帘门半开着,只一两个熟客站在店外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小姨夫聊天,一边等第一屉包子。看见郁宁,一个老阿姨问:“这是你们新请的打工妹呀?真俊,有男朋友没有了?”小姨夫忙说:“不是,是我大姨子的女儿,还在读书呢。”老阿姨又多看了郁宁两眼,郁宁大大方方地朝她笑了笑,俯身钻进了店里。小姨正在做豆浆,见郁宁来了,让开位置示意她接手。郁宁麻利地把豆浆装进塑料杯里,用专门的机器封口。魏辛早两个星期前就和同学约好了今天去爬山没有来,一早上整个店里都是手忙脚乱的。郁宁本计划着上午忙完了就到学校去问复读的事情,可店里实在是缺人手,她不过做两杯豆浆的功夫,小姨夫便出门补充食材去了,帮工阿姨也和昨天一样提前离开回家做饭。她左右看着没什么生意,便从随身带来的小书包里拿了一本单词书出来背。这是她昨天在书柜里翻到的,除了前二三十页上有些笔迹,书差不多还是崭新的。小姨从卫生间洗了手换了衣服出来,便看见郁宁在认真背单词。她昨天听姐姐说了,小姑娘不知道为何突然改了主意想要复读。她原本便不赞同姐姐对女儿纵容的态度,可这毕竟是人家的女儿,且郁宁自己又死都不愿意复读,她也没办法强求,只能恨铁不成钢。这几天也不知怎么的,郁宁似乎要比往常懂事了许多,还突然决定复读……小姨看着侄女挺直的背影,只觉得她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懵懵懂懂的小姑娘。不过这样也好,毕竟家庭环境摆在那儿,难道她还能在母亲营造出的虚假温室中生活一辈子吗?毕竟姐姐心底是那样柔弱的一个人,早晚是会承受不住的。小姨把围裙挂到墙上的挂衣钩上,对郁宁道:“宁宁,我到超市买点东西,你看一会儿店,可以吗?”郁宁回头看,见小姨已经换好了衣服,点点头,说:“放心吧,都交给我。”话毕,把单词书合起来,认认真真地站在蒸屉前面等生意,嘴上却还是念念有词的。没多久,就有个剃着小平头,手里提着星巴克纸袋的年轻人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