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袖断得隐秘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25
作者:乌色鎏金      更新:2023-06-20 21:27      字数:9805
  沈梒沉默地在他怀中闭目半晌,终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背:“吃饭吧。”虽然谢大厨亲自掌勺的饭菜口味并不格外出众,但起码卖相不错,沈梒吃的时候也添了一碗饭。谢琻看着实在欢喜,在旁边又是帮他夹菜又是盛汤,连自己都忘了吃,咬着筷子尖笑盈盈地看着他。吃完饭后,谢琻伸了个懒腰,笑问道:“既然吃饱了,就走吧?”沈梒一愣:“今日不就是要吃饭吗?还有什么事?”“怎么可能。”谢琻笑着拉起了他,“随你相公走吧。”二人出门之时,恰好踏着最后一缕的霞光。艳色瑰丽的光线在西落的过程中不断变浅变淡,仿若是浓墨重彩的画作上正不断被人泼上清水,朱墨洇开,逐渐流逝为灰蓝交叠的色彩。他们相携纵马,在谢琻的指引下,一路往城南而去。穿城而过的时候,一城寥落的灯火随着马蹄纷沓声相继而起,如在河水深处浮上的星光。有街边叫卖的小贩偶然抬头,却乍见黑白的骏马身影逆着人流穿行而过,锦衣飞扬流动如天边之霞,马上锦衣公子的面容却如云后之月,惊鸿一瞥后又隐入了浓厚的云霭之中。二人来到城南之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出城之后谢琻一路纵马,将万家灯火抛在身后,披着月色继续向黑夜里行去。沈梒心中疑惑,不知他究竟是何打算,追问了两句却又被谢琻笑着含混了过去。不知不觉竟已到了南山林的地界,沈梒有些疑惑地勒住了马,问道:“你带我来此何意?”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他们一同来此观梅,误入深山却恰逢风雪,被困山洞一夜之后所幸逢生。归来之后,谢琻将两人的际遇写作了一篇《南山觅梅林记》,被广为流传,一时更成为了“琅玉汀兰”之谊的见证。只是不知今日谢琻带他来此是何意思。谢琻拨马回头看他,微微一笑道:“你我在此一番也算有过一场奇遇,今夜可愿随我故地重游?”沈梒迟疑了下,笑道:“你真是花样繁多……罢了,随你吧。”二人将马拴在了山脚下,徒步趁着夜色往山上林中走去。近六年过去,虽山体林木还是记忆中的模样,但很多细节却又产生了变化。不知何时,荒无人踪的山间小路竟被铺上了青石板路,虽路面坑洼、砌得也不平整,但左右也算有了能落脚的地方。沈梒踩着青石路,感慨笑道:“还记得洪武二十四的时候,这儿完全就是一野山坡子,道路又狭又陡。我骑术不佳,还从马上摔了下去。后来之后听说因你那篇游记,这儿成了游览胜地,我还以为是在说笑。没想到竟真的被人铺上了道路,也是有趣。”谢琻笑道:“京城文人们,最爱寻访那些文中写过的奇景,估计这都是他们搞出来的东西……说起来,你还记得我们当初躲避风雪的那个山洞在哪里吗?”沈梒驻足,举目左右望了望。今夜月色朦胧,视野并不算好,林间黑漆漆的、树影憧憧,什么都看不清楚。再加之那又是六年前的事情了,那个雪夜两人仓惶地逆着风雪夺路而走,也根本没有认路,现在所有的记忆都有些模糊了。“应是那个方向?”沈梒迟疑地指了指山上,叹道,“这谁还记得。”谢琻神秘一笑:“自然是我记的。”他拉起沈梒的手,离开那条小石径,爬上了旁边的山坡。沈梒心中疑惑,却只好跟在他的身后,往上走去。第64章 野萤他拉起沈梒的手,离开那条小石径,爬上了旁边的山坡。沈梒心中疑惑,却只好跟在他的身后,往上走去。然而这路并不好走。前两日可能刚下了一场雨,路面泥泞湿滑,还有碎石滚地,沈梒穿的云头履并不抓地,走处没几步就踉跄了好几下。他扶着树歇了下,无奈地问道:“说实话你今天到底带我来这做什么?强身健体吗?”“你信我就好。”谢琻笑着转回来,将他双臂拉上自己的肩膀,一用力就将他背了起来,“走吧我身娇体软的沈大人,我背你走。”沈梒被他吓了一跳,连忙拍他:“你干什么,快放我下来,我能自己走。”“不要。”谢琻紧箍着他不放,含笑道,“你能自己走,但却没必要自己走。以后只要路面泥泞、行路艰难,便都有我背着你驮着你。”他的话语中似含深意。沈梒沉默听着,半晌轻轻叹了口气,将下巴靠在了他宽阔有力的肩膀之上。二人的影子合成了一个,在林间穿行着。夏夜的晚风吹来,滑过皮肤时带着沁人的凉意,远处似有蝉鸣,不急不缓地唱着夏夜曲,让人心生安宁。谢琻的每一步走得都很稳,沈梒靠在他的背上,静静地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和呼吸声,片刻之后竟升起了困意,不知不觉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朦胧间似又往前走了很久。在宁和安静的睡乡里,沈梒忽听谢琻在轻声叫他:“良青,良青,醒醒。”沈梒身子一动,极不情愿地从那如云端般的绵软困意中挣扎出来,困顿地眨了眨眼睛。谢琻将他轻轻放了下来,揽住了他的肩膀低声笑道:“良青,你睁眼来看。”沈梒揉了揉眼睛,举目四下望去,却乍见不知何时已身处一片如海萤光。林间还是那个林间,但放眼望去视线所及的夜色之中,却无处不浮动着星星点点、明明灭灭的光子,如碧海中倒映着的星辰,正随波浪的涌动而缓缓起伏飘摇。夏夜的林中本来暗影憧憧,却被这无数光子般的萤火所点亮,而整片树林也在这片光海中苏醒了过来,仿佛林间万物都在随着萤火的漂浮而缓缓地呼吸着。沈梒竟有片刻失语。他情不自禁地上前一步,想伸手去碰那浮在面前的一点荧光,却摸了个空。此时听谢琻在背后叫他,他一回头,却见谢琻右手虚握成拳递到了他的的面前,缓缓摊开了掌心。却见在他掌中躺着一只指甲盖大小的飞虫,此时重获自有的它抖了抖翅膀,黑漆漆的尾巴再次点亮了仿若星辰的亮光。在二人的注视下,它飞了起来,若流火划过夜色。“是萤火……”沈梒怔怔地道。“这应便是南山林夏夜的奇景。”谢琻举目望着一片星火流光,含笑道,“ ‘本将秋草并,今与夕风轻。腾空类星陨,拂树若生花。屏疑神火照,帘似夜珠明’……良青,知道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吗?”青年的目光明亮,仿若将漫天的星河和人间的萤火都映入了那双瞳孔,才能映出如此光华毕现的神采。沈梒回望着他,在那目光凝视之下竟无法闪避,垂眸低声道:“……’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轻’。”(《咏萤》萧绎)谢琻低笑了两声,牵起了他的手:“你随我来。”他们拨开如海的萤火,愈发向林深处行去。有了身侧的光海,眼前的景色愈发清晰了起来。却见林渐疏处山石起,一块陡峭的山岩凸了出来,与山体相夹正好形成了一处岩洞——这么看来竟正是六年前他们避风雪时躲藏过的地方。沈梒没想到竟真的还能找到这里。却见谢琻走向前,竟十分虔诚地双手合十,向着洞内拜了一拜。沈梒一愣,随之走上前去,却见洞中二人曾依偎着躺过的地上,竟不知何时被立了一座小小的土地神像。那神像雕刻得有些粗糙,但却已然能看到是个面庞圆而丰盈,两眼微眯,笑容可掬的年迈神者。他双手团抱着个硕大的鲜桃,此时正笑眯眯地望着洞外,仿佛在无声守护着这片世外净土。而神像前,还摆着几枚鲜果和糕点,看样子最近竟像是有人来祭祀过一般。“这……”沈梒愣了。此处何时竟立了一尊神像?“民间传闻风俗着实有趣。”谢琻低低笑道,“自我写过那篇游记之后,便有不少左近乡邻传言若不小心误入这片深林,便会触怒山灵,引来地动风雪。故而便有人在此立了土地公的神像,日月祭拜不敢怠慢,告慰受惊的山灵。”沈梒听了也不禁觉得有趣,笑道:“被你我惊了的山灵,却需劳烦他人去祭扫,着实过意不去。”说着,他双手触额,对着小神像深深一礼道,“沈梒来迟,多有失敬,神灵在上请勿责怪。”而他行礼的同时,谢琻也随他一起拜了下去。沈梒话音落时,却听谢琻闭目含笑道:“神灵在上,恳请保佑我与良青长长久久、平平安安,永结同心。”“你——”沈梒的脸有些红了,无奈道,“土地公不管这些的。”“怎么不管。能管得了生灵平安,便不能管人间喜乐么?”谢琻笑着转头看他,目光中是如夜色流萤般的温柔又明亮,“有人曾说,凡人的夙愿深了便生了神明。你说是否便是六年前那日你我的祈愿真挚,感动了上天,这才在此山林中滋养了神识?”沈梒含笑道:“明明是村民们供奉起来的土地,却被你一同歪理将功劳按在了自己身上。忒也厚颜。”“我只是觉得总觉得此地与你我有缘,而此处的神灵说不定也会对你我之事格外费心些。”谢琻拉起了沈梒的手,柔声道,“再与我拜一次,可好?”被谢琻拉住,沈梒的身子有些僵硬。他的手冰凉,甚至渗出了些冷汗,但心口处却仿佛有一团火在烧,并不断叫嚣、顶撞着想奔向他们二人肌肤相触的地方。仿佛自己神思和躯体都不再属于他一般。沈梒出了口气,勉强笑道:“你一贯不信这些,为何——为何突然带我来祭神?”谢琻沉默了下,低声答道:“年少时不知天高地厚,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事求神,也便无需敬神。可或许是年纪渐长,渐觉世事反复无常、有些事情力不从心,人命由天不由己。不能求己,便只好告神。”二人初遇的时候,谢琻是最桀骜的天之骄子,醉卧探花宴,风流当属谢让之。那时的他腰背总是挺得笔直,嘴角似笑非笑,眼睛永远望着远天,看不见足下的尘埃。可六年过去,不知何时金玉的棱角渐平,嶙峋的尖角被时光打磨出了平滑温润的光泽。他的头微微垂了下来,眼中也有了畏惧和担忧。沈梒心中渐渐有些酸涩。谢琻不再看他复杂的神色,率先撩衣在神像前跪了下来,双手合十闭目道:“信民谢琻在此,请保佑我们二人平安顺遂,长久相随,永不分离。”沈梒轻叹一声,也在他身侧跪了下来,闭目在心中祷告。若真有神明,便愿……愿我们比肩,便长久相随;若我们陌路,也不生怨怼。一片如海流萤光子将他二人的身影笼罩在夜色中。此时晚风温柔,星月浅淡,若人生能定格在此刻,或许便再无疾苦。第65章 惊梦地处北方内陆的京城于春夏季多雨水,秋冬却颇为干燥。但洪武二十九这年的十月入秋,却连下了近一个月的瓢泼大雨,乌云不去不散、众人徘徊,仿佛有人为这天穹蒙上了层黑罩子,晴日再也无从得现。而在十月廿五的这日,雨势渐大,到了晌午时分磅礴的雨滴里甚至混杂上了鹅卵大小的冰雹。凶悍无情的雹子兜头而下,砸得行人落荒四散奔逃,家家关门闭户,不敢露头。谢琻立在堂前,皱眉看家丁侍从往来奔走着收拾庭院,将院中的珍稀花木用油布蒙了以免受灾,一片脚步纷沓、人影匆匆。不知是不是因这兵荒马乱的情景,他心中竟升起了几分奇异的强烈不安。《灾异》曾云,地动、雹子、荒旱、洪水皆属天之异象,不仅有损百姓民生,更是隐隐危害国祚。天若有异,必有灾祸临头,只是不知这场雹子又究竟预示了什么。谢琻紧皱眉头,手无意识地揉着沈梒赠他的那枚吊坠,直至玉坠子都嵌入了肉里也恍然不觉。不安愈演愈烈,到最后竟无端地令他胸闷烦躁,心口里似有头野兽呼之欲出。他转头,招手叫来了贴身小厮,低声问他:“今早让你们送去沈宅的汤水,可送了?”小厮点头:“送了。可是沈大人家的老仆接的,据他说沈大人并不在家。”谢琻心中一紧,追问道:“大人去哪儿了?你可有问?”“小的问了。说是大人进宫伴驾去了。”进宫?是洪武帝召他进宫的么?在这个点进宫,做什么?谢琻扣紧了胸口的吊坠,紧皱眉头挥退了小厮。他又如困兽般在大厅中踱了两圈,终于无法忍耐,抢身往外走去,却恰巧撞上了谢华。谢华不知是从哪里回来,半边身子都被淋得透湿,头发也湿哒哒地黏在了脸上,可说是狼狈至极。但他却混没在意那么多,一张脸紧绷着,神情严肃焦急,手里攥着张纸步履匆匆地要往后院去,恰与谢琻走了个对面。谢华任兵部侍郎,谢家又在军队里势力深远,谢华常能提前私下接到一些加急军报。这本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可不知怎地,今日谢琻一见他便心里“腾”地一跳,劈手便拽住了他。谢华被他吓了一跳,脸色有些难看。不知是不是他多疑,如今看谢华的面孔在外面阴霭天色的映衬下,竟有几分慌乱。“出什么事了?”谢琻紧皱眉头问道。谢华扯回自己袖子,勉强笑道:“军部急报,没你的事情……”他越是遮掩,谢琻心中越是生疑。平日里有了什么事,只要谢琻开口问,谢华必是知无不言,今日怎么反倒躲躲藏藏了起来?“是什么事?”他加重语气追问道。谢华烦躁了起来,怒道:“军机大事,不该你知道的我怎能告诉你?别耽误我正事,赶紧滚开!”“谢明安!你今日要不说我就不让开!”谢琻大怒道,“若真是军机密报,你能就这么捏在手里招摇过市?你此时躲躲藏藏的,分明有鬼!”谢华咬牙去推他:“懒得与你说那么多,赶紧让开——”谢琻用肩膀顶着他寸步不让:“你不说就休想走——”兄弟俩人卯着劲儿,一边彼此大骂,一边在大厅里如斗牛般地顶了起来。路过的下人哪儿见过这场面,都吓得躲得远远的,遥遥地探头来看。谢华几次脱身想走都不成,又被这小子攮了回来,最后踉跄几步终于失声低吼道:“好了好了,我说还不成么!”谢琻一把推开他,喘道:“快说!”谢华语气急速道:“达日阿赤反了。公主仪驾行至边境汭河岸边,不见结亲队伍却被一精装部队伏击。有精兵护着,公主得脱,此时正一路讨回应州。平城王被俘,下落不明。”厅外的暴雨和冰雹还在咆哮着宣泄。苍芎暗无天日。谢琻的脑袋像被千钧的巨锤兜头抡了一下,眼前犯花,双耳翁明。他怔怔地,脚步踉跄着小退了一步,随即猛地转身下意识地便要向外奔去。谢华从后面扑上来一把勒住了他的脖子,厉声喝问:“干什么去!”“放开我!”谢琻怒吼,“我要去找——”“找沈梒?!”谢华破口大骂,“我他妈就知道告诉你了没好事儿!沈梒现在已经被召入宫中,你是有三头六臂还是通天能耐,无召便想闯宫?!你要造反吗!”“你管我!我自有办法!”“你有个狗屁办法!”谢华用力踹了他一脚,“沈梒不过是区区侍郎,就算问责也问不到他的头上!你现在给我冷静下来,别忘了你是谢家人!你一个冲动,还要不要我和老爹活命了?!”谢琻猩红着眼睛,奋力想推开二哥,可方才的力量却正一丝丝流逝。他手脚酸软,仿佛是将要溺水的人,灭顶的恐慌不安和绝望正在将他淹没。沈梒……沈梒……现在宫中的沈梒,究竟在做什么?————在这四方的京城之中,帝王将相顶上坐,贫民百姓脚下爬,有人金红玉翠钟鸣鼎食,便有人箪食瓢饮家徒四壁。在这五步之内皆是不公的地方,恐怕唯有天降的雨水才能公正不倚地同时砸着帝王的殿宇和贫民的寒舍。乾清宫西侧的昭仁殿烛火通明,寂静无声。斜风寒气自殿门窗扉之缝隙泄入,吹得灯火摇曳,忽亮忽暗、诡秘不定。翠寒玉的棋盘被掀翻的时候,摔在金砖地面上断为了两截,黑白两色的玉石棋子更是撒了一地。早在洪武帝劈手打翻棋盘的时候一殿的宫女侍从便都吓得纷纷跪了下来,此时一盏茶时间过去了,众人无一敢动。殿内死寂一般,更衬得外面狂风暴雨大作,仿若有上古凶兽盘踞云端,为凶作恶。神龙一怒,浮尸万里。混沌疑初判,洪荒道若始分。沈梒以额贴地,跪于皇座之下,躬身一动不动。以桐油刷缝的金砖被日久打磨,光滑得犹如墨玉一般。此时雨天的寒气和潮凉正顺着这地砖,一寸寸侵入他的双手、双足和额顶,让他整个人仿佛沉于一片极寒的冰潭。无人敢去看那皇座之上的真龙怒容。良久,终于听一道低沉如龙吟的声音幽幽地从皇座顶端飘了下来:“人还没来?”众人不约而同一个瑟缩,有內侍出来兢兢战战道:“回皇上,已经通传了几位大人,但恐是这雨天路不好走,耽搁了——”“再去催!”怒吼伴随着殿外的万钧雷霆霹雳而下。也不知过了多久,殿外终于响起一串慌乱急促的脚步声,几个内阁大臣携着半身湿凉的水气跌跌撞撞地入了昭仪殿内。他们虽都在官服外披了蓑衣,却怎奈雨势实在太大,领口袖圈衣摆处还是嘀嗒着雨水,狼狈至极。几人拜倒在地,口称万岁,内阁辅臣陈为谨打着磕巴道:“请皇、皇上赎臣等御前失仪之罪——”话未说完,便批头被一本折子砸在了头顶。“看看。”座上的洪武帝似怒极反笑,“好好看看,再告诉朕,什么是真正的御前失仪。”陈为谨胆小,被砸了后吓得趴在地上不敢抬头。还是李陈辅率先伸手拾起了地上的奏折,展开迅速念毕,又转手交给了旁边的刘凌。不消片刻功夫,几位大臣皆已阅读完毕。此时却听洪武帝幽幽的声音响起,仿佛是那利刃擦着磨刀石般的诛心刺耳:“达日阿赤狼子野心,辱朕皇女,俘朕皇叔,杀朕兵将。我中原金玉铺路、红妆翠顶、宝屏开道,不远万里将堂堂金枝玉叶的大国公主送去那弹丸蛮族,竟换来的是这般的后果。而朕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堪透他们的狼子野心,你们几个竟还在为湿了衣服而满口失仪……朕今天就问问你们,身为臣子,究竟什么叫失仪?!究竟什么叫失仪!”说道最后洪武帝已勃然大怒,重击御案三掌,咆哮之声振聋发聩,骇得众人瑟瑟失语。其实洪武帝的这话是太过了些。当日达日阿赤前来求和,起码有一半的文武是持反对意见的。便是单看这内阁,便有次辅刘凌和辅臣吴丹旭曾上疏劝诫过洪武帝要慎重考虑和亲之事。但此时皇上发怒,又有谁敢站出来反驳?只好通通趴在地上,缄默无声。洪武帝极怒吼过,粗喘了片刻,渐渐平复了点心绪。他持起茶杯喝了口,冷冷地点道:“李陈辅,你说说罢。当日乌日更达濑来朝之时,以你为首的一帮人是极力主张议和的,连上疏劝朕和亲的沈梒也是你的门生。你来说说,究竟是怎么想的?”李陈辅一眼都没有看跪在旁边的沈梒,此时连忙俯身,颤声道:“臣该死,私以为若能与达日阿赤结盟共抗土馍忠,便能以逸待劳、不费一兵一卒平定北疆。是臣等昏庸无能,竟没看透达日阿赤狼子野心,胆敢始乱终弃,经酿成此等后果,皆是臣等之错,请皇上责罚!”洪武帝怒道:“如今再说这些,有什么用?朕再怎么责罚你,也还不回朕的皇叔公主,和我泱泱大国丢了的脸面!”李陈辅只是连声请罪。刘凌在心中叹了口气,他虽身为世家,却不愿在这个节骨眼上落井下石,便出言劝道:“皇上说得及是,大错已酿,不如待想出补救之法后再行问责。”洪武帝余怒未消,手捏拳头坐着,没有说话。然而此时一直没说话的吴丹旭,却慢吞吞地开口了:“只是不知达日阿赤叛乱,是早有预谋,还是临时起意。”刘凌心里一沉——他不落井下石,便有别人等着这这活儿呢。洪武帝眼睛微微眯了起来:“你这是什么意思?”吴丹旭缓缓道:“臣只是在想,达日阿赤若是临时起意,又为何要大费周章地前来提亲后再临时反悔?而若是早有预谋,便好解释了——这些狡猾狼子或许早已与土馍忠暗中结盟,这一招不仅打了咱们的脸面,还可以我中原公主为投名状,向旧主子表明忠心。”洪武帝脸色越发难看了几分。李陈辅看了一眼吴丹旭:“之前达日阿赤前来投诚,也交了不少朝贡,诚意还是有的,若说他们全然是背心而来,未免有失公允……此时真相未明,你我猜测也是无用,当务之急还是应想应对之策。”吴丹旭狡猾道:“事到如今,元辅竟还在为那些贼子开脱?臣本不愿说,但据悉达日阿赤之使来京之时,曾私下与元辅爱徒沈良青会面,不知二人当时究竟说了什么——”“吴丹旭!”李陈辅脸上终于显了怒色,咬牙道,“信口雌黄,你竟敢在这时候——”“都住口!”洪武帝忽然暴喝一声。龙威震怒的帝王从御座上“腾”地站起,如困兽般大步来回走了两圈,众人俯低身子无一人敢说话,一时间只听死寂的大殿内回荡着暴躁极怒的脚步声。最后,洪武帝的脚步停在了沈梒的面前。夹着冰寒的声音自沈梒头顶飘下,一字一句地问道:“沈梒,你可有私下,与乌日更达濑会面?”沈梒沉默半晌,将额头贴上伏地的手背,答道:“确有其事。”“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一一讲来。”沈梒低声,将那日乌日更达濑所说的话,原原本本讲述了一遍。听到最后,吴丹旭不可置信地笑了起来,奇道:“所以乌日更达濑说自己无法继承汗位且生不出子嗣的原因,是因他喜好男色?这么荒唐的理由,这世上怎么可能有人相信?沈大人,偏偏你信了,难道是因为……”他没有说完,反而意味深长地哼笑了两声,却让在场所有人都变了脸色。刘凌插言道:“但的确有探子来报,说乌日更达濑在达日阿赤部族中的声望的确不高。”“但是因他喜好男色么?恐怕不是吧?”吴丹旭反问道,“正因他声望不高,所以才更需一张投名状,才能博取族人和土馍忠的信任。此等事情,元辅和沈大人难道没有想到?”“臣虽已想到,但——”“够了。”洪武帝阴恻恻地道。无人再敢说话。此时却洪武帝背着手,居高临下地看着沈梒,微眯目光中闪烁着无情的寒意与警惕。“沈梒,”他问,“你还有何话可说?”还有何话可说?沈梒垂头闭目,嘴角微微抿了起来。其实还有很多话可讲。比如他的猜测,他的谋划,他的怀疑,和他的忠心。或许可以找到人为他作见证,证明他与乌日更达濑会面之时,并无隐秘逾矩的作为;或许也可翻出他写得奏疏,里面虽写了他支持议和之事,却也表明了他的忧虑,他不过是一小小侍郎,并无权左右此等的朝廷大事……然而最后,这些话沈梒却都没有讲。在众人的注视下,他缓缓垂眸直起身,将头顶的乌纱顶戴摘下放在一边,复再次端正而矜雅地叩倒在这冰凉的乌金殿砖之上。一如六年前的那个春日,他金榜题名,迎着旭凤朝阳穿过太和殿丹陛,拜于御座之前。往来浮沉,欲权宦海,他在这宫墙殿堂内走了尚不足十年,却已双腿泥泞,两袖湿沉。原来寒窗时曾想的清风朗月,竟已是一生中最鲜衣怒马的幻梦。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臣,无可辩驳。”他低低地,说道。第66章 归野达日阿赤反叛的消息与这十月雹子一同铺天盖地砸在京城之内,仿若一股寒流,彻底带走了秋末最后的些许余热,将整个人间逼入了寒冬。对许多人来讲,达日阿赤谋反并不令人意外。当日议和之时,便有许多人对此事心存疑虑,此刻的消息不过是印证了他们心中的猜想。虽说达日阿赤与土馍忠联手的确令人头痛,但中原国富力强,若真打起来也并不畏惧这些草原番邦。然而真正令若有人吃惊的,是礼部侍郎沈梒竟因此事被摘除顶戴、下狱待审。说起来这位侍郎大人可是位传奇人物。自洪武二十三年摘得状元后,便平步青云、一举跃升为皇帝近臣之后便圣宠不衰,仿佛无论怎样的朝局风浪都打不翻这位天纵之才。无数双眼睛看着他扛过了邝氏之乱、挺过了北方战役、熬过了流言之祸,不知有多少人心里盼着他摔跟头,却都一直无法如愿。却谁知,这颗才初绽光芒的权臣新星,却在此时骤然陨落。大部分人半是叹惋半是幸灾乐祸,却唯有少数知道内情的人知道沈梒下狱的事情并不简单。照理说达日阿赤叛乱此等大事,无论再怎么追责也追不到沈梒一个侍郎头上。可偏偏问题就出在,在议和前夕,沈梒私自与达日阿赤的使者乌日更达濑见面,且无人知道他们谈论了什么。这事说小了,可以判沈梒一个“玩忽职守、懈怠渎职”;说大了,却能牵扯到“通敌叛国”。而这通敌,又是在谁的授意之下,又有谁知情,其中涉及人员到底有多少,这些全部是文章。如今正是寒贵之争如火如荼的阶段,沈梒这事究竟该怎么判,直接牵扯到了两派的纷争。沈梒被下狱之后,洪武帝虽着令三司会审,但这怎么审、怎么判却又得看洪武帝的态度。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三司之上。在三司商议如何审理此事的过程中,沈梒便被关于“督查院监”之内。这座监狱隶属都察院下的司狱司,只关押重要的朝廷命官。“督查院监”由于就在督查院的眼皮子底下,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这座监狱的森严程度甚至比“刑部监”和“五城兵马司狱”要高上几分。自沈梒入狱以来,不知有多少人上下打点,想秘密见沈梒一面,却都因兹事体大、看管森严被拨了回去。距沈梒入狱一十二天之后,终于有一人突破层层禁锢看守,神不知鬼不觉地见到了沈梒。————“沈大人,有人来访。”狱卒扣了扣门,低声道。沈梒问声回过了头,望向门外。他的官服已被剥去,只穿着一身白色的中衣,外面裹了件狱中给的夹袄。那夹袄虽也算整洁,但之前不知被多少人穿过,袖口衣角已经磨破,连棉花都漏了出来。虽穿得着实寒酸,但沈梒的腰杆无论何时都挺得如一杆修竹,双肩阔展,眉目静和,虽然落魄却不显狼狈。再加上这是“督查院监”,此处的狱卒大多都不会刻意为难狱中囚犯,以免谁改日出去了再次荣升,反过头来再怪罪下来。沈梒入狱,这些狱卒也很有眼色地供着他,不曾冷到、饿着他。故而沈梒虽面色有些许苍白憔悴,却没有病容。此时他缓步来到了监房门前,隔栏往外看去,却见一个带着帷帽的身影穿过阴暗的夹道来到了门前,迎着沈梒的目光站定,挥手将遮住面容的帽子褪到了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