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洪承畴督战(第二更!)
作者:一袖乾坤      更新:2023-06-20 14:15      字数:2153
  “刘将军,这次张献忠亲自来到保宁督战,我们要想一举致胜恐怕很难啊。”佟养和轻捋着胡须,悠悠说道。这次清廷调兵遣将,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一鼓作气拿下四川。福建那边和明廷闹得很僵,天知道哪天郑芝龙就运不来粮食了。若是郑芝龙的路子彻底被封死,那么清廷将会十分被动。常言道未雨绸缪,肯定不能等到事情临到跟前了再做决断。如果能够拿下四川,靠着四川的屯田至少能养活十几万军队。张献忠都能做到的事情大清凭什么做不到再说了拿下四川后便掌握了主动,只要想打完全可以顺着长江而下攻掠湖广。湖广可是天下粮仓啊只要拿下了湖广大清就再也不用担心士兵们会饿肚子。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清军能够一举击溃张献忠,把他赶出四川去。清廷不仅调拨了五万兵马,还命陕西总督大学士洪承畴前来督战。洪承畴可算是资历极老的人物,在崇祯朝就是总督级别的大佬,降清后也一直被好吃好喝的供养着。到了摄政王多尔衮主政,洪承畴更是一飞冲天,获得了许多实权。自打洪承畴来到陕西后就连一向跋扈的阿济格都收敛了许多。当然洪承畴毕竟是个汉人,还是需要一位爱新觉罗家的子孙作为名义上的统帅的。多尔衮的选择是博洛。他之所以选择博洛,有两方面的考虑。其一博洛较为年轻,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历练一番。其二,正是因为博洛资历浅,不会对洪承畴起到太大压制的效果。如果换成了阿济格或者多铎,肯定会对洪承畴的排兵布阵指手画脚,这是多尔衮不愿意看到的。多尔衮对洪承畴的能力很信任,也准备让他放手去干。佟养和朝刘进忠瞥了一眼道:“刘将军可有什么良策不妨献出来让大伙儿讨论一下。”刘进忠是从张献忠阵营叛逃降清的,对于大西军在四川尤其是在保宁的兵力布置十分清楚。佟养和这么问就是想让刘进忠在这方面多说道说道。刘进忠也是一个聪明人,如何听不出佟养和的弦外之音。他清了清嗓子道:“要想从汉中进入保宁大巴山是绕不过的。不过奴才知道一条小道,基本没有兵力驻守。”佟养和不由得眼前一亮。他等的就是刘进忠这句话“哦说来听听。”“巡抚大人请。”刘进忠微微欠身,把佟养和请到了舆图旁边。他深吸了一口气,将一支小彩旗插在了大巴山脉中段。“这里有一条小道,只有奴才知道。主子若是派大军从此处行军,保准张献忠没有反应。”“哦真是如此”佟养和微微眯着眼睛道:“真要是这样的话倒是可以一试。”刘进忠拍着胸脯作保道:“巡抚大人放心好了。奴才愿意立下军令状,保证让大军安然无恙的翻过大巴山。”“好那本抚便等着为刘将军庆功了。”随后佟养和话锋一转道:“不过一切还得等总督大人到了汉中才能决定。”他口中的总督大人便是洪承畴了。清廷正式任命洪承畴为陕西总督,全权负责陕西的用兵事宜。在洪承畴抵达之前,佟养和这个汉中巡抚也不好做决断。“奴才明白”刘进忠当然听说过洪承畴的名号。这尊大佛不管是在哪朝都吃得开,足以见得能力非凡。能够在洪承畴指挥下作战,刘进忠还是感到很高兴的。“刘将军现在要做的便是尽可能的搜集敌情,为大军开拔做好准备”佟养和淡淡说道。“奴才遵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刻洪承畴的心情十分之好。他派人去福建接回老母虽然没有成功,却策反了郑芝龙。如今郑芝龙已经和明廷离心离德,虽然还没有最终撕破脸,但却是绝不可能再合作了。有了郑芝龙这个渠道,短时间内清廷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但是从长远考虑还是应该拿下四川甚至是湖广。这也是洪承畴亲自奔赴汉中督战的原因。要想打下成都就必须击溃张献忠的主力。在如今的天下形势中,张献忠不算最强的却也绝对不是最弱的。要想轻松的击败大西军是不现实的,这其中需要使些手段。而洪承畴偏偏就是最擅长使用手段的。他接到摄政王的令旨,命他在三个月内拿下四川。洪承畴还是胸有成竹的。以目前汉中方面的屯兵情况来看,即便是和张献忠正面对决也不会落于下风。当然不到万不得已洪承畴是不打算正面对决的。如果能够抄到张献忠的背后来那么一刀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从关中赶往汉中距离并不近。洪承畴和一众亲卫快马加鞭日夜兼行花了好些时日才赶到汉中城外。提前得到消息的佟养和率领城中文武官员出城迎接。对于佟家人洪承畴自然是极为熟悉的。从佟养性开始佟家在清廷之中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洪承畴如今虽然风头正盛,但这完全是得益于摄政王多尔衮的信任。若论根基深度他是完全无法和佟家人相比的。洪承畴当然想和佟家人处好关系,故而对待他的下级,汉中巡抚佟养和也十分的客气。却说一众人等簇拥着洪承畴进了汉中城,文武官员为陕西总督接风洗尘。席间大大小小的官员向洪承畴轮番敬酒。洪承畴虽然上了年纪却是来者不拒,很是开怀畅饮了一番。他是官场老油条了,应付这种场合十分得心应手。虽然席间官员的名字他大都叫不出,但并不妨碍他与众人谈笑风生。“总督大人一路辛苦了,下官敬您一杯”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佟养和发声了。洪承畴稍稍坐直了身子,一边捋着胡须一边笑道:“佟巡抚客气了,本督也是心忧国事,不然也不会这么急着赶来。来,我们满饮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