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作者:颜若优雅      更新:2023-06-20 08:18      字数:5542
  好,大伯娘很喜欢吹口哨叫她的马儿追风,她又常陪我一起读书习武,我就学会了。他还是以为吹口哨是不好的行为,有**份,叔叔他们一定不会喜欢呢,没想到凉叔竟会夸赞他,秦亦藤小脸红扑扑的,别提有多高兴了。不错,吹口哨虽然只是一件极为不起眼的事情,但亦藤你做得很好,不会的就从周遭人的身上学,甭管大小事,技多总比什么都不会好,老林能教你们的只有书本上的学问,其他的东西,就需要你们在现实中不断学习了。逮到机会,沈凉趁势教育他们,小包子们大都有听没有懂,但他们都乖乖将他的话记在了心里,只有秦亦藤点了点头:多谢凉叔教诲,亦藤定铭记于心。你啊,别跟个小大人似的。如贺融所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成熟了,让人止不住的心疼。说话间,一群人进入了大殿,沈凉跟卫泽谦等人一同帮孩子们换了外衣,带着他们在桌子旁坐下来,听着爹爹絮絮叨叨的说起小焯子他们得知他的事之后的反应,沈凉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有朋友们关心着,这种感觉比干成了什么大事都好。今天早朝的时候,皇上已经册封小石头为太子,小豆子为沈亲王了,过段时间等宫里这一摊子事儿整理好,大概我生辰的时候会举办一场宫宴,到时候就会将孩子们介绍给文武百官和命妇们认识,老林,明儿开始,你就先教孩子们礼仪吧,宫宴过后再恢复他们文治武功的学习。等他们说完了宫外的事情,沈凉想了想也简单的说了一下他这边的打算,马上过年了,文武百官也会沐休,孩子们年纪小,文治武功没必要抓那么紧,只要学会简单的礼仪就行了。沈亲王,啧啧云冽可真不是一般的宠你。老林满眼调侃的啧啧称奇,以他的姓氏为次子封王,古往今来也找不出几个如此深情的帝王。你又不是今天才知道,有啥稀奇的?没好气的横他一眼,沈凉忍不住翻翻白眼,自从为人师表后,老林就正经了不少,可有时候难免还是有点犯抽。那以后林儿和华儿不得叫小石头太子哥哥了?懒得吐槽老林,卫泽谦搂着沈华兄弟俩玩笑道。啊?俩包子歪着头满脸迷惑,显然是闹不懂为何要在哥哥前面加上太子二字,沈凉失笑着摇摇头:没那必要,就叫哥哥,我希望他们的感情永远都像现在这么好,不要因为身份的问题就拉开距离了。后世子孙太遥远的他管不着,但这一代的孩子,他希望他们能跟他和兄长一样,同时也是希望未来会成为皇帝的小石头不要变成孤家寡人,最好像他父皇一样,身边有值得信赖的好兄弟们帮衬陪伴着。第454章 早朝议政,怒怼吕相废除六宫,驱逐女官宫女和嬷嬷,帝后一回来就先后整出大动作,文武百官皆有微词,碍于裴元冽在朝堂上毫不留情的逼礼部尚书赵贤告老还乡,并马上安排了新的礼部尚书,还在六部安插了不少带回来的秦国人,百官们一时间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唯一比较急的就是被赐婚的那几家,其中以左相吕束仁最为恼恨,因为皇帝在下旨的时候还设了圈套,导致他百口莫辩,其余三家都怨上了他,在他没想到办法应该怎样一击即中,令皇上收回赐婚的圣旨,修复与三家的交情时,又一件令他想都想不到的事情正在悄然发生。竖日早朝,帝后依然是一同前来的,看着并肩坐在龙椅上的两人,百官莫不奈何,很想弹劾几句,又在项国政等人的威胁下默默住口,皇帝安排他们进入六部,摆明着是要栽培他们,若他们轻举妄动,恐怕就要步上赵贤的后尘,给他们腾位置了。能在金銮殿上议政官员,没有一个是蠢货,他们个个都看得很明白。启奏陛下,今冬冷寒,臣昨日又收到好几个县府传来路有冻死骨的奏章,第一批的赈灾银已经消耗殆尽,是否启动第二批?见没人再针对皇后说什么了,蓝韫禅出列躬身启奏。朕没记错的话,第一批赈灾银是百万银两,消耗殆尽了还有人活活冻死?裴元冽几不可查的皱眉,这几年夏国的确发展得很好,但亡楚当年攻打秦国已经耗尽了国力,再加上后面又顽强抵抗夏国的进攻,他们接管过来的等于是个千疮百孔的空壳子,百姓苦不堪言,为了收服亡楚百姓的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不但减免了第一年的赋税,还差不多将整个国库都投入了进去,之后的两三年他们才慢慢缓过劲儿来,但百姓的日子还没有到人人都丰衣足食的地步,很多家累多没有良田土地或懒惰的,依然锅都揭不开,遇到如此寒冬,挨饿受冻也是必然的结果。是以在入冬前,他就已经让老大下旨,拨出百万两银两赈灾,不说让百姓个个都吃饱穿暖,最少要保证不会有人冻死,可此事明显没有落实到位。赈灾银两是户部发放下去的,臣也不知具体是如何发放的。蓝韫禅不是推卸责任,左右丞相的责任是辅佐皇上处理政务,政策的实施是六部的事情。户部尚书何在?臣在!户部尚书崔振国躬身出列:启禀陛下,关于赈灾银的去向,户部都有详细记录,晚点臣去衙门取来,陛下一看便知。巳时之前,朕一定要看到账册。是。事关赈灾银,崔振国也不敢有所迟疑,一个弄不好,别说他一个尚书,就是丞相王侯都别想活命。第二批赈灾银乃是准备用于来年帮助受灾严重的百姓添置粮种的,不能此时发放,众位爱卿可还有其他的办法解决百姓冻死之事?收回视线,裴元冽凝声道,如今国库要支援秦南城的战斗,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的银子不限量的发放赈灾。昨日早朝一个比一个积极的百官全都哑火了,连皇上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他们又如何有办法解决?灾情来临的时候,一般都是朝廷拨银子赈灾,哪还有别的什么办法?蓝相,冻死的百姓都是些什么人?一直没做声的沈凉忽然悠悠的开口,一张嘴就点了蓝韫禅的名,后者不敢怠慢,躬身回道:回娘娘,有家有室的百姓再难也不至于冻死,根据县府的奏折,冻死的基本都是乞丐。乞丐没有家,幸运的或许会躲在什么破庙破房子里,不幸的就只能睡在街边屋檐下,如此寒冷的天儿,不冻死才奇了怪了。嗯点点头,沈凉稍作沉吟,文武百官无一例外,全都望着他,有期待的,也有等着看他笑话的,他们都不觉得在不花钱的情况下,他能想出什么有效的办法。以后称皇后为主君。在沈凉思索的时候,裴元冽如是要求。陛下不可,主君意味着君主,娘娘就算是后宫之主,在你的面前依然是臣子,岂能用君王之称,与你并驾齐驱?臣等附议!吕束仁再次跳了出来,除了蓝韫禅和景熙然等人,其余朝臣全都躬身附议,一山不容二虎,一国岂能有两个君主?他爱重皇后,宠他上天,他们已经无力再管,但纲常伦理,绝对不能乱。这种时候你们倒是很积极,朕都不介意,何时轮到你们来介意了?裴元冽毫不客气的撇嘴嘲讽,正事上一个个安静得跟鹌鹑一样,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们倒是积极得很,再说了,他家凉凉本来就是主君,为何不能与他平起平坐?陛下,臣被皇上当众嘲讽,百官们想脸色都不难看都难,吕束仁还想说什么,沈凉却拉了拉裴元冽,在他的注意力转过来后凝声道:陛下,你看这样可否,由你下旨,令各县府寻找废弃屋舍或搭建营帐,将所有睡大街的乞丐都集中起来,发动他们自己轮流去山中砍柴取暖,县府每日供应一顿稀粥和足量的热水,他们若是自己能在山中找到吃的野菜野味什么的,也可以由县府提供烹饪工具进行烹调,如此一来,支出就很有限,只要不是穷得揭不开锅的县府,应该都能负担,无需朝廷再另外发放赈灾银两。今冬已经要过了,又没有银子的支持,能想到的方法很有限,不过如果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不让人活活冻死的话,如此就足够了。嗯最好是有衙役陪同他们上山,他们负责砍柴找野菜,衙役就可以四处看看有没有野味,顺便也能保护他们。裴元冽稍微一过脑子就肯定了他的提议,就他们目前的现状而言,这无疑是最好的办法。娘娘说得倒是轻巧,那些乞丐大都是老人孩子和残疾,真正有劳动能力的,少之又少,就算有,他们也能挤入破庙等地,怎么可能睡大街上?发动他们自己去山上砍柴,你不是让他们去送死吗?同时此举也会加重县府的负担,拖垮县府的正常运作。百官们还在议论的时候,吕束仁就已经反驳开了。臣附议,吕相所言极是,还有一件事娘娘似乎忽略了,受灾百姓多不胜数,乞丐只是其中最严重的,娘娘一片善心,怕就怕某些百姓不懂感恩,趁势混入官府组建的救灾人群中,如此一来,人数必然超乎想象,哪怕县府只施舍一顿稀粥,恐也难以支撑。又一位大臣站了出来,他的顾虑也并无不妥之处,百官们议论的声音更大了,沈凉的提议是很不错,可落实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吕相,谁跟你说老人孩子和残疾就没有劳动能力的?你以为本宫让人发动他们自己轮流去砍柴,就只是为了那点儿柴火?想要取暖,不一定只有燃烧火木,裹上厚厚的棉袄,如何让他们动起来也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老人行动不便,县府可以出动马车拉他们去山下捡拾枯木,再等劳动力下山一起搬到板车上拉回去,天色如果尚早的话,也可以鼓励他们走路回去,如此一来,他们不但捡到了晚上御寒的柴火,白日里一整天都暖暖活活的,而孩子,只要不是婴儿,教会他们添柴烧火,维持热水不断应该也是没问题的吧?残疾亦是一样的道理,只要不是全身残废连脑袋都动不了,总能找到他们能干的事儿,县府的作用并不是充当他们的保护伞,而是知人善用,将他们微弱的力量发挥到最极致,至于吕相说的拖垮县府的正常运作,本宫就更不解了,县府为何而运作?如此寒冷的冬天,县官们又有多少事情可做?难道要让他们每日待在烧着银丝炭的屋子里打瞌睡才不算是拖累他们?那我夏国养着他们有何用?说到最后,沈凉不可谓不疾言厉色,他能理解他不喜欢他这个皇后,可他作为一国丞相,将私人的情绪带入国家大事中就是不对,百姓之事岂能如此儿戏?娘娘所言有理,可娘娘又如何保证一切都能落到实处,如娘娘描绘这般美好?明显没料到他竟会当众反驳并讥讽他,吕束仁脸色微变,但很快又冷静的反驳了回去,沈凉勾唇扬起一抹冷笑:吕相,本宫真怀疑你是如何坐稳相位,首先,此事并非只有一个县府参与,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全国性的县府都同时运作的情况下,谁没有做到,说明他的能力就不足,你觉得有哪个县官敢大意?再则,陛下的圣旨也可以加一条,哪些县官做得特别好的,来年即可升调入京,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哪怕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他们也会努力的。沈凉的声音不大,所说的每一个字却都清晰的传进了大殿上每一个官员的耳朵里,至此,不少官员都忍不住暗暗思索起来,皇后真的是只有美貌的妖孽吗?一个只有美貌的人,又怎么可能拥有如此利索的口舌?吕束仁被他说得哑口无言,一时间竟找不到话来反驳,而沈凉也没有再搭理他,转向另一位提出异议的大臣:本宫没记错的话,你应该是吏部洪尚书吧,你说得没错,的确有可能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但是不是常年睡大街的乞丐,一眼就能看出来,只要县府的官员和衙役不是瞎子,应该都能分辨,此事出钱的是县府,不是朝廷,你觉得他们可能盲目的收入浑水摸鱼的百姓吗?就算有别的乞丐闻讯而来,只要他们肯加入劳作,又有何不可?总之一句话,为了政绩和小命,地方官不可能不尽心。娘娘所言极是,是老臣愚钝了。洪尚书见状不敢狡辩,毕恭毕敬的躬身,没见吕相狡辩都说不过他吗?如果到这时候还看不出皇后的能耐,他们就真的白活这么多年了。第455章 帝后发难,斥责百官陛下,可否容我说几句与灾情无关的话?没有了一贯挂在脸上的浅笑,沈凉身上那种妖孽的既视感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隐忍却又锋利的霸气,与裴元冽的张扬邪魅形成强烈的对比,但又诡异的和谐融合,能站在这金銮殿上的,基本都是成了精的狐狸,抛开先入为主的成见,不少人都已经意识到,他们可能真的错了,陛下选择他不是没有道理的。皇后有话说,皇上也不能阻止不是?裴元冽耸耸肩做了个请的手势,身子往旁边一靠,单手撑着头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沈凉微微颔首,视线一扫下面或皱眉或迷惑或含笑的文武百官,起身缓缓站起来:吕相,还有你们在场的所有人,虽然你们话里话外总是暗指本宫长得太好,恐将妖媚惑主,为祸苍生,可本宫清楚,你们在意的并非长相问题,而是本宫乃秦国人,且还是秦国权门嫡子,说不定本宫的父辈祖辈就参与过谋害父王父妃,你们不满本宫为后,尤其不满陛下为了本宫废除六宫,允许本宫参与朝政,硬生生断了你们某些念想,本宫可有说错?原本,在后宫那一摊子事儿没解决完之前,沈凉是不打算跟文武百官起冲突的,可如今他们不满的情绪已经侵入到政事上了,他就不能不打开天窗跟他们说亮话了,若之后他们还一意孤行,那他就别怪他心狠手辣了。明显没料到他竟会在金銮殿上说得如此直白,包括吕束仁在内,所有反对他的官员都皱眉一脑门的疑惑,只有了解他的裴元冽项擎等人知道,他的话,怕是还远远没有说完。他到底想干什么?一开始就选择接受他的蓝韫禅饶富兴味的望着他,这个皇后真的很有意思,让人想靠近深入了解,不过想归想,他却不敢真那样做就是了,没见皇帝陛下护得跟什么似的吗?他还想多活几年呢。说完了你们,那再来说说其他的吧。他们用沉默给了他答案,沈凉也不在意自己是否全都说对了,单手背负在身后傲然的屹立在高处:你们只知本宫乃秦国权门嫡子,却不知,当年你们的皇帝陛下若非本宫的外公及时出手相救,怕是早就被秦国先帝给谋害了,还有一件事你们恐怕也不知道,当初父王父妃被先帝所害,外公他老人家不惜祭出秦国圣祖皇帝御赐的黄金锏,单枪匹马冲进宫中找先帝讨要说法,本宫说这些,并不是要你们心存感激,说句不好听的,你们感不感激关我啥事?就算你们再不满,本宫依然是皇后,如果你们做得太过火,本宫要办了你们也没人敢说个不字,说这么多,不过是想告诉你们,本宫的父辈祖辈没害过父王父妃,最后,本宫要奉劝各位的是,不管你们因何不满本宫,请牢牢记住你们乃朝廷重臣,为百姓谋福祉才是你们存在的意义,今后若还有人将对本宫的不满带到国家大事上,不把百姓放在首位,那么对不起了,本宫的幽冥暗卫等着挨个儿伺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