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作者:颜若优雅      更新:2023-06-20 08:12      字数:4804
  稍晚,皇子大臣们全部到齐,皇帝终于没再失态的大吼大叫了,摆手让几位阁老简单的说了一下凌阳城的情况:诸位,就在一个时辰之前,凌阳城传来六百里加急军报,陵阳王打着拨正皇室大统的名义公然造反了,根据军报上显示,他集结了二十万精锐,已经控制了陵阳,番阳,洛河三城,事态已经非常紧急了。岂有此理,陵阳王简直没将皇室天家放在眼里,陛下,末将请战,必带领杨家军将他们杀个片甲不留!谢阁老话音方落,杨家军主帅杨天成一跃而起,杨家与天家是姻亲,他的儿子娶了皇帝的五公主,是当朝的驸马爷,这种事情,杨家自然要率先领头了,以往各路武将们都会争相请战,可奇怪的是,今儿却没有跟他争,杨天成和皇帝的脸双双黑了。杨爱卿不愧是我大秦镇守一方的猛将,其余爱卿,你们难道就不想说点什么?皇帝满脸阴沉,杨家军是他的人,可以的话,他自然不希望他们有太多的折损,陵阳王养精蓄锐多年,怕是早已兵强马壮,此战并非那么容易就能拿下。卫家军驻守在西南,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魏国似乎也蠢蠢欲动,不能调离,此事就劳烦杨帅了。卫泽航又不是感官失调,见皇帝一直等着他,老神在在的回应着,他还在气恼当日皇帝太后试图诬害沈凉之事,而且已经有人主动请战,他并不觉得卫家军有必须出战的必要。那霍爱卿呢?皇帝的视线又转到了霍烨霖的身上,后者面色清冷的道:西北军也驻扎在西北,夏楚之战越演越烈,不可能此时撤离,若陛下愿意重新拨给末将夫夫足够的军队,我夫夫二人愿领兵出战。朕疯了吗?你们已经有三十万大军了,朕还敢给你们军队?皇帝闻言差点一口气上不来,陵阳王二十万大军,他起码也得派出二十万军队,但绝对不能交给霍烨霖夫夫。凌爱卿,你的凌家军总该在皇城吧?视线转向凌伟则,皇帝有些阴阳怪气的说道。回禀陛下,凌家军确在东郊军营,但末将近日屡屡心绞痛,唯恐在战场上发作乱了军心,打了败仗不要紧,助长了叛贼的士气就罪不容诛了,望陛下体谅。凌伟则不慌不忙的站起来,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拒战,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煜城是他的嫡长子,是凌家未来的支柱,他不能冒一点点的风险。只是,当他话音落下的时候,三皇子却奇怪的看了他一眼,不过他并未说什么,甚至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异样,只暗暗觉得今日的他有些怪异,而且,他与凌家向来亲密,可从没听说过他心绞痛。是吗?皇帝依然怪声怪调,却也没有再说什么,毕竟平日里凌伟则还是比较有原则的,君臣这么多年,多多少少他还是清楚的,接下来他又挨个儿询问了其他掌握兵权的将领,不知道是前面的都推拒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武将们竟个个都拒绝出战。碰!这可惹恼了皇帝,当即他就拍案而起:朕养你们是干什么吃的?让你们去平乱是要你们的命吗?一个个平日里嘴上说着忠君爱国,事到临头却全都靠不住!吾皇息怒!武将们眼观鼻鼻观心,不约而同的起身,先前请战的杨天成脸色也难看了起来,可以的话,谁又愿意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跑去打仗吃苦?他之所以请战,完全是吃准了皇帝不会轻易派杨家军出去,没想到的是,武将们这次竟全都拒战,这下杨家军就算不想去也得去了。元冽呢?他怎么没有来?马上传他入宫。发了一通脾气的皇帝又将主意打到了裴元冽的身上,他当然不是想让裴元冽立功,而是想要除之而后快,他也不是蠢的,过了这么久之后,他早已想通,瑞安之事肯定是他提前安排好的,在他身上吃了这么大一个亏,他又怎么可能不想讨回来?陛下是想派铁甲卫出战?卫泽航面色沉了下来,皇帝正在气头上,反射性的脱口道:是又如何?铁甲卫养精蓄锐多年,难道不该为国分忧?陛下该不会忘了元冽身上的血残阳还没有解吧?当日朕看他的武功好得很,一般人怎么可能伤得了他?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皇上难道就不怕百姓说你故意派元冽去送死?如今皇室天家名声如何不需要末将一一说给皇上听吧,此次陵阳王造反,也是因为皇室天家名声的问题,皇上若不怕天下百姓悠悠众口,也不怕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陵阳王揭竿而起,那就请派元冽出战吧。你卫泽航可谓毫不留情,皇帝瞪眼手指颤抖的指着他,其余人全都不敢出声,生怕会扫到台风尾,不过看到他都这个时候了还在算计裴元冽,本就寒心不已的文武大臣更是不断的在心里暗叹,有些人甚至忍不住怀疑,大秦是不是已经气数尽了。陛下,还要宣清平王吗?不知道过了多久,杨安瑞瑞不安的问道。宣什么宣?万一他战死了,天下百姓不得说是朕害死他的?低吼的同时,皇帝充斥愤怒的双眼狠狠的瞪着卫泽航,一直没发声的秦云深突然站起来躬身道:父皇,此事皆因儿臣而起,儿臣愿领兵出战,不剿灭叛贼绝不返回皇城。滚!皇帝看着他就来气,厉声一呵之后又咬牙切齿阴鸷的说道:杨天成听令,朕命你立即率二十万大军赶往凌阳城平乱,沿途所在城池驻军皆可调动,务必用最短的时间平息叛乱,将陵阳王一家押解回京受审。末将遵命!杨天成挺身接下命令,事已至此,也容不得他反悔了。兵部,户部何在?微臣在。立即调集粮草,务必确保大军没有后顾之忧。臣遵旨!皇帝接连下达一连串的命令,其中还有令刑部迅速查明流言出处等命令,在座大臣们谁都没有再阻止,被点到名的人相继起身,没被点到的也不动如山,出兵平乱之事,差不多就定下来了。第292章 拦驾喊冤,沈辉生母陵阳王造反,杨天成点兵平乱,皇帝亲率文武大臣相送,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往凌阳城,即便皇室天家丑闻不断,淳朴的百姓还是期盼着战乱快点平息,历年来他们已经遭受太多的磨难,特别是今年,百姓只想过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好日子。冤枉,皇上冤枉啊!御撵回返的途中,一个蓬头散发的女人不知道怎么穿过了御林军的防守,突然扑倒在御撵前方大声喊冤。放肆!哪来的疯婆子?押下去!御林军统领惊出了一身冷汗,几个御林军不由分说的架起女人:冤枉,皇上冤枉啊,民妇有天大的冤情,请皇上为民妇伸冤,皇上女人似乎是豁出去了,被架起后依然激烈挣扎喊冤。看这架势,怕真有冤屈吧?可不是,不然一个妇人哪来的胆子敢拦截皇上的圣驾喊冤?放开她,为她伸冤!为她伸冤!为她伸冤!百姓指指点点,不知道是谁趁乱喊了一句,先是只有一小部分人附和,紧接着,整条大街都响彻为她伸冤的呐喊,架着妇人的两个御林军不敢再随便乱动了,不多会儿,御撵帘子被人揭开,身穿龙袍的皇帝走了出来,百姓的呐喊声渐渐消失。你是何人,有何冤屈?大堆国事堆积,皇帝烦躁得很,不过众目睽睽之下,他又不得不走个过场,早已打算好若是妇人真有冤屈,就交给京兆府或刑部去解决。皇上,求你为民妇伸冤!趁架着她的御林军怔愣的一刹,妇人猛然挣开他们扑过去跪倒在地。朕既出来了,自会替你伸冤,你先冷静一点,跟朕说说你到底有何冤屈。几不可查的皱皱眉,皇帝耐着性子宽慰道。多谢皇上!妇人深深的给他磕了几个响头,片刻后抹着泪说道:皇上,民妇原是东陵候府二房沈睿青妾室姚莹,二房庶长子沈辉就是民妇所出,几个月前,民妇唯一的儿子沈辉突然暴毙于青楼妓子的床上,一开始民妇以为是他自己堕落,也觉得无颜面对老爷他们,可是,可是直到不久前民妇才知道,他根本不是暴毙,而是死于四皇子两位侧妃之手!什么?没想到这事儿竟关乎着皇室天家,皇帝的脸色难看了:再说清楚点,你儿子与老四的两位侧妃算起来也是堂兄妹,她们怎么会害了你儿子?不止皇帝震惊,伴随圣驾的皇子,文武大臣,以及百姓们也个个震惊不已,沈家的丑闻太多了,没想到竟还有这么一出,两个沈侧妃才多大?十四还是十五?她们怎么就敢暗害自己的堂兄了?陛下泪流满面的姚莹又俯身给他磕了个头:陛下,民妇不久前收到了儿子生前让人转交的信函,上面清楚的说明了两位侧妃与我儿早有**私情,但她们又想嫁入皇室天家,当日在相国寺,两女仗着嫡女的身份胁迫我儿助他们一臂之力,她们的清白之身全都给了我儿,然后又趁四皇子醉酒,想办法支开他的侍卫,悄悄潜入他的房中,据说沈侧妃已经怀孕了,她怀的是**的野种啊陛下民妇知道,我儿亦罪不容诛,可沈蔷和沈景才是主谋,是他们害死我儿的,陛下,求你为我儿伸冤,他是被沈蔷沈景灭口的啊。说到最后,姚莹一把鼻涕一把泪,碰碰碰的不断磕头,额头都磕出鲜血了也没有停止。不会吧?原来四皇子真是被攀诬的。两个贱妇太可恶了,居然跟堂兄**,还嫁祸给四皇子,应该浸他们猪笼。难怪沈景怀的孩子是三只手的怪物,**的野种,怎么可能正常?可怜了四皇子,无缘无故就被两个恶妇给攀咬上了。可不是嘛一时间,百姓议论纷纷,奇怪的是,皇帝的脸色却没那么难看了,他也不是蠢的,皇室血统不正的谣言就起源于沈景流掉的那个孩子,如今证明了孩子不是秦云深的,皇室血统正不正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不管这个妇人说的是不是真的,他都必须让它变成真的。传沈爱卿。想是那样想,该走的过场还是要走,皇帝沉声吩咐,不多会儿,沈达迈步上前:皇上!沈爱卿,此人声称曾是沈家二房妾室,你前去辨认辨认,可否属实。是。皇帝手指妇人,沈达躬身后脚跟儿一转,已经停止磕头的姚莹满脸是血的喊道:大少爷!姚姨娘!仔细辨认之后,沈达脱口而出,如此一来,妇人的话就更具真实性了。回禀陛下,此人确是沈睿青妾室,她入府比较早,末将即便数年不在府中,也能确定她的身份。回到皇帝身边,沈达抱拳大声的说道。好,你先退下。是。挥退沈达,皇帝又看向妇人,在他将要开口的时候,太师忽然上前:陛下,不可轻信此妇,沈睿青一家上下早已因为纵女杀害兼亲王斩首示众了,她既是沈睿青妾室,又是如何活下来的?再则,她说前段时间就已经得到了儿子生前让友人转交的书涵,为何不去京兆府喊冤,或是求助于东陵候和清平王妃,偏偏今日才拦截圣驾喊冤?最后,他儿子的友人,又是为何在时隔多月之后才拿出信函?此事明显有人暗中设计,请陛下明察。太师不是不清楚皇帝心里的想法,可现在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一旦沈蔷被牵连其中,整个太师府都要跟着遭殃,侮辱皇室,还造成如此大的轰动,他们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他的话的确有几分道理,百姓们的目光不由得染上些许怀疑,皇帝面上没有波动,内心深处却是波涛汹涌,恨不得将太师千刀万剐!不,皇上,民妇当时逃过一劫是因为儿子死后,已无心俗世,早在沈侨出嫁就已在距离皇城三十里处的尼姑庵出家为尼了,民妇收到书涵后怒火攻心,心痛难忍,病了好几天,再加上民妇身无分文,已不再是以前的侯府姨娘了,是以民妇直到今日才来到皇城,原本民妇是打算求大少爷和二少爷帮忙的,可入城后民妇听说皇上您出宫了,民妇就跟随人群过来了,至于我儿的友人为何时隔多月才将书涵转交至民妇手中,皆因他不清楚民妇的去向,暗中探访数月才找到民妇,请皇上明察,民妇不敢有一字虚假!没等皇帝开口,姚莹哭喊着为自己辩驳,众人一听倒也在理,再思及太师与沈蔷的关系,看他的眼神全都变了。太师,别逼朕让御林军拿下你!太师还想说什么,却被皇帝疾言厉色的堵了回去,一张老脸顿时铁青。姚氏,你说你收到了你儿子的书信,如今,书信可还在?确定太师不会再捣乱了,皇帝锐利的眸子转向姚氏。在,在的闻言,姚氏留着泪抖抖索索的从怀里摸出一封皱巴巴的信函,随侍在侧的杨安接过信函双手递给皇帝,皇帝展开信函一看,本就不好看的脸色当即染满萧杀。刑部尚书何在?微臣在。皇帝沉声一喝,刑部尚书杨万里躬身而至:将姚氏带回刑部,缉拿沈蔷沈景,查明真相,若姚氏所言当真,不论是谁,一律依法处置!微臣遵命!杨万里接下圣命,回身招手令人扶起姚氏。多谢皇上,多谢皇上皇上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姚氏激动的道谢,百姓见状纷纷跪下,三呼万岁响起整条大街。皇上起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