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作者:颜若优雅      更新:2023-06-20 08:10      字数:5205
  陛下,大局为重。来回看看他们,三位阁老同时起身提醒,清平王混不吝的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再说了,他们并不是偏袒谁,今日确实是五皇子和孙尚书挑衅在先,以清平王的性子,他不反击才奇了怪了。你啊,都要成亲了还一样胡闹,当初你怎么答应朕的?调转视线看看他们,皇帝紧紧拳头,强行压下满腔的不爽,片刻后状似无奈的指了指裴元冽,未免又被他的无所谓气到,皇帝话锋陡然一转:今日朕召各位爱卿前来,确有重要的事情,就在刚刚,朕收到消息,夏国突然对楚国发起了进攻,想必众位爱卿也清楚,自霍爱卿与沈爱卿大败楚国后,楚国兵马大元帅贺成峰就率兵返朝了,留在边境的兵力有限,说不定此时已经被夏国拿下边城了,若他们真展开大规模的战斗,于我大秦西北边境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不知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良策?皇帝面色沉重,似乎很是忧愁,只有清楚内情的几个人才知道,他忧虑的根本不是边境的安危,而是夏国的强盛,即便楚国这些年因为连年征战,已经耗尽国库了,可他们的综合国力依然不输给大秦多少,而夏国,十几年前还不过只是个需要依附大秦的边陲小国罢了,现在居然有能力主动对楚国发起战争,这令他不得不重视,若楚国真被夏国灭了,融合两国之力的夏国,将会无比庞大,再也不是大秦能够压制得住的了,当年先太子妃的冤案,怕是又要被提及,这件事他无论如何也不容许,皇位是父皇传给他的,凭什么人人都觉得他名不正言不顺?夏国与楚国遥遥相隔,怎么会突然对楚国发起攻击?如此庞大的兵力过境,为何我们先前没有收到半点风声?凌伟则皱紧了眉头,此事虽与大秦无关,但任何格局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大秦的气数,他们不能不重视。凌大将军所言有理,霍侯爷,你是西北军主帅,难道也没有收到消息?兵部尚书孙尚义再次将矛头对准了霍烨霖,后者清清淡淡的回道:孙尚书难道没见本侯也在这里坐着?本侯虽是西北军主帅,如今却还在皇城之中,夏国与楚国交战,并未触犯我大秦边境,就算有军报也不可能八百里加急,本侯的讯息如何能快过皇上?烨霖所言有理,孙尚书作为兵部尚书不也没有提前收到消息?始终没有发言的卫泽航忽然出声,在他的面前,孙尚义不得不有所收敛:卫将军所言极是,本官也只是随口一问,并无怀疑什么的意思,望霍帅不要介意。说着,为表真诚,孙尚义还起身抱拳,可他的解释却有些含沙射影,卫泽航霍烨霖淡淡的扫他一眼,懒得再跟他逞嘴皮子,大家又围绕着夏国对楚国兴兵的事情讨论了起来,但这些人全都是人精,皇帝想套路他们,让他们说出他想要的话,他们讨论来讨论去,依然只围绕夏国为何会对楚国兴兵,甚至还有人赞叹夏国的国力,谁都没主动提及应对之策。高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见状黑沉了一张脸,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无端端火冒三丈,这就是他的臣子,一个个全都避重就轻,谁都不愿意得罪谁,讨论了半天没一个说到正题的,养他们有什么用?从始至终,皇帝都不觉得如今这种状况是他自己造成的,但凡他多信任朝臣们一点,不要总猜忌他们,时不时就耍点小心机,他们也不至于如此小心翼翼,明哲保身,毕竟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一个庞大的家族,数百条人命,再爱国也不可能拿家人的性命开玩笑。父皇,儿臣以为,不管夏国为何会突然对楚国兴兵,当务之急都应该先派大将前往西北镇守,万一他们交战影响到了我们,我们也可以立即反击,不至于坐以待毙。就在皇帝忍不住快要雷霆震怒的时候,五皇子忽然站起来躬身道,可陛下不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大秦正处于灾荒恢复期,若此时派大将前往西北,势必要调集迎战的粮草,粮草从何而来?数十万将士的粮草可不是小数目啊。新任户部尚书立即站出来反对,户部掌握财政,他是不可能拿钱出来支援战争的。曹尚书,那按照你的意思,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不成?秦云天转身阴晴不定的看着他,一旁的大皇子秦云锰帮腔道:五皇弟所言差矣,西北连年战乱,好不容易平息了战斗,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若只是因为夏国对楚国兴兵就劳师动众的令暂时解甲归田的士兵再次披甲上阵,岂不是劳民伤财?新任的户部曹尚书是大皇子的人,他自然是要帮衬着了。大皇兄所言有理,五皇弟的顾虑也没什么不对,不如我们问问霍帅的意见?毕竟他才是西北主帅。二皇子这话固然有推卸责任的嫌疑,却无意中正中皇帝下怀,皇帝当即道:霍爱卿以为如何?一时间,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了过去,霍烨霖依然是那副清清冷冷的模样:陛下,如果五殿下的意思只是令西北军防备,臣以为无需劳师动众,特别派遣大将前往西北,想必在座的各位都清楚,当初由于某些原因,臣与沈达急着赶回皇城,麾下将领大部分都留在西北,虽然臣已命他们暂时放下兵器,化身为农,自给自足,以缓解朝廷的压力,但只要号角一吹响,他们立即就会变成无坚不摧的铁血战士,即便暂时没有臣坐镇,阻挡敌人还是没问题的,当然,如果五殿下的意思不止是防守,还想凑上去分一杯羹,那微臣就无话可说,愿听皇上差遣,不过,恕臣斗胆,曹尚书所言有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管是与夏国一起蚕食楚国,还是帮助楚国驱逐夏国,三十万西北军势必都要远出定安城,粮草必不可少,请皇上先筹备好足够支援一场大战的粮草,臣不能让底下的士兵饿着肚子去打仗。霍烨霖的意思不可谓清楚,要打仗可以,先给粮草,粮草都没有打个屁!既如此,臣以为不如请霍帅传令西北,加强防守,一旦有变就八百里加急回禀,无需特别再派遣霍帅或沈将军前往了。武将们全都沉默了,他们都是懂霍烨霖的,谢阁老见状站了出来,如今的大秦,真的是支撑不了一场庞大的战争了。臣附议!臣等附议!有了谢阁老起头,再有曾阁老赵阁老附议,在场大部分的人都站了起来,裴元冽等人为了避嫌倒是没有跟随大家的节奏,提议派遣大将前往的五皇子一张脸黑沉黑沉的,在他看来,父皇特别召集他们,应该是有动兵的意思,没想到这些老顽固竟如此冥顽不灵,若是令父皇打消了主意,他不但讨不到好,说不定还会被谴责一顿。第224章 圣祖皇帝遗诏!众位爱卿就不怕夏国真蚕食了楚国,反过来对付大秦?在场不少人应该都还记得吧,逆谋叛乱的先太子正妃可就是夏国先皇唯一的皇子,虽然先太子大逆不道是铁一般的事实,可他们若是觉得先太子妃死得冤枉,以此为由兴起战争,我们又当如何?皇帝阴晴不定的看了他们半响后,忽然主动提起了先太子的事情,在场大部分都是老臣,对那位一出生就被封为东宫的太子印象极为深刻,甚至很多人都对当初的事情存疑,觉得先太子若是不死,大秦必将是另一番景象,不管是哪个派系的人,他们都不得不承认,先太子的确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帝王之才,并且他仁厚爱民,对臣子极为尊重,从不会无缘无故的猜忌谁,当年追随他的人真的很多,可惜没人注意到,裴元冽眸底一闪而逝的痛与恨,害死他父王父妃的不就正是他和先帝太后?如今他竟还好意思拿出来当众说,总有一天,他要用他和妖后的头祭奠父王父妃,再挖出先帝的尸体抛于烈火之中挫骨扬灰!敏锐的察觉到他情绪上的细微变化,坐在他旁边的沈达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袍,无言的提醒他,别在这时候露了馅儿,裴元冽也不是什么不擅长管理自己情绪的人,只是乍闻皇帝如此无耻,心中恨怒难平罢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陛下的意思是要兴兵了?坐在左边最前端,同样没有跟那些大臣一起附议的卫泽航凝声问道,在场敢如此询问的,除了他,恐怕也没有谁了,裴元冽倒是敢,但他不一定会问,因为他并未入仕,今日皇帝找他来,估计只是因为他手里有兵权,也可能是因为别的什么更深的原因。朕确有此意。哪怕再忌惮卫家,皇帝也不可能在如此场合下失了帝王气度,他的双眼,毫不回避的对上了卫泽航。不知陛下要用什么去打?又要派遣谁去?大秦连年征战,国库本就空虚,今年更是遭逢水灾,到处都是难民,百姓已然民不聊生,难不成陛下还想将赈灾的粮食抽出来作为前期的军粮?士兵们也是百姓,他们很多人的父母亲人可能都在受灾,如此情形之下,你让他们如何战斗?以往我等镇守边境,哪怕粮草不继,饿肚子也会捍卫国土完整,如今陛下不是要捍卫国土,而是要侵略别人,亦或者说是帮助袭扰了我西北边境数年的楚国抗击夏国,仅仅只是因为陛下的一个猜测,难道陛下不觉得自己太过份,太不把百姓当回事了?碰!卫泽航!卫泽航不可谓一点都不客气,皇帝气得拍案而起,瞪大的双眼跟要活生生吃人一样,自古忠言逆耳,很多明君都不见得能听进所有忠言,何况是如今的皇帝?卫泽航虽然没有明说,话里话外摆明就是在骂他昏庸无能,穷兵黩武!不少人都吓得缩了缩脖子,头也不敢抬,卫泽航却突然站起来抱拳躬身:臣请陛下收回成命!刻意提高的声音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在场武将们莫不暗暗竖起大拇指,卫泽航的确是不客气,但他所说的哪一句话没有道理?皇上要兴兵,他们没有意见,可现实根本就不允许,他却非要独断专行,害的岂止是百姓?一旦引发民愤,大秦江山怕都要一并断送了。臣附议!沈达夫夫俩彼此对看一眼,双双站起来抱拳躬身,凌伟则一咬牙也起身道:陛下,卫将军所言有理,臣附议!臣等附议!有了他们带头,那些真正心怀天下的大臣们全部站了出来,剩下的几乎都是各个皇子们的党羽,皇子们没有表态的情况下,他们是不可能随便表态的,还有一个没有附议的人,那就是裴元冽,他虽掌控着兵权,却没有入仕,无需在这种场合下凑热闹。你,你们咳咳陛下!皇帝没想到卫家人在武将中的号召力还是如此强大,手指如鸡爪疯发作一般来回的指着他们,话还没说就忍不住剧烈的咳嗽起来,伺候在一旁的杨安立即上前,皇子们也一窝蜂的涌上去表达他们的孝心。好个卫将军,他日若夏国壮大了,真反过来攻击大秦,卫将军又当如何说?狠狠灌了两口参茶,好不容易才止住咳嗽的皇帝捂着胸口狠狠的瞪着卫泽航。他这是要把责任甩给卫家?在场所有人都听出了他的意思,夏国与大秦有怨是事实,他们若是强大了,会与大秦站在敌对面也是可以预见的,可就因为卫泽航实话实说阻止他兴兵,他就将一切可能的问题全都推给他,未免有些厚颜无耻,很多人都因此皱紧了眉头,特别是那些武将们,不管卫家人在不在皇城,他们永远是军权世家的领军人物。既然皇上要一意孤行,臣也无话可说,不过臣还是要提醒陛下,若引起民愤,逼反了百姓,我卫家不会出一兵一卒镇压百姓,此次也一样,皇上要用兵,只要是姓卫的,也拒绝出战。夏国的仇怨来自谁?卫家人不可能替他背锅,卫泽航的态度不可谓不强硬。你?!皇帝气得瞪眼欲裂,他的眼底到底还有没有他这个皇帝?打仗什么的本王不行,似乎也没本王什么事,皇上,不如让我先离去?久未发言的裴元冽伸伸懒腰站起来,皇帝见状气得更狠:元冽,你的铁甲卫修养多年,难道不应该在此时重拳出击?原来,他的目的在此。听到这里,所有人都了然了,皇帝并不傻,他知道如今的大秦国情,所以他将主意打到了养精蓄锐多年的铁甲卫身上,以往清平王既能养活他们,出战一样不需要他再特地给他们准备粮草,同时还能阻止他跟沈凉大婚,简直是一举数得。如此不要脸的法子,亏他能想得出来,可是,裴元冽又岂会如他所愿?舅舅可真会说笑,莫不是你忘了我身中血残阳,根本不可能上战场?眸底快速滑过一抹嘲讽,裴元冽吊儿郎当的笑道,侮辱他的双亲还想他出兵?白日做梦了吧!深深的与他对视半响后,皇帝阴沉的说道:那你就将铁甲卫交出来,朕可以派遣别的将领出战。话音落下,整个御书房鸦雀无声,谁不知道铁甲卫只听历代清平王号令?大秦皇室更是在好几代以前就不再单独给他们发放军饷了,他居然好意思让人家交出兵权?别说大臣们了,就是那些皇子们都觉得此举太不靠谱了。行啊。岂料,短暂的沉默后,裴元冽竟当真掏出了一块黑漆漆的虎符丢过去。碰!舅舅爱给谁就给谁吧。虎符沉闷的砸在龙案上,同时响起的还有裴元冽毫无在乎的声音,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都忍不住有些懵,片刻后才回过味儿来,别的军队调动的确是需要虎符,可铁甲卫却不一定,即便他们手持虎符,没有清平王的号令,也没人能调动他们,所以,他根本不在乎虎符落在谁的手中,更甚者,他回去后马上就可以废掉这块虎符。舅舅没事了吧?没事我先走了,婚礼一大堆事等着我操心呢。说罢,不管皇帝作何反应,裴元冽当真转身就走,众人莫不狂汗,即便皇上惹他不高兴了,清平王未免也太没规矩了。混,混账!皇帝本人更是整个身体都气得直哆嗦,不过在瞄到那枚虎符的时候,他的眸光又忍不住闪了闪,不动声色的示意杨安收起来,看到这里,武将们无不在心里叹息,皇上真的是越来越没有章法,让他们这些武将越来越寒心了。不知哪位爱卿愿意挂帅?不知道过了多久,皇帝的盛怒平息了下来,就在众人以为此事将不了了之的时候,皇帝竟直接跳到了挂帅出征上,根本不顾大臣们的反对。陛下不可,如今国库空虚,百姓民不聊生,不宜兴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