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作者:答案略      更新:2023-06-20 07:09      字数:5043
  我只想告诉你,那人又咳了几声,仿佛要将心肺都咳出来似的,半晌,喘息道,不管你做了什么,又有什么奇奇怪怪的传言,我都站在你这边的,那人笑了笑,神色有些混沌,我永远都记得,你曾经给我讲过的四书五经,你讲过的那些道理,你教给我做官的底线,教给我待人的原则,虽然我从来没有瞧见过你的风采,不过我想,大概是一个满腹经纶的才子吧。我不信一个满怀天下的人能够做什么恶劣的事情,如果你真的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我猜,大概是与当权者对立所造成的孤立吧。悟空垂了眉眼,盖住神色。他不知道该感激生命中有这么一个人,还是该痛恨为什么在最软弱无力的时候遇见这个人。他想护住这人,却最终只有无能为力。他生平如此的痛恨争强好胜,如此的痛恨因为他的争强好胜造成的无能无力。他遮住眉眼中的神色,掩盖自己的情绪,尽力不要让那人担忧。然而,不论悟空盖不盖住神色,那人都是瞧不见了的。那人合了双目,歇了半晌,才攒足了力气:我从未求过你什么事情,我知道无论我求什么你都会答应,你是那么的无所不能,可我不愿。如今,我只想求你两件事,那人顿了顿,似乎用尽了力气,如果有一天你从这山下出来,不要找我的转世,我很自私,我不想让一个我根本就不认识的人占据你的温暖。你的安慰,你的温柔,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就够了。我不希望那些我所谓的转世强占我今生的记忆。我更不希望你因为我而困在一段早已终结了的回忆。悟空想说我不答应,可他只能嗯嗯呜呜,他只能干看着,看着眼前这人的生机慢慢消逝。那人艰难的说出第二个请求:好好活下去,我不想有一天再看见你头上长满青草。那人顿了顿,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帮你拔草了。悟空拼命的眨眼,想把眼中的泪水含回去,可不知道为什么,眼泪却像是完全不听使唤一般,不断的留下来,打在地上,滴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水洼。这位科举史上第一任平民状元,在石头边上终结了他的一生,享年一百零四岁。在一个他们相遇的日子里,他离开了。他告诉悟空,不要找他。他告诉悟空,忘了他。可悟空怎么能忘?悟空哭的撕心裂肺,却发不出一丝声响。他第一次恨这苍天的不公,恨这世道的险恶。他生平第一次想毁了这世界,让一切都葬送在这一天。可他记得,这人跟他说过,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善良的对待。每一个生命都给予美好的期盼。他记得,这人跟他说过,好好的活着。三日后,尸骸下葬,按照生前的遗嘱,葬在了远离悟空的茅屋旁。悟空想了很多,想了很久。久到悟空再次忘记时间,忘记自我。悟空渐渐的从悲痛中走出来。他决定将这人的想法发扬光大,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将他从困顿中拯救出来,给了他生命的光与希望的亮。悟空希望能够完成这人的梦想,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善良的对待,对每一个生灵都给予美好的期盼。终于,悟空等来了第一个肯在他落魄后瞧瞧他的神仙。不,准确的说,既不是神,也不是仙,是一个菩萨。观音菩萨告诉了悟空关于西天取经的事情,悟空没有犹豫,他答应了。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比掺杂在佛经中传授道理更为简便的了。佛祖想借由东土之人的手传播佛经,为何他就不能在这次西天取经中,传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悟空甚至隐隐的瞧见了未来,他的名望会在菩萨之上,他必定会超越佛祖,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教义。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善良的对待,对每一个生灵都给予美好的期盼。对了,值得一提的是,菩提至今都没有出现过。悟空不想再用恶意去思考这件事情,但他也不愿再去思考这件事。菩提没有来看他,就像天上的随随便便的一位仙人没有来看他一样。他不在乎。他不在乎了。第89章 气的回花果山了悟空第一次看见唐僧的时候, 唐僧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央求太保再送他一程。太白拽着自己的衣襟,试图把这个人型废物推远些,再推远些。菩萨这是什么眼光, 竟然找了这么一个脓包去西天取经, 悟空嗤笑, 不过倒也好, 唐僧没本事,他倒也省事, 轻而易举的就能够在队伍中取得话语权,掌控队伍的核心动向,到时候传播什么教义,还不是他齐天大圣上下嘴皮一碰的事儿?东土到西天,可是横跨了几乎四个洲, 纵然不能大张旗鼓的宣扬他的教义,但潜移默化的修改所谓的佛教, 倒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个词怎么说的来着,悟空琢磨了一会儿,想起了这句话,对, 叫佛教的本土化。得亏如来跟菩萨这么惦念他, 让他这个被佛祖压在山下的猴子跑去宣传佛教,不然他孙悟空还找不到这么好的法子呢。从内部腐化敌人!唐僧还在与太保争执,悟空却伸手招了招唐僧那日菩萨来后,便停了灌铁水的处罚, 因此悟空此时倒是能够开口说话:师父!你怎么才来!你快些救我出去!我送你上西天!唐僧:唐僧磨磨唧唧的试探了悟空半天, 最后揭了那符,放悟空出来。悟空倒是不拘礼数, 当即对唐僧行了师徒礼。菩提若此刻神志清醒,怕是要气的破口大骂,说这小泼猴竟然敢拜两次师父,全当他这个师父不存在了是不是。可惜他不在。嗯。倒是不知悟空此举,到底是不是有意为之,反正菩提是没有跳出来制止他。唐僧一看,哎呀,既然这样,我就不客气了,便想要给这悟空取个名字,师徒礼尤其是佛门之中的师徒礼,师父给弟子取了名字,才算是全了礼节,唐僧道:既然你称我一声师父,我便给你取个法名吧。孙悟空:你这人,本事不大,心却不小。菩提收我为徒的时候,尚且问我一问道我有没有姓名,知我无名无姓才取得法名,你如今却是张口就要给我取名字了。难不成你比那菩提老祖还要厉害?不过,孙悟空已经脱离了单纯天真的年代,他只行礼,言辞有据,进退有度:不劳师父盛意,我原有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唐僧却是不肯罢休,非要给这徒弟起个名字,仿佛拥有了冠名权,就拥有了所有权似的:那我给你再取个混名,叫行者,好么?不好。法名还不够你叫的吗?什么毛病,还给我取混名。混名混名,你都是佛家人了,还混名。不想着修佛,竟想着起诨名,你这是满脑子想着还俗呢。孙悟空却点头道:好。唐僧大喜过望,论资排辈,在唐朝他是没有收弟子的资格的,可万万没想到,在这唐朝的边境上,他竟然收了生平第一个弟子。自然想要好生对待,好好度化这只顽劣不堪的猴子。孙悟空却是一身光秃秃的,也没有穿衣服,当即就不干了。他打杀了一只吊睛猛虎,将那虎的皮做了衣裳,若是菩提在此,必定要嘲笑悟空眼里只有黄色红色这奇葩的审美了。唐僧却并不觉得有任何的不妥,只称赞悟空干的漂亮,身手利索,比太保不知道强多少倍。悟空扯了个笑,心道你这佛修未免太过假,佛家难道没有人教你不可杀生吗?悟空却没有点破,反倒与唐僧商业互吹,互相吹捧。他在山底下压了五百年,心态早就与以往不一样了,出了山没有大开杀戒已经万分不容易了,难道还指望他给这个假和尚讲佛经吗?别逗了,他唯一的任务就是护送这个人去西方极乐世界,至于别的,那是菩萨的事情,与他无关。悟空此刻倒也乐的没有人管束,不考究唐僧话语中诸多漏洞,只当这是一个如菩萨所言的佛法高深之人。一路西行,悟空带着唐僧去了一户人家。唐僧与那人做了介绍,顺路也介绍了他刚收的徒弟孙悟空。那人瞧见悟空有些震惊,神色疑惑,隐隐有些惊惧。悟空皱了眉,而后释然,他刚打杀了一只老虎,身上还沾染着血迹,倒也不怪世人怕他:莫怕,你们这里应当有人认得我的,我也曾见过你。那人却是更加惊惧:你在哪里见过我?悟空只笑道:你小时在我面前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嚷嚷着要回家呢。不可能,我自五岁起便不曾哭了的。老者与悟空辩解。悟空给自己倒了杯茶水,径自坐下,管唐僧作甚,他望着木制的桌椅,只笑道:你可曾去过界山?界山,便是压住悟空的那座五指山,因为正好是大唐与别国的分界线,故有此一称。去过啊,老者露出怀念的神色,我爹说,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跟着祖爷爷去界山,每次都脏兮兮的回来。老者忽然想到了什么,哎,你你是悟空抿了口茶:是我,半晌,悟空道,没想到区区百年,你们竟不在大唐住了。哎,老者叹息,祖爷爷说,他生是大隋的人,死是大隋的鬼,万万不肯投诚大唐的。悟空叹了口气,想问他们近况如何,目光扫过破破烂烂的木屋,顿时又觉得多此一问。话到嘴边,最后转成了一句寒暄:你多大了?老者拍了大腿:一百三十了,大圣你也有岁数了吧?老者仔细端量悟空的脸,这么些年了,大圣你倒是也不见老。悟空笑道:我怕是有千百岁了,光是有记忆的就有八百年了。又是一顿寒暄,悟空与唐僧吃了斋饭,借宿一宿,悟空只道是第二日早早的起身,让唐僧先去睡了。唐僧倒也不计较这些,只当悟空还要喂马,便没有多话。悟空在马厩站了一会儿,折身回屋缝补他的红黄虎皮大裤衩,老儿凑上前去,只有话说却又不知该不该说的模样,悟空放了针线:他的牌位还在吗?前几年你们把他迁移到祖坟,我一直没有得空。在的在的,老儿哎的应了,引着悟空去了祠堂,若是祖爷爷知道大圣你出来了,肯定高兴!大圣你给的那强身健体的法子,我们都在用呢,祖爷爷当年活到一百零四岁,我们现在活得更久呢。悟空勉强笑了,抿着唇,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老儿也停了絮叨,半晌,悟空只望着木制牌位,深深的叹了口气。第二日,悟空跟着唐僧走上了西天取经的道路。倒也是有些不长眼的盗贼,非要跟孙悟空过不去。孙悟空本就心情不好,便也没有与盗贼客气,只将人打出了红白脑浆,吓得唐僧一个劲儿的念叨出家人慈悲为怀。这会儿你倒是知道出家人慈悲为怀了。悟空虽然不爱听,不过也没有打算反驳,毕竟在道家与佛家的典籍中,从来没有行侠仗义这一说。他懒得浪费口舌。不过,唐僧却是越说越起劲:今日这是在荒山野岭,若是他日在闹事,你将人打杀了,官府差人拿你,我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怎么跑的掉?孙悟空:???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唐僧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已经开始脑补官府的场景了:我一个出家人,宁死都不敢杀人的。再说了,就算我给他们偿命,我也只有一条命,你却杀了六个人,万万没有这个道理的。若是到了官府,便是你爹做官,也说不过这个道理啊!孙悟空:???不是,你的意思是,如果我杀的人少一点,我爹做官,到了官府,我就不用负责任了吗?重点难道不是这些人想要杀了我们吗?这年头杀几个盗贼都要被反追究责任了吗?到底是我有病,还是菩萨有病?这是个什么玩意啊?!老孙平生不讲理,且不说唐僧这一堆什么乱七八糟的逻辑,孙悟空听着讲理这个词就神烦,唐僧还在絮絮叨叨,大抵因着赐了姓名,便以为悟空当真成了他的徒弟,是他的私有财产了,言语之中颇多管教斥责,孙悟空听了心烦,再加上早前见了故人之子,不由的想起他一山头的猴子猴孙,难免心中有所牵挂,便索性撂了担子:你既如此说我,认定我当不了和尚,上不得西天,也不必如此恶心我,我回去便是。悟空一个翻身便扯了筋斗云,回了花果山。悟空回花果山却也有私心的,他总觉得菩提或许会在花果山,哪怕菩提不在,说不准菩提也让施芷给他捎个口信什么的。放在花果山,倒也是有可能的。悟空翻着跟头回了花果山,却是什么都没瞧见,猴子猴孙们还是那么活波可爱,多少年都不显老的样子。孙一更是凑上来,忙不迭的跟孙悟空打招呼。孙悟空却懒得理他,一一问了菩提与施芷,甚至七大魔王,孙一却全都说没有消息,这些年水帘洞倒是多亏了东海龙王照拂。孙悟空啧啧摇头,转身去了东海龙宫。他倒不是与东海龙王有多么深厚的交情,只是一时半会儿,倒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唠嗑。天庭上的那些,全都是树倒猢狲散,想到这儿,悟空摇头失笑,当年他曾经跟菩提说过天庭上的人大多都会给自己找靠山,这天庭中的神仙,才是真正的树倒猢狲散呢,没想到现如今这句话倒是应在了自己的身上。东海龙王倒是对孙悟空客客气气的,给孙悟空斟了茶水,又问大圣近来在忙什么。孙悟空一一回了,东海龙王却不敢有丝毫怠慢,马上引着孙悟空瞧见了他的那副张良与黄石公的画像,劝说孙悟空回去:大圣,你若不保唐僧,终究是一个妖仙,在这天庭上没有一个自在,哪里还能得到什么正果?孙悟空望着画像底下的题字东华帝君,琢磨了一会儿,又觉得东海龙王说的有几分道理,当即拍了桌子,打算回去。虽然唐僧挺烦人的,不过总归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心眼不太正,但说到底也不坏,总好过在天庭受玉帝恶心。作者有话要说:我琢磨琢磨接下来的剧情怎么走,应该不会按照原著的顺序,今天的二更可能挺晚,也可能没有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