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作者:尘了      更新:2023-06-20 00:32      字数:4840
  三弟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做生意?我有点想法,还得再琢磨琢磨。正巧这事也和二嫂有点关系,陈玉平寻思着,说到这话上,索性就问了问:二嫂,家里的摊子交给你来守着怎么样?柳桂香愣了下:三弟这是什么意思?南街的店子我想让阿爹和大哥去,我准备在镇上盘个大点的店铺,有适合的话买下来也行,再张罗点别的生意。陈玉平只是单纯的想拉一把家里人,他自己挣了钱,就想着家里人也能跟着沾沾光,日子越过越红火。老幺是没成亲,待成了亲,自然也会拉一把,这之前嘛,先让他和阿父紧着田地里的农事,摊子真交给二嫂守着,估计二哥会没什么空闲过来帮衬老屋。这事阿爹阿父他们怎么看?大哥呢?柳桂香有点心动,别看摊子就摆在家门口,可名声却已经传遍了十里八乡,由她来守着摊子,不说多了,就算只给她一成利润,一个月也有不少钱。我还没说,这会刚好说到这茬儿,先问问二嫂的意思。柳桂香笑了笑:我啊,这么好的事,我自然是没什么意见,这是三弟的好意,心里头有二哥二嫂。陈老爹他们进山摘嫩野菜,收获还挺好,除了鲜嫩嫩的野菜,还采了点水灵灵的菌菇,还在山间小溪里逮着两只巴掌大的鲫鱼,一只肥肥的野兔。崔元九和陈原秋背着满当当的大捆柴禾,手上还拖着根竹子。中午包了野菜春卷,肉馅春卷,炖了个芸豆大骨汤,麻辣兔丁,肉片炒菌菇。两条鲤鱼养着,晚上炖豆腐吃。两个小奶娃的辅食是野菜肉粥,味道也是相当的鲜美香软。这阵儿,田野山间的野菜可得紧着吃,都是节气菜,过了时节就要来年才能解馋。陈老爹乐呵呵地说着话,他很喜欢春日里的野菜,又鲜又嫩,吃完一茬接一茬,能好几天不重样,比菜园里的菜要丰富多了。过了一冬家里的柴禾也用得差不多,就让老幺和元九每天陪你进山,他们拾柴禾打打野味,你就摘摘野菜和菌菇。往年都是陈老汉陪着老伴去,今年嘛,老幺心心念念的想跟着元九进山打猎,就让这孩子乐呵乐呵。陈老爹点点头:柴禾是得多备点,平哥儿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张做生意?今个都初六了。我正想和阿父阿爹商量这事,我准备往镇上再盘个大点的店铺,有合适的话直接买下来更好。南街的铺子,由阿爹和大哥支应着,家里的摊子让二嫂帮着照看。没盘着店铺,我先顾好家里,阿爹和大哥觉得什么时候能开张做生意,咱们就把买卖张罗起来。你想盘个多大的店铺?想做什么买卖?陈老爹一眼就看穿三儿子的心思,心生千般滋味儿。都说火锅好吃,我打算开个火锅楼,天热时就卖冷锅串串,顺便再卖些其它小吃食,天冷时就卖烫锅子。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具体还得看盘的店铺有多大,到时再细细琢磨着。陈老汉提醒了句:两个铺子一个摊子,你顾得过来?旧年一个铺子一个摊子,一大家子都忙得脚不沾地。虾酱和腐乳可以提前备好,卤猪肠和卤猪蹄,家里有老卤,老卤是关键,我可以教阿爹怎么卤怎么保存老卤,肉夹馍和五香茶叶蛋也是同样,有老卤在,味道不成问题。盘个店子不是件容易事,我会在家里呆上一阵,慢慢教,阿爹总能学会。把你大哥喊回来吧,咱们一家子好好说说。陈老汉一锤定音。这不是件小事,三儿子有心拉一把自家兄弟,是好意厚道念着家里人,但兄弟归兄弟,生意归生意,该说清楚的还是要说清楚。第47章晚间吃饭时,张志为闷声提了句:阿父让咱们明天回趟家。我阿父?张志为点点头。什么时候跟你说的?在哪碰上了?下午下地干活时碰上的。有说什么事吗?张志为翁翁地应:我哪知道。夹着丝丝缕缕的不耐烦。不想去, 你别去, 我带俩孩子回陈家, 你自己上老屋吃饭。陈玉春毫不客气的怼了回去。我没说不去。明儿清早记得去村里买条鱼, 肥实点。哦。初七依旧是个晴天。陈玉春不知道阿父喊他回去干什么, 担心有什么事,早早的起床把家里拾掇妥当,和丈夫带着俩孩子往陈家去。屋檐下的墙根里,陈玉平坐在竹榻上逗着草哥儿巧妞儿耍,柳桂香在旁边缝补衣裳。初春的阳光轻飘飘,一时半会的晒不出暖意,得过上半响功夫,不知不觉浑身暖洋洋, 舒服又安逸。原冬媳妇,平哥儿。大哥。柳桂香忙起身招呼着。陈玉平从竹榻上下来, 将安哥儿抱放到竹榻上, 三个小奶娃熟悉的很,瞬间挨挤成团,咯咯咯地笑闹。张志为坐着喝了碗茶:没甚事,我下地了。嗯, 去吧。家里还好吧?陈玉春问, 随手捡起柳桂香缝补了一半的衣服,利索的穿针引线。大哥,我来就好。陈玉春笑了笑:我这人闲不住。也没什么事, 就是一道儿说说话。陈玉平应着:大哥你呢?有没有日渐轻松?这是自然的。陈玉春笑容里透着爽朗:才知道,日子也可以这般快活。阿爹常和他说,人心是肉长的,成亲过日子就得好好经营,你待他好,他总归会知道,俩口子和和气气,才能越过越舒坦。他一直以为是自己性情不够好,颇为古怪,才捂不热丈夫的一颗心。心有怨气心有不甘时,就会告诉自己,张志为除了没把他放心上,其余的也还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以了,就这么过着吧。如今才晓得,有些人天生自私只会想着自己,便是再怎么温和柔顺的性情,八成也得不到他的体贴周全。我也瞧着大哥愈发的见年轻了呢。柳桂香说的真实话:这人呐,说来说去,还是要多想想自己。陈玉春很是赞同:捂得热,就好好的搁心上放着,捂不热,索性也就收回心思。就冲大哥现在的想法,旁的不说,日子肯定会越过越舒坦。陈玉平话里还带着鼓励。三人对视了眼,心照不宣的笑了起来。也就是这会说说,在外面可不能这么直白,就算是阿爹跟前这话也说不得。午饭过后,陈老汉手捧浓茶:都别急着走,今儿有事要说。去堂屋里说吧。陈老爹说着又道:我收拾好灶台就过来。陈玉春撸了袖子:阿爹我来就好,就一会的事。大哥洗碗筷我来清。一屋子人往堂屋移。孩子们也移到了堂屋里,连竹榻一道带去的。陈玉春和柳桂香很快就过来了。人齐了,陈老汉开始说话:平哥儿想把家里的摊子交给原冬夫妻俩管,而镇上的铺子则由你们阿爹和春哥儿支应。不说镇上的铺子,家里的吃食摊子,旧岁生意有多好,你们心里或多或少也有个大概的数。旧岁小摊子上的生意,看似红火,平哥儿自己是没攒多少银钱,凡是往里搭了把手,他都给了分红。亲兄弟明算帐,平哥儿这点做得很好,有些事该捋清就得捋得清清楚楚,家人归家人,买卖归买卖,从一开始就立出规矩,省得后面出幺蛾子。今儿喊你们过来,就是问问你们的意见,家里的摊子和镇上的铺子,你们想不想接这事,想接这事,也该有个仔细的章程,利润怎么分,平日里成本怎么算。陈老汉说得差不多,留了点话给老伴。陈老爹想了想,接着说道:人心肉长,一分情一分好有来才有往,平哥儿厚道,心里头有自家兄弟,有点好的便念着两个哥哥,这是你们的福气,也是咱们陈家的福气,得惜福得知足。我就希望这份福气,能延绵子孙后辈,咱们陈家人都相互包容相互扶持,脑子拧得清,关键时候不犯糊涂。银钱固然重要,亲情和家人才是立足根本。今儿这事,我和你们阿父也不会多说什么,有什么章程,你们兄弟几个商量着来,你们都大了,都是当阿父阿爹阿娘的人,知道要怎么做人做事,也就能知道要怎么教自己的孩子为人处事,家里长辈是什么样,孩子也会是什么样,都是有根的。话说得稍稍有点沉重,屋里很安静,就连在竹榻上玩耍的孩子们,仿佛也知晓什么似的,圆溜溜的大眼睛,呆呆懵懵的看向屋里的大人,大人都没心思搭理他们,孩子们也就跟着安静了。你们商量着,我逗孩子们耍耍。陈老汉连喝了两口浓茶,缓和了下氛围,笑着往竹榻去。呆呆懵懵的小奶娃,见着乐呵呵的陈老汉,咧着嘴也跟着笑了起来。屋里瞬间有了温馨。平哥儿想让我和阿爹去镇上做生意?陈玉春明显有点反应不过来:可是我没做过生意,不太懂这里头,再说,镇上的铺子和家里的摊子,平哥儿都不管了,他是准备做别的生意吗?还是怎么着?陈玉平语气轻松:大哥做生意很容易,用不着嘴皮子利索,只要手脚利索就行。跟着学两天,一准儿妥妥的。我准备在镇上再盘一个大些的店铺,想着开个火锅楼。需要往里投钱吗?张志为开口问。这就看大哥夫怎么想,出成本与不出成本,分到了利润肯定是不一样的。陈玉平回答着。张志为继续问:平哥儿能不能具体说说?出成本是多少成本?能得多少利润?不出成本又能得多少利润?还有个问题,如果春哥儿随阿爹去了镇上,家里两个孩子怎么办?这跟做生意有什么关系?陈玉春听出了丈夫话里的意思,脸色立即就变了,说话也有些冲:你觉得耽搁了两个孩子,这事咱们不接也成。平哥儿只要往外放个话,不知道得有多少人往前凑,若我不是平哥儿的大哥,不是陈家人,你以为这事有咱们的份?阿爹刚说什么来着,真是猪脑子。张志为没料想,他就提了两个问题而已,春哥儿仿佛被点了爆竹般,一下就炸了起来,竟是半点脸面都不给他留。他又恼又羞,想说点什么,又顾及这是在陈家,而且,平哥儿开在南街的店子,生意是真的好啊!我我我就是,就问问张志为唯唯诺诺的说着话,还先给委屈上了。陈玉春现在是真的开了窍,完全想通透了,张志为心里没有他不念着他的好,行!他也懒得再把这货搁心尖尖放着。他和孩子和陈家才是真正的家人,至于张志为,往后排着吧。故而,在陈家他也不耐烦帮丈夫顾着脸面:问个屁,你少说两句,在张家屁大点的事,你都躲角落里不吭声,怎么着,到了陈家就知道要开口了?歇着吧你,我在张家替你出面顶着,回到陈家就更用不着你。饶是柳桂香和陈玉平知道大哥开了窍,万万没想到,他如今气势这般强硬。陈老爹有点傻眼,这,这还是他家大哥儿吗?陈老汉则乐呵呵地笑了起来,他笑的时候,是低头逗草哥儿,不知道是听了大儿子的话高兴还是逗着小孙子高兴。平哥儿,这生意呢,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也不知道能不能学会,关于分成和利润我也不懂,这里头呢,咱暂且不提,我想先跟着阿爹到店里学上几天,我若把得住,平哥儿的心意,我这当大哥的一辈子记着这份情。我若把不住,也怪不得旁人,是我自己没本事没出息,当弟弟的念着哥哥,我这当哥哥的自然也得念着弟弟,我就不耽搁店里的生意了,这事儿,平哥儿再寻摸个更合适的人。陈玉春话说得敞亮坦白。陈玉平眉开眼笑的道:行,就听大哥的,大哥先跟着阿爹到镇上学几天,适应适应。至于两个孩子,自然得留在陈家,草哥儿也好有个伴,再说,我忙起来,还得让大壮帮忙看着点两孩子。我喜欢呆在阿公阿爷家。大壮大着胆子响亮亮的说着话,一双眼睛满是期待的看向阿爹。陈老汉粗糙的手掌,轻抚着外孙的发顶:孩子就留在陈家,平哥儿在镇上盘着了铺子,要开店做生意了,咱们再来想法子安排。二嫂,你忙的时候,把巧妞儿也放老屋,四个孩子习惯了一道儿玩。陈玉平想着又冲二嫂说了句。柳桂香笑了笑:到时候再看,真忙不过来了,也就只好麻烦平哥儿。一家人,咱不说两家话。陈玉平哈哈哈哈的笑着。屋里众人也哈哈哈的笑了起来,好一副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唯一扫兴的,就只有窝靠在角落里的张志为,他身在堂屋,热闹近在咫尺,却和他无任何关心,他有的只是满心愁苦郁闷。第48章大儿子这边有了章程,陈老爹看向二儿子:你们是怎么想的?得一成利润, 剩下的归平哥儿。陈原冬说着, 解释道:巧妞她娘, 就只管摊子上的买卖, 记好每日帐目, 旁的她一概不插手。陈玉平有点意外:一成利润太少。不少了。陈原冬笑:吃食由你做,成本由你出,你二嫂只负责买卖,搁家门前守着摊子,多轻松,就跟天上掉钱似的,张开双手捡就是。这么着吧,我得四成, 阿爹得四成,二哥得两成。我会教阿爹怎么做这几样吃食, 有老卤在, 味道不成问题,说起来我才是最轻松,不用出力也不用守摊,就可以得四成利润。你出了成本, 再说, 这吃食买卖也是靠你的手艺才有响亮的名声,十里八乡放眼望去,哪户人家能在自家屋里支起摊子做生意, 且生意还很红火。陈原冬懂三弟的心思,是不想他太吃亏,正因如此,他这个当哥哥的,也不能太占便宜。做人,得讲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