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七十章
作者:李寂v5      更新:2022-04-01 08:09      字数:3501
  阿梨本来以为她是在开玩笑, 但看着韦翠娘连丝笑意都没有,心里咯噔一声,轻声问, “你们到底怎么了, 吵架了?”

  韦翠娘一手揽着她肩膀, 另一手搭在膝上, 指尖有一下没一下地跳动,看着阿梨道,“没有, 他怎么敢和我吵架,怂的像只小耗子一样。”

  阿梨被她的形容逗笑, 温声道, “那便就好了,你脾气不好, 他让着你, 多好。夫妻间不就是这样的, 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取长补短,互相包容。”

  韦翠娘蹙了蹙眉,半晌道,“我们和你们不一样。”

  阿梨思索一会, 还是没想到她是什么意思, 好奇问, “怎么不一样了?”

  韦翠娘也不知该怎么说, 又沉默好长时间,反问道,“你和薛延,你们是怎么在一起的?”

  阿梨回忆着以前,低低笑起来,“就,阴差阳错,机缘巧合。他最初时候可不待见我,凶得很,总想着要将我撵出去,和现在可不一样。那时候薛延还没有现在这么沉稳,暴躁的像一只鹅,遇到点芝麻大的事就发脾气,还总挽袖子去和人家打架,他胃不好,又爱喝酒,回来就吐得到处都是,还得我熬夜去给他收拾……”

  韦翠娘讶然,“真是一点都看不出来,他原来竟然这样子过。”

  阿梨疑惑道,“薛延来了陇县两年,你们不曾见过面吗?”

  韦翠娘说,“我只管账本上的事情,酒楼的经营不怎么插手,也不常去。只听我爹提起过几次,说他和侯才良那群人混在一起,是个小混混。还有就是那次他去找我爹卖柳篮,我爹与我说,那个薛四从良了,改邪归正了,反正当时我是不信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没想到,这样的事是真的存在的。”

  阿梨纠正她,一脸认真道,“他本就不是坏人,只是年少时不小心走错了路,好在没酿成什么错事。”

  韦翠娘饶有兴味道,“怎么就变好了呢,你看他那个死倔的性子,总不会是三言两语就劝好了。”

  虽已过去许久,但再想到当初刚刚生病时候那段日子,阿梨还是觉得难受,那是她第一次知道什么是走投无路,也知道什么叫绝处逢生。

  被舅母发卖时,她心中还能有些盼头,想着要是被卖给个心善人家,以后许也不会吃太多苦,至少衣食无忧。但那时在少梁,她除了薛延什么都没有,两个还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手里只剩十几文钱,离家近千里路,在一切都陌生的地方,他们就只有彼此,是有多不容易才能坚持下来。

  阿梨还记得,临走时候那个瓢泼大雨的夜晚,薛延独自一人在雨中哭。

  好在一切都已经好起来了,虽然现在暂时遇到坎坷,但阿梨相信,他们定是能面对的。

  韦翠娘还在等她的答案,阿梨捧着脸想了好久,还是不知该与她怎么描述,到了最后,也只憋出一句,“有时候,人可以一夜之间就长大的。”

  韦翠娘似懂非懂,她看了会水底游来游去的鱼,喃喃道,“老人家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许也就是你们这样的吧。”

  阿梨正色道,“你们也定会好好的。”

  韦翠娘轻轻呼出口气,忽而问,“你知道我为什么会答应他的提亲吗?明明和小儿戏似的,但我还是答应了。”

  阿梨摇头。

  韦翠娘说,“在你们成亲的那天,他喝多了,本来就呆,醉了后更像只呆头鹅,我本不想照顾他的,又酸又臭,烦人的很。但是他拉着我袖子,非要给我背论语,背完了论语,又给我背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我没读过多少书,那是我会念的唯一一首诗,他翻来覆去对我念了好多遍,最后醉糊涂了,一头倒在我怀里……他笨死了,牙齿磕在我手背上,疼得我差点掐死他……但是我竟然觉得,胡安和这个书呆子,好像也挺可爱的,我甚至还想到,如果能这么过一辈子,似乎也不错。”

  阿梨眼也不眨地看着她,有些茫然。

  韦翠娘叹了口气,缓缓道,“我知道你没听懂,其实我也没懂,可能是你和薛延看起来实在太让人羡慕,我就有些冲动。但现在想想,一见钟情这种东西,真的不太可信,太快了,什么都很仓促,让人摸不着头脑。”

  她顿了顿,又重复了遍,“你和薛延就很好,相互扶持,细水长流,你都不知我有多羡慕。”

  阿梨张张嘴,本想再与她说些什么,劝一劝,小结巴却拉着弟弟一起冲过来,两人面上都是喜色,兴冲冲道,“姐,哥哥捉了三只山鸡,咱们今晚能吃肉了!肉!”

  阿梨回去的时候,薛延正蹲在地上拔鸡尾巴上的长毛。山鸡和家鸡区别很大,山鸡长得更鲜艳漂亮,肌肉更结实,善于奔走,还能低飞,有些活泼,有些凶。

  这次能抓着三只,实在是巧合,薛延带着两个少年去挖野菜,碰巧瞧见三只鸡卧在一个窝里,一雄二雌,也不知在做什么,但警惕性极低。

  他们在林间已经穿行了两日,没见着什么人烟,只吃些野菜粥,口中寡淡得很。薛延看准时机,悄声走过去,而后脱了衣裳,直接连窝一起给盖住。阮言初和小结巴也跟上去,将外衣都覆在窝上,这么里外三层地裹着,山鸡动都动不得,薛延一使力,直接连窝给端了回来。

  与阿梨说起这事的时候,薛延洋洋得意,拿着鸡尾巴上的长翎在阿梨发上比划,嘴里还念叨着要给她做成簪子。

  阿梨哭笑不得,捏着他的腕子扯下来,指着溪边道,“你去弄些芦苇来,该做饭了。”

  薛延蛮高兴,问,“做什么好吃的?”

  阿梨说,“叫花鸡。”

  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篝火燃得旺盛,所有人围成一圈,脸都被映得红通通的,年纪大的坐在一边,没事聊几句闲话。年纪小的坐在另一边,都眼巴巴瞧着阿梨做菜。

  叫花鸡原产地常熟,隶属扬州,阿梨小的时候,家中常做,这是那时用的是家鸡,不如野鸡肉质鲜美。

  这道菜做起来极为简单,不需给鸡放血,也不用拔毛,只在屁股后面开一个小口,将内脏尽数掏出,再将调料之类都塞进去,而后裹上柴草和泥巴,放入挖好的地坑中,再在上面升起一团火,待鸡烧熟后便就成了。

  路过上一个县的时候,韦翠娘买了两坛子的野蜂蜜,现在用来做菜最好,在熟了后的鸡肉上抹一层黄澄澄的蜂蜜,再放到火上稍微烤一烤,让蜂蜜的甜香渗入到鸡肉之中。这样做出的叫花鸡不仅色泽明亮、板酥肉嫩,吃起来更是会流出汁水,回味无穷。

  肉再好吃,一顿饭只吃肉也会腻,阿梨另起了一口锅,煮了些荞麦野菜粥,味道清淡,荤素均衡。

  山林夜间好风景,朗月当空,微风习习,胡安和是个讲究人,还给大家表演了番泡茶绝技,不是什么绝顶好茶,但茶好不好也不重要,最为关键的是心境。吃罢饭后,一群人手里都捏着个精致的小茶杯,里头是还冒着热气的茶,说说笑笑,没多会便就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了。

  帐篷早就搭好,一共三顶,薛延没办法和阿梨一起睡,心里别别扭扭不是滋味,拉着她到别的地方说话。阿梨这些日子总是犯困,吃过晚饭后眼睛都睁不开,一路打着小哈欠,薛延心疼,又不舍得黏着她不放了,往树林深处走了没多会,又将她给背回来。

  碗筷那些早被小结巴和弟弟收拾好,胡安和拾来的干柴火都堆在火边三步处,隔段时间就来添一把,省得火灭。

  夜晚漫长,这座山虽然低矮偏僻,但还是可能有狼,或者是过路的旅人,并不十分安全,几个男人便就商量着轮流守夜,韦掌柜和胡魁文本也想参与,但到底年纪大了,实在支撑不住,被胡安和给劝回去了。

  韦掌柜性子执拗,还有点要强,坚持着不想走,韦翠娘问,“若是真的有坏人来,你能抵得过人家一拳吗?”

  韦掌柜支吾半晌,最后还是认命地进了帐篷。

  帐篷有些小,但很结实,地面处还用麻布铺了一层,又盖了被褥,既隔了潮湿,也挡了蚊虫,睡起来并不难受。冯氏和小结巴的娘早就和衣睡下了,阿梨和薛延道别后进来的时候,韦翠娘正低头坐着,不知想些什么。

  帐篷里头没什么光亮,黑漆漆的,阿梨小心走进来,陪她坐了会,最后实在支撑不住,劝了句,“别想那些了,快睡吧。”除了这个,阿梨也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感情之事冷暖自知,外人也说不上什么话,况且韦翠娘与胡安和之间实在是有些仓促,这个坎儿,两人总是要度过去的。

  韦翠娘点了点头,她看着阿梨躺下,又给她掖了掖被子,也合眼歇息了。

  薛延守前两个时辰,平安无事,到了丑时换成胡安和。

  这时候已经有些冷了,风寒露重,草叶子都是湿的,胡安和守了半个时辰,冻的实在受不了,拢着衣襟,去远处解了个手。回来时候,却恍然发现篝火前多出了两个人。

  他一瞬间便就寒毛直竖,先不敢声张,只提了棍子慢慢走过去,想探查探查情况,但离近了,却愣住。

  那两人一老一小,都是副逃荒难民的样子,衣衫破旧,正在火堆旁边扒着鸡骨头吃。

  胡安和惊讶并不只是因为深夜在山林之中遇见了逃荒人,而是因为,这两个人他认识。

  不仅认识,还熟得很,深仇大恨,不共戴天。

  江翠蓉似是察觉到身后刀子一样的目光,慢慢回过头去,在对上胡安和眼睛的那一瞬,她肩膀一颤,而后哭着唤了句,“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