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英雄血 分节阅读 386
作者:步枪打蚊子      更新:2023-06-19 14:27      字数:4537
  d彪,或许会成为他们最佳的合作伙伴。就拿前次聘请飞行员来说,胡彪给出的诚意就很大。加上替胡彪培训飞行员,以及潜艇兵等合作,驻吕宋的美尼亚军方将领,也都得到了不错的回报。现在胡彪口袋比之前更鼓,这些将领自然需要多进行一些密切合作。况且,后期陆续交付的武器装备,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将在吕宋进行中转。接受这些殖民地军政主官的宴请后,胡彪也没忘记跟当地的华人会长们再次秘密会晤。当货轮重新启航时,又有一批人员,将随胡彪一道前往西南。直到货轮在海防城靠岸,闻讯而来的刘仕兴等人,也在海防城这边等候多时。更令胡彪没想到的是,在此行迎接的队伍中,他还看到了徐三刀等人的身影。众人重逢,自然免不了一番庆贺。得知胡彪采购的装备及设备,众人都忍不住惊呼道:“天了这么多武器装备,这要花多少钱啊”“放心这次我去美尼亚是赚钱的,这些买装备的钱,基本都是在美尼亚赚到的。有了这些武器装备,咱们接下来也要放开手脚,真正的大干一场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发展,西隆已经完全大变样。有了这个相对稳定的后方,胡彪也终于可以将触角,继续向外面渗透。先扎下一些钉子,为将来的计划提前做准备正文 第三十四章 必须硬起来远赴美尼亚的这段时间,胡彪麾下的各作战部队,依旧按照胡彪的相应指示进行作战。可更多的精锐部队,都开始沿陆路及海路,两线并进转移至西南。除作战部队的人员外,胡彪还花费不少的时间跟精力,迁移作战人员的家眷至西南。这个过程中,依旧有不少作战人员的家眷,最终选择留在老家。对于这种情况,胡彪也没过多勉强。故土难离这种心态,胡彪自然也是懂的。在迁移这种事情上,胡彪也尊重麾下作战部队官兵的决定,不会做强行迁移的决定。迁移来的官兵家眷,无一例外都被安排到西隆附近的新村。正如胡彪早前所说的那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西隆,如今已然成为一块乐土,吸引周边百姓聚集于此。县城兴盛的过程中,自然免不了招惹来一些人的窥探跟贪婪之心。可面对秦天佑及部署在周围的精锐部队,这些人大多都没什么好下场。听取完秦天佑的汇报,胡彪也觉得很满意,随即道:“此番回去,将有大批工厂组建起来,到时需要的人手跟劳力会更多。这种情况下,防渗透工作依旧不能放松。等首批物资运抵西隆后,我会带三刀回返南方一次。如果不出意外,小鬼子又要开始折腾了。我们新扩编起来的部队,也要争取拉到战场跟小鬼子干几仗。除了在西南征招兵员外,沦陷区的征兵工作也不能放松。征召的兵员越多,未来我们的实力就越强,别人再想打我们的主意,也要考虑一下后果。”“明白,狼头”说完作战部署的事,胡彪又继续道:“老刘,情报组这边的工作,后期也会变得更繁琐及困难。往后情报组,不光要征召本国情报员,也要考虑征召外军情报员。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情报先行。下一阶段,情报组开始往英法殖民地进行渗透。一旦情报组摸清某区域的情况,后期我们便可派遣作战部队,秘密部署在那边。”“是,狼头我记住了”想在拓展情报渠道,除了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外,可靠且值得信赖的情报员也很重要。除内部培养之外,刘仕兴也开始在外部,花钱招揽一些外国人员充当情报员。即便如此,做为情报部门的负责人,刘仕兴依旧感受到巨大压力。原因也很简单,他发现情报组的扩张脚步,似乎始终跟不上胡彪的脚步,好在胡彪都能理解。安排完工作上面的事,胡彪在海防城这边跟众部下待了两天。部署新的作战任务同时,也开始将随船而来的物资,分批次转移至西隆那边。相比刚来西南人生地不熟,如今已经有多支马帮商队,都愿意跟胡彪进行合作。原因很简单,只需要提供人力及马匹,这些马帮商队丝毫不用担心半路遇袭。在胡彪前往美尼亚的这段时间里,秦天佑已经在龙州通往西隆的沿途各县,都安排了相应的作战部队。这些作战部队也以土匪山寨的名义,暗中监控前往西隆的商队。若是有那支土匪山寨,敢打劫去西隆的马帮商队,那么等待这些土匪的下场,无一例外都是被剿灭。时间一长,这条商道也变得安全起来,愿意跑的人自然就更多了。离开海防城时,胡彪也没忘记把努维奇叫到身边,做出一些相应的指示。凭借胡彪提供的资金,努维奇如今跟港口的军政主官,都拥有非常不错的私人关系。甚至其麾下的白熊突击队,在港口附近的郊区,已经拥有一座私人武装训练营。从沪上及津门招揽来的白俄青年,都能在训练营继续训练,授领一些作战任务。提及老伊万,胡彪也很直接的道:“你父亲那边,情况一切可好”“还好刚去那边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人喜欢找麻烦。后来我派了两个小队过去,父亲用你的钱,也购置了一座庄园跟大片农场,加上有海鹰突击队,现在没人敢招惹他了”“这样就好还是那句话,咱们目前要以投资商人的名义,先在那边扎稳脚根。既要跟当地的殖民政府合作,也要结交好当地土著民,迁移更多的人过去。后续的话,我会派遣相应的管理人员过去。即便暂时无法打通丛林联络通道,也要先打通一条可供小部队通行的秘密通道出来。那样,我们才能抢占更多先机”“明白父亲有说过,让我听你的眼下父亲在族群中,已经拥有很大话语权了”“这样就好有关东北的战事,不知你是否有关注”在很多人眼中,这些被陆续招揽进复兴会的白俄罗族裔,似乎都听从于老伊万的指挥。可实际上,复兴会骨干成员中,也有数量不少的人,真正效命于胡彪。完全信任伊万父子,对胡彪而言是件很危险的事。在胡彪看来,未来建立的居住地,应该会有其它种族跟民族的人。如何管理,也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唯有让这些人真正为自己所用,打造的居住地才能变得长治久安。种族融合跟民族融合这种事,虽然一直都是各国头疼的事。可对胡彪而言,不听话便铁血镇压。只要把qing杆子牢牢掌控在身中,胡彪不怕这些人翻了天。说到底,未来聚集到胡彪手下的那些外族人,无一例外都是在本国不受待见的人。离了这,他们又能去那里呢相比继续在全世界流浪或iu wáng,胡彪这边好歹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工作跟休养生息的机会。若是还不知感恩,那胡彪自然用不着客气。毕竟,他才是隐藏于幕后的那个掌控者“狼头是指远东军跟关东军在诺门坎发生的战斗吗”“是的在我看来,这也是你们突击队的一个机会我知道,你们对于此刻的政府,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可我相信,在那边有更多人,跟你们的态度是一样的。据我所知,目前远东军虽然占据一定的优势,可远东军内部及你们国内,政治气氛依旧非常紧张。后续的话,我会安排一些情报员,进入那边招揽一些人手跟人才。做为突击队长,我希望你将眼光放远一些。未来的话,你能指挥的部队,或许会超出当时你父亲所统领的部队。前提是,你必须具备相应的实力,而不是凭借跟我的关系。如果情报组招揽到有实战指挥经验的军官,你也需要照顾好他们,跟他们学习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知识。另外人才也很重要,这关系你们族群未来的发展”“明白,多谢狼头,我会注意的”如果不出意外,未来开辟的居住地,肯定是以华人跟白俄一族为主。至于当地土著,胡彪也会扶持一批听话的,至于不听话的,那下场不言而喻。任何时候想做大事,都离不开血腥跟杀戮。有些事胡彪不愿做,可为了未来的长治久安,有些事就必须去做。做为大舅子,胡彪自然会多照顾努维奇一些。前提是,努维奇必须知道,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谁提供给他的。若是努维奇敢做出背叛的事,胡彪也不介意对其展开清选。该硬的时候,有时就必须硬起来重用努维奇这些人,胡彪自然也有自己的用意。二战爆发,也会持续几年时间。等那个时候,胡彪便能抽出一些人手,将其派往德意志等战败国静待时机。一旦这些国家宣布无条件投降跟战败,胡彪便会找机会,招揽更多的科技研发人才,将其秘密转移到西南来。那个时候,相信胡彪手中的工厂,都能消化这些人才。地盘跟人口有限,胡彪必须走高科技路线。吸纳各国的军事研发人才,尽可能研发出更多的先进武器跟装备。那样的话,别人想找胡彪麻烦,也要考虑一下后果。这种发展模式,也是胡彪跟位于地中海,那个由犹太族裔组建的国家学习。虽然建国时间晚,人口也没想象当中的多。可这个新兴国家,就跟刺猬一样无人敢招惹。甚至在很多时候,它都令周边国家极其紧张。谁也轻易挑衅,都会引来它的疯狂报复。而胡彪未来的居住地,势必也会夹在一些大国之间,必须有所依仗才行。国家这边,胡彪觉得暂时应该不用太过担心。可未来接壤,有可能寻求独立的这些领邦,胡彪却必须拿出霸气来。让这些国家知道,胡彪所在的地方不能招惹。二战结束,相信除了美尼亚之外,各国都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亚洲这边,只要将扶桑狠狠的打压下去,胡彪短时间不用惧怕任何人的打压跟吞并。即使做为二战获胜国的北极熊,真想跟胡彪过过招,胡彪也不介意向其展现一下自身力量。还是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才是硬道理嘛胡彪的这些长远谋划,身边的人其实都不知道。不是胡彪不说,而是很多计划都远不如变化来的快。时局不时发生变化,而胡彪也要不时调整相应计划。唯有如此,胡彪对未来的设想跟布局,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至于何时能真正的稳定下来享受家庭生活,胡彪觉得这个时间,估计要到自己打不动的那天了正文 第三十五章 防空演练的必要性对许多西隆本地人而言,今年城里的变化,无疑令他们有种看花眼的感觉。望着几乎一天一变的县城,很多从未走出过县城的百姓,也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大开眼界。除了变化最大的县城外,很多本地百姓也陆续发现,在他们村子跟寨子附近,竟然多出一些村子来。这些新搬迁来的百姓,口音跟他们都很不一样。可最令本地百姓高兴的,还是新建的村子都开设有学堂。除了迁居新村百姓的孩子外,邻近老村的孩子都可以上学,而且孩子还能在学校免费吃一顿午餐。听着学堂传来的朗朗声,很多穷惯了的百姓也感叹,这些孩子赶上了好时候。除了建在新村的小学堂外,镇里大多都兴趣了中学跟卫生院。面对西隆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很多马帮商队的商贩,都开始选择在西隆这边安家。只要迁居到西隆这边,他们的孩子也能享受同等的待遇。仅凭学堂跟乡镇卫生院这两项福利,便让新任的县官朱成宗,成为百姓眼中万家生佛般的人物。对于百姓的感谢,朱成宗却清楚这两项福利,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虽说县城的商业税收一天天再增加,可相比需要支出的费用,县府每月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朱成宗的话说,换做其它的统治者,想必根本不会这样做。当胡彪亲自押送一批物资再次回归西隆,看着人潮如织的街道,也很满意的道:“老朱,干的不错看这情形,先前建的商铺,估计都不够租了吧”“嗯随着搬迁来这边定居的商贩增多,商铺确实有点不够用。西南一些粮商跟盐商,都在这边租了店铺。除了觉得我们限价有点霸道外,其它倒没什么意见。”“不限价的话,老百姓赚的那点辛苦钱,不全部让他们给赚走了。况且,咱们限价也给他们预留了收入。若是他们觉得不满,完全可以把店搬走嘛”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西隆这边,胡彪便考虑到各种生活物资价格都会上涨。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胡彪一边委托马队替其运粮,一边也招揽西南的商贩来此开店。粮食跟盐,都是老百姓的必需品。如果不进行限价,以那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