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332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55      字数:4675
  d天竺大陆的德里苏丹,还有倭国都在开战,我还想对谁开战你们这是怎么了”李江很懵,他完全听不懂王海滨的意思。直到王海滨说了他的推测之后,李江顿时哭笑不得起来,他连忙道:“咱们还是说说另外一件事吧扩军这事就定下了”李江已经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了,他怕再说下去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去,到那时,那就尴尬了“咳咳第二件事,那便是徐云清等五人升任副都督一事诸位都督怎么看毕竟副都督目前也就十多位如果大家有意见,可以提出来”其实召集徐云清五人返回,就是为了升任他们为副都督,这也是李江特意提拔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年轻人一个榜样,尤其是武官方面。目前在汉华王国军中,大都督就是李江本人了,而之下便是都督,副都督,总兵,这都是军中高级武官,而副都督便是这些高级武官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等级,如果能够升任,那么都督一职,必将是他的。因此,副都督是慎之又慎的,必须得到这些都督的意见,否则李江也不好自行做主,要知道一个人的意见毕竟太过片面了,而且李江又不可能时刻关注这些人,还是他们这些都督,或多或少与这些人有过接触,或者共事过一段时间,而李江只是从其他途径,比如军中的一些机构得知的消息而已。“徐云清,吾没意见,其他三人,张涵、刘冰、夏冬寒,吾也没有意见,只不过那李沁之,倒是有些疑虑诸位觉得了”第一个开口的还是王海滨,他说完随即看向了其他三人。“吾赞同王都督的意见”“吾也同意”很快,格纳斯与腾格尔斯先后同意了,唯独菲利普却是沉默不语,似乎还在沉思。菲利普是从金山府赶回来的,他回来一方面是因为述职原因,一方面也是李江刻意要求他参加这次商议的,毕竟他也是都督。“菲利普都督大家都说了你的意思了”“都督吾觉得只有徐云清才适合升任,至于其他三人,赎吾没有与其共事过,吾不便做评价”菲利普这话说的相当有水平,也很实在,他说的不错,对于不熟悉的人,他真的不好说什么“额。。。。。”在座的人都愣住了。唯独这时李江笑了笑说道:“菲利普都督还真是太实在了不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既然菲利普都督如此说,那就这样吧王都督你说李沁之,你不同意升任副都督,你的理由了”说完这话,他继续看向王海滨。王海滨沉默了一下,随即道:“大家想必也知道,李沁之总兵此前在旧港做过一段时间水师总兵,后来调任到了东番,而后调到了奴尔干都司城,现如今调到了好望角驻守论资历,他是够了但是此人有些小毛病,难当大任”此话一出,众人顿时陷入了沉思当中,其实王海滨这样一说,李江也想起来了。的确正如王海滨所言,这人确实有些小毛病,其中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爱小赌,虽然这毛病在军中普遍,但是作为总兵,这是很难想象的。第六百九十四章:福建布政使商量来商量去,最终还是只有徐云清一人被升任了副都督,其他三人都没有成功,这也是李江最终的决定。原因嘛,十分简单,其他三人,大家意见向左,何况李江转念一想,这一下子升任这么多副都督,确实也不妥,显得太过廉价了,所以他最终只是决定将徐云清升任为副都督,其他三人暂时留在总兵位上。不过,因为这次李江已经召集四人一起返回来了,虽然李江已经不给其他三人升任副都督了,但是一定的嘉奖还是必须要有的首先,金钱嘉奖是必须要有的,李江想了想,觉得奖励没人金银各一千两好了。可别小看这金银各一千两,如果按照金与银目前的比价来算,这至少值五千两银子,而一个总兵的俸禄一年也不过一千两,而且即使加上福利也不过才两千两,因此这五千两,一下便相当于一个总兵两年半的收入,算是极为不错的奖励了。除了金钱奖赏外,其他物资也是李江刻意赏赐的,比如宅院,虽然总兵在汉华王国已经有宅院了,但是赏赐的完全可以当作自己的财产,就算是卖出去也能赚个几万两。当然,一般赏赐的宅院,很少有人拿出来售卖的,除非是不到万不得已,毕竟李江虽然没有明文规定赏赐的不能售卖,但大部分人都要脸,如果连赏赐的宅院都卖掉了,那别人会怎么看待他们。金钱与宅院,这都还是小赏赐,真正的大头还在后头,李江还未他们准备了第三份礼物,那便是美人的赏赐,这些可都是被俘的德里苏丹贵族之女,赏赐给功臣,也算是物尽其用了至于李江自己享受,呃那还是算了吧一来李江可不是那种人,何况他本就是现代人,婚姻观念已经固定了,他可不想那些小说当中的穿越者,一穿越到古代,就秒天秒地的何况,他家中还有张娟与几个孩子,如果这时候去享受,那他今后就有罪受了,所以李江最终还是选择将这些人赏赐给有功之臣好了。对于这些,徐云清等四人其实并不知道,他们仍旧还在回来的路上。再说此时,东番岛上,当徐云清离开之后,这里又来了一群人,而且他们还是与之前的那群渔民一样,也来自于大明福建沿海,只不过并不是在一个府,而是另外一个府。事实上,鱼霸这种存在,在福建沿海各府各县,十分普遍,而且当地百姓深受其害,如今因为这个原因,出逃的人有不少,这些人便是其中一波。对此,当地的官府其实也深知这一点,可是对于这些鱼霸,他们并不是惧怕,他们真正怕的还是这些鱼霸背后的人。这些士绅一直是大明乡下的一颗大毒瘤,朱祁镇与朝廷的大臣皆都知道这一点,可是他们都知道,要想挖掉这一颗毒瘤,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因为自古以来,民间乡下都是这些士绅在做主,就算是当地的父母官,也很难管理。所以,这些人就肆无忌惮的剥削着当地百姓,即使上面再三三令五申也没有用。这天,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府上,作为布政使司的张经,满脸颓废,一脸为难,而站在他背后的幕僚却是劝说道:“大人你万万不可抗旨呀当今陛下可是堪比太祖的人物,若是您抗旨恐怕官丢了还不算,性命乃至家族都难保呀”幕僚本就是张经家乡人,可以说是跟着张经从考中进士到外放一放知县算起,已经跟随其二十年了,如今张经已经贵为一方布政使,已经算是封疆大吏了,如果自己的靠山倒了,自己也没有好下场,所以他生怕张经脑子一热,被那些蛊惑人心的士绅一顿忽悠,就倒下他们了,这让他十分担忧原来,就在前几天,不少当地以及其他府县的有名士绅都跑到了张经私人府邸之上,劝说张经不要再闹下去了,努力当个透明人,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好处,还可以置身事外。张经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上,自然是政治觉悟颇高的,他当然清楚这些士绅已经不单单是劝说了,事实上,他们的话语当中,已经暗含威胁了。威胁要知道,他可是布政使,这样的高官,居然被威胁,可想而知,这些人背后的人有多么可怕,至少也是皇亲国戚级别,或许还是朝廷的重臣元老,资历应该很老,否则他们不会有这样的底气。而符合这些因素的重臣,张经心中其实已经想到了。只是他不愿相信罢了而幕僚所说的这番话,他也不是不懂,其实他夹在中间却是十分的为难,圣上的旨意,他当然明白,不能抗旨,否则自己不说,连累家人,那却是万死也难辞其咎,所以思来想去,他决定还是以年老体弱辞官回乡算了这样他就不用这般为难了“本官如何不明白可是哎张扬,你跟随我多少年了”“大人吾跟随大人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幕僚感叹了一声,连忙回答道。虽然心中有些不解自己的大人为何如此询问,但是他还是老实回答道。想想也是,自己跟随大人也都二十年了,如今还是一幕僚,说不遗憾,那是假的,但是一想到自己家人都过得不错,甚至儿子还已经去了内阁担任官员,可以说这辈子已经没什么遗憾了,所以他觉得,还是十分感谢眼前这位大人的,如果没有他,也不会有今日。“张扬本官决定辞官了明日吾就向朝廷递送辞官的折子就这样吧你先退下吧本官想静一静”张经叹了口气,随即说道。而此话一出,幕僚顿时吃了一惊,但随后一想,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因而没有再继续说什么,点了点头,即刻退了下去。待到幕僚离开之后,张经缓缓走到书柜前墙壁上,看着墙壁上悬挂的一柄长剑,他缓缓拿了起来。第六百九十五章:大明此起彼伏的动乱拿起长剑的张经啪的一下拔出了宝剑,他缓缓走到了桌前,拿起一块布,轻轻擦拭着剑柄。“哎”看着长剑,他深深叹了口气。这柄剑跟了他二十年,作为一介文官,他之所以一直带着一柄剑,并不是为了护身,而是因为自小他就有一个带兵打仗的梦想,他希望自己能够以文官的身份带兵出征。然而这个梦想随着他辗转各地做文官,一直没有实现,到了如今,他已经老了,就快要辞官了,这柄剑也没有砍杀过一个敌人,甚至连剑刃都没有开锋回想起自己这一生,他觉得很失败为了屈服,他不止一次告诫自己,自己只是为了生存,自己只是为了在官场上混下去,自己为了升官,能够为民当家做主。可如今,他接替了前任布政使才不过三个月,却遇上了这档子事,这让他不得不辞官归乡。说的好听点是辞官,但其实这就是在逃避,为了避免惹麻烦上身,他再次屈服了,没有去迎面面对,而是选择逃避,不得不说,这是失败一次彻底的失败而他这一生,也注定是失败想到这,张经再次深深叹了口气。第二日,幕僚看着上吊的张经与遗书,眼泪一下子全涌了出来,他不敢怠慢,直接将此事上报了,而他也在不久之后便辞世了。大明京师,皇宫当中。朱祁镇脸色惨白,不停咳嗽着。一旁的宦官不停的给朱祁镇按摩着,朱祁镇这才好了些许。然而当他拿起一份奏折查看时,他脸色铁青,气得浑身发抖,直接将手中的奏折扔到了地上,大骂道“混帐混帐难道做朕的臣子就真的如此不愿吗”原来,朱祁镇收到的奏折,正是刚接任福建布政使的张经自尽的消息。奏折当中虽然没有明言,可朱祁镇非常清楚其中原因,因为这是这个月他收到的第五份地方官员自尽的消息,有两人甚至还是地方主官,甚至有如张经这等从三品官员。要知道这可是三品官员呀整个大明有多少,现在居然死了一个,而且还是自尽的,自尽的理由也相当可笑。当然,这是在朱祁镇看来的毕竟在他看来,做大明的臣子,就必须要对自己效忠,可是这些臣子居然为了逃避,居然选择自尽,这简直就是对不起他们读书人的身份。“着人去通知于阁老过来”“是陛下”生气之后的朱祁镇,再发泄过后,不得不召集内阁的于谦过来商议此事。如此下去,他也怕出事,所以他不得不召集于谦来了。汉华王国东阳城。李江正在听取着徐云清的汇报。“你的意思说,你认为大明福建可能会再次出现变乱,甚至比徐琰那次兵乱还要波及范围广”李江看着徐云清,有些不信道。虽然朱祁镇的种种举措,李江都看在眼中,但无论如何,他所治下的大明,应该不至于出现这样的变乱猜对。可徐云清报告的这个情况又不像是假的,如果有大量人员外出逃亡,这就说明当地百姓活不下去了,而百姓活不下去,就意味着动乱。所以徐云清推测的还真有些道理,只不过李江还是有些不信,但必要的准备还是需要做的,一旦福建发生动乱,势必会造成许多流民,而这自然是汉华王国的机会,一个获得更多移民的机会。其实,李江也承认,如果真如朱祁镇这样改革下去,各地的动乱肯定会发生的,而且应该还会不少,毕竟当地的士绅不会束手就擒,虽然不至于明面上造反,但是煽动各种势力还是有可能的。就比如隐藏在暗地里的白莲教,就是最危险的一群人,这群人一直是以造反为目标,虽然朱祁镇以大军强势镇压他们,可是他们始终都有火种保留下来,一旦找到机会,就会死飞复燃。这不,就当李江猜测时,随着福建布政使自尽,官场上出现混乱,各府各县也暗流涌动,几天之后,一场巨大的动乱开始了。据说,有一群渔民带着武器冲进了县衙,斩杀了县令与众多官吏,而后又有不少人来投,甚至还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