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263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52      字数:4765
  d的,只可惜事情到了如今却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情况,令李江不得不临时调整了整个计划。按照原来的计划,在建立北冰港之后,李江会派遣船队从北线到达北美洲,而后再沿着美洲海岸线回到金山港,这条线路其实已经探查过了,是可行的,所以只等港口建成便可实施了。然而这个港口没有建成,李江就收到了从辽东而来的消息,建州女真大部出现在了朝鲜王国境内。没错逃出明军包围圈的建州女真大部此时已经进入了朝鲜境内,他们并未如明军所料想的那般逃向北方,而是刷了个心眼,转道向东了。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去跟汉华王国打,那绝对是送死,而且北方冰天雪地的,先不说物资供给,就算是勉强活下去,恐怕也十分的困难,所以他们觉得朝鲜王国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朝鲜王国长白山一大片区域,一直都是女真活动的区域,再绕回来,完全是可行的。而朝鲜王国比起大明来,肯定是实力不如的,建州女真的首领觉得只要不去攻城掠地,那朝鲜军队也肯定不会派大规模军队来围剿他们。再说,他们熟悉当地地形,只要往林子里钻,他相信朝鲜军队是奈何不了他们的。而且,在南下回到长白山区域的途中,还时不时的汇合了不少被汉华王国军队杀散的东海女真与海西女真,这样一来,待到他们绕远路进入朝鲜王国境内时,其部族青壮已经恢复到了万人规模,而其他老幼也达到了三万人。这样一来,建州女真首领手中就掌控着四万人,如果他能借此在朝鲜王国境内生存下来,他便可以借此去抓捕朝鲜人,慢慢的,建州女真便会彻底在朝鲜王国边境扎根下来,甚至恢复到全盛时期也说不定。再说此时,得到这个消息的李江,一时间陷入了沉思当中。多余建州女真,其实不仅仅是明朝的心腹之患,对于汉华王国,对于李江本身,其实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李江自然是希望建州女真彻底消亡的,可现在他们逃到了朝鲜王国境内,所占据的区域又是环境险恶,易守难攻之地,朝鲜王国会如何应对,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至少明军是不会越过边境去攻击他们的。至于原因,很简单,一是那毕竟是番属国,贸然派遣大军前去,实在不合适。当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最为重要的是,朝廷局势已经不允许大明军队再次围剿建州女真了。因为此时的大明境内再次遭受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旱涝并行,百姓苦不堪言,而恰巧就在这个时候,李太后病了,而且病的非常严重。朱祁镇这个小皇帝虽然不待见自己的祖母,可那毕竟时自己的祖辈,他不能漠视她,所以他只能装作一副孝子贤孙的模样,伺候在一旁,每天去盯着。而且此时文官势力也纷纷上书,希望皇上能够祈福,为太后延长寿命。可以说,国内的不安定加上李太后的病倒,让朱祁镇只能放弃继续围剿建州女真的计划。当然,这并不代表朱祁镇就会放过建州女真,他专门下了一道圣旨,督促朝鲜王必须尽快派遣大军剿灭逃入朝鲜境内的建州女真。而此时的朝鲜王其实也明白建州女真进入自己王国境内是一个大麻烦,可是朝鲜军队就那样,而且经过倭国入侵之后,实力大损了,再加上本身朝鲜政局也不稳定,党争存在着,这让朝鲜王很是头疼。所以他只能下令部分朝鲜军队去围剿建州女真,至于能不能歼灭,他却并不报任何希望。他希望的是如何能够逼迫建州女真向北逃窜,或者干脆回到大明境内,以省去他朝鲜王国的麻烦。只可惜,他派去的那点朝鲜军队不仅没有做到这一点,甚至还大败而归,如此一来,朝鲜王也就雷声大雨点小,只能默认建州女真占据边境地区了。而此时的建州女真首领,也明白此时不是高调的时候,所以也没有选择大举进攻朝鲜王国领地,而是选择了蛰伏。建州女真这一蛰伏,令李江极为头疼,汉华王国的军队在奴儿干都司并不是很强,而且根本不能调动去朝鲜围剿建州女真。所以李江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尽可能的封锁朝鲜境内的建州女真,以阻止他们的崛起。建州女真一事,暂且被李江搁置了下来。一晃便是半个月过去了。汉华王国国内还算了平静,而在昨日,李江收到了菲利普送来的文书,他言说美洲的瘟疫已经得到了彻底控制,相信不久应该能够彻底消灭了。而出使奥斯曼帝国的王海滨夜送来了一个消息,奥斯曼苏丹有意与大明再次合作,彻底扫灭帖木儿帝国。究其原因,是因为此时的帖木儿帝国内战爆发了,再加上全国有着大大小小的干旱,所以导致牛羊大量死亡,最终使得帖木儿帝国开始了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局面。帖木儿帝国这一卵,奥斯曼苏丹觉得机会终于到来了,所以他又一次邀请大明来覆灭帖木儿帝国。当然,对于这次大明出兵,其实他根本就不抱希望,因为他早就计划好了,这次他准备独自占据帖木儿帝国的领地,重现亚历山大东征的大好蓝图。奥斯曼苏丹的野心其实已经彻底暴露出来了,而这也是李江从王海滨的信中所得知的最重要的信息。而这自然是李江最不愿意看到的。这两只虎相斗,对于汉华王国最好的结局自然是两败俱伤,可现在其中一方明显要败了,这样的结果哪是李江所想要的,因此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阻止这一切的发生。而要想阻止这一切,李江已经有了计划了。第五百四十五章战火纷飞李江已经对奥斯曼苏丹的野心产生了警惕,他可不想让奥斯曼帝国彻底崛起,至少目前不能崛起,否则如原本时空那般,奥斯曼将会彻底称霸整个亚欧大陆,到那时,汉华王国在全球的地位将会遭到巨大的挑战,这如何是李江愿意看到的。因此,他已经决定了,必须要削弱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而要想削弱其势力,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奥斯曼帝国无法吞并帖木儿帝国。如此,李江觉得必须要让奥斯曼背后引燃战火,而众所周知,拜占庭帝国是奥斯曼帝国背后的一大隐患,虽然拜占庭帝国已经是日薄西山了,可它毕竟是昔日的罗马帝国,所以实力其实还是有的。再说此时西欧各国也对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充满了警惕,如果李江可以联合这些西欧各国加上拜占庭,弄一次东征,或许“不对汉华王国去联合太引人注目了,或许可以这样”忽然间,李江似乎有了另外一个绝佳的主意,他拿起桌上的笔开始给王海滨写信。如今王海滨应该还在奥斯曼帝国都城之中,这封信一旦送到王海滨手中,他将离开奥斯曼帝国,前往西欧。只不过他不是去串联西欧各国,而是奉李江之命,去跟各国谈生意的。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借口而已,李江真正派他去的目的,还是透漏奥斯曼苏丹的野心与帖木儿帝国的情况。没错此时西欧各国因为奥斯曼苏丹的情报封锁与道路阻隔,对于东方各国局势,他们是一无所知,如果能够有人去告诉他们,奥斯曼帝国将会吞并另外一个帝国,那他们肯定会引燃战火的。数日之后,奥斯曼帝国都城内,王海滨收到了李江的密信,通过一番解密之后,王海滨得到了李江的指令,他斟酌了一下,决定还是借着自己前往埃及时转道地中海前往意大利半岛。而线路他已经选定好了,经过一番运作之后,他成功的离开了奥斯曼境内,然后来到了尼罗河流域,在那里等了数日之后,他通过其他手段贿赂了当地一名颇有权势的将军,让他派出兵力护送他来到了意大利半岛。而后,他正式以汉华王国的使者身份与西欧各国开始了贸易谈判。而其中的关键点,他有意无意的说到了奥斯曼帝国这个阻碍丝绸之路的阻碍上。并且,他还开始透露东方的一些情况,尤其是帖木儿帝国即将被奥斯曼帝国吞并的一些情况。一晃数个月过去了,此时已经是大明正统二年末。汉华王国东阳城。李江总算再一次收到了王海滨的书信,这一次他在信中告诉李江,他已经出色的点燃了这团战火,此时已经在返回旧港的途中了。与此同时,奥斯曼都城內,奥斯曼苏丹大发雷霆,一连杀了宫内好几个宦官,这才消停点。没错此时此刻,拜占庭与西欧各国联军共三十万大军,三万水军开始进攻奥斯曼帝国。对此,奥斯曼帝国边境战火四起,其防守力量完全不是联军对手,被打的节节败退,许多城池已然被联军所占领了。更让奥斯曼苏丹火冒三丈的是,联军似乎不是以占领地盘为目的,而是大肆劫掠,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当地贵族,都被洗劫一空,就连人口,也被劫掠押送回了后方。可以说他们所占据的地盘除了军队,其他人都已经不存在了。这种“三光”的掠夺政策对奥斯曼帝国来说,可以说是十分致命的。而恰巧就在这个时候,帖木儿帝国也开始了反击,帖木儿帝国境内各方势力不仅开始联合在了一起,而且还得到了大规模火器援助。不用说,这肯定是李江亲自下令卖给帖木儿帝国的。很快,奥斯曼帝国军队就开始招架不住了。毕竟不管是西欧与拜占庭联军,还是得到了大量火器支援的帖木儿帝国军队,都是十分强悍的奥斯曼帝国虽然不弱,但也无法同时应对这两方庞大军队的攻击。没几天,奥斯曼苏丹就不得不一边寻找外援,一边开始想对策离间西欧联军了。为此,他甚至派出使者跟西欧各国联系,说是可以开放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商路,让西欧各国的商队能够通过奥斯曼帝国境内,将丝绸之路彻底打通。对于这样的条件,说真的,西欧各国其实已经心动了,可惜,西欧各国的君主也不是笨蛋,这等明显的离间计最终并未动摇西欧各国联军的决心。而此时的奥斯曼苏丹,也没有一心一意把希望放到这上面,他真正关心的还是联盟军队。就比如德里苏丹国的军队,作为天竺北大陆的强国,这个国家与奥斯曼有着相同的信仰,还有奥斯曼帝国境内如埃及,天方,这些地方实权派,奥斯曼苏丹派出了一众有影响力的使者前往这些地方,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出兵。尤其是德里苏丹,他们本身就与帖木儿帝国不对付,而且此时帖木儿帝国挡住了德里苏丹国北上之路,如果奥斯曼帝国提出让他们出兵,他们很有可能会答应。如果他们在背后攻击帖木儿帝国,那奥斯曼帝国前线的压力肯定会减轻许多。当然,对于汉华王国这样的重要联盟对象,奥斯曼苏丹也是废了好一番心思,他不仅派出了一位熟知东方各国的大臣,而且还带上了丰厚的物资与美女,希望能够阻止汉华王国继续卖火器给帖木儿帝国。可他却并不知道,其实帖木儿帝国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们也同样派出了重要使臣并且带着许多珍贵礼物来到了东阳城,为的就是继续拉拢汉华王国,能够提供更多火器,甚至可以进行联盟。只是,对于帖木儿帝国的拉拢,李江根本就没有理会,这两个大国在汉华王国眼中,都是一丘之貉,根本不值得联盟,还不如坐山观虎斗,拉一方打一方,谁弱势就帮谁第五百四十六章为难对于帖木儿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争斗,李江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他让兰芳社的人稍稍盯着,便不再关注了。当然,之所以不关注,其实除了这个原因以外,其实还有着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张娟怀了孩子,且肚子越来越大了。虽然大统制府上有不少下人在照看着,可是李江还是有些不放心,所以他决定亲自陪着张娟,以防不测。对此,张娟嘴上说让李江不用在意她,可是心底却是一团暖意,她觉得李江这人对她实在太好了。先不说到如今,他这位大统制还只有她一个女人,就是纳妾他都没有这样的心思,甚至为此,他已经不止一次与数位重臣争论过了,可是最终他还是坚持己见,不纳妾,不再娶其他女人。不过,他也向那些重臣保证,今后会多生子嗣,以安百姓与重臣们的心。再说此时,就当李江专心照顾张娟的时候,此时的政务堂内,一众朝臣分作左右,正皱着眉头,气氛十分凝重。徐海东与尚阳二人则分别坐在了最上面的左右两侧。政务堂商议政事一般都是一天一次,但是有时候会一天两次,可以说政务十分繁重。而商议的事情大多都是一些大事,尤其是李江交代下来的各种政策实施以及下面各府各县汇报上来的事情。这不,今日因为政务繁忙,下午也召开了政务堂会议,在座的都是朝廷的重臣,因此几乎全到了,就算没到的,也会在事后由专人通知。“都说说吧别沉默了”尚阳最先开口对着下方众人说道。“尚总理,徐总理,下官觉得此事必须宽大处置新兰府毕竟乃是新设府,又处于遥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