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254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51      字数:4722
  d著是很强大,不过汉华王国领地只是在好望角那么一角,因而目前并没有受到很大威胁。倒是最近李江发现了不少西欧人的踪迹,不过都没有到达马六甲海峡,甚至都没有穿过奥斯曼帝国,而是他们在背后指使奥斯曼人或者是帖木儿商人来东方探取情报。对于这些,李江也只是通过兰芳社的秘密渠道得知的,具体的情况,目前还未查清楚。至于帖木儿与奥斯曼这两个帝国,最近还在打仗,尽管不是大规模战争,但小规模摩擦一直没有听过。而军事上的买卖也一直没什么气色,这两国已经开始仿制汉华王国抢跑了,自然而然也就不会买汉华王国的东西。可李江担心嘛当然不从卖给两国那些军事武器开始,李江就不担心两国进行仿制,事实上,他早就预料到了。可他为何还要执意卖给两国先进武器了原因很简单卖给他们得都是汉华王国玩剩下的第五百二十四章大明需要改革大明正统二年正月。新的一年开始了,万物复苏,随着大明朝廷正式进入朱祁镇时代,此时大明对外的国策开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就在去年,大明派出了大军横扫了草原部落,整个北元残余势力彻底消亡了,也从此意味着悬在大明头顶的那柄利剑消失了,大明再也不需要防备草原势力入侵,如此这般,边镇便可取消,大明北方被牵制的大部分军力也可腾出来,不仅可以省一大笔军费,还能够使得整个北部边境彻底安宁下来。可以说,光是去年一战,就给此时的小皇帝朱祁镇带来了巨大的声望,也让他跟原本时空不同的是,此时的他已经彻底掌控了朝政大权,民间也对其感恩戴德,尤其是北部边境的百姓,毕竟大明在他手中彻底消亡了北元残余势力,使得北患再也不存在了。外患消失,紧随而至的就是内患彻底安静了下来,不少民间的反动势力,包括一些教派造反专业户在内,也都纷纷进入了潜伏期,不再出来闹事了。然而就在这国泰民安,百姓安宁的时刻,意外却再次发生了。也正是这个意外让此时准备大干一场的小皇帝朱祁镇彻底愤怒了原来,就在正统二年正月元宵节刚过去不久,应天府就呈报上来了一件事,说是应天府的太祖皇陵发生了水患,淹没了了一部分皇陵建筑。本来此事其实也算不得什么,这也就是天灾而已,但是这太祖皇陵可是朱元璋的皇陵,他的皇陵地上建筑被淹,这可不是什么小事,一些官员开始搞事情,他们纷纷上奏弹劾某些人。而这其中就有此时的英国公张辅没错就是这位鼎鼎有名的功臣,英国公张辅他们言说太祖皇陵之所以被淹乃是上天警示,说是大明连年征战,杀戮过多才导致上天降下警示,而归根结底还在于英国公张辅这位主战派。可以说,这种弹劾其实就是无稽之谈,一般官员根本不信,更不用说此时的朱祁镇了,这很明显就是有人想要闹事,而目标正是英国公张辅。面对这样的弹劾,英国公张辅自然是极为愤怒,他连忙进宫去面见了朱祁镇,而朱祁镇自然也不相信这种无稽之谈,好言安慰了英国公张辅。本来此事也就这样过去了,只要不出意外,有朱祁镇的偏袒与压制,这其实并不算什么事情。可偏偏就这么凑巧,也就在这个时候,此时黄河发大水,淹没了不少地方,紧接着,各地又爆出不少地震,再然后又是各种灾害。可以说许多自然灾害接踵而来,是一个接着一个,都凑到一块去了。这般频繁的自然灾害接连发生,自然导致民间极为不稳,也因此,本来因为草原大胜堆积起来的威望,瞬间下降了许多,有的甚至更加相信之前的谣言了。因此许多官员纷纷上书,让英国公张辅谢罪以消除天下灾祸,而这尤以应天府的官员为多数。这些人都是南京朝廷的官员,而且大部分都是江南人士,对于北方京师的那个朝堂,他们根本就是妒忌,因为此时的南京虽然有着另外一套文武班子,可是权利就比北方京师的朝堂官员要小许多,自然而然对于北方朝堂的官员看不顺眼。至于他们都攻击英国公张辅,那只不过是他们想要借此机会吸引所有人的眼球罢了,想让自己引起别人的重视,甚至想借此调到北方京师去。然而,面对着这种上书,此时大权在握的朱祁镇根本不理会,在他看来,他之所以能够掌权,离不开武勋的谋划,而英国公张辅则是武勋的领头人,如果他倒下了,那么文官势力将会再次抬头,这对于朱祁镇而言是绝对不能容许的。所以不管外界如何,朱祁镇始终是站到了英国公张辅一边,他不仅斥责那些弹劾张辅的官员,而且还严令无论是谁,都不能再议论此事,更不能再弹劾张辅,否则无论是谁,一律贬官。可朱祁镇越是如此,那些言官越起劲,他们觉得朱祁镇这样做是在极度偏袒张辅,所以身为御史,身为言官,他们需要体现他们的价值所在,在某些官员的操纵下,他们开始不停的上奏继续弹劾。为此,朱祁镇自然是勃然大怒,可是他对此也毫无办法,只能继续将那些言官贬斥,可是那又如何,你越是贬斥,他们的名声就越大,民间的士子阶层更是在某些人怂恿下,开始为这些言官发生。不用说,大家其实也都明白,这就是那些残余文官势力的一次反击可是这种反击是明目张胆的,谁也无法挑刺大明京师皇宫之中。朱祁镇拿着手中的奏折,气得直发抖,他不禁怒骂道:“混帐他们这是在逼朕吗全都给我贬出朝堂王振”“小的在”王振立即站了出来道。“即刻跟朕传旨传英国公张辅觐见”“是陛下”随着朱祁镇一声令下,一道圣旨即刻从皇宫之中发了出来,很快英国公张辅就奉旨进入了皇宫之中。而此时此刻,京师之内,一股暗流也在迅速孕育着。相比之下,此时的琼州府临高特区南洋大臣府内。于谦看着朝堂之中发来的塘报,心中不禁叹了口气道:“还真是多事之秋呀这些人难道就没有一个看到此时大明民间不稳了吗还光着窝里斗圣贤书都被狗吃了吗”越看塘报,于谦就越生气,他已经对文官势力彻底死心了,原本,他以为自己代表着天下读书人,希望能够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一声心愿,可现在,他只看到了官场之上的尔虞我诈,只看到了一群人跟另外一群人斗,而没有一方顾忌百姓死活的,就算有部分人,也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祉的“或许那位大统制所言是对的大明真的需要改变”第五百二十五章两大帝国动乱大明确实需要改革,对于这点,其实不仅仅是于谦自身这样感叹,事实上,他也是从李江送与他的书信之中看到了这样的感叹。时间倒回到数日之前,当时临高特区南洋大臣府内,于谦正在跟南洋大臣的各个官员商议两大特区商贸之事,当时于谦发现,随着汉华王国与大明之间的贸易进一步扩大,双方都赚得更多了。就于谦所知,光是最近三个月,两大特区便收了商业税近百万两,这笔钱,可是极为庞大的,要知道整个大明一年的赋税或许也不到八百万两,这一下子就赚了八分之一了。而且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随着大明局部开放,商业繁荣,整个江南都被这样的商业氛围辐射到了,大明整个南方,尤其是江南的商业迅速扩张起来,百姓们,士绅们都纷纷转变观念,参与到这场财富获取之中来,他们不仅得了巨大实惠,而且还间接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海贸会如此简单,会如此赚钱,就算是百姓,也都知道,只要自己的各种手工制品能够销售到国外,那就是大把大把的银子金子。不少人也因此直接就放弃了种地,开始做买卖,他们有的从各家各户手中收购某些竹制品,直接卖给广东广西的大海商,有的则利用自己的手艺赚钱,比如家具,民间瓷器等等。可以说,整个南方被辐射到的地方,不管是百姓还是商人还是士绅,都赚了大钱,几乎没有人因此而受到波及。也正是因为如此,相比北方的不安稳,整个南方虽然也遭遇了不少自然灾害,但是百姓们却相当的满足,而当地的哦官员也没有感到任何的烦恼,相反,他们也因此收益,甚至从一些商人手中获得了不少的钱财。而民间的安稳,也直接导致当地做官的人没有许多麻烦,从而让他们的官途当的十分舒适。对此,于谦是知道这些的,他渐渐发现,只有大明做出真正的改变,就像这样,大明才能真正做到百姓富足安康,即使遇到大规模自然灾害,也不会出现民乱,而且百姓富足,那就等于大明富足,大明富足,整个大明的军队才能足够强大,才能在对外战争上占据优势。这因果关系,于谦是非常清楚的,但他同时可惜的是自己的这样想法根本就得不到实现,因为他不止一次向朝廷上奏自己的想法了,可每一次都是石沉大海,没了下文。他明白,这是一些守旧势力还有其他各种势力在阻难,再加上此时的陛下也很犹豫,因此官员大明进一步开放一事,根本就没有人理会。就拿这次来说吧当于谦从塘报之中得知朝堂之中英国公张辅一事时,他就隐隐感觉到朝廷又要掀起一场大规模波澜了,这次恐怕连他都会被牵扯进去。之所以这样认为,那是因为就在最近,那位张怀普找过了他,并且暗示他,要明则保身,而不是一时冲动,把自己给搭进去。事实上,也正如于谦所预料到的那般,不久之后,一场波澜真的波及了他。而且这也算是无妄之灾,因为此事根本就跟他没有关系,出事的乃是广东布政司的一名官员,而恰巧这名官员供出于谦送了他一千两银子求他办事,但事实上,这纯属子虚乌有,这根本就是有人在陷害他。为此,于谦十分的被动好在他比较冷静,一边配合调查,一边暗自查找这个陷害他的幕后黑手。但他却并不知道,此时的北方京师朝堂之上,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形成,英国公张辅被下狱了。而下旨的正是朱祁镇其原因很简单,朱祁镇不得不如此,因为又有言官弹劾张辅,说他造反,甚至还拿出了确凿正确。虽然朱祁镇明知道在他家抄出的盔甲是有人故意找事,可是没办法,民间掀起了轩然大波,毕竟谋反这种事情,民间也是极为忌讳的,再加上官场上许多人在暗地里推动,此事就变得极为被动了,朱祁镇也不得不下令暂时将英国公张辅下狱。当然,对于这事的真相,朱祁镇可不会放过,他一边下令锦衣卫彻查此事,一边迅速下令各地官府,必须尽快将不安定因素消除,以维持大明稳定。同时,他还派出一队人马,让人即刻送密旨给于谦,让他即刻返回京师。他需要找于谦好好谈谈,以此来转移众人的注意力,以保下英国公张辅。相比大明的再次动乱,此时的李江却十分的高兴,因为他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帖木儿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在边境地区打了一场大规模战役,双方参战人数在二十万以上,死伤了不少人,两国落了个两败俱伤。两国如此,周边局势自然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变化最大的自然要属此时的天竺。此时的天竺大陆,各土王,各小国林立,如今随着帖木儿帝国势力大大削弱,天竺北方德里苏丹国开始北进,他们觉得此时正是他们北进之时,而西域的亦力八里,也趁机开始西扩,毕竟他们因为瓦剌入侵,势力大损,所以急需劫掠来弥补他们的损失。当然,这还不是最为主要的,最为主要的是,察合台汗国原本的一些势力,包括帖木儿帝国内部的一些势力也开始有了其他想法。这才是对帖木儿帝国皇室最致命的,毕竟内乱与外部战争相比,要麻烦的多也是,原本的帖木儿帝国就是一代枭雄帖木儿一一征服的,后来随着帖木儿在东征大明的路上死去,整个帖木儿其实已经开始分崩离析了,他的几个儿子还是争权夺利,各方势力也在暗自谋划,如今都过了这么久了,各地势力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野心。如今正好,与奥斯曼一战,两败俱伤,这自然让那些势力蠢蠢欲动了。也正是感觉到帖木儿帝国极其不稳,在战争中同样实力大损的奥斯曼帝国随即派出了一支份量很重的使团前往了大明而且这支使团不会走陆路,而是走海路,先前往汉华王国,再北上进入大明朝见第五百二十六章奥斯曼使团进京帖木儿帝国遭受重创,最终的结果却是导致了周边局势急剧变化,而就在这个时候奥斯曼帝国派遣了一支规模庞大的使团准备通过海路前往大明京师朝见,而就在这个过程之中,这支规模庞大的使团不会直接前往大明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