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244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51      字数:4794
  d此时离大同府城不远的雁门关,数万大明军队正在集结,与此同时,在喜峰口还有不少出关的关口,也有不少大军在秘密集结。这些都是大明调集而来的精锐骑军与步军,尤其是火铳手与车炮兵,调来了不少。对于大明来说,这次出兵草原,也是经过一番挣扎,甚至经过了不少妥协的。原来,自从大明派出使者前往汉华王国达成一致意见联合出兵草原之后,大明终于派出了一共十五万精锐大军,准备一举削弱瓦剌的势力。为了作战需要因而,这次大明作战的主力便是骑军,一共有着精兵五万,而其他的如火铳手便是著名的神机营了,有着近万人规模,除此之外,便是长枪手,弓弩箭手。也就在大明军队秘密集结的时候,此时的旧港城内,李江正在与都督府的数十名参谋也在讨论着草原战事。虽然战事相隔很远,但是时不时通过兰芳社的情报,李江还是能够得到许多讯息的。对于战争的结果,李江目前也无法预测,但是他非常清楚,格纳斯与腾格尔斯算得上战场宿将了,应该不会犯明显的低级错误,只要他们不硬碰硬与瓦剌大军杠上,凭着他们近两万大军,一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左利福大军物资是否全部运出港了”李江看了看舆图之后,随即对着身旁站着的一名文官道。这名文官乃是专门负责调派物资的军需文官,李江询问的便是这次大军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当然并不是军械物资,而是提供给那些牧民使用的棉衣之类的御寒之物。这些东西因为不确定到底会有多少人避难,因而李江一直在不断调派物资前往北方战场。“回大统制,目前三万件棉衣全部运出了旧港只是”“只是什么”李江一听对方回答,不由一愣,诧异的看向他道。他不明白军需官为何这般迟疑,莫非是出了什么状况不成。“启禀大统制三万件棉衣虽然被运出港了,但是要想运到北方,需要至少十天时间,而且这还是最快速度,若是因为其他原因而耽误,至少需要二十天,甚至一个月,而且路上还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臣不敢保证这批棉衣都会一件不落的全部运达到位”“嗯你只担心,我明白,突发情况是无法避免的,不过这你就不用担心了,在船队到达小琉球岛之后,我会下令一支小型护送舰队一同前往的,到了济州岛之后,我会再次下令棉衣全部囤积在那里,而后根据需要,再行调派”李江这样说自然有着自己的想法,这批棉衣用不用得上还是一回事,不过为了以防意外,李江必须做好完全的准备,对于这些牧民,李江其实是抱有很大期望的,他对于这批牧民的安排也是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首先,他不会将这些草原上的民族当成奴隶来使用,而是当作牧民来使用,这批人完全可以作为澳洲畜牧业的牧民,也可以组建一支庞大骑军去征服美洲,这是他最初的设想,后来他又补充了一项,那便是大肆使用这些牧民去非洲好望角。没错,好望角所在的南非正适合这些牧民前往,在那里的土著可不好对付,或许只有骑军才能更好的对付他们,而在汉华王国的军队之中,骑军一支是短板,而草原上的民族才是真正的马背上民族,他们只需稍加训练,便可成为一支强大的骑军。何况,李江对于汉华王国的定位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汉人组成的帝国,而是一个以汉人为主体,以其他民族汉华为辅的多民族帝国,毕竟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就比如草原民族,他们天生就是骑军的种子,还有那些土著,有些土著是丛林中的王者,也有些,他们天生就是水手。甚至是倭国人,也有其特长之处,不过,对于倭国人,李江一直心中有些疙瘩,虽然也经常招募其武士,但是数量一直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而且其平民一直没有大量招募,而且就算招募了,他也只会将其当作一次性的奴隶使用。第五百零四章异样的朱祁镇大明正统元年末,快过除夕时,大明京师城内。正值一年之末,百姓们自然是张灯结彩,准备过年,大街上也是人来人往,虽然飘着雪花,但是却十分的热闹。相比之下,此时此刻,皇宫之中,却是一片肃穆,甚至有一种紧张的气氛笼罩着整个皇宫。大殿内。朝廷一众大臣站立在大殿之上,微微躬身,低着头均都不敢直视坐在上方的皇帝朱祁镇与李太后。大殿内,气氛极为凝重,在场的人都没有说话,更不敢说话,他们心思各异,表情凝重,像是在等待着什么。突然,这时候,李太后开口了,就听得她慢慢说道:“众位卿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如果没有,那此事就这么定了撤军”随着李太后话音刚落,坐在正位之上的小皇帝忽然开口了,而且这还是他第一次开口:“吾以为撤并可以,但是必须与汉华王国进行协商之后再做决定,众卿家以为如何”朱祁镇这话一出,在场的一众大臣都不禁眼前一亮,忽地抬起了头,他们脸上尽显惊讶之色,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向如同傀儡一般的小皇帝朱祁镇居然开口了,而且还是当场发表了与李太后不同的意见。这下,包括李太后在内所有人都不禁愣住了,还是英国公张辅反应最快,他连忙站出来说道:“臣赞同陛下的说法,出兵草原一直是与汉华王国协商之后再下达的圣旨,如今单方面撤并,恐怕会因此而得罪汉华王国,损害双方的联盟关系,于大明于未来都是不利的所以臣绝对赞同陛下旨意”有了英国公的话,其他几位武勋,还有少数几位文臣也纷纷附和,但是在场的大部分文臣还是没有开口,他们都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上方的李太后,希望李太后能够有一个说法。也许是日子久了,大家都觉得没有皇帝或许会更好,或者觉得皇帝还小,大事小事由他们做主即可,李太后这时候面露不愉快之色,淡淡说道:“陛下年幼,此事就有吾与众卿家商议之后决定吧”李太后这话明摆着就是反对,这下,在场所有大臣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不是正面跟皇帝唱反调吗要知道,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镇虽然年幼,但是毕竟乃是真龙天子,皇帝尊位,李太后虽然与众位大臣都有先皇旨意可以辅助朝政,但是那只是辅助,而不是事事都可以提皇帝做决定,这是祖制,绝不能更改,天下人也不会答应。因而,在这次的争论之中,一众朝臣都没有率先开口。如此一来,大殿内顿时一片寂静,就连掉下一根针都能够听得到。这种诡异的气氛持续了好一会之后,还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位小皇帝朱祁镇打破了这种气氛,也许是他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也许是因为小孩子心里的缘故,他再次开口对着众人道:“吾有些累了可以退潮了吗”此话一出,在场的大臣纷纷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心中松了口气,而这时候李太后也回过神来,急忙对着站在旁边的宦官使了一个眼色,随即就听到宦官宣布退朝了。随着小皇帝朱祁镇与李太后先后离去,大臣们也开始转身离开议事大殿,但是所有人都心中沉沉的,带着满腹愁容离开了大殿,而后三五成群的离开了皇宫,各自离去了。但是就在他们各自离开皇宫之后,却并未各回各的家中,而是分成几波聚在了一起,在秘密商议着。至于他们具体商议什么,谁也不知道,但今年的年肯定过的不一般,因为朝堂之上的那些事情已经在悄悄传播了。当然,百姓们还是各过各的,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倒是此时的边镇上,气氛显得十分紧张,大战的氛围几位浓郁,守城的士卒也手不离枪,神经紧绷着。因为草原上所发生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边关。原来,就在数日之前,汉华王国与瓦剌的一场遭遇战,最终以瓦剌大军五千骑军全军覆没而告终,而瓦剌大汗自然极为不甘心,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前去报复,而就在那个时候,大明军队也找准时机,趁机出兵草原。几路大军按照预定目标,直扑瓦剌大军后路的几处要塞,最终成功攻占了这些要塞,歼灭了瓦剌军队近万人,歼灭投降的鞑靼大军两万人,可以说大获全胜。但是也许是事先料到了大明军队会出击草原,所以瓦剌大军留守的近七万骑军突然闪袭了其中一路明军,这一路明军的主帅是一个平庸的主将,因而在遇到突然袭击之后,瞬间就慌了神,他这一路近两万人,全都被打散了,虽然最终死在战场之上的不过区区三千多人,但是因为士气急剧下降,再加上七万瓦剌大军奔袭而来,气势惊人,让这一路大军不得不退回了原本的驻地。他这一路大军一撤退,其他大军顿时陷入了危机之中,一时间,几路大军的大明主帅也开始了斟酌,是否要即刻撤退,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瓦剌大汗的儿子率领着援军从瓦剌部驻地朝着这几处要塞奔袭而来,离最近的要塞更是只有三日的路程,因此,当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到大明时,此时几路明军也不得不暂时选择了撤退。毕竟明军要面对的可是近十万瓦剌铁骑,而且都是精兵,并不是牧民。而且草原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城池可言,一旦被瓦剌大军围攻,恐怕大明军队不会好过,所以这时候撤回是极为明智的。但就算如此,虽然保全了大军,可是这次的作战目的根本就没有达到,这着实让大明军队的几路主帅都十分的郁闷。也正是这时候,大明朝堂之中撤兵的消息传来了,虽然还未曾得到进一步证实,更没有圣旨下达,但是消息传到军中之后,还是引起了一部分士卒的异动。尽管几路明军主帅及时的将消息给封锁了,但是所带来的影响依旧在慢慢影响着大军的士气。第五百零五章瓦剌大军逼近也就在当大明军队主帅陷入左右为难的时候,此时的奴尔干都司司城之中,格纳斯与腾格尔斯也在为某件事而发愁着,当然,他们并不是为了接下来的大战而发愁,而是为了这些逃来的数万鞑靼牧民而发愁。至于发愁的原因却是因为粮食问题,原来这些牧民们似乎对运过来的番薯这种食物并不感冒,他们有些抵触,甚至在一些有心人的煽动下,隐隐有些暴动的迹象。为此,格纳斯与腾格尔斯一合计,决定来一招敲山振虎,杀鸡儆猴,他召集了数万汉华王国大军,将整个安置鞑靼牧民的营地给团团围住了,并且给他们好好的上了一课,展示了一下汉华王国大军所掌控的恐怖力量,并且告诉他们,他们并不是大明军队,而是海外强国,可没有大明这般好说话。格纳斯甚至告诉他们,要想活,就必须拿自己身上的东西来换,而这种东西便是自由。没错,今后他们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听从汉华王国的,虽然不至于沦落为奴隶,但是却必须听从汉华王国的安排,今后他们或许会成为另一块地方的牧民,而所获得的各种物资,比如奶酪,牛羊肉以及其他奶制品,一成是他们自己的,其他九成则是汉华王国的,这样持续五年,他们才能真正能够成为汉华王国的牧民,但也必须交三成的税。与此同时,汉华王国也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并且不会在困难时期抛弃他们。至于组成骑军的鞑靼牧民,则会送去跟当地土著作战,他们的待遇将会堪比雇佣军,待遇虽然一样,但是同样服役时期会持续五年,五年之后,才会让你自己来决定去留,而五年之内,你必须无条件服从汉华王国都督府的决议,要你往哪里,你就必须往哪里,要你干什么,你就必须干什么至于其他牧民安排,也必须听从汉华王国的指令行事,他们就比那普通的奴隶地位高那么一点,生命不会受到威胁而已,但是也好不了多少。对此,那些鞑靼牧民自然有许多人极为抵触,但是一想到自己就算回去,也会成为瓦剌的奴隶,甚至还会丢掉性命,因而大部分人都选择了认清现实,没有再做无谓的抵抗了。而少部分,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因为周围都是汉华王国强悍的大军围困着,他们也只能心中不甘着,并没有表达出来,而这一部分人大多数都是以前鞑靼的小贵族,小头领。对于这些人,格纳斯与腾格尔斯心中自然有数,所以对于他们的安排,其实李江早就有所交代,那就是将他们集中送往南非。没错,这次李江准备将这些小头领,小贵族送到南非好望角,让他们去当所谓的庄园主。不过,这可不是李江可怜他们,而是让他们拼命因为,他们这个庄园主可不好当,他们不仅需要将自己所有财产换取相应的物资与人口乃至是护卫,而且还必须雇佣舰船装运这些东西,直到他们到了南非好望角,他们的庄园,也必须自己去建造,对于当地土著的袭扰,也必须他们自己去解决。也就是说,李江不仅会榨干他们身上的价值,还会利用他们去对付当地的土著。而这种模式,李江还会在不久的将来,继续推广下去。就比如将来,抓到了某个倭国大名,或者是某个海盗头领,李江便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