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220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50      字数:4665
  d有些无语。“其实这名字好不好并不重要,我觉得李东这名字还不错呀简单一点更好”李江道。“可是夫君作为汉华王国大统制的儿子,如果名字太普通了,这会不会与大多数人重名,这要是”“说什么了避讳啥的需要这样吗他们爱叫这名就叫这名,反正咱们的儿子如果不喜欢当这大统制也正好毕竟最是无情帝王家,你别看夫君我地位崇高,但若干年之后,要是你我儿子不是这块料,这就是害他还不如让他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那样最好”李江即刻说道。“啊夫君难道你”听到李江之言的张娟顿时愣住了,她从未想过李江对于自己儿子的安排居然会是这样。在她的认知观当中,汉华王国虽然算不上帝国,但也是海外强国,而李江这位大统制虽然没有称王称帝,但是实际上权利已经等同于帝王了。如果他不支持自己的儿子继续担任王国的实际掌权者,那这样下去,自己的儿子肯定不会有机会了。怎么办怎么办”张娟心中不免焦急起来,作为一个古代人,张娟的心思显然无法跟李江这个现代人相比,在她眼中,自己的儿子必须得是王国继承人,而不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想到这,张娟不禁把目光投向了李江,而李江此时显然没有注意到张娟那忧郁的眼神,他此刻正在逗弄着自己的儿子。“咳咳”见到李江不理睬自己,张娟不由轻轻咳嗽了一声。李江这才转过头来看向了一脸担忧的张娟,询问道:“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叫大夫来看看”“不用了”张娟看了看李江,最终还是没有将心中的话说出口。取名一事就这样过去了,可张娟心中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她不是对取的名字不满意,而是李江对于自己儿子将来做什么的态度。作为一个传统的古代人,这种子承父业,继承王位的思想注定了她不理解李江的这种做法,如此这般,她越想越不理解,越想越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所以整夜都没有睡着。而恰巧这天,李江因为有急事一直呆在书房之中,所以这让张娟更加心烦意乱,直到凌晨才睡去。到了第二日,李江这才发现了张娟的异样,他急忙询问了起来,可张娟却并未言明,而是保持沉默。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三日,李江这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是说错了什么,所以这天他准备找张娟好好谈一谈,可不料想,事情偏偏就这么凑巧。就当李江准备找张娟谈一谈时,尚阳与徐海东急匆匆的赶到了大统制府,说是有急事求见李江。没办法,李江只能暂时呆在书房之中,接见这二人。片刻之后,二人急匆匆的走到了书房之中,尚阳率先说道:“启禀大统制出事了”“出事了出了何事”李江心中一愣,不由看向二人问道。第四百五十六章汉华报随着徐海东与尚阳的叙述,李江的眼神之中也不禁露出了一丝凝重,他没想到不经意间的一次忽视居然会演变成如此模样。这样任凭谣言流传下去,可是不妙呀这对于汉华王国的统治将会带来新的挑战,说不定会让汉华王国陷入无尽的动乱当中。“没想到还真是没想到暗处的敌人亡我汉华王国之心不死呀”李江感叹了一句,随即陷入了一片沉思之中。回想起前几日的一件小事,他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原来,就在数日前,他去东阳城一处商业聚居区视察,顺便发表了一封言说,大体内容便是鼓励汉华王国商人多向外扩张,多讲外地的物质输送到汉华王国来。李江这样做目的自然是想要让汉华王国发展更加快速,民间的资本虽然比不上汉华王国国家的资本雄厚,但架不住人多呀就目前来看,汉华王国民间的商人至少超过了三千人之多,而且还有近百个大型商号,可以说民间的商人资本已经快接近国家资本的三成了。这么多钱,必须转换成物资流通,继而钱生钱,来获取更多的财富。本来那次演说也没有什么,反应算不上很强烈,大家的热情也并不算高涨,李江自己更是没有放在心上。然而他在演讲之中的一席话暗含着现代世界观在其中,其中有一条便是鼓励商人参政议政的。其实也不算是参政议政了,他只是说未来商人的地位可能会变高,而不再是士农工商最末尾了。还说,可以在县一级建立咨议局,当地商人可加入其中,与县衙工商当地发展大计。而且这还只是李江的一个设想,并不会如未来西方那些资产阶级那般肆无忌惮,毕竟目前还是以封建社会为主,皇帝或者说最高统治者还是一个人,而不是一群人。可就算是如此,当李江说出了这个雏形之后,在一些有心人的挑拨引导下,这个消息越传越广,越传越变味,传到最后居然变成了李江将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以商人来代替官员,管理整个汉华王国。如此一来,这个谣言瞬间就引爆了社会的议论,汉华王国国内,不管是农民工匠、还是官员,亦或是书院书生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而涉及的商人这群团体,更是诚惶诚恐,他们很清楚目前的社会地位,这则消息一经传开,他们苦笑连连,只得四处躲避,以防被人围攻。实在是这则谣言太可怕了,不仅挑动了儒家弟子或者说是所有书院学生的神经,就连官吏、工匠乃至是种地的百姓都开始为之愤愤不平了。这算什么这样下去,汉华王国不就变成了一个商人完全做主的国家了吗所以此事的可怕顿时引起了徐海东与尚阳的注意,他们都是聪明人,自然清楚这是有人在暗地里造谣且推波助燃,否则这样的消息不会传得这么快的。因此,他们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大统制府,将此事告知了李江。而此时的李江也是一脸苦笑,事实上他当时也是随口一说,并未彻底想好,而且就算未来设立咨议局,也只是参政议政,就如后世那人大一般,拥有参政权,而不是掌权者,是从旁辅助的。在李江的完美设想之中,商人这个群体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这一块蛋糕还是得分一块给他们,否则商人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而且还必须立法以确定他们的地位。但绝对不能将整个汉华王国演变成资产阶级掌权的国家,因为那是赤裸裸的剥削,而且对于李江这位深受红色教育的现代人而言,这也是他无法接受的。再说,现如今也没有这个条件,李江觉得至少也得需要上百时间才能培养出一大批资产阶级来,而目前至多也就是这样的共和国体制,或许到了他儿子继位时,会演变成君主立宪制,但也只是有可能,未来到底会走向何方,谁也不知道。“咳咳此事的确事关重大,这样,你们即刻召集官员,务必安抚住他们情绪,千万不能因为躁动情绪影响日常公务”李江想了想,看向二人言道。二人见李江已经重视了,也顿时松了口气,他们怕就怕李江真的会如谣言那般行事,到那时,他们失去权力是小,整个国家都会因此陷入大乱才是大。“你们先退下吧我再想想对策”就在这时候,李江又开口对着二人说道。“是大统制”二人应了一声之后,随即退了出去。而这时候,李江也开始陷入一阵沉思当中,他思来想去,觉得解决谣言的最好办法便是将谣言背后的真相给揭发出来,而且必须要快,要将真相让汉华王国的每个人都知道。“看来只有这样一个办法了,幸好雕版印刷已经改良到了巅峰,各府各县的邸报也健全了,这样以来,只需稍加改良,便可对了报纸不如办一份报纸”忽然间,李江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瞬间拿起了一旁的纸笔开始写了起来。很快一份有关报纸的详细方案写了出来。十日之后,汉华王国各府各县最为醒目的位置便张贴了一张告示,并且请了专门的人进行解释,而后在各府各县之中开始出现了一份名为报纸的东西,许多识字的人也开始发现这份名为汉华报的报纸之上刊登了不少信息,最为醒目的位置还有着一则名为“未来掌握在汉华王国国民手中”的文章。这则文章不仅仅使用百姓们能够看懂的半白话半文言写的,而且其作者居然还是汉华王国大统制。这下,汉华王国的百姓们明白了敢情这东西就是官府内部的邸报呀只不过一个是供应朝廷官员看得,而这则所谓的汉华报则是提供给百姓们看得。“咦大家快看这则文章这是大统制所写的,大统制说了未来不会让商人们掌权的那个消息是谣言”第四百五十七章千古未有汉华报一出,这则导致汉华王国差点大乱的谣言瞬间不攻自破了,李江这位大统制在汉华王国的威望还是非常高的,所以当他在报纸上澄清此事之后,大部分人都已经明白了这则消息只不过是谣言罢了,不能当真。如此一来,这件事便这样平息了,虽然还是有一少部分人半信半疑,甚至还有一些别有用心者言说这只不过是李江的策略,到了未来,李江便会更改的,可这样的说法很快就被大部分支持李江的人给掩盖了下去。得知消息之后,李江与大多数官员一样,长长松了口气。而松口气的同时,也让李江有了一丝感悟,在他想来,此事若不是他处理及时,并且通过报纸的方式更开他的真实想法,此事恐怕不会这么快就被处置好所以关键还在于舆论,只要他能够掌控舆论,这些谣言便会不攻自破,因此李江觉得是时候趁着国外无战事来修养内政,稳固汉华王国本土了。也是,自汉华王国建立以来,几乎每年每月都在打仗,虽然大部分时间并未波及到国内,但是军队士卒疲惫,耗费的钱财与物资也是无数的,而且国内也因为李江没有多少精力,虽然有比加大的发展,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未有多大提高,与他国相比还好,可与开国时相比,却依旧没有什么变化。最为明显的体现就在于,百姓的钱没有增加多少,购买力未得到明显提高。这可不行一个国家要强大,不仅仅是兵力要强大,而是国力要强大,而国力的强大就在于综合的强大,财富要增加,兵卒要增多,武器要先进,百姓素质要提高,人才要增多,教育要提高,总之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国富民强。因此,李江觉得必须好好弄一波种田了,而不是一味的向外扩张开展,夺取土地。在仔细琢磨过后,李江决定先从律法开始进行改革,之所以要从律法开始,是因为法是根本,汉华王国在李江的设想之中必定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而不是肆意妄为,所以其他改革就必须以法律方式确定下来。这样一来,改革就有法可依了,大家也能够觉得这是对的,毕竟法律都规定了。而汉华王国目前实行的法律也就是汉华王国建国之时,李江组织尚阳等一批人参照大明律编写出来的,说真的,这么多年下来,还有许多地方不尽人意,有着许多漏洞,所以这次,李江决定一方面查漏补缺,一方面增加新的法律条文。除了法律条文还,李江觉得最为重要的便是教育改革了。目前汉华王国的教育依旧沿袭的是大明的科举,虽然做官的途径已经有多种了,但教授的知识依然还是老一套,大部分都是四书五经,即使书院也不例外。所以,李江决定将一些比较粗浅的现代知识传授下去,比如农业、化学、以及物理小知识、这些东西他准备编写成小册子,就跟后世十万个为什么似的,主要是让百姓们增长见识。其次,李江还准备开办各种工科班,而教他们的人都是工匠,只是这种工科班并不准备对民间开放,而是对于那些书院之中的书生开放,以便让他们在学习四书五经的同时能够真正有所得。除了这些,李江第三步便是改革金融税收了,对于商人,税是一定要收的,而且必须增加比例,但是与此同时,也会给予商人许多优惠,比如对于那些主动建设当地基础设施的商人便会予以少收税收的待遇。这样一来,商人们便会争先恐后的建设当地,如此这般便能够建设国家对于当地基础设施的投入。思索到这,李江决定就暂时定下这三步改革了,其他改革待到这三步改革实施的差不多了之后再论。李江明白,改革肯定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支持改革的,所以他只能温水煮青蛙,一点点来,而不是一蹴而就,导致改革困难重重。三日之后,一则消息登上了汉化报的头版头条,消息十分简单,汉华王国大统制向各界征求汉华王国律法漏洞及不合理之处,若有认为当今汉华王国大律不合理之处可向当地官府说明,当地官府必须整理不合理之处成册报给政务堂。而后政务堂会根据李江的意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