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191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48      字数:4634
  d事用途,这让李佳航极为为难,他深思了片刻,最终还是遵从命令,不过他觉得必须将村子里所有人都绑到一条绳子上来,这样才能更安全一点。所以他即刻请了村长过来,在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之后,他总算是搞定了村长。第二日,他便与村长一起把渔村的渔民都给搞定了,二付出的除了钱粮歪,还有一份修筑工作,而这份工作可是有钱可拿的,而且雇佣之钱还不低。对于濠境之事,李江自然是极为清楚的,毕竟这本来就是李江安排的。他之所以在那埋一颗钉子,就是想以备后续计划开展。至于具体是什么计划,这之后再细说,此时暂且不提。第三百九十七章重要情报大明京营,又称大明禁军,明太祖朱元璋以应天为京师建立大明后,便在京城内外设四十八卫,统称为京卫。后来明太宗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登基时期,又将京卫增至七十二卫,随后又以此为基础将京卫扩编为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统称为京营。在之后,景泰年间,皇帝朱祁钰听从于谦的建议将三大营改编为十团营。其后,虽然京营之制屡变,宪宗时立选锋,武宗时设两官厅,嘉靖时又重建三大营,但这一统称却一直延续了下去。不过京营的强盛与衰落却与此时宣宗皇帝儿子朱祁镇有关,可以说京营在此时之前是最强大的,到了宣宗儿子朱祁镇也就是明英宗手中,随着土木堡之变,大明京营几乎全军覆没,虽然后来建立了新的京营,但底子已经没有了,精气神也不存了,因此到了明朝中后期,大明京营可以说是名存实亡了。而如今的大明京师,皇宫之中,宣宗看着英国公的奏折,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奏折上张辅言说自己老了,想要辞去与京营相关职位。也就是说他要从中军都督府都督一职之中退下来。要知道这中军都督府可是五大都督府之中最显赫的武职。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便严禁宦官干政和掌控京卫。同时,明太祖朱元璋又严格的划分了武将与文官的权限武将只管领兵,文官只管理政,并且朱元璋还明确规定文官、武将地位平等。文官为六部,武官则为五大都督府,这两者直接对皇帝负责,总管天下军政一切事物。就就比如这五大都督府分部为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作为英国公,又贵为中军都督,英国公可以说是武官之中第一人了,而且他又是大明朝如今第一名将,即使是柳升也无法与他相媲美,他这时候提出辞官,明宣宗似乎明白了什么。对此,他只是微微一笑,便将奏折放到了一旁,没有对此做出回复,是既没有反对,也没有赞成。如此结果,朝臣们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们不敢说什么,就算是御史台也不敢弹劾。英国公府,张辅端着茶小心翼翼的喝着。一旁坐着一人,此人白发徐徐,是位老者。“基辅,你说陛下到底是何意思了”张辅看了一眼身旁坐着的男人,淡淡说道。“国公不是心中有数了吗为何要问老朽吾了”一旁老人回答道,他边说边微微一笑,似乎话中若有所指。这老人乃是张辅家乡的一位族老,这次来他府上,也只不过是恰好遇上了而已。对于自己的这位族老,张辅是极为尊重的,先不说他的身份摆在了,就是这位族老的睿智也是极为让他尊敬的。何况,他这位族老尽管一直未曾做官,但在陛下心目中可是地位很高的,据说在太宗时期,太宗还曾问计于他。“唉吾就是发愁呀这三杨步步紧逼,整个文官集团已经实力大增,长久下去恐怕会陛下呀似乎全然忘记了太祖太宗的教诲了”张辅叹了口气道。“所以你就上书辞官你这招以退为进你以为整个三杨看不出来,陛下看不出来其实陛下早就看出来了,从你上次上书要下西洋,扬国威,陛下就看出来了否则陛下如何会顶住朝臣们的压力,提前下西洋。”老者看了张辅一眼,随即说道。相比张辅,眼前老人看的2更透彻,他明白,自太祖打下这天下之后,就吸取了宋一代抑制武官,扶持文官的教训,而是文物平衡,而太宗又引入了宦官作为两者平衡,如今今上更是延续了太宗做法,不仅在加大内阁权利的同时,也提高了锦衣卫宦官的权利。“基辅你说陛下会不会”“会什么”“陛下身体可是一日不如一日了,这太子如今不到三岁,如此”“慎言国公此话就别说了陛下目前可是春秋鼎盛,这话一旦传出去可是要杀头的”“唉是呀不能说但朝臣们谁不明白了尤其是三杨与皇后”濠境。此时已经是七月份了,天气热的不行,而离大明下西洋船队启航也就整整两个半月时间了。没错下西洋的日子就定在了今年九月下旬。此事已经定下,具体是哪一天会看当地海况与季风等因素,不过这一切似乎与此时的濠境没有什么关系。可真的没关系吗答案当然是否虽然此事与渔村村民没任何关系,但李佳航却一直收集着广州府香山县的相关消息。这一日,他偶然收集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消息。李家二哥的院子里,李佳航颇为震惊的看着眼前这个给自己带来重要消息的半大小子。眼前的这个半大小子是李佳航的本家,今年刚满十四,但已经可以出海捕鱼了。据他所言,他今日刚刚准备回返渔港时,救了一个人,这个人已经被李佳航给控制了。因为那人是一名军中士卒,而且应该还是水兵,他身上受的伤很重,虽然不致命,但救治他醒来需要费一番功夫才行。一个水师士卒,却受了伤,而且还飘到了这附近海域,这不得不让李佳航起疑。他在仔细询问眼前半大小子,又看了看这水师士卒身上的东西之后,目光最终停在了那一枚插在那水师士卒北部之上的箭杆上。“居然是南征军的箭杆难道是那位柳侯有动作了”对于这位一直与黎利对峙,驻守在安南北部与广东广西两地的南征军主帅柳升,李佳航自然非常清楚,包括他麾下各营旗号箭杆铠甲等都有过了解,这箭杆一看就是来自于南征军的,而这水师士卒却是来自于福建水师的。可以说这两地相隔很远,这福建水师士卒又如何会被柳升的南征军射击这其中莫非隐藏着什么重要秘密第三百九十八章陛下要来了福建水师负责的乃是福建沿海的海防,而且如今下西洋船队就停靠在福建长乐港,而南征军则归于柳升麾下指挥,其箭矢都刻有专有的印记,是很难仿制的,如今这样一名水师士卒被这样一杆箭矢射中,这其中的秘密值得李佳航深究。于是,他将此事即刻上报,很快李江便得知了这个奇怪的现象,李江思索了片刻,也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不过他还是下令兰芳社动员所有力量查清这种奇怪现象其中的缘由。十日之后,大统制府内,李江再次得到了消息,也明白了这其中隐藏的真相。而且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名水师士卒居然不是大明人,而是倭国人,而且此人跟随福建水师一支船队驻守在广州府,但因为某些原因被人给发现了他是倭国人间谍,继而被追杀,但他最终还是逃走了。此事看上去只是一件小事,但其实却涉及到了倭国,如此一来,事情就无限放大了,倭国派遣间谍到南征军来所为何事南征军的最重要任务是镇守安南,倭国派遣间谍潜入其中,莫非是想从中牟取利益或者想从中浑水摸鱼不成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这对于南征军而言,都是绝不可饶恕的,因此南征军主帅在内部清除各种间谍是极有可能的。如此解释,在李江看来,似乎一切都很合理,可是李江总觉得事情没有这般简单,他拿着送来的情报,看了又看,但始终像是觉得缺了点什么,一直没有想通这其中的奥秘。“会是什么了”李江小声嘀咕了一句,目光在那份情报上扫视着,忽然他看到了一份大明舆图,目光落在了琼州岛之上。“莫非是它”忽然间李江似乎想到了什么,但随即又摇了摇头。倭国要想占据琼州岛,根本是不可能的,毕竟他们本土离琼州岛太远了,如果说他们想要牟取东番或者琉球,那还有可能。“如果不是,那会是什么了”李江重新整理了一下思绪,再次沉思了起来。李江这边正想不通了,此时在倭国的一座小岛之上,有着一间木屋,木屋建在了山中,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手持一柄武士刀跪在了一个年轻人面前:“主上任务失败了”“为何会失败”那年轻人眼中闪过一丝杀意,但很快就消失不见了,可面前的老者却犹如陷入了冰窟窿之中,他很清楚面前男子的实力,若是再失败,他就只能切腹自尽了。“是那位柳侯发现了鸠山一郎所以潜藏在大明南征军之中的所有人都暴露了”“这个混蛋让他保持单线联系,他就是不听,不仅自己对了此时他人了死了没有”那年轻男子忽然询问道。“回主上,失踪了,应该没有被大明军队抓到”老人答道。“失踪怎么回事”那年轻人一听,眼睛一瞪,顿时大怒道。老人听到年轻人的询问,随即将事情的经过仔细说了一遍,听完,那年轻人沉默了些许,立即道:“立即动用其他潜藏的探子,务必要找到鸠山一郎,绝对不能让他落到大明军队手上,否则吾等就要暴露了”“主上请放心,即使鸠山被发现,也无法查到大将军身上的”老人郑重其事说道。“还是要小心行事,如今大明船队即将下西洋,此事必须足够重视”“属下明白”“嗯下去吧”“是”福建长乐港,大明下西洋的船队就停靠在此地,此时的港口之中,各型号舰船都停靠在港湾之中,其中最大的那二十几艏之上,工匠们正在做检查工作,以防出现漏水的现象。不远处,郑和与副使王景宏以及一众军将书吏正缓缓朝着港口走来,走到码头之上,郑和看了一眼那二十多艏大船,而后道:“王副使,水手招募完毕了吧”“回总兵官,已经全部招募完毕了”王景宏恭敬回答道。“嗯那就九月二十八日吧到时候季风也差不多了吾这就去将事情禀告给陛下”郑和点了点头,看了一会船队,随即说道。晚上,郑和正在写上奏的奏折,忽然屋外一阵骚动,很快郑和便看到王景弘急匆匆的走了过来,他看到郑和,立马说道:“总兵官大人出事了陛下有圣旨”“哦快快有请”郑和一听,顿时一惊,但很快就回过神来,立马说道。片刻之后,一位宦官走入了前厅,此时郑和与王景弘二人已经跪在那了,待到宦官拿着圣旨走入前厅之后,二人即刻道:“恭迎圣使”“两位大人不用客气陛下可是说了,两位大人可以站起来接旨您两位年纪也大了,这跪着接旨还是不要了”那宦官是个人精,他自然知晓陛下对眼前两人的信任,笑着说道。“是”二人对视了一眼,随即站了起来。在一番简单仪式之后,郑和总算明白了这次圣旨的内容。“推迟一个月陛下要来亲自主持起航下西洋”郑和暗自嘀咕道。郑和确实很惊讶,陛下身体他是知晓的,如今他居然要到福建来,这么长的路途,这般折腾,陛下身体如何受得住,想到这,郑和即刻在奏折之上补上了一大段劝说的话语。而后,他将奏折封存,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汉华王国东阳城。李江极为震惊,望着兰芳社从京师送来的情报,不解道:“那位陛下居然要来福建虽然下西洋很重要,但亲自前来会不会太看重了莫非这其中有其他原因”李江在想,以那位陛下的身体,别说长途跋涉,就算是出皇宫恐怕都很难,他为何要这般执着要来福建了要知道此事随便派一个封疆大吏来就足够了,再不济派朝廷六部的重臣也就够了,为何一定要亲自前来了第三百九十九章三则让人意外的消息对于那位陛下的反常举动,李江是左思右想也没有想明白他到底要干什么,不过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李江一边让各大军区的都督加紧备战,一边命令兰芳社的探子,尤其是京师的探子,让他们密切注意皇宫中的那位一举一动。而与此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倭国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东番的那一个殖民点,他严令一旦遇到倭寇,尽可能抓活的,因为他想从其口中弄出一点情报,因为他总觉得这倭国在计划着什么阴谋。事实上,李江还真猜对了,倭国的确是暗流涌动,征夷大将军府与天皇之间看上去极为和睦,但其实倭国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