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187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48      字数:4671
  d他立马说道可李江对此却有些不高兴,但他作为大统制,还是将对尚阳的不满给忍住了,没有说出来而是对着徐海东挥了挥手,让其退下了。“说吧到底何事这么神神秘秘的”李江待到徐海东离开之后,板着脸对着尚阳说道。尚阳也似乎看到了李江异样的脸色,即刻说道:“大统制之前您可是交代徐主事接待暹罗国使团”“是又如何这又何不妥暹罗与我汉华王国敌对,派徐海东去接待已经很看得起暹罗了难道还要吾去接待他不成你别再劝了,此事我心意已决你还是多与农矿司合计,关心一下百姓的稻田吧这次大雨来袭,也不知道会不会使稻子倒伏,你即刻派多路钦差大臣前往各地巡视人员就从农矿司里面挑”李江道。第三百八十八章郑全的可惜尚阳说不过李江,再加上李江乃是汉华王国的大统制,他只能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转身退下了。而李江在尚阳走后,也不禁陷入了一阵沉思当中。虽然他嘴上这么说,但事实上李江觉得尚阳所言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虽然暹罗国如今国力大损,但控制人口众多,实力在周边也是最强大的,不到万不得已,李江是不会对其全面开战的。再说,目前汉华王国所需要警惕的是大明,其他各国最好是不要轻易与之发生冲突了。“唉要不待到暹罗使团前来,我就去见上一见反正只是一会功夫,大不了之后的事情让徐海东来处置好了”想到这,李江最终还是稍稍改变了主意。二这些,尚阳自然不知道,此时一肚子不解的他已然来到了农矿司衙门。在与农矿司待了一会之后,他即刻带着四人回到了政务堂。此时他尚阳虽然不是政务堂总理大臣了,丹毕竟位高权重,再加上他之前身份以及李江的命令,这政务堂各位大臣也不敢放肆。尚阳一路走到政务堂最内的一间房屋,点了几个官员的名,而后让其与农矿司那四人一起组成了巡视钦差大臣组。尚阳安排这几人分别前往各府巡视之后,随即来到了造船坊。在这里,他见到了悠闲的郑全。此时的郑全已经升官了,他担任了市舶司总领事,这是一个兼任市舶司主事与造船坊的新官位,按照品级来算,与尚阳品级只差半品,位列从三品之列,在整个汉华王国都是顶尖的。但郑全却完全不在乎,作为曾经的琉球王子,他这一生经历的太多了,也看透了,所以权势对他而言已然成为了浮云,他此生只希望能够造船,造出更多更大,更强的船出来。一间不大的房屋內,屋内的陈设极为简单,一桌矮小的方桌前,尚阳与郑全对坐着。方桌之上,放着一壶茶,四个杯子,郑全为尚阳倒了一杯茶之后,随即为自己倒了一杯。而后他拿起自己那一杯,放到了鼻子前,吸了一口茶香,淡淡道:“尚兄,你可是有些日子没有到吾这里来了,今日前来有何事”“呵呵郑兄,莫非吾尚阳有事才会上来这来”尚阳却是一笑,也拿起了面前的那杯茶喝了一小口道。“尚兄就别隐瞒了你哪次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反正吾有的是时间”郑全微微一笑,回道。郑全这话的确是实话,他虽然乃是市舶司总领事,但其实除了大局需要掌控外,其他事宜都是掌控在他麾下那些官吏手中,尤其是市舶司,他只是一个甩手掌柜,根本没有深入插手市舶司内部事宜。倒是这造船坊,尤其是东阳城的造船坊,郑全废了不少心思,而汉华王国其他区域造船坊,也是郑全带入建立起来的,可以说郑全就是汉华王国战舰建造第一人。不过,自从各地造船坊步入正轨之后,他就不再那般拼了,每天除了陪子女妻儿外,也就喝喝茶,看看书,顺便去自己的书房研究造船。为此,他不仅让人专门修建了一座房屋供他制作战舰模型,还雇佣了许多制图徒弟,让他们画图。而且,他还遵照李江的指示,时常去航海学院上课。可以说,他此时已然成为了造船巨匠,是一位造船大师,而不是一个官吏。再说回此时,就当郑全开口时,尚阳却是一阵苦笑道:“唉还是瞒不过你呀”叹了口气之后,尚阳看了郑全一眼,又继续说道:“此行原本是来告诉你琉球的一些事情,但是观你如此,吾觉得还是算了”“哦琉球多么熟悉的名字,吾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你说琉球事宜,不会是那个家伙又作死了吧”郑全说到这,满脸不屑。对此,尚阳自然知晓郑全所说的那家伙是何人,他苦笑道:“郑兄,其实那人早就死了他的后裔也被后来居上者杀掉了,甚至之前的国王也死了,如今的国王是自立为王,处境很是艰难,琉球王国内一片动荡”当尚阳将最近琉球王国所发生的事宜告知郑全之后,他原本以为郑全会有所触动,可他失望了,郑全居然毫无反应。过了片刻,郑全道:“尚兄你所言其实于吾来说都无意义了对于琉球,对于那个王位呵呵在吾看来,那只不过是一个牢笼罢了”“呃好吧那咱们不谈这个,还是谈点别的吧对了大明将再一次组织船队下西洋,此事你可否知道”这时候,尚阳也似乎感觉很尴尬,随即说道。“下西洋总兵官还是那位郑大人”听到尚阳之言,郑全顿时一愣,不由道。对于大明下西洋一事,其实他也所耳闻,不过他毕竟不是政务堂内部成员,所以一些事情并不知晓。“是的还是那位副使或许还是那位王公”尚阳点了点头回道。说到这,尚阳停顿了一下,随即又道“据大统制所言,估计下西洋的时间在今年七月到九月之间”“规模如何”听完尚阳之言,郑全想了想忽然开口问道。“船队至少有三百于艏各型舰船,光宝船就有二十多艏,可以说这是大明下西洋以来,规模最大一次,人员至少有近三万人”尚阳道。“宝船都有这么多还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那位陛下还真是下了血本难怪大统制这些天一直催促吾尽快赶工建造新战船”郑全愣了一下,笑了笑说道。而后他又不禁露出一丝可惜之色,说道:“要是能够弄到宝船的图纸就好了”尚阳听到郑全之言不禁笑了起来道,微微摇头说道:“郑兄太想当然了那宝船可是大明国之重宝,如何会轻易被得到”“是呀这样的国之重器即使花费大代价也得不到真是太可惜了”郑全点了点头,一脸失望。第三百八十九章海外诸国反应南京守备府,作为此次下西洋的副使,王景宏却并未如外人所想象的那般欣喜。当然,他并不是为自己多次担任副使而生气,而是因为这次下西洋实在太仓促了,而且据自己的下属回禀,这次因为下西洋人数过多,人员协调组织比起之前困难了许多,而作为副使的他也为此身心疲惫。毕竟他年纪也大了,再也不是之前几次下西洋那般年富力强了。何况作为宦官,他本来就比正常人要衰老的快,如今的他已经快吃不消了。可他不敢对此事怠慢片刻,这毕竟是皇命,是绝不可违背的。“唉算了既然陛下如此心急,那就到十月出启航吧不过这事必须得跟总兵官大人商议一下,最后报请陛下决议”而就在副使王景宏连连叹息之际,身在福建长乐港,此时大明下西洋的船队正静静的停靠在港湾之中。港口之中一座府邸内,作为正使,总兵官的郑和正在听取属下汇报下西洋的准备工作进展情况。“大人目前各型号舰船均已准备就绪,但人员,尤其水手还未完全招募齐全,兵卒等人员配备倒是齐全了”“嗯此事本官已知晓,你暂且下去吧”郑和听完下属回禀,随之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郁,随即挥挥手让对方下下去了。“是大人”待到那人离开之后,郑和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站到了窗前,此时夜色已深,郑和却毫无睡意。作为六次下西洋的主官,郑和已经对下西洋诸事极为熟练了,可这次,他总觉得心里没底,隐隐约约要出事。或许是他年纪大了,精力不比从前了,亦或许是因为这次陛下宣旨下西洋时间太过仓促,因此让郑和自身有些不适应。但这些都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让郑和极为担忧的还是那个最近几年在西洋、东洋极为活跃的汉华王国。作为大明对海洋极为熟悉的大臣,郑和从永乐初年就一直赞同开海权,兴贸易,将大明之威传遍海外诸国。而且他同样也知道,海外很大,各国实力虽萧,但也有不少强国,比之国内那些固步自封的酸腐大臣来,他的眼界可开阔许多。如今那汉华王国强势兴起,西洋、东洋诸国尽都臣服于汉华王国,再加上汉华王国本身就是一个汉人王国,这自然让郑和极为忌惮。他虽然屡次上书当今陛下,一定要遏制汉华王国崛起,但因为种种原因,汉华王国一直没有得到遏制。“希望吾的担忧是多虑了如果唉算了算了”郑和轻轻叹了口气,望着窗外星空,嘀咕了一句,而后久久不语。大明东北,朝鲜王都之中。王宫之内,朝鲜王夜不能寐,他望着躺着身边的美人,心中极为烦闷。“来人”“王上不知有何吩咐”“更衣”“是”一个时辰之后,天渐渐闷闷亮了。大殿之中,一众朝鲜重臣均在小声议论着。而这时候,一名宦官匆匆走入大殿对着底下大臣道:“四位辅臣王上有旨,还请到偏殿”站在诸位大臣前方的四位大臣一听此言,虽然心中极为不解,但还是照做了。很快,朝会便散了,朝鲜王并未来上朝,而是与四位辅臣议事之后,就匆匆回了后宫。但不久之后,便传出,朝鲜将会派出一支正式使团由一位辅臣率领前往汉华王国的消息。虽然此消息跟百姓们没什么关系,但一些大臣,尤其是一些亲近大明的大臣却极为愤怒,他们一边想要进宫劝阻,一边则将此消息传到大明去。而其实不仅仅是朝鲜王的变化,在对待汉华王国这个问题上,此时倭国也极为敏感。倭国如今虽然偏安一隅,但对于海外诸国尤其是与大明朝鲜相关的事情,极为关注。对于那汉华王国自然也极为好奇,再加上在倭国境内已经出现了不少与汉华王国相关的商品,因此此时倭国上下许多手握大权的家族与番主都开始有了各自想法。除了倭国对此有巨大反应外,其他如琉球,暹罗等国也有了些许动作。尤其是暹罗国,随着内部叛乱被平定,暹罗王再次与一众心腹商议,决定派出一支正规使团前往汉华王国,其目的除了和解外,还有试探汉华王国对于大明下西洋一事的态度。没错对于大明这次再下西洋,不仅仅是汉华王国反应很大,就算是暹罗等国也是极为警惕。大明乃是天朝上国,其实力远远超过海外诸国,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再次重启下西洋,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暹罗国之前就有称霸西洋的念头,后来满剌加建国之初,就是因为大明的干涉,否则暹罗国早就吞并满剌加所在领土了。后来,随着郑和几次率领船队下西洋,暹罗国的野心也一再被打压,后来太宗朱棣驾崩,仁宗继位,停了下西洋,如此这才让暹罗国松了口气,也因此野心再次膨胀起来。这不,就在前年,暹罗国打垮了吴哥王朝,令高棉帝国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可以说暹罗国再次强大起来。然而面对汉华王国,暹罗国却再次收到了打击,不得不和解,但如果大明再次有念头掺和暹罗国向外扩张一事,那暹罗国就真的要完了。毕竟一个汉华王国就够暹罗国罪受了,如今再加上大明,那暹罗国别说有野心了,恐怕连如今的领土都保不住。何况暹罗国这些年扩张步子太大,领土虽大,可内部却不平静,众多势力都蠢蠢欲动,即使暹罗王也很难压住他们。如此这般,暹罗王急切希望能够“安抚”住汉华王国,再静观其变。至少在大明下西洋船队到来前后,暹罗王不会有任何大动作。而事实上,不仅仅是暹罗国,西洋仅存的几个小国与其他众多土邦都安静了下来。第三百九十章暹罗使团来了随着大明下西洋水师出发时间越来越临近,李江以及汉华王国也越来越低调。但事实上,汉华王国的备战也到了关键时刻,就比如各地的粮食储备,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说到这粮食储备,其实,不仅仅是最近一段时间,汉华王国上下在储备粮食,自建国之初起,李江就曾经下令,汉华王国各府各县都要兴建储备粮仓,各级官府都必须重视储备粮制度。而政务堂更是将此事当作重中之中来看待,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暴雨突袭,稻田之中有不少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