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179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48      字数:4679
  d“你说的不会是真腊哦不高棉残余势力吧”李江忽然想起了什么,随即说道。“不错,据说高棉虽王国,但残余势力却还在,因此此援军或许是属于高棉残余势力他们或许看上了施信军队想要借此赶走暹罗军,意图复国”第三百七十一章大明宣德五年安南南部战火重燃,这是李江所没有想到的,他之前觉得施信虽然与黎利不和睦,但也不会这么快就翻脸,可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一巴掌战火提前了李江更没有想到的是,施信与黎利之间的战争很快就吸引了外部势力的干涉。北方,大明南征军已经在那位柳侯的率领下蠢蠢欲动,西部,高棉帝国亡国之后的残余势力也被吸引了过来,暹罗国那就不用说了,此时的他们虽然败于汉华王国之手,但在整个东南亚,他们就是霸主,因此这么好的机会,他们怎会放过。除此之外,在安南南方,也就是原本占城国所在区域,亡国之后的占城国残余势力也开始暗地里拉帮结派,准备反抗甚至推翻黎利的统制。因而从目前的战局形势上来分析,黎利这位原本的安南霸主已经变得腹背受敌岌岌可危了。事实上,黎利所面对的情况比李江分析的还要糟糕。因为如今的黎利麾下兵力还在不断减少之中,他麾下原本十多万兵力,几乎每天都有人逃亡,逃亡最多的一次达到了四五千人之多,可以说,除了他原本的一部分心腹外,也就四万多人是跟他一条心的,其他五万人根本就是凑数的。至于地盘,他虽然依旧占据着占城国的土地,可因为手下兵力没有那么多,统制当地的基础更是薄弱,因此赋税根本收不上来,不仅赋税收不上来,就连当地许多贵族也开始不欢迎黎利了。因此黎利能够控制的也就那么几个府,十多个县了,至多不过百万人口。而这些区域钱粮根本没有多少,如果长久下去,他准会完蛋黎利处境危急,李江自然是不想看到,虽然他是敌人,可是一旦他被消灭,那施信就会一家独大,这怎符合汉华王国的利益,因此李江决定必须帮助黎利暂时稳住局势,顺便敲敲竹杠赔本的买卖李江自然不会做,至少得割地赔款才行,也不要多少,只需要能够支付汉华王国出兵军费即可。“咳咳两位,以两位意思,必须出兵相助黎利”李江扫视了二人一眼,随即道。二人一听,心中顿时有谱了,事实上他们就是这个意思,毕竟是当了这么多年高官了,深知政治乃是战争的延续,但反过来,战争也必须符合政治上的需求。就目前而言,相助黎利是极为符合汉华王国利益的。打定主意之后,李江即刻派了人前往黎利那,十日之后,也就是在大明宣德五年一月初,李江收到消息。黎利迫不及待的答应了李江提出的要求,而且他还额外提出,只要能够帮助他度过难关,他可以将占城国原有领土交给汉华王国管理。可是李江却对此只是笑笑,并未答应,占城国那地方虽然比较重要,但有一两个据点就够了,占领其全部领土,根本就是个烂摊子,只会浪费兵力。何况,就目前汉华王国的领土而言,已经足够大了,今后李江的计划也只会尽量开辟商路,稳定周边局势,以周边各地资源使汉华王国不断壮大。如此一来,领土对于汉华王国就不那般重要了,反倒是人口,一直是汉华王国最为急需的。当然,也不是什么人李江都会要,而且就算要了,李江对于他们的安置也会有所区别这些都扯远了,还是说说如今施信的情况吧。在李江坐镇东阳城的这段时间内,兰芳社的情报不断被送到他的书案上,也正是通过这些情报,李江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汉华王国出兵还为时过早,因为施信虽然引来了外援,但并未过分信任,何况他的北部还有大明南征军的牵制,因此黎利的处境还未到绝境。黎利尚未入绝境,李江自然不会出兵,这是李江的战略,也是黎利所希望看到的。没错事实便是如此。原来自从与汉华王国达成暗中协议之后,黎利就后悔了,这可是一大笔钱,二十万两的出兵费,还要加上许多矿石,以及数万人口。这样的代价,黎利原本就极为心疼,可是数日前,形势对他极为不利,因此他只能咬着牙答应,可是现如今施信大军按兵不动,局势暂且恢复了平静,黎利自然后悔了。可他也不想想,如果没有汉华王国相助,他能够抵挡住施信进攻大明宣德五年一月底,东阳城的春节刚过,整个国家的百姓就开始为一年的生活忙碌奔波了。尤其是春耕就快要开始了,所以各地百姓除了各种准备为,也趁机将家中的一些东西拿到市集上去卖,而家中没有东西卖的,也趁此时机去各地工坊去上工,赚点零花钱。至于各地官府,也乐的自在,除了提供大量钱财来弄几个大工程,比如修桥修路,修水利等,这样既解决了老百姓的工作,也解决了当地基础设施贫乏的处境。至于那些富户,也跟紧官府的脚步,拿出一部分钱粮来帮助当地官府修建基础设施,弄个好名声,也同样方便了自己。尤其是道路的修建,这些富户尤其是那些大商人,极为热心,恨不得一天就把道路修好。而相比汉华王国各地的大动静,李江却闲的慌,因为开年以来,虽然施信一直派兵南侵,但大规模战争并未发生,自然李江也不用为之操心。他每天除了与张娟厮混,也就溜溜狗,钓钓鱼,至于政务与军务,他都交给了手下那帮人。这天,平静的西洋再次大乱了起来。只是让李江有些意外的是,大乱的区域并不是安南或者占城国,而是暹罗内部。没错,如今的东南亚霸主暹罗国发生了内乱,一方面,原本的高棉帝国残余势力大举进攻暹罗国所占据的原有高棉国领土,一方面,暹罗国国王王室开始争权夺利,有几个王室成员居然联合在一起造反。第三百七十二章新品种暹罗国内乱影响的不只是安南战局,即使是云南周边,只属于大明的许多宣慰司都影响到了。尤其是与暹罗国接壤的许多宣慰司,宣抚司,这些土司尽管受到了大明册封,但事实上都是独立的部族势力,对于大明,虽然恭敬,但却喜欢相互攻伐,对于暹罗国这个庞然大物,尽管敬畏,但有时候也会入侵其国咬上一口肉。这不,趁着国内内乱,这些土司开始不断入侵暹罗边境村寨,掠夺人口与物资,弄得此时的暹罗国国王极为心烦。而此时的安南,黎利更是欣喜若狂,他在得知暹罗国自顾不暇之后,即刻趁机组织大军反击施信。施信因为暹罗国撤兵,再加上被黎利突然袭击,一连损失了好几个县。但这还不是最为主要的,最为主要的是施信损失了五千多兵力,这可都是施信精兵。损失五千精兵的施信自然极为心疼,可是此时说心疼已经来不及了,他一边调兵遣将阻挡黎利的攻击,一边向大明南征军求助。那位柳侯得到施信的求助之后,却并未有所动静,毕竟他做不了主,只能上奏京师,这一来一去,时间至少得一个月。施信没办法,只能将目光投向李江的汉华王国,可李江此时怎会松口,他如今的打算是坐山观虎斗,想要利益最大化。在李江这碰壁的施信大骂李江,据说当天得到回复的他甩了好几个珍贵的瓷器。但大骂过后,施信也没办法,他只能一边尽可能招募新兵,一边继续寻找盟友。暂且不说安南战争,就说此时大明京师。进入大明宣德五年,当今那位陛下身体可谓是一日不如一日了。尤其是昨晚,更是陷入了昏迷之中,如果不是御医救治及时,恐怕就危险了。要知道,如今这位陛下仅有的子嗣最大的也就两岁而已,这样的年纪,一旦当今陛下驾崩,大明的朝堂政局就会出现大震荡,整个大明国运就会动摇。也是,这可是涉及国本,继位之人如果年纪太小,那必定会出现权臣或者权后,到那时朝堂肯定会动荡不安。好在,在经过几日修养之后,那位陛下重新开始上朝,病也好的差不多了,而除了脸色有些异样外,其他倒是看不出什么。大朝会下朝之后,大臣们陆陆续续下朝了,可就当这时,一个小宦官匆匆走到英国公张辅身边,小声道:“见过英国公,陛下口谕,宣您去觐见,就在后殿之中”“哦公公客气了吾这就随您前去”后殿之中,明宣宗朱詹基坐在那,看着奏折,他虽然脸色有异,但为了这个江山,他还是硬撑着,看到张辅到来,他让一旁服侍的宦官搬来了椅子道:“给英国公赐坐”“是陛下”一旁宦官即刻应声去搬椅子了。而这时候,张辅也即刻诚惶诚恐道:“谢陛下赐坐”“嗯你先看看这个吧”明宣宗将一份奏折递给了张辅,而这时候椅子也搬来了,张辅坐下之后,明宣宗也随之坐了下来。张辅看了一会奏折,眉头瞬间皱了起来,抬头看向明宣宗道:“陛下,此奏折所奏之事发生多久了”“具体时间不知,但奏折是昨日递上来的”明宣宗道。“哦那陛下此事必须答应下来边关好不容易安定,再不能起战端了”“可这会不会太损国威了”朱詹基不由迟疑了一下道。毕竟这可是大明退让,那鞑靼得寸进尺,若是大明再退一步,那天下臣民会如何说,他们会说你大明天子为了退兵,不惜将祖宗基业拱手让人。“陛下这只是暂时退让一旦兵力到位鞑靼不仅将会主动退让,而且还会留下出兵借口,最为重要的是,战马吾大明目前最缺的还是战马”“战马也是好吧你让朕再想想吧”明宣宗叹了口气,随即说道。大明京师的所发生事情,李江自然不知道,毕竟此事极为隐秘,再加上时间的关系,如今兰芳社就算得到消息,也很难及时传过来。汉华王国东阳城大统制府。“报报”“出了什么事”李江听到外面有动静,即刻询问道。“许主事有急事想见大统制您”“许主事许云轩他不是调任到农矿司了吗让他进来”李江所说的许云轩,其实是新调任的农矿司主事,他因为之前就曾经任大明农官,因此在来到汉华王国之后,一直在农矿司做事,后来因为政绩突出,就直接被调任了副主事。后来,李江见他对于农业种植有着独到的见解,所以直接升任他做了农矿司主事,至于原有的农矿司主事则另调他处了。“参见大统制”很快,一道人影匆匆而来,此人长的虽然跟个老黑奴似的,但其实年纪不过四十,是正宗的华夏人。他之所以又黑又老是因为他几乎天天泡在地里,这才变成如此模样的,可见他对于农业种植的痴迷。可以说他为了研究李江提供给他的杂交思路,费尽了心思,每天除了吃饭睡觉,连家也不回,李江就听说他妻子已经埋怨过他许多次了,连自己儿子也很少管。“嗯你找我有何急事莫非是番薯与土豆杂交有新发现了”李江似乎想到了什么,即刻站了起来,说道。“大统制一猜就中的确,按照您之前提供的思路,吾已经栽种出新品种了”“哦亩产多少是番薯”李江一听,即刻追问道。“对亩产八百斤”许云轩兴奋的回道。“八百才这么点算了目前能够拥有这么高产量已经很高了”李江听到许云轩的回答,一开始还很失落,但回头一想,又苦笑道。的确,这样的产量,即使是番薯这种高产量作物也算是极为不错了,毕竟此时不是现代,那些亩产上千斤的番薯在目前这时代是不可能存在的。第三百七十三章不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对于粮食的增产问题,李江是格外看重的,这几年里,他可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就是为了能够增加更多的粮食,而且还在全国大建粮仓,为的就是在移民之后,不会出现大规模粮荒。但粮食因为种子的缘故,始终无法大规模增加,因此好的品种一直是李江所要求的。之前他已经派人去占城弄了许多占城稻,希望能够借此获得更多粮食,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他一厢情愿罢了。谁说占城稻的亩产就一定很高,事实上,如今的占城稻尽管比普通稻种亩产要高,但也高不到哪里去,比之现代的杂交稻,那简直就是一个人天上一个地下。而且这年代,就算是号称高产的番薯与土豆皆都如此,这些东西根本无法跟现代相比,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种子没有杂交,优选良种的缘故。所以,李江直接将自己所知道的孟德杂交豌豆法大概原理告知了农矿司的人,尤其是田不易,他对此极为感兴趣,他更是发誓一定要当当代炎帝。只是,在如今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