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157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47      字数:4646
  d当一艏艏舰船靠岸之后,港口码头上,人头攒动,许多来此迎接舰队归来,以及看热闹的百姓商人聚集在这里,显得颇为拥挤。作为政务堂总理大臣的尚阳一见这情况,也是眉头紧皱,他立马下令调派巡防营士卒前来维持秩序。也就在这时候,一队队士卒开始从运兵船上下来,很快他们就排成了两队,将中间通道留了出来。就当在场之人都有些看不懂时,又有几百人两人或者四人一组抬着一个个木箱子从舰船上艰难的走了下来。在场之人数了数,居然有近百箱之多。“你们说那些木箱内装的是啥呀看那些士卒,这么戒备森严,而且抬的似乎很辛苦的模样,箱子内不会装的是金银珠宝吧”“金银珠宝这要是真的,这里有近百箱,这不免也太多了吧”“别猜了这就是金银珠宝,据前天吾回来的表弟硕,大统制灭了三个西洋小国,搜刮了其国内众多金银珠宝,前几天已经有舰船运回来一批了,这次肯定是还未来得及运回来的”就当大家议论纷纷争论时,忽然听得一个商人打扮的男子小声说道。“刘掌柜,你这消息过时了这些金银可不是从那三国搜刮来的,而是那西洋其他小国之中怕吾汉华王国攻打他们,自愿献出的金银珠宝”“那几个小国不仅献上了大量金银,而且还赔偿给吾汉华王国大量领土了”“是吗吾汉华王国居然如此强大这恐怕已经成为了东西样国家之中第一强国存在了就算是旧港,也没有吾汉华王国强大”事实上,那个商人还猜的真不错,这些木箱之中所装的还真是三国赔款,与之前搜刮的加在一起,李江得知至少价值五百多万两白银。而且这还是粗略估算,或许还会更多。五百多万两呀这要是放在明末,李江觉得这太少了,但此时乃是明初,五百多万两银子的购买力至少能够比得上明末时期的五千万两白银。这可是一笔惊天巨款如此多银钱,够汉华王国花费三年了。如此这般,这怎能不让李江兴奋,他甚至在想,要不要再灭几个西洋小国试一试,可一想到如今格纳斯与腾格尔斯还在与暹罗国水师纠缠,他便放弃了。目前,李江已经将四个混编作战营尽皆撤了回来,独留下水师主力战舰对付残余的敌舰。至于是否继续攻打暹罗国,李江觉得还是算了,这暹罗国人口太多,军队数量至少有十几二十万,光凭李江这不到两万人军队,去暹罗国国境之中作战,代价太多了,或许会深陷其中,到时候反到得不到半分好处,不如只派水师滋扰沿岸。而且水师此刻最主要的目标是扫灭天方势力,毕竟天方势力在整个西洋,还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此刻不趁其势力大减,大举进攻,更待何时当然,李江除了考虑到暹罗国人口军队众多这个原因以外,他之所以不再对暹罗国开战,还是在顾虑大明对此事的态度,他可不想惹得大明忍无可忍,不顾一切也要派遣水师远征他汉华王国。要是真的惹得那位陛下脸面尽失,恐怕汉化王国的日子真的就不好过了。毕竟前段时间,传的沸沸扬扬的赐婚一事,如今似乎被人给淡忘了,那位陛下居然没有再派人来宣旨,将此事一直这样拖着,这让李江有些拿不定那位陛下的心思了。所以此刻,他觉得还是低调一段时间为好,毕竟这段时间,汉华王国将整个西洋诸国都闹翻了天了第三百二十八章树欲静而不风不止李江的刻意低调,令得整个汉华王国都处于蛰伏之中,最近一段时日,汉华王国除了接受西洋三国的割让领土外,再无其他举动,就连对暹罗、占城以及黎利三方势力的妥协,汉华王国也是低调处置,并未大肆张扬。如此这般,整个西洋、东洋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平静当中,如果不是有着之前的几次重大战争,海外诸国之人甚至会认为这一切从未发生过。然而,正所谓风虽平,但浪为平,此时此刻,表面上西洋诸国以及风平浪静了,可是李江深知这些小国只是屈服于汉华王国强大的水师战力之下,但暗地里却对汉华王国已经恨之入骨了。而对于这些,李江其实并不在意,这些西洋小国始终实力太弱,不堪一击,李江真正关注的还是那暹罗国与那被打残的天方教徒势力。事实上,李江对于天方教这些极端教徒是极为看重的,他觉得这些被洗脑的家伙比暹罗国可要强多了,他们不仅掌握着大量舰船,而且还掌握着大量财富,最为重要的是整个马六甲海峡周边诸国,包括天竺南部以及东洋如苏禄国、吕宋国乃至是文莱国,皆都受到了天方教的影响,可以说此时的东西洋已经分为了两大块,一块便是以汉华王国为首的华夏文化,一块便是以天方教为首的天方文化。而其中如天竺教徒或者如旧港这等单独的势力,其实已经起不了多大作用了,他们只有真正的中立或者投靠其中一方的选择。至于如墙头草摇摆不定,这种中立,已经不会被容许了。对此,此时坐镇旧港的施二姐深知这一点,她算是看清楚这西洋局势了,要么旧港紧紧抱住大明这条大腿,要么彻底倒向汉华王国,紧跟其步伐,否则单纯的中立,已经不可能了。两个选择,施二姐本人其实是倾向于投靠汉华王国的。而原因有二,一是远近问题,而是观念问题,这远近就不用说了,大明的势力集中在了东南沿海与北方,而汉华王国虽然王都离旧港很远,但在西洋海域,却驻扎着规模庞大的舰队,而且士卒虽然不足一万,但却都是精锐之中的精锐,最为重要的是,汉华王国掌控着这世界上最强大的火炮。而原因之二,便是双方观念问题,大明对待旧港,只会是对待番属国甚至是连番属国的待遇都不如,往往是瞧不起旧港宣慰司这种类似于吐司的政治势力的。而汉华王国则不同,施二姐觉得那位大统制似乎很愿意与他国平等相交,遵循的往往是商业上的外交,在交流上,大明是远远比不了汉华王国的。而且,此时的旧港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如果旧港能够与汉华王国待价而沽,或许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反观大明,施二姐认为大明对海洋似乎并不重视,对于旧港的重视也远远不及汉华王国。所以总的来说,施二姐还是倾向于与汉华王国合作,甚至是彻底投靠汉华王国的。可她这样想,却并不代表她麾下的人都跟她这样想,事实上,经历了叛军攻占旧港一事之后,施二姐的威信已经大不如前了,那施信暗地里一直在兴风作浪,扰的整个旧港都不安宁。这点,施二姐是极为清楚的,可她目前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解决此事,她明白一味打压甚至是杀人是绝对不信的,必须让旧港强大起来,在整个西洋的地位壮大起来,这样才能提升她的威望,她也能够凭借此威望坐稳这个宣慰使的位置。也就在施二姐为之深思之际时,此时离旧港不远的一处小城镇内,数十人正潜藏在一栋大院内。此时天色已黑,大院之中并未掌灯,借着月光,一群人正站在其中两人身前,似乎在聆听着那站在最前方的那位年轻公子训话。“咳咳都记住了吗此事只许成功,绝不能失败否则尔等家人将死无葬身之地”“公子请放心吾等明白了”“嗯一月之后,本公子要看到成果散去吧”“是公子”说完,身前的数十人瞬间退了出去,很快就消失在了大院之中。而此时,那年轻公子身后,站在一老人,老人走到一侧,有些担忧说道:“公子,此事会不会太急了一点”“不此事不能不急眼看那贼婆娘正一步步投靠汉华王国,本公子必须破坏,甚至是夺取她手中一部分力量,而水师是不能动的,但其他士卒或许可以想办法收买一部分,尤其是这些人,他们原本就是当地的豪族,依靠他们,本公子自然可以掌控”“报公子暹罗有密信送达”“暹罗国快将书信呈上来给本公子”“是公子”大院之中,正厅内,那年轻公子让身旁老者点燃了灯火,他坐在堂前,拿起书信,撕开信封看了看,目光瞬间瞪的老大,满脸愤怒,紧握的拳头一拳砸在了书案之上。“混帐这些该死的天方教徒竟然得寸进寸又要人又要船还要钱他以为本公子不知道他们那些破事不行绝不能任凭他们狮子大开口必须”“去,将山田本义给本公子叫来”“是公子”今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此时此刻,大院内,议论声持续了好几个时辰,最后,一道黑影刷刷迅速出了院落,很快,院落之中就出现了近百名倭国武士,这些倭国武士都手持武士刀,一脸凶残,而站在他们面前的正是那年轻公子与一旁的山田本义。没错眼前的这位年轻公子正是在暗地里兴风作浪的施信,而他身旁的这位名唤山田本义的则是一名落难的倭国大名,不过此时他只是一个武士了。数年前,他因为被其他大名打败,不得不逃亡,最后被前往倭国求援的施信给救了,后来施信几次相助的他,再加上报仇无望之后,他便死心塌地的跟着施信,希望能够有朝一日封爵拜侯。第三百二十九章大明宣德四年除夕一过,马上便进入了大明宣德四年,也就是1429年。这一年,大明将会在那位陛下的支持下,设立钞关,而这也是宣德四年,大明最大的一件事。当然,那是历史上所发生的大事,如今的时空,因为李江的到来,汉华王国在东洋崛起,或许此事并不会发生,亦或许大明将会发生另外的大事。但不管如何,此时的大明,整体而言,算是比较平静的,年节一国,那位陛下便开始了处理政务,不过因为春节还未完,因而朝会并未召开。但是一向勤政爱民的宣宗皇帝便召集了锦衣卫指挥使秘密商议起来。不久之后,在大明宣德四年的第一次朝会上,宣宗皇帝再次下旨,将会将王室之中的一位郡主下嫁给汉华王国大统制。至于具体是何人,旨意并未言明,但有消息从宫中传出比,似乎是那位曾经的汉王子女。不过汉王此时已经被大明这位宣宗处死了,毕竟那可是造反大罪,之前宣宗没有立即处死已经对他仁至义尽了,后来这位汉王朱高煦自己找死,那就没话说了。而在处死汉王朱高煦之后,宣宗并未放过他十个儿子,接连将其处死了,如此按理说朱高煦应该没有后人存在了。但事实上,宣宗皇帝还是对朱高煦的女儿网开一面,将其贬为了庶人,而且此女并未进入宗室档案,所以严格上而言算不得是皇家子女,但毕竟血脉存在,再加上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提及,而史书上也未记载,所以将此女以郡主身份下嫁给那位大统制,其大臣们的阻力要小的多。当然,这还只是小道消息,具体圣旨并未即刻下达。而且就在不久之后,宫中又传出要另选王室之中的藩王之女下嫁给那位大统制。对于这两个不确定消息,京师的人都不禁为之津津乐道起来,毕竟此事乃是开国一来头一回,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事实上都不不符合祖宗规制,但若是前者,或许阻力会小一些。京师传出的消息,潜藏在京师的兰芳社分舵自然得到了消息,他们很快就将此消息通过陆路与海路分别送往了南方。而当李江得到此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了,此刻暂且不提。汉华王国东阳港。选择低调行事的李江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内部的整合与治理之上,他首先召集了负责教育工坊以及商税三大块的负责人,跟他们详细了解了情况之后,即刻下令今年将会拨付二十万两用于这三大部门日常所需的经费。对此,尽管财政司有些不满,可是这可是大统制的命令,而且去年汉华王国搜刮了近五百万两银钱,这点小钱,财政司也就咬着牙迅速拨付了。而此时,议事大堂后厅之中。李江正在对着徐海东叮嘱着:“徐主事目前国库比较充盈,这移民工作,我可以做主,拨付八十万两,不过这笔钱,你必须保证至少移民三万人,而且必须是青壮男女占据绝大多数,你能否做到”“啊八十万两三万人行大统制,您请放心,别说三万人,就算是五万人,吾也给您弄来”“哦你可别吹大话,我可要的是华夏人,起码八成以上都是华夏人,其他人也必须是工匠或者其他有一技之长者,那些种地的,我可不要”李江一听徐海东之言,不由笑了笑,随即道。“大统制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此时吾移民司早就有了好几条移民渠道,与吾汉华王国合作的牙人大掌柜都有几十个,他们只要有钱,几万人完全可以弄来不过时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