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128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45      字数:4735
  d,思来想去,直接就将其推给了了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去头痛了,反正琼州属于广东管辖。如果真出了什么大乱子,倒霉的还是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而广东承宣布政司一见如此情况,本就对广西承宣布政司看不顺眼,现在又送麻烦到吾之境内,他等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尤其是三司的那三位从二品大员,他们立即联合起来与当地官员一起上书朝廷,这下,广西承宣布政司麻烦大了相比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来,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可就要逊色许多,而且朝堂上人脉也不足,因而这一通运算下来,朝廷再次下旨,严厉训斥了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如此这般,三位大佬只能再行商议,另想他法。也正是在他们三人为之发愁之际,蓝英的文书到了东阳港。原来蓝英报告的情况,让李江眼前一亮,从大明移民,这不就是一个大好机会嘛。如今的广西,汉人虽有不少,但是僮侗苗等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对于这些人,不得不说,他们是华夏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祖先就是三苗之一,二三苗又是华夏三祖之一蚩尤后人。如此可见,这些主要聚居在广西的僮侗等族,都与汉人一样,同为华夏人。而且自从先秦以来,汉与僮就有了广泛交流与融合,比如秦末南越国,就是赵坨建立的。还有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冼夫人,她本就是僮族人的祖先,还有明中期的抗倭狼兵,更有近现代的广西子弟兵。可以说,对于华夏而言,僮族与华夏之间早已不可分割了。而且他们汉化得与真正汉族人相差无几了,除了少许习俗与服饰,他们大多数都能将汉语,也认同汉人的祖先观,也信仰道佛。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所谓的蛮人乱民,其实都是一些普通僮民,其中还有不少流民,他们人数足有十几万。也正是因为人数太多缘故,在叛乱平定之后,对于这些人的处置,不管是当地官员还是朝廷,都处理的格外小心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再次引发叛乱。而事实是,这些人他们根本不是真心想要叛乱,他们与大多数百姓一样,都希望安居乐业,他们之所以会参与叛乱,除了那些僮族大寨的寨主古惑威胁外,还因为当地一些官员败类征税太严重,欺压他们太过,他们才不得不反叛。因此,对于这些人,李江觉得若是可以直接与大明朝廷联系,将其移民到汉华王国来,相信不管是大明朝廷还是广西当地官吏,都会乐意的。当然,猜测归猜测,李江可不会冒冒失失的去真的上书,这样反而会引起大明的不满与怀疑,他觉得最好是在大明朝廷内部官员或者是广西当地官吏提出来。而且这其中还需要旧港宣慰司配合,更需要有一位朝廷重臣牵头。思来想去,李江自然想到了陈诚,陈诚虽然早已致仕,但毕竟人脉尤在,如今,李江只需让陈古写信给他,朝廷那就不成问题了。而广西当地,他觉得可以交给蓝英负责运作,让他找一个不高不低的官吏,最好是有海商背景的,这样一来,由他给广西承宣布政使司三位大佬提建议就顺理成章了。除此之外,他还需要给旧港宣慰司宣慰使写一封亲笔信,让她帮忙撮合此事。李江相信,一旦她上书大明朝廷,这分量肯定是极重的,毕竟旧港宣慰司处于西洋,熟知西洋情况。而且李江也不担心那位宣慰使不答应,因为他已经为旧港宣慰司准备了一份大礼。这大礼便是汉华王国从上次与满者伯夷国签订协定之后,获得的两处海港。没错,就是新村与杜板。这两个港口,他准备移交给旧港进行管理,这样一来,旧港获得了利益,李江也得到了实惠。毕竟这两个港口对于汉华王国如同鸡肋,就算上次签订协定,法理上承认那是属于汉华王国的,李江也没有急着去重点开发,因为汉华王国在西洋那片海域有蛟龙港一个据点就够了。何况,这两个据点靠近苏希达几个哥哥占据地盘范围,难保他们不对这两个港口垂涎,还是趁机甩掉这个包袱给旧港为好。当然,其实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目前来看是非常小的,一则是上次满者伯夷国内战,汉华王国再一次证明了其实力,二则,苏希达几位哥哥目前最大敌人还是那位曾经被俘的女王,毕竟满者伯夷国已经一分为三了。大明宣德三年六月初。北方京师倒还不是很热。可是此时坐在龙椅上的宣宗皇帝却十分头疼。今日上朝,有好几位大臣建议重新考虑处置广西蛮人一事,甚至还有一大臣硕,可以将巴蜀之地那些叛乱的蛮人与广西之地那些蛮人一起送到西洋去。而宣宗皇帝此前更是接到过广西的奏折,言说广西布政使司也有此意,不过他们建议直接送到东洋汉华王国那海外偏远之地,让大明的附属国头疼去。其实对于这种建议,宣宗皇帝是比较认同的,他目前最担心的还是北方蒙元残余势力,对于国内这些小型叛乱,他真的不愿意花大心思来处理。可是他之所以不立即下旨,却是另有原因,准确的说,他是看到朝廷重臣里面,三位杨阁老还未发话。第两百六十六章再移民数十万在宣宗朝,名臣众多,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三杨了。所谓的三杨是指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人,他们三人为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而且,三人均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皇帝时还加大学士衔辅政,人称“三杨“。时人更是咸称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又以居所,称士奇为“西杨“、荣为“东杨“、溥为“南杨”。其实此时的三杨对于此事的看法也是犹豫不决,一方面他们担心若是不将这些反叛的普通百姓安置好,今后还会惹出麻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一旦圣上金口一开,将来肯定还会照例处置,会有更多的华夏百姓被送到海外去。而事实上,这三人其实是反对海贸的,是反对下西洋的,他们是传统的文人,而传统的文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遵循儒家传统文化观念,在他们看来,天朝地大物博,无需下什么西洋,而且下西洋只会耗费国力,得不偿失。然而,此事他们若不同意,他们也觉得十分难办,这绝对不是涉及一个人或者一位大臣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全国大部分官员的事情。因为地方的稳定乃是当地官员最想看到的,若是处置不当,或者时常发生暴动或者反叛,地方官员也十分头疼,也连带着负责此事的朝廷相关官员头疼。如此一来,当今圣上也会时常头疼,而观大明如今,北部边疆,北元残余力量大有南侵之势,边疆上的摩擦更是日夜加剧,若是这时候处置不当,会酿成更多的祸患。因此对于这件事,三杨干脆默不作声。唯独英国公张辅站出来说道:“启奏圣上,臣以为此事当下旨问询汉华王国,若是汉华王国同意接收,自当为吾大明幸事毕竟此事事关番属国”“嗯英国公言之有理,那就这样吧先下旨探一探汉华王国的口风”宣宗坐于龙椅上,点了点头,即刻道。英国公张辅虽然未曾明说自己赞不赞同,可在场的大臣都是聪明人,瞬间就秒懂了他之言。他话中意思很简单,那就是给大明找个台阶下,让汉华王国来接受这些麻烦祸患。很显然,他也是赞同将这些隐患直接送出海的。而有了三杨默认,英国公张辅的支持,此事自然很快就得到了通过。于是不久之后,一队人马便连夜出了城,朝着广西而去。而几乎与此同时,另外一队人马也迅速奔着东方而去,像是要出海南下。时间一晃便到了大明宣德三年七月。此时南方天气已经相当热了,而西洋与东洋那就更不用说了。东阳港江心居,虽然利用硝石制成了冰块,整个书房之中都弥漫着冷气,可是一出了屋子,李江就是汗流浃背,不一会就跟洗了个热水澡似的,全身都湿透了。来到议事大堂后厅之后,张桐刚刚整理好送来的文书,李江就进入了厅内。“大统制,刚刚有一份从大明南京直接送来的文书,是加密的”“哦加密的莫非是兰芳社送来的”李江一听,愣了一下,即刻让张桐出去了,而后他转身从身后的一小柜子之中取出了一个木盒,木盒是带锁的,其内装着密码本,是李江亲自编写的,都是用前世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编写的,目前除了李江与少数兰芳社的几人能够懂以外,就连蓝英都看不懂。没错这是一份最高加密级的文书一般是用来传递极为重要的事情的。一刻钟过后,通过密码本,翻译结果出来了,看完仅有几句话的翻译结果之后,李江顿时开怀大笑起来。“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搞定了真是太好了”李江暗自嘀咕了一句,拿了一份空白文书,而后在其上写下了几行字,盖了大统制印章之后,便随即叫来了张桐,让他即刻将将其送到港口,派遣快船快速送往历州港。按照之前的预估,这一批所谓的“叛乱隐患百姓”,大约有十三万七千人,这些人之中大部分都是青壮,老年人少年很少,这让李江更为高兴,毕竟这可是青壮呀这么多人,如果用船运输,肯定需要大量舰船,如果光是使用西洋军区的舰船,那肯定是不足的,因而,李江只能让格纳斯招募商船,最好是广西本地的商船。这样一来,就能更快将这些人运送到汉华王国所掌控之地,免得大明又反悔。当然,运输方面其实还好解决,李江担心的是这么多人运到东阳港来,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安置,而且还需要一位重臣去专门负责此事,该派谁去,也是一个大问题。派去之人必须懂得民事,也需要懂得军事,能够统帅军队,以防其中的刺头闹事。而且,将这么多人一下子都运到东阳港,肯定会引起不少混乱,李江觉得最好是能够分批次分分地域安置,绝不能一咕噜全都运到东阳港来。除此之外,还需要防疫病、建房屋,调拨生活用品,甚至还需要调拨最为重要的粮食。可以说,这些事情很零碎,但非常重要,思来想去,李江觉得还是让徐海东来处置。一来,他本就是文官,二来他本就是移民司的主事,负责此事也有一定经验了。于是,他很快就把徐海东叫来了,将事情详细给他说了一遍之后,又叮嘱他道:“记住务必注意防疫绝不能出现大规模死人情况”“大统制请放心,吾会尽全力安排的”“嗯你办事我还是很放心的这样,给你三日时间,拿出安置方案来”“是大统制”徐海东犹豫了一下,应道。而后,徐海东转身出去了,而李江又翻开了另外的一份文书看了起来。突然,他眉头紧缩,像似看到了什么,一拍桌子,大骂道:“混蛋又是这些天方教徒”第两百六十七章这事蹊跷看完另外的一份文书,李江不禁大骂了起来。文书是从西洋军区送过来的,文书之中说又有一艏汉华王国商船在航行到苏门答腊国时,触礁船毁人亡了。其实对于这种事情,李江本不会因此生气的,毕竟在这个时代,翻船是常有的事情,是天灾而已,算不得什么。可是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艏商船了,而且沉没地点都在同一海域,而事后李江派人调查结果却是一无所谓,连一个活着的船员都没有。后来还是蓝英汇报说那片海域曾经有不少海盗出没,只是几年前已经消失了,也因此,许多商船都比较放心走苏门答腊王国与满剌加国之间的那必经海峡。这附近有着许多西洋小国,除了苏门答腊,还有黎代,那孤儿国,还有许多土邦,势力比较复杂。不过这里因为临近旧港宣慰司,所以这些小国基本上不敢乱来,唯独那满剌国,因为国力日渐强大,因而想法也就多了。这不,随着大明久久没有南下西洋船队,这里的海盗也渐渐多起来,他们不断滋扰着过往舰船,尤其是商船,深受其害。旧港宣慰司几次联合周围各国打击海盗,可终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什么大作用。反而因为这些小国与海盗们的联系,海盗因此获利颇丰,久而久之,这里的海盗就成了大隐患。而对于这些,李江自然也知道,只是之前因为没有汉华王国的商船经过,因而他也没有在意。可现在,已经有好几艏商船在这海峡同一片海域触礁沉没了,而且居然没有一个活口,这就让李江十分奇怪了。因此,他立即让蓝英去查,很快一个偶然的消息让蓝英彻底查清了这其中的猫腻。敢情这几艏商船根本不是什么触礁沉没,而是直接被附近海盗劫杀了。或许是这些海盗也知道汉华王国不好惹,因而故意布置成触礁沉没的模样,又到处散播谣言,以求能瞒过汉华王国。可他哪知道,随着兰芳社的逐渐壮大,兰芳会盟虽开设的各种商号客栈已经遍布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