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56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42      字数:4817
  d实验局,调度局,甚至这些局中又细分了不少,毕竟工建司管辖着工坊建设以及城建道路码头港湾等有关施工方面的各种事务。书写完这些管理机构名称之后,李江又开始思索各个管理部门人员配置,比如每一个司拥有主事几人,协助副主事几人,分别为何称谓,除此之外,这些副主事具体职能,管辖范围,这些他都一一确定写在了纸上。编排完这些之后,李江又重新将其所写内容重新过目了一遍,当他看到人员安排一栏时,不由小声呢喃道:“主事一人,副主事两人,可以倒是可以,只不过这工建司所管辖范围太大,是否将其拆分为两个司,再设置若干局呢”斟酌了片刻,李江最终觉得拆分工建司就不必了,还是在此基础上多设置两名副主事即可。于是,在定下这些之后,他又详细考究了一番,确定了整体管理部门具体构架之后,他转而思索改革后的兵制构架。说到兵制,其实以前在夏威夷岛时,李江就进行过兵制改革了,但那次因为种种原因,改革依旧不怎么彻底,如今随着战局、人数规模等变化,许多小问题也随之出现,因而李江决定还是稍稍将兵制修改一番。当然,这次兵制修改幅度并不会太大,主体还是以营为主,但却分为了主力作战营与留守辅助营。前者自然为打仗而设置,而后者则为防卫各地而组建。两者其兵制构成,人员装备,皆都有着一定差异,毕竟后者作为留守营,作战任务并不会太重,平时也就是防守巡逻,充当的是衙役巡逻工作,属于二线军队。但前者就不同了,战兵营不仅需要天天训练,月月训练,而且要系统训练,甚至对照华夏古代兵书兵法进行冷兵器训练,除此之外,李江还准备将热武器训练包括三眼铳,震天雷,乃至是火炮射击训练加入新兵训练之中。第一百二十二章兵制与明教为了更好的适应将来作战,李江决定将主力作战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混合作战营,其人数众多,也是作战营之中做多的一类,这种混合作战营包括刀盾兵,长矛兵,弓弩手乃至是三眼铳手,人数大概在五百人至六百人不等,当然,混合作战营将来还会配备火炮,不过如今因火炮铸造连战船都不够使用,因而李江便暂时放弃了配备。至于另外一类则是特殊作战营,如斥候营,远程火力营,骑兵营,这其中,骑兵营仅仅只是一个空框架,有编制却无士卒配备,并不会即刻设置,毕竟现在连一匹马都没有,而且在这西洋、东洋地域,骑兵营最好还是使用大象更合适,可大象需要专人训练,且训练时间太长,所以骑兵营就只能暂且作罢。再说这斥候营,虽然人数只有区区百人外,但就其个人能力而言,却是整支军队之中最强的,在李江的设想之中,斥候营个个都是尖刀之中的尖刀,精锐之中的精锐,是可以作为特战大队使用的,他们除了掌握各种侦察技能,还需要个人勇猛,武力超强,而且还能上可爬树登山,下可入海潜水,几乎就是全能之中的全能,堪比现代特种兵。还有这最后的远程火力营,顾名思义,它是混合作战营之中提供远程火力打击的,一般是以大型火药弓弩以及少量火炮组成的一支混合编队,且是单独设置。当然,还是那个原因,考虑到目前火炮铸造数量实在太少,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这远程火力营至多也就装备一些大型弓弩火药箭。“对了还有后勤营”突然之间,李江脑海之中又冒出了这三个字。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严格来说打的就是后勤,如果连后勤物质跟不上,一切将都是空谈。何况,没有物质补充,士卒将会饿肚子,武器损坏也得不到补充,尤其是火炮一旦配备之后,炮弹打光了,那火炮就真的成了废铁呢。因而,后勤营在某种程度上比主力战兵营还更为重要。书写了这么多,李江松口气之余,也不禁叹了口气,却是有些失落,尽管这些设想都极为科学严谨,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光是新的主力混合营就只能组建一到两个,至于其他营那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就没有人可以编排。所以归根到底还是缺人没有人,什么都干不了也是,就李江目前所掌控的人口来看,就算加上克拉雅部落数千人,也不过才一万出头,这其中还包括了近千人的战兵士卒,除此之外还有数百水手,百余名各类工匠。光从军民比例去算,这等人口规模,已经是大大超出了其正常比例了,因而要想组建这些主力战兵营,短时间内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过,暂时不能组建并不代表李江就会放弃这些设想,他准备将这些设想以表格形式整理好之后,将其放到了他原来制定的计划之中,存储了起来,以便今后查阅时能够及时寻找到。一晃七日过去了,东阳港一切事务皆都有人掌控着,李江趁此清闲时机,正好琢磨了一件事。此事说起来还跟目前东洋局势有关,他之前准备让王海滨再次率领船队北上,前往小琉球,并在其岛上设置一个移民点,以方便接收大明本土移民。然而现在想想,此设想却是有些不现实,先不说小琉球也就是琉球岛离大明本土太近,容易被大明官府察觉引来不必要麻烦,就是大明本土如今并未发生任何大型自然灾害,亦无祸乱暴动,因而流民是极少的,再加上如今大明宣宗皇帝当政,政治比较清明,地方官府也很少会过分压榨百姓,所以要想从大明本土大规模移民,是极为不现实的。可移民一事绝不能再拖了,这也是事实,所以李江思来想去,这一连七日,他都在思索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而且他甚至还几次召集过徐海东、尚阳二人商议此事,但最终却依旧一无所获。直到这一天,李江正在船坊内巡视已经下水的四艏福船时,郑全无意之中所说的一句话突然让他灵光乍现,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联想到之前王海滨冒充朝廷阁臣麾下之人一事,他觉得似乎可以从那很少出门的妇人身上想办法。原来,尽管李江依旧未曾从那妇人口中套出话来,但那妇人也对李江等人的警惕心大减,尤其是每次给他们送饭时,李江都会叮嘱送饭之人对其格外关照,如此久而久之,便让那妇人的心理防线松打开了一道口子,这不,就在这几天,送饭之人偷听了许多事情。就比如那男人其实并未疯掉,他其实是在装疯,还有如那妇人名字,男子名字等等。虽然这些并不算什么大发现,可李江觉得他等之所以如此费心费力隐瞒自身身份,其来历肯定非比寻常。而且这妇人还提到他们是整个家族本来是被株连九族的,但最终却不得不逃亡粤地,最终流落到占城国来的,由此可见,这妇人其背后家族肯定非富即贵,否则他们早就死了,而不会逃走。当然,这些是真是假都不重要,最重要还是他们在谈话时,提到一个词,准确的说是两个字,这便是“明教”没错就是那个明教据李江所知,这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大约六世纪至七世纪传入西域,而后再传入华夏内地。而自唐朝一来,明教基本上都是以造反为主,他们利用宗教吸收大量底层百姓,一旦发动暴动,便规模庞大,就如北宋时期的方腊起义,元末时期反抗蒙古人的各种农民起义。就比如元末时的红巾军就多明教徒,其首领韩林儿又称“小明王“,而且这个“明“也与明教有关。就算是那大明太祖朱元璋,其实也与明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人言说这大明之中的“明”也与那明教有关。第一百二十三章交趾叛乱对于大明太祖朱元璋的残酷镇压,明教徒,尤其是江南一带的明教徒自然极力反抗,但朱元璋乃是何人,杀人如麻之辈,他怎会容忍明教徒起义,所以在明初时期的明教徒的几次起义,几乎都在萌芽之中就被扑灭了。为此,在明教徒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明教高层人员不得不将所属力量转入地下,大部分成员也皆都隐姓埋名,甚至将基地转移到了闽浙一带,依靠海外岛屿与大明官府周旋。他们不仅与元末事情残余势力如方国珍等后裔为吾,甚至还结交一些倭寇,可以说为了反抗朱元璋,他们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一些明教高层,他们煽动当地渔民,迫使他们加入明教,朝廷几次镇压,其实都只是镇压了那些被引诱逼迫的普通百姓,真正的明教徒,其实并未有什么损失。但在明朝初期真正有大影响的明教徒起义还是发生在永乐十八年的唐赛儿起义。那是在大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西元1420年,山东益都因为连年发生灾荒,再加上当时永乐帝营建北京城,使得临近山东河南等地百姓生活十分艰难。而唐赛儿又本是白莲教徒,她利用明教演化而来的白莲教在山东地区的极大影响力,一呼百应,召集了数万人发动了这次起义。虽然永乐帝朱棣很快就派人给镇压了,但此事对于鼎盛时期的大明而言,这绝对是一件彻头彻尾的丑事,因而后来史书不得不尽量遮掩,甚至为了平息百姓怨气,永乐帝还下旨减免了当地赋税。至于那些被波及甚至参与起义之人,有很大一部分人均被杀了,但更多参与的普通百姓则被流放了。而且,因为统军者柳升最后让唐赛儿不知所踪,导致永乐帝震怒,下令将柳升下狱,将参议、按察使、布政使以及出现起义各县的官吏全部处死,甚至为了防止唐赛儿出家为尼,混入道姑行列,永乐帝在同年三月和五月下令全国所有尼姑迁往京师。如此看来,或许那妇人与其家族就是受殃及的其中一员也说不定。当然这些都只是李江的猜测,至于真相到底如何,谁也不知,可那又如何,李江关注的是移民,而不是所谓的明教,不过,如今的山东地区肯定有不少隐藏的明教徒,或者是白莲教徒,甚至还有许多因为生活所迫的普通百姓,这事应该八九不离十。如此一来,如果能够想办法前往山东地区将这些人偷偷给带回来,他们肯定会愿意跟着一起来这东洋的。只是他们虽然愿意,可要想不被当地官府发现而偷偷将他们运回来,却是很难做到,除非李江在当地有着一手遮天的势力护着。“一手遮天的势力或许可以这样”突然之间李江脑海之中再次灵光一闪,却是有了另外一想法。他觉得可以先在山东地区建立一个大型商会,以江南大商人名义在当地站稳脚跟之后,随之以重金贿赂官府,最后出高价将那些原本就有想法离开当地之人,以运送到江南开荒的名义将其运送回东阳港。至于这其中所需要注意的路引问题,其实那并不算什么大问题,虽然早在洪武年间,各级官府确实对路引极为看重,百姓各个户籍种类除了工商两中户籍,基本上是不准随意走动的,但到了永乐年间乃至是如今的宣德年间,其路引基本上是可有可无了,只要你在当地官府盖有官印,不违法,基本上就可以随意走动了。由此可见,通过这一复杂的运送流程,将数千人运送出山东是完全可以做到,只要你不做得太明显了,比如将当地某个村庄整体搬迁,或者招收几十上百人。何况,除了从大明本土移民外,从东洋、西洋各地移民华夏人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尤其是最近旧港宣慰司与周边各小国发生了冲突,身为海外大明人,其自身地位是十分尴尬的,说不定哪天就会被当地土著给斩杀了,因而如果此时趁此时机前去宣传,肯定会吸引不少移民前来东阳港的。如此,思索到这,李江不禁即刻派人叫来了王海滨,将前往大明移民一事详细告知他之后,王海滨反而沉默了下来。说真的,对于李江这种异想天开的想法,王海滨一时之间还无法回神,他需要好好斟酌思索一番。“你好好考虑一下我只能给你三日时间,回去好好想想,三日之后,船队就将起航北上”说完此话,李江便让陷入沉思的王海滨暂且先离开了。而后,他又找来了腾格尔斯,让他也准备一下,三日之后也将率领一支船队前往新村港,而后再沿着爪哇岛,一路向西北而去,以沿途招收各地华夏移民。当然,除了沿途移民一事,李江还交与了他一封信以及一项绝密任务,此任务涉及到了安南国哦不应该说是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说到这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其实自从太宗三次派张辅平定安南之后,就在安南设置官员进行管辖,将其纳为大明其中一省。然因当时大明派去官员横征暴利,再加上安南陈朝乃至是有心人挑拨离间,更煽动当地百姓造反,最终导致了叛乱再次发生。尤其是安南人黎利,此人在安南威望很高,势力很强,他趁机开始为安南独立,为自己登上国王之位做准备。很快,就在永乐十六年,黎利造反了,而且他这一造反便一发不可收拾,在宣德元年之时,也就是1426年,他更是发动三十万大军在交州与大明王通对峙,虽然王通有过几次大胜,但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