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33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41      字数:4718
  d到底是什么船型,但看得出其船的吨位大致与他率领的福船吨位相当。过了一会之后,四艏大船已经离舰队不足一海里了,此时,李江这才通过千里镜看清楚了对方的船型。前面三艏是福船而后面一艏似乎是“广船竟然是广船难道是大明粤地的海商不成”李江不由大吃一惊,他当然知晓,在如今的大明,尽管有着禁海令存在,但其实随着郑和六下西洋以来,朝贡贸易已经得到很大发展,两广地区、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已经有许多大商人在偷偷进行民间海上贸易了,尤其是下南洋,那更是屡禁不止。当然,这只是对于一些大海商而言,毕竟他们有着后台,而且这些后台势力都很硬,他们不仅有着本地官府势力照应,在朝堂之中,还有许多大佬在暗中参与。更何况,明初的禁海令并不等于禁止所有民间资本商人参与到海贸之中,事实上,明初实行禁海令仅仅只是为了以防倭寇以及海盗等势力,而不是为了单纯闭关锁国,不与国外各国交往。相反,永乐年间乃至是宣德初年,朝廷是允许朝贡贸易与禁海令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民间一些有资本的商人是可以在官方主持之下,与南洋,东洋乃至是大明其他番属国进行贸易的。而且,到了大明中后期,尤其是随着隆庆开关之后,禁海令其实已经形同虚设了,朝廷为了增加收入,对海贸并没有那般严苛。不过此时毕竟是宣德初年,能够出海的商船不是有着强硬后台,就是一些不怕死的主。因此对于这些商船,李江还是极为小心的。何况,据他所知,在两广地区,大海商们基本上都是使用广船进行海洋贸易的,而不是福船这种船型,而且海商跑船一般都是成群结队,很少有单独行动的,为的就是让盯梢的海盗有所顾忌,以降低海贸途中的风险。想到这,他再次调整了千里镜,继续观察着,突然,他有了一个重大发现,不由惊讶的尖叫了起来:“是腾格尔斯居然是他”第七十一章三方会师原来,这时候李江之所以能够立即判断出对方就是腾格尔斯他们,那是因为此时其船桅杆之上正挂着一面骷髅旗帜没错你没听错就是骷髅旗帜,这是李江特意让作坊用铜矿石颜料以及石灰将他穿越时的衣服染成的,尽管当初只制作了两面,但腾格尔斯在离开夏威夷时就被李江赐予了一面。虽然这面旗帜并不是真正的舰队旗帜,但是在腾格尔斯看来,这是伟大巫尊赐予的,这是一种荣耀,如果能够挂上,那是他莫大的荣幸。但他哪知道,这只不过是李江开的一个玩笑而已,骷髅旗是啥,那是海盗旗,而且还是死亡之旗。当然,对于海盗旗帜,其实真实历史上,在19世纪之前,海盗们用的旗帜并不是什么骷髅旗,而是使用各种旗帜,并没有相关规定。可不管怎样,如果能够挂上这样一面旗帜的,那十有八九就是腾格尔斯无疑了,而且这时候,李江已经下令信号旗手对着朝他们而来的四艏大船发出了信号,以便确认他们的身份。果然,就当信号旗手对着前方航行而来的舰船发出信号之后,对面的舰船也立即发来了信号,确定了前方四艏舰船正是腾格尔斯所率领的分舰队。其实,在前一刻钟,腾格尔斯也与李江一般,发现了前方航行着一支庞大舰队,其数量是他等舰队的几倍,因此最初,他显得十分紧张,不仅下令各船做好战斗准备,而且还亲自坐镇甲板之上,准备指挥作战。然而随着双方不断接近,他通过手中的千里镜模模糊糊看到了一艏艏熟悉的船影,脑海之中也顿时冒出了一个念头,让他忍不住兴奋起来。“难道真是格纳斯与菲利普率领的舰队可为何会有十七艏舰船吾记得他们两支分舰队加在一起也不过十二艏”就当腾格尔斯暗自纳闷时,随着双方舰队不足八十丈时,他这才看清了就在最前方福船的甲板上,还站着一道熟悉的人影。“巫尊竟然是巫尊难道”突然间,腾格尔斯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立马放下了千里镜,而后下令舰队立即降帆停止航行,等待着李江所率领的舰队与其回合。而就在这时,被押送到甲板上透气的王海滨正好也看到了前方正对而来的舰队,他的第一反应便是海盗或者大海商的商船,心中随即一喜。然而,待到他看向腾格尔斯,发现他满脸兴奋时,心中不免暗自咯噔一声,暗道糟糕。果然,这时候船上的水手皆都兴奋的跳了起来,他们欢呼着叫喊着,口中还喊着怪异的口音“巫尊巫尊巫尊”看到眼前这一幕的王海滨不禁一脸失望,但失望过后,他又隐隐有些兴奋与期待。“也不知道他们口中的巫尊是何等人物”王海滨小声呢喃着,他的目光直盯着越来越近的舰队,脸色也由兴奋到凝重再到兴奋。伍德拉克岛附近海域。腾格尔斯的舰队已然与李江所率领的舰队汇合了。此时,李江所在福船的船舱之内,腾格尔斯见到了李江以及其他人,当然也包括郑全与尚阳二人。刚一见面,双方都有说不完的话想要对对方说,但最终还是腾格尔斯率先向李江做了详细汇报。他将自己所率领的分支舰队从贝壳岛离开之后,再到因为遇到大风暴离开了预定航线,而后又遭遇海盗,最终胜得莫名其妙,以及他正准备率领舰队向北前往沙瑶与呐哔啴的原因都说了一遍。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俘虏的一些海盗尤其是海盗首领王海滨的大概情况,他更是着重说给了李江听。在听完腾格尔斯接近半个时辰的讲述之后,李江沉默了片刻,而后对着他道“那叫王海滨的海盗现在何处”“被看押在吾之船的船舱之中,巫尊可是要见他吾这就让人将他押送至船上见您”腾格尔斯迟疑了一下,随即回道。“不你待会再让人押送到这来此时你先将那些工匠以及算了还是我前往你之那船吧郑全,尚阳,菲利普,格纳斯,你们四人也一起跟来”说完此话,李江便带着众人出了船舱,乘坐独木舟来到了腾格尔斯所乘坐的福船之上。这时,船上的水手们都已经集中到了甲板之上,而俘虏们则被关押在船舱之内,根本看不到外面的情况。而在这些被俘虏的海盗之中,除了十几个真正的海盗骨干外,其实大部分人都是一些逃到东洋的普通种地百姓,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最终不得不逃离大明本土来到了东洋,本以为能够混上一口饭吃,但东洋复杂的形势以及猖獗的海盗,使得他们根本无心种地,因此在海盗们袭击他们村落时,他们大部分都选择了投降,跟随着海盗过上了这种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惊险日子。尽管这种日子随时都有可能丧命,但是基本的生活还是能够保障的,然而此刻他们却被俘虏了,虽然他们至今还不知道自己的下场到底如何,但大部分人都已经绝望了,在他们看来,一旦被俘虏,他们的下场无非就是被当成奴隶或者直接处死这两种。但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如果让他们选择其中一个,他们当然会选择成为奴隶,起码这样能够暂时保住性命。而且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他们觉得自己既然没有被立即处死,那就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被当成了奴隶,或者去干苦力,亦或者直接被卖给他人去干苦力。徐海东,本为潮州府人士,他虽然家境贫寒,平日里也以种地为生,但洪武初年,其祖上也是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然而自靖难之役后,家祖因为一些原因得罪了当地的官府,不得不破财免灾,最终落得个郁闷成疾而死,而后其家族也分崩离析,最终他父亲这一支只得种着十亩水田维持生计。第七十二章工资待遇可就在三年之前,因为本地一豪强想要得到这十亩上好水田,所以设计害死了他父亲,而他也落得个杀父罪名,不得不在一远方亲戚相助之下只身逃亡东洋。他本想着能够稍有实力之后再返回家乡报仇,可等他到了东洋他才发现,自己这辈子或许根本没有报仇雪恨的那么一天了。“海东海东想什么呢外面欢呼声似乎停了,想必是出了变故只是可惜吾等被关在这船舱之内”“咦船舱之门似被打开了还走进来了不少人难道吾等将要被”说话之人乃是徐海东三年以来在东洋认识的唯一一位朋友,也是从大明逃到东洋的,他叫方国民,据说还是元末明初割据势力方国珍的后裔。尽管不知道这说法真假,但这并不妨碍徐海东将他视为知己,因为他的遭遇,也与徐海东的经历颇为相似,他同样也背负着莫须有的杀人罪名,继而逃到东洋的。再说此时,被困住双手双脚的他,显得十分心慌,他用头蹭了一下同样被捆住手脚的徐海东,而后提醒道。可对于他的提醒,徐海东却并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这伙人既然没有当场被处死,那就说明自己这伙人对他们有着大用,否则直接杀掉扔入大海之中一了百了不就行了。因此,此时此刻,徐海东非但不显慌张,还极力安抚着方国民以及周围其他人。而此刻被单独关押的王海滨,却显得很急躁,因为被捆住的他在听到外面的动静之后,似乎猜到了什么,他急着想要见一见对方口中所谓的巫尊到底是何等人物然而左等右等,他依旧没有等到有人进入关押的小房间,更没有人带他出去。失望至极的他不禁叹了口气,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了。然而偏偏就在这时,黑漆漆的小房间内突然出现了一道刺眼的光亮,门忽然被打开了。很快,房间内进来了两人,正是两名手持武器的精锐士卒,他们身披皮甲,手持长矛,刚一进来,就直接架着王海滨,也不说话,径直朝着甲板上走去。而这时,李江率领着众人正在甲板上接见那些被俘虏的海盗。当然,他并没有每一个都接见,而是只选取了一些有着一技之长的海盗,这些海盗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盗,他们只是一群可怜的逃亡人而已。以前的他们,是种地的百姓,木匠,铁匠,篾匠,小商人,几乎都生活在最底层,过着深水火热的日子,而且随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不得不逃亡东洋,逃到东洋之后,他们不仅要遭受土著人的挤压与逼迫,还需要随时面对海盗的袭击与抢掠。即使成了海盗,他们也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日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而如今,甲板上,几十个人都被松开了手脚上的青藤绳索,他们吹着熟悉的海风,甚至都有些站不稳了。过了片刻之后,人群中还是一片寂静,他们低着头,也不敢直视站在他们面前的李江等人。看到他们如此畏惧,李江叹了口气说道:“各位,都别害怕也别担心,吾是不会伤害尔等的,吾亦为华夏之民,正宗炎黄子孙,不是那些海盗,吾只是一个海外行商之人罢了”此话是李江用不怎么熟悉的粤地方言说的,因此,在场的大部分人都能够听得懂。只是尽管李江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但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是半信半疑,只有徐海东与方国民二人抬起了头看着李江以及身后两人,不免信了几分。他与方国民在东洋的这几年,自然也不是白待的,对于东洋土著与华夏炎黄子孙的区别,有着清晰的认识。是不是华夏人,他们一看便知而眼前的李江以及身后两人,尽管三人皆都身披兽皮,但不管是气质还是模样,都与华夏炎黄子孙一般无二,反倒是他们身后那些身披兽皮的人,与东洋土著有几分相似。不过二人并不奇怪,毕竟在他们的认知之中,许多大明的大海商船上皆有着许多土著作为水手,而管事的却都是正宗的华夏子孙。“海东,你说若眼前之人真是海商,那吾等岂不是”“嘘嘘别说话,继续听他之言”就当方国民小声对徐海东言说时,徐海东却制止了他,让他继续看向前方。而此时,李江见众人依旧低着头,不敢直视自己,不禁皱了皱眉头,继续道“尔等无需怀疑,吾是华夏人,绝非假冒者,而且吾在此向诸位保证,若有心加入吾之商盟,吾将安排大家在工坊内做事,且给予各位一两银子月钱,逢年过节也将发放一两银子作为过节之用”要知道这个价钱对于如今的大明,其购买力可不低,明初时期,因为尚未经过隆庆开关,因此美洲的白银并没有大大流入大明,所以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可是比明朝中后期要高许多的,几乎是一比一百的比例。说的更详细些,便是如今的一两银子其购买力可以抵得上明朝中后期一百两银子的购买力。当然这只是理论算法,事实上,至多也就是几十倍差距而已,但不管如何如今的一两银子可值钱了,就以折米价而言,一两银子可以在大明买到大约三石米,而大明初期的一石米换算成市斤,也就是一百五十斤左右,也就是说如今的一两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