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
作者:小镜湖      更新:2023-06-19 09:24      字数:4220
  “监候”是收监候决。一年之中被判决“斩监候”或“绞监候”的死刑犯, 会在秋天以后被集中处决, 这就是所谓的“秋决”。“秋决”之前要进行秋审和朝审, 就是将已经判处死刑的案子再复审一遍。秋审在地方上进行。朝审则是在朝堂上进行, 除了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官员后,还有皇帝、太子和一些与案情无关的朝在大员参加。朝审之后,若没有人提出疑议,皇帝就当场勾决犯人。皇帝若不勾决,死刑就不能执行。这就是“生杀大权”。这也是皇帝无上权威的一个体现。雍若觉得:朝审制度基本上就是走个过场。因为审理的都是卷宗,见不到人犯和人证,这种制度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它主要是为了表明:朝廷很重视人命,对死刑的判处很慎重。在实际操作中,本朝立国以来,在朝审中发现冤案的实际案例仍然是零。“殿下不喜欢这差事?”等小桂子放下那一摞卷宗,雍若就把所有丫头太监都打发了出去,然后明知故问。“是不太喜欢。”凤寥点了点头,眉头仍然皱着,“我一想着:只要我朱笔一勾,就会有一颗人头落地,或是有一个人被活生生绞死,就觉得浑身不自在。”雍若很理解他感到的压力。一笔定人生死,对于一个还未满十八岁的封建社会好少年来说,的确是莫大的压力。可太子已是储君。这件事,迟早是要落在凤寥身上的。凤寥也只有慢慢适应了。她想了想,就安慰凤寥:“殿下不如这样想:你不是在终结一条人命,而是在申张正义,是在为那些受害者讨一个公道,让那些屈死的人不致于死不瞑目。”凤寥点了点头,脸色依然很沉重:“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可我就是怕……这其中,有没有冤枉的?若有冤枉的,岂不连我也成了制造冤案的帮凶?”雍若竟无言以对:在这个时代,这是无可避免的事!她老爹当初就是被冤枉的。可板子一打、夹棍一上,完全扛不住!要想不继续受那无穷无尽的折磨,就只能违心地招了供,接受自己被冤枉的命运。在她前世那个侦察、公诉、审判三权分立的社会,不也有冤案吗?在如今这个司法制度从根子上就很黑暗、审案者可以合法地严刑逼供的时代,冤死鬼只会更多。“若若,倘若这其中有冤枉的,我……我怎么办?”雍若想了想,缓缓说:“我只能想到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凤寥充满期待地看着她。“你在朝审和复核案卷时,仔细一些,耐心一些,多想一想其中是否有疑点,若有疑点就不要勾决,发回重审。”说到这里,她也忍不住暗暗叹息。发回重审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还得看官员的人品如何、有没有翻案的时机,结果如何委实难料。至于那些制度改进上的办法,不是凤寥这个太子能够推动的。他登基以后有机会的话,再说吧!“说得很对!”凤寥想了一会儿,终于长叹了一口气,打起了精神,“要想不成为帮凶,只有多花点精神,好好研究一下这些卷宗。”他摇了摇头,心想:若这样还是酿成了冤狱的话,我也只能惩罚那些贪官昏官了。他走到书案前,开始翻看小桂子抱进来的那些卷宗。这些卷宗是他特意让刑部的人抄送过来的,目的就是想在朝审之前,多了解一下案情,多推敲一下其中的细节,多想一下其中的种种关窍。“我陪你一起看吧!”雍若很有兴趣地说。她从穿越过来,就再也没有接触过各种案件和犯罪了,现在感觉有些手痒。凤寥有些不赞同地说:“这些案卷有什么好看的?枯燥乏味不说,里面尽是些作奸犯科的事,没得污了你的眼,白叫你生气。”雍若笑着说:“皇上和太子殿下都不怕被污了眼,我怕什么?我不过是瞧瞧热闹,长长见识。若看了不痛快,我丢开了便是。”凤寥就不再多说什么,由着雍若跟他一起看那些案卷。案卷不都是关于朝审的,还有那起袁城谋逆案的卷宗摆在最上面。袁城等人阴谋刺杀当朝郡王,还啸聚匪类,阴谋造反。这样的“十恶”大罪,主要案犯本是要判“凌迟”之刑的。但这些年来,皇帝年纪大了,又因为子嗣的问题,心肠越来越软,治政处事的手段也越来越慈和。袁城等人,就只被判了个斩立决。雍若心想:皇帝把这件案子交给凤寥勾决,有没有让凤寥“报仇”的意思?皇帝只让凤寥“勾决”而不让他“判决”,这一点雍若十分满意。凤寥刚刚被封为太子,立场又有些微妙,让他来判他还不好办,心理压力也更大。让雍若觉得更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那一摞朝审的卷宗里,还包括了为雍家洗冤的那起案子。魏耀祖家里族里那些被叛了斩监候、绞监候的人,都要在今秋处决。她忍不住想:这世上的缘分何等奇妙啊!当年,魏家仗势欺人,构陷雍老爹。如今,自己却陪着凤寥看卷宗,等着凤寥勾决魏家那些为非作歹、坏事做尽的败类。这可真是天道好轮回!她陪着凤寥看卷宗看到了深夜。一件寡妇毒杀婆母和独子的案子,引起了雍若的注意。这名寡妇夫家姓张,丈夫早逝,她与八岁的儿子、守寡数十年的婆母一起过活。按照案件卷宗所说:这张寡妇不满当家的婆婆太抠门儿,长年苛待自己,就在儿子八岁生日这天,在肉包子里面下了毒,想要毒杀婆婆,自己当家作主。哪知她婆婆疼爱孙子,将自己吃了一半的包子又给了孙子,祖孙两人便一起被毒死了。张寡妇这样的罪行,被判凌迟也说得过去。但因为皇帝行事慈和,所以在案卷报上来时,只判了她一个斩监候,拟在今秋处决。雍若把这件案子的所有卷宗反复看了三遍,想了好一会儿,才对凤寥说:“这个案子有些疑点!”一听有疑点,凤寥的注意力立刻从手上的案卷中抽了出来,集中在了她的身上:“哪里有疑点?”他刚才已经看过这个案子的卷宗了,没有发现问题啊!他眼神异常明亮地盯着雍若,强烈期待着她真能发现一宗冤案,好让自己参与的这个朝审有点用处。“第一,这个张寡妇倘若真想毒杀婆婆,什么时候下毒不好,偏要在儿子生日这一天下毒?她是想让自己的儿子从此以后再也不过生日了吗?”“这……”凤寥沉吟一下,一拍大腿说,“对啊!倘若自己的生日就是祖母的忌日,这个张家儿子日后如何庆生做寿?”雍若摇了摇头,对凤寥说:“你不要附和我的话。来……想办法驳倒我。”凤寥便笑起来。他明白:若若这是要与他推演案情,好让他在朝审之时,不至于被人驳得哑口无言。“杀人还要挑日子?”他尽可能模拟那些不同的思维,与雍若唱反调。“若是一时冲动杀人,自然不会挑日子。可在包子里下毒,这是谋杀,一定是计划周密的,怎么不挑日子?”凤寥想了想,又说:“或许是张寡妇没有想到这一点?”雍若摇头:“男人家可以想不到这个。但女人家心细,整日里想的说的不过是家长里短、吃穿用度,对于嫁娶做寿的热闹,极是津津乐道。当娘的,一定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儿子生日的时候,比较好下手?”话刚说完,凤寥自己都觉得自己找的这个理由有些可笑,“算了,你当我没说。第二个理由呢?”按卷宗所说:张家做饭洗碗等一切家务,都是张寡妇一人包了的。张寡妇什么时候不好下手?雍若脸色严肃地指点着那些证供:“第二,喜欢吃肉包子的人,是张寡妇的儿子,不是她婆婆。“砒`霜没有什么味道。若真是张寡妇下毒,她可以下在任何饮食中,为何要下在她儿子喜欢吃的肉包子里?她是生怕自己儿子吃不到砒`霜吗?这明显不合情理。”凤寥想了一会儿,说:“或许,张寡妇并不知道砒`霜没有味道。她怕被婆婆吃出来,才下在味道比较重的包子馅中?”雍若再次摇头:“若只是怕味道重,下在汤药里不更好?你看这里……”她指着其中一段口供说:“案发之时,她婆婆旧疾复发,正在服用汤药。把砒`霜下在汤药里,什么味道盖不住?”凤寥无言以对。雍若又说了第三个理由:“张寡妇的婆婆虽然抠门儿,不仅对儿媳妇抠,对自己也抠。但所有人都说:她待孙子是极好的。既然如此,怕把自己吃剩下的包子给孙子吃,就不太合理。”“为什么?”雍若失笑:“对自己抠、对孙子好的婆婆,不会把自己吃剩下的包子给孙子,只会把包子都给孙子。若孙子吃完了就罢了,若孙子吃剩下了,自己再捡来吃。”凤寥想象着那样的人、那样的家境,不由得连连点头:“说得有道理。不过,你是如何知道这一点的?”雍若便想起了磨盘胡同的那些往事。她家隔壁那个“淘衣服”的极品抠门婆婆金大娘,就是这样的人啊!“还记得我今年元宵给你讲的那些‘民间疾苦’吗?”凤寥点头:“记得。”“我曾亲眼看见,那个‘淘衣服’的极品抠门儿,将她孙子掉在地上的半根番薯捡起来吃掉了……”第88章 真相 (二更)“你认为还有别的疑点吗?”凤寥问雍若。“只从卷宗看的话,我只发现了这三个疑点。但对于你来说, 已经足够将这案子驳回了吧?”“这是自然。”凤寥点了点头, 再度拿起了那些卷宗细看, “只要有一个疑点, 我就能将案子打回去,让他们重审。”他有些自嘲地摇了摇头,叹息一声:“从知县到知府,到按察司, 再到朝中的刑部、大理寺、都察司这三法司,再到我,这么多人……竟只有你发现了这些疑点!”他感叹了两声,又有些困惑不解:“我们这些人,为什么都这样眼瞎?”雍若安慰他:“大约是因为:你们这些大男人, 都不太明白小女人的心思。或者, 你说的这条线上,昏官庸官都聚齐了。”凤寥刚因她的前半句话好受了些,又被她的后半句话噎得直喘粗气。雍若又说:“因此,我还有一个想法:与其将案件发回, 让原班人马重审, 不如另换一个与案件无关的人去查去审。“毕竟, 若要推翻之前的判决,这条线上所有官员的考评都会受到影响。焉知他们会不会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而更加凶恶呢?比如:干脆让这个张寡妇死在狱中, 来个死无对证?”雍若想起了前世那个著名的杨乃武和小白菜案。案件也曾被发回重审, 可是一点用也没有。审案的官员还是那些人, 他们根本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纠正错误。复审时,依然是直接打到两人认罪,官官相护得让人绝望。甚至连跟案件完全无关的外省官员也跳出来嚷嚷:不能翻案,不然大家以后没法做官了。若没有报纸这个外来力量的介入,没有慈禧太后想收拾地方督抚的私心,这案子根本不可能翻过来。杨乃武这个曾经风光得意的举人会冤死。小白菜这个倒霉鬼,则会背上谋杀亲夫的罪名,被凌迟处死。他们会永无翻身之日。虽然这个时代的吏治,大约不像她前世的晚清时期那样败坏。可想一想她老爹的遭遇,她就不敢对这时代官员的能力或操守有多高的期望。想想看:她若没有认识凤寥,没有嫁给凤寥,她爹的案子是不可能翻过来的。雍家的子子孙孙,就只能把这个冤屈一代代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