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作者:小镜湖      更新:2023-06-19 09:19      字数:5042
  在雍家略略转了一圈之后,严嬷嬷把雍家的格局挨个儿挑剔了一遍。“这正房里头砌个灶算什么?”这是在挑剔正房里的山寨壁炉,“也不怕坏了风水?”雍若脸上带着一抹恬淡的微笑,平静地回答:“回嬷嬷。我家里寒薄,并没有多余的银钱买炭取暖。去年冬天我便在这里砌了这样一个灶,一则母亲病着,可以用这灶烧水煎药,二则也可以借此取暖,算是一举两得。至于风水,倒不曾找人看过。只是有了这灶以后,我家竟然有缘与堂堂永昌候府结亲,想来这风水是不坏的。”严嬷嬷脸上露出一点得意的神情:“这倒也是!”雍若便笑而不语,看上去既沉稳又娴雅。严嬷嬷扫了雍若一眼,再扫一眼,露出一点满意之色。“这床是你在睡?”严嬷嬷指着正房里的另一张床。“是!我原有自己的屋子,可母亲病了,需要人服侍。我睡在这里方便些。”至于她跟两个弟弟挤在一张床上的事,就不必此时说出来了,免得这严嬷嬷想到什么“男女七岁不同席”之类的臭规矩。“会不会过了病气?”严嬷嬷的眉毛又皱起来了。“回嬷嬷,大夫说了,我娘这病不过人。”严嬷嬷的眉头还是没有松开,道:“你就要出阁了,事情多,这贴身服侍的活儿,还是交给旁人吧!或者买个小丫头,或者雇个婆子来。”“嬷嬷说得是!回头我就雇人去……”秦寡妇的为人倒是不错,只她是寡妇,此时若进了雍家,不知杨家会不会觉得忌讳?不如找了她儿媳妇秦大嫂来,那个小媳妇长了张很可爱的圆脸,笑起来很是好看。把五间房看了一遍,严嬷嬷有些傻眼:“我们睡哪儿?”雍家总共只有五间房,北房三间,中间是堂屋,东侧是正房,西侧是雍若的房间;东厢一间,雍荞雍苗兄弟合用着;西厢一间,则是厨房。哪里还有严嬷嬷三人住的地方?雍若道:“确实委屈嬷嬷了!不如这样,我就在这胡同里雇一个年青媳妇,她白天在这里服侍我母亲,夜里便回自己家里去睡。我仍旧睡在母亲房里,嬷嬷带着两位姐姐住我屋里,岂不两便?”严嬷嬷思忖了一下,便道:“哪有下人占了姑娘屋子的道理?姑娘还是住在自己的屋子吧!叫一个丫环在你屋里服侍,我带另一个丫头也到邻居家里租房子去。”看到围墙下那一片竹钉时,严嬷嬷看着雍若的神情便有些戒惧,她那双略显浑浊的双眼似乎在说:你一个姑娘家,怎么能做这样的事?“这竹钉阵有用吗?”严嬷嬷状似不经意地问。“自然是有的。布下竹钉阵当晚,就有两个贼欺我们孤儿寡母,翻墙闯进来偷东西,被这竹钉阵弄伤了。”她把那天晚上的事大体说了,反正这件事整个胡同无人不知,想瞒也瞒不住。严嬷嬷脸上的戒惧之色更重了。当天晚上,严嬷嬷便带了个丫头,去了胡同里的邻居家里租房子住。第二天她再回来时,便状似无意地探问:“听说你认识一个很阔气的年轻公子?”雍若不甚在意、很是平静地重复了之前的谎话:“元宵那晚我到花灯会上去卖梅花,遇到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有了些渊源。第二日那老太太便遣了那年轻公子来,送了些肉食点心,说要讨一支梅花去插瓶。昨日那公子又来了一次,也是来讨梅花的,只没再送东西了。”“听说那公子还给了你一张名刺?”“有这回事。”“可能把那张名刺给我看看?”“嬷嬷见谅。那公子给我的名刺,是那位老太太怜我们孤儿寡母无依无靠,给我们应对大灾大劫用的,并未允许我将之随意示人。我不敢孟浪。”“那贵人什么来头?”“什么来头我也不知。贵人不曾透露,我也不敢多问。那名刺上也只有一个名字、一个地址。”“姑娘会把名刺带到杨家去吗?”严嬷嬷盯着雍若,状似不经意地试探。“不会!杨家家大业大,自有自己的亲朋故旧,哪用得上这不知来历的贵人的人情?那张名刺,我会留给弟弟们,以备不时之需。”交待完了名刺的事,雍若嘴角勾起一点淡淡的笑意,与严嬷嬷对视:“嬷嬷这样盘问我,可是在外面听到了什么闲话?好教嬷嬷知道:这胡同里住的人,不全是良善之辈。东邻秦家人的人品都还不错,他们的话,嬷嬷可多信几分。西邻金家人,除了长媳外大多人品堪忧,他们的话,嬷嬷最好别信;那金大娘的话,嬷嬷最好反着听。其余邻居中,伍家兄弟原本就人品不好,又刚在我手中吃了个大亏,纵然我一再宽容,只怕他们对我也不会有什么好话……”她把胡同里邻居们的人品性情大致说了一遍,又道:“打听亲家和未来媳妇的人品家风,这原是结亲的必备过程,不足为怪。只是嬷嬷需得知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世上有那一等小人,最喜恶语中伤无辜之人。若嬷嬷信了小人之言,错把珍珠当瓦砾,这不仅是我的憾事,也会是杨家的憾事。”严嬷嬷便道:“姑娘说得有理。”露出了一点不以为然的表情。雍若心头憋闷,知道这严嬷嬷是代表杨家、代表杨太夫人来的。严嬷嬷的态度,就代表自己正被杨家各种嫌弃。而这些派到自己家里来的下人,除了帮衬她家这个名面上的目的外,暗地里大约还负有打听自己和自己家底细的使命。她感觉,自己就像傍晚时菜市场仅剩的一块猪脖子肉!买家分明不愿意买,却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捏着鼻子付钱。看来,自己去了杨家后,至少会有一段日子不太好过。婚期很近了,但雍若之前对于出嫁没有任何准备。她没有嫁衣,没有嫁妆,也没有给杨家诸位亲眷的衣服鞋袜荷包等礼物。这些东西便只有去买了。好在这是商业十分发达的京城,多的是靠针线活儿为生的穷苦人家。她带着严嬷嬷找了两家铺子一联络,付了定金,铺子里的人都拍胸脯保证不会误事儿!置办这些东西,用的当然是杨家的聘礼银子。杨家的聘礼,除了一些实物以外,还有六百两现银。雍若准备留出二百两银子压箱、应急,留出五十两银子办喜事,留下五十两给周氏和雍荞雍苗生活,余下三百两银子便用来置办嫁妆。三百两银子的嫁妆加上二百两银子的压箱银,放在普通人家,绝对是嫁妆丰厚了。可放在候府这样的人家,这一点点嫁妆,寒碜得足以成为笑柄,被人笑上一生一世。可雍若并没有将此放在心上。门第的巨大差距她早就心里有数。早在答应这门婚事时,她对现在这样的境况便心中有数。她既然做出了选择,便有勇气面对这一切不堪。她只是平静地备嫁,有条不紊处理各种事务,既无忐忑之色,也无喜悦之心。但在距离婚期还有三天时,她却遭到了当头一棒!杨家表示:他们要退婚!退婚?!那一刻,忍耐多时的雍若再也无法保持平静,一种深深的屈辱感,狠狠地扎痛了她的心!她早就知道自己是一块被人嫌弃的猪脖子肉,也没指望自己能得到五花肉的待遇!可你们既然嫌弃,又何必买?既然买了,为什么又要退货?!难道你们付钱的时候不知道这是一块猪脖子肉吗?!第18章 被退婚“杨家找到另一个八字合适的冲喜人选了?”雍若问前来退亲的杨家内管家、一个被称作肖大娘的中年妇人。她觉得,也只有这个解释了!肖大娘脸上露出了一点讶色。连满脸尴尬同情的顾大娘,脸上也露出了一些惊讶。雍若讽刺地勾了勾嘴角:“看来,的确如此!”翻脸无情,真够现实的!“姑娘倒是挺聪明,可惜出身也太差了些,就不要怨杨家无情了。”肖大娘脸上有着并不掩饰的轻蔑,“杨家找人冲喜,原也没指望娶个小姐回去,却希望能娶个家世清白的姑娘。你家里精穷也就罢了,偏你父亲竟是个罪徒,一个被杖责后死在狱中的罪徒!你家的家世可还算清白?!“还有你娘,病得七死八活的,倘若大喜之日竟一命呜乎了,那杨家是在冲喜还是在引煞?“再来说说姑娘自己,姑娘在自家院子里布竹钉阵,将伍家兄弟的脚掌手掌生生刺穿!听说伍二的脚现在又肿又黑,整日里哀号不已。姑娘这样狠辣的心性,我杨家可不敢要……”雍若冷笑一声,打断了她的话:“我家什么状况,之前说亲时顾大娘不曾瞒着你们吧?那时不嫌,此时倒来嫌,不过是为你家背信弃义找借口而已,又何必说得那样冠冕堂皇?”肖大娘脸色一沉,道:“就凭你一个罪徒之女,也配与我家说什么信与义?!我都替你臊得慌!你还是老实退亲吧,别想不要脸地混赖着我家!若叫我使出手段来对付你,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放心!这样背信弃义的人家,我也想退亲了。”雍若不想再说下去,决定快刀斩乱麻,“肖大娘也说我家里精穷,之前为了办喜事,定了不少东西。如今喜事办不成,那些定金却是要不回来了。这笔损失,需得杨家来出!”肖大娘脸上微有诧异之色,忙道:“姑娘放心!这些银子,自是杨家来出。太夫人说了:若姑娘爽爽快快地答应了退亲,我家便只收回庚贴、婚书和几样贵重聘礼。其余的东西,以及那六百两银子,算是给你家的补偿。姑娘有了这笔银子,也可置办一份像样的嫁妆,另择一户好人家。这也算是我家为七公子积德积福了!”雍若不无讽刺地说:“你家太夫人倒是好心!不过不用了!既要退亲,便退个干净,何必再夹缠不清?!”肖大娘脸上的异色更加明显:“姑娘还是不要太有骨气的好!日子艰难,骨气能当饭吃?”“没骨气的饭,我吃着恶心。”“那随你吧!杨家已是仁至义尽。你自己不要好处,就不要到外头去乱说话,免得惹恼了候府,你吃罪不起。”雍若冷哼一声,没有再说话。怪不得肖大娘如此作派!原来杨家是既想退了亲,又想要个好名声,于是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当真是权贵作风、不要脸之极!她倒是想发一笔横财。可她家只有几名妇孺、一个茅草院子!之前不过得了一些肉食点心,就有伍家兄弟上门来偷;要是有几百两银子、多件贵重首饰搁在家里,还不知会招来什么样的江洋大盗呢!这样的补偿,拿着硌手,用着堵心,不如不要。被人退婚,不要补偿,这个亏就只能白吃了。可形势比人强,她也无可奈何。肖大娘怕夜长梦多,雍若也想事已至此早些了断为好。两人一拍即合,立刻就坐上车,到之前雍若定东西的铺子里,挨个儿跑了一遍,向掌柜道歉,将定的东西都退了。损失的定金,自有杨家承担。回到雍家,雍若便让雍荞去请了东邻的秦寡妇婆媳,以及胡同里喜欢传闲话的两个碎嘴妇人,一起到家里来见证自己退婚。肖大娘满脸狐疑地说:“一个姑娘家被退婚,怎么说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旁人遮掩还来不及,你却要叫人来见证,想做什么?”“我都不怕丢脸,肖大娘还怕什么?”雍若冷冷地说,“退婚也要退得明明白白。两家因何而退婚,我退回了哪些聘礼,都需要留下人证物证。省得肖大娘悄悄将那六百两银子和杨家不收回的聘礼都昧下了,却说是我留下了,我又怎么说得清楚?”关键是:她得让胡同里的人都知道她没在这次退婚中得到任何好处,求一个家宅平安!肖大娘气得脸色铁青:“呸!当谁都跟你们这些穷鬼似的眼皮子浅?区区六百两银子,我虽是做人奴婢的,却也并不放在眼里。你想丢脸就丢吧!不过你记住了我的话,别想败坏候府名声,免得吃罪不起!”雍若便催着气得直流眼泪的雍荞去请人。秦家婆媳和那两个碎嘴妇人很快都到了。雍若便道:“永昌候府的杨七公子病重,需要迎娶一个我这样生辰八字的姑娘冲喜。因为我娘病着,我也想冲一冲,便答应了这门亲事。但今日杨家来人,说他家另找了一个更合适的冲喜人选,要退了与我家的婚事。既然杨家决意退婚,我家也只能同意。今日请诸位乡邻来,便是想劳烦诸位做个见证,明明白白地退了这个婚。”肖大娘连忙道:“我家太夫人说了,只收回几件祖传的贵重聘礼,其余聘礼和那六百两聘银,都给你家做补偿。你一个罪徒之女,借着这桩未成的婚事,发了这样一大笔横财,还想怎样?”雍若看着她,讽刺地笑了笑。这个肖大娘可真会说话!此时风俗:定亲后若男方要退婚,聘礼便要留给女方做补偿;若是女方要退婚,不但得返还全部聘礼,还得另给男方一笔银子做补偿。如今是杨家要退婚,按理说那些聘礼都得留给雍家。他们要“收回几件贵重聘礼”,便有些占不住道理,再加上两家的门第差距,此举更有仗势欺人之嫌。可杨家之前要收回的“贵重聘礼”,此刻到了肖大娘嘴里,却成了“祖传的贵重聘礼”。既是“祖传的”,自然是不得不收回,否则就成了不孝。虽然依旧没理,却已情有可原了!她还用“罪徒之女”“大笔横财”这些敏感字眼转移大家的关注焦点,有意含糊其辞、混淆是非。若自己不依不饶,她是不是还想污蔑雍家“隐瞒罪徒之后的身份骗婚”?然后把媒人顾大娘也一并扫进去?毕竟顾大娘向候府说明雍家情况时,不可能当众说。若杨家矢口否认她说过,诬她为贪酬劳欺瞒杨家,她便是百口莫辩。不愧是候府的内管家!这仗势欺人、颠倒黑白的本事,非常人能及!若不是“候府被退婚”太丢面子、太站不住脚,肖大娘是不是还想把“背信弃义”的锅也扣在雍家头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