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作者:花日绯      更新:2023-06-19 03:08      字数:5980
  “范氏,你知道你在跟谁说话吗?我不过病了两月,这府里就轮不到我做主是不是?你还要仗着陆家,压制我到什么时候?你今儿就给我一句痛快话,我是不是做不了主了?我说的话,是不是没用了?”先不说薛家见死不救对不对,薛良碧现在不管如何,就是不想在范氏面前低头,自从跟范氏成亲以后,薛良碧就总觉得自己被压了一头,若是陆家能给他带来什么切实好处也就罢了,可他们不仅不帮忙,还处处给他拆台,薛良碧不敢对陆家有何不满,只能把气撒在范氏身上。“不是侯爷做不做得了主的问题,是这件事不能这么办!我既为薛家主母,便不能叫别人戳着薛家的脊梁骨骂!”范氏坚持自己立场。薛莹从旁煽风点火:“爹,您听听她说的,不就是说您做不了主了,这薛家上下都得听她的嘛。”薛良碧气的直咳嗽,上回被打二十大板,略微伤及肺部,至今还没痊愈,稍微动气就咳嗽不止。“反了反了,真是反了。我倒要看看这个家里,到底谁说了算。把人给我放开,全放了。谁要再打你们,侯爷我便打他!”薛良碧说完之后,便让人把范氏要打的人全都放了,范氏气的不行,指着薛良碧好一会儿才愤然甩袖:“侯爷,你这不是在帮他们,是在纵恶。”“我便纵了,你奈我何?”薛良碧毫无悔意。范氏不想与他争吵,但再留下也没有任何意义,总不能在下人面前和他打擂,那成什么样子了。只好作罢,心底隐隐为永安侯府的将来担忧。**宫中送来的补身药材源源不断的搬进了李家后院,这简直像个奇观一般,将各房的人全都引到园中观望,这比前两天李崇与崔氏之间发生的事情还要令人震惊。这皇上到底是有多看重李崇,才会在他女儿生病时,各种名贵补品药材,不要钱似的送进李家来,就是皇亲国戚间也没有谁家有过这般殊荣,但李崇就是做到了。李莞听说之后,觉得莫名其妙:“宫里给我送药材?为什么呀?”正歪着让银杏喂药,现在惊讶的连药都不太想喝了。王嬷嬷盯着她,说道:“姑娘先喝药,宫里赏赐药材,定然是看在八老爷的份上。”李家两代人当官,从前也没见皇上对李家有多赏识,自从李崇中了状元之后,李家就跟雨后春笋似的冒出了头,然后飞快的成长,孩子生病有宫里赐药,放眼整个京城里,又有几家能做到。李莞却不这么想,李崇就算是个状元,可天下间状元多了去了,皇上要每个都照顾的这般细致得多累啊。想来想去,李莞脑中想到了他。陆睿。李崇告诉她,她那时中毒很深,大夫都束手无策,最后李崇没办法,只能去求镇国公府,把李莞从死亡边缘救回来的太医正是陆睿请过来的,那么她是不是可以认为,这回宫里赐药,也是因为陆睿,毕竟他镇国公世子的面子还是很大的嘛。想到这里,李莞不禁抿唇笑了起来,苍白的脸色也因为这抹笑而变得生动起来。不过几日未见,李莞觉得自己还真有点想他了,想看他一本正经,面无表情,想看他眉头紧锁,拿她没办法的样子,可是陆睿呢?他有没有想自己呢?是夜,万籁寂静时。有一黑影飞驰而过,掠过屋脊,垂下房梁,落在沉睡佳人闺房间,悄无声息的掀开帐子,借着月光细细打量她的睡颜。不过几日未见,居然就变得这样憔悴,女子羸弱为美,但陆睿发现自己还是喜欢看她欢欢喜喜的笑颜。第84章李崇要休了崔氏, 崔家的人自然要赶来,让李崇和宁氏赶到意外的是,来的只是崔家的两个管事婆子, 连一个正经夫人都没有上门,正如李崇和宁氏的猜测,当年崔氏下嫁李家的原因, 崔家人肯定都知晓, 他们非但没有阻止崔氏,反而为了保全崔家的名声, 将错就错把崔氏嫁到李家来,如今东窗事发,趁着李家不想把事情闹大,他们也是干脆舍弃了为崔氏求情辩驳的机会, 直接派了连个婆子上门来把这件事情悄悄的做个了断。崔氏似乎并不意外娘家会如此,因此当一切交涉完毕之后, 崔氏丝毫没有挣扎, 拿了休书便走。而李娇和李茂最是无辜, 李家自然也是不能留了, 宁氏对两个孩子有点感情,松口说如果两个孩子愿意的话,可以接受他们继续留在李家生活, 李家还是会供养他们直到嫁娶,然而崔氏不乐意,执意要把两个孩子都带走, 她要如此,李家也只能由她,宁氏暗地里在李娇和李茂的随身包袱里一人放了两千两银票,也算是全了这么多年的祖孙情谊。崔氏是晚上离开李家的,悄无声息,崔家的两个婆子请崔氏一同回清河去,也被崔氏拒绝,李家派出去送人的车夫悄悄追随,看着崔氏带着两个孩子去了西城桃源街,那里有一户门前种着桃花的小宅子,崔氏便带着两个孩子住在里面。*****李莞听王嬷嬷把崔氏的事情说出来,也是唏嘘不已,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上一世把李崇害死的人竟然是崔氏,可是崔氏的目的是什么呢?李崇死了对她有什么好处呢?上一世李崇死了以后,崔氏也没有任何动作,还是在李家为李崇守寡一生,未在改嫁,当年李莞觉得崔氏对李崇肯定是有情义的,否则不可能在李崇死后那么多年,她还愿意坚守李家,就算是个寡妇,凭着清河崔氏,她再嫁绝非难事。所以,这就是李莞弄不清楚的地方,崔氏似乎并没有杀李崇的原因。但她又确实做了,上一世指使苏姨娘动手,这一世没有苏姨娘,她就指使李娇动手,李娇肯定怎么也没有想到,她母亲经常让她送来给李崇喝的汤里面居然藏着这种致命的毒,每天一点,每天一点,这样耗时比较长,但是很显然是最不容易让人发现的。因为她们想要毒死的人是李崇,只要李崇死了,那么李娇每天给李崇送汤喝的事情也就没有其他人会想到了,上一世就是这样,尽管是苏姨娘下毒给李崇,但因为李崇死了,又是死在京城,身边没有多少人知道李崇死前经历的事情,所以对于她们做的事情更加没人知晓了。李莞现在都有些庆幸毒是她中的,这样一来,才有机会让真相浮出水面。王嬷嬷一天三顿在李崇耳边念叨说她当时的情况有多危险,老爷和老夫人当时有多着急,李莞觉得自己听的耳朵都要长老茧了,这也就罢了,最让李莞受不了的是,自从宫里给她送了好些补品过来之后,这一时间就像是把李家的交际大门给打开了,不管事从前熟悉的还是从前不熟悉的,一下子仿佛都熟悉起来了,见天儿的上门拜访,就连李莞这里的客人都比往常多了许多。李莞不堪其扰,便总以难受为由把那些应对的差事推给了李绣,幸好李绣知道李莞的性子,最怕麻烦,便主动替她担下了每天接待上门看望她的女客们。但因为每天接待的人太多,总有那么两个是推不掉的,李莞干脆跟宁氏请示,说自己想要去烟雨胡同的小宅子里静养。李莞这回算是捡回了一条性命,当时她吐血,气若游丝的样子深深的刻在宁氏脑中,再加上崔氏的事情,李娇李茂就这么被从族谱中除了名,李家的孩子越发少,宁氏对李莞如今只有更加爱惜,对她提出来的要求也没有太反驳就同意了。烟雨胡同里,李莞留了银杏和春兰和王嬷嬷三人照顾,李家其他人都给打发回了李家,美其名曰图清静,其实就是不想自己每天的一举一动都被人回去禀告。王嬷嬷帮李莞在廊下准备了个躺椅,铺上厚厚的绒毯,让她躺在上面晒太阳,身上盖的好好的,每天喝两碗红枣燕窝补血,每每提起当时李莞吐血的样子,王嬷嬷的眼眶就发红,李莞见她这样,也不敢嫌弃燕窝红枣不好吃了。李莞只要躺在廊下,目光就会不自觉的往那棵出墙的杏树上看去,幻想着如果从墙头跳下来一个人该有多好。静下心来的时候,总是听着隔壁有没有声音,只可惜李莞听了好几天,都没有听见隔壁传来任何声音。看来这阵子是大理寺有案子,陆睿才不在家的,不知不觉都好些天没看见他了,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就在李莞养病的这段时间里,京城发生了不少事情,首先就是镇国公陆靖得胜回朝,只是听说受了很严重的伤,是比将士们先一步送回京城医治来的。李莞记得上一世陆靖差不多就是这段时间在战场上牺牲了,因为军中武器大案,而这一世,军中的武器大案似乎还没有发生,而陆靖这时候受伤回京治疗,想来短时间内应该也不会再上战场了。看陆睿那样子,似乎跟父亲的关系不是很好,上一世陆靖去世以后,陆睿降等袭爵成了镇国侯,但从他后来做的那些事来看,他过得并不是很开心。还有一件事情,终于也发生了。宋亦民所在翰林院卷入了一起案件,被判流放西北七年。李放接替宋亦民之职位,成为新一任的翰林院首座。这件事情虽然在李莞这里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她早就知道宋家会是这样的遭遇,然而对京中好些人来说,这件事就像是晴空霹雳一般炸了下来,就连李莞到烟雨胡同躲清静都没能逃过这轮轰炸。李绣带着李青上门来看望李莞,王嬷嬷给她们搬了两张椅子,让她们坐在李莞身边,奉了茶之后,便退下去给三个姑娘说话。“真是想不到,宋家竟会落得如此下场,就上个月燕子巷宴客时宋家还来过,这才多少天的功夫呀。”李绣到现在都不敢相信宋家就这样垮台了。李青喝了杯茶,她虽稳重,但这么大的事情也是唏嘘:“可不是嘛。若非宋大人遭逢此事,翰林院首座的位置也不会落到祖父身上,唉,怎么说呢,世事变幻无常吧。”李放接替翰林院首座,这也算是铁树上开花,想也想不到的事情,百花巷李家现在只怕都还没有完全消化这个喜讯呢。“我昨儿个在街上遇见了三婶娘和灵姐儿,与她们说起宋家的事儿,你们猜怎么着?从前最喜欢谈论宋家的三婶娘和灵姐儿,如今也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不仅不愿谈起,甚至都不想承认她们和宋家沾着亲事似的。我是有些看不惯的。”李绣知道不该在背后评论人家,但就是忍不住,实在看不惯她们的那副嘴脸。李青怎会不知她们的为人,放下茶杯,无奈解释道:“她们也是一时的反应,生怕被宋家牵连。”“往常可没少打着宋家的旗号在外说话,如今倒是撇的干净,她们有本事把从前说的那些话全都收回去呀。我听说宋夫人还上门找过她?有这事儿吗?”李绣问李青,李青犹豫说不说,后来想着李绣和李莞也不是那种会到处嚼舌根的人,便与她们说了几句:“之前宋家好的时候,三婶娘跟宋夫人提过,想要把灵姐儿许配给宋家公子,宋夫人这时上门,应该就是为了这事儿吧。宋家如今今非昔比,她应该是同意这件事了。”李青说完之后,李莞却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只怕这回轮到你三婶娘不同意了吧。”上一世她能嫁给宋策,也就是因为李灵的母亲回绝了赵氏,才让李莞有了机会,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可笑,为了一个并不了解的男人,不顾一切的扑上去,最终一辈子也没有过过真正舒心的日子。李青点头:“菀姐儿聪明,可不就是嘛,如今是三婶娘不同意了。其实也好理解,宋家如今刚刚蒙难,宋公子虽说看着像是有出息,可谁敢赌这一把呢,三婶娘精明,自会考虑良多的。”说好听了叫考虑良多,说不好听就是势力呗,只不过李青不能直接这么说而已。但李莞和李绣还是听明白了。“我倒是挺看好那宋公子的,听说他少年便中了举人,若是三年后再金榜题名,宋大人的事情并未殃及宋家子弟,所以宋公子还是有机会带着宋家翻身的,三婶娘如今这般冷待他们,将来说不定要后悔呢。”李绣的话倒是没有说错,宋策确实还算有点出息,只不过他的出息在十多年后,姑娘现在嫁过去,陪他熬的便是这十多年的光阴。李莞现在有点想不明白,自己当年怎么会那般义无反顾的要嫁给宋策呢。那时候李莞也想到了在那种情况下嫁给宋策,将来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但她还是嫁了,一心期盼着宋策能知道她的好,能知道她为他付出了多少,然而……第85章李绣和李青探病回去之后, 李莞睡了半天,王嬷嬷怕她睡多了影响晚上的睡眠,傍晚的时候把她喊了起来, 用了些粥,李莞就捧着枣茶坐在院子里看月亮,秋风渐凉, 突然传来一阵埙声, 李莞为之一振往墙头看去,以为他会如那天般坐在屋脊之上, 然而屋脊上空旷一片,埙声是墙内传来。确实这个点儿他坐在墙头吹埙有点不太合适,李莞靠在椅背上,静静的听着, 王嬷嬷拿着个披风过来给她披上,坐在一旁给她削梨子, 边听边说道:“也不知是谁家在吹, 吹的是什么。”李莞接过一整只梨子, 咬了一口, 梨子不能切,得整个人咬才行。“这时候如果能听妆台相思就好了。”李莞没头没尾的说了这么一句。王嬷嬷没听懂:“什么思?”李莞没说,只埋头啃梨, 只听埙声停了,过了会儿以后便又是一曲全新的曲调。王嬷嬷不懂这些,收拾了果皮便走了, 叮嘱李莞:“姑娘也莫要多坐,院子里凉,回头着凉的话,回去可不好交代。”以往说这些,李莞说什么也会跟王嬷嬷分辨两句,但是今天晚上,王嬷嬷说完了,李莞也没反应,嘴角还勾着一抹笑,心情特别好的样子,王嬷嬷纳闷极了,一步三回头的看,银杏见状问道:“嬷嬷怎么了?”王嬷嬷指了指李莞,幽幽一叹:“凭的遭了一难,也不知道对姑娘的神志有没有影响。”银杏:……这边李莞可没有心情理会王嬷嬷在那里编排她的话,现在她的心里全都被隔壁传来的埙声给填满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心里头甜蜜甜蜜的。从前她对宋策,从来没有体验过甜蜜的感觉,这种无形中的默契把李莞的心里塞得满满当当。李莞晕倒之前,让冯掌柜调查的事情,冯掌柜调查清楚了,听说李莞在烟雨胡同,便直接到这里来回禀了。“姑娘猜的没错,大兴几家铺子的掌柜突然离开确实有问题,跟夫人有关。夫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开始把李家铺子里的掌柜们全都挖到其他铺子里去,都差不多要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大半年之前,崔氏就开始着手这些事情,也就是说不是临时起意的,她处心积虑安排苏姨娘进门,还费劲心思找了个跟李莞的娘亲张氏容貌相近的女人,那是不是也可以说,她想杀李崇不是一天两天了。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李崇死了,崔氏成了寡妇,表面上看对她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既然如此,她为什么要做呢。总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吧。一些问题弄清楚了,可随之而来又有新的问题困扰在李莞的脑中,不得解答,只能让冯掌柜继续派人去盯着崔氏,因为李莞觉得,崔氏费了这么大的功夫,肯定有其他目的,暂时还不能确定她会不会再对李家不利,凡事盯着总要好些的。第86章李莞中了一次毒, 死里逃生,感觉天好像都要变了。先是崔氏带着两个孩子离府,李娇和李茂从李家最受宠的孩子, 变成了不是李家的孩子,他们竟是崔氏当年嫁人之前就有的孩子,生父未明, 也就是李家势弱, 当时才会被崔家这般算计,如今十多年过去, 李家纵然发现,却也不能算是抓了现行,如果崔家抵死不承认,要替崔氏撑腰到底的话, 李家还真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当然了, 如果李家不想息事宁人, 要跟崔家闹到底的话, 崔家也是头疼。对崔家而言在这种时候确实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崔氏据理力争, 放弃崔氏比为崔氏撑腰容易多了,更何况他们理亏在前;而对李家而言,亏已经吃了十多年, 如今家族刚有起势,若是崔氏的事情闹大,对李家也没有好处, 所以就这样,两家之间仿佛形成了一种默契,我不纠缠,你别追究。而这件事中,最令人唏嘘的就是崔氏的两个孩子,李娇和李茂,这般跟着崔氏出门,今后也不知会怎么样。而李莞重病之后,宫中太医联手诊治,赏赐如流水般送入李家的事情也传的沸沸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