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
作者:花日绯      更新:2023-06-19 03:05      字数:5752
  李崇这时才认出陆睿,上前回礼:“见过陆大人。晚上吃的不好,孩子肚子饿,我带她出来找些吃食?”说着李崇还把手里拎着的纸包对陆睿扬了扬,陆睿的目光在李崇手里的纸包上看了看,又盯上李莞,目光不如那日马车里的冷凝,却也满目写着不信。李崇往旁边挪了一步,挡住了陆睿看李莞的目光,拱手问道:“陆大人这是赶去哪儿?”陆睿收回目光,理了理缰绳:“从城外办事回来。夜已深了,马上便是宵禁,李大人还是快些带令嫒回家去吧。”陆睿如今是大理寺卿,正三品,而他本身又是镇国公府世子,在官品和身份上皆高于李崇好几级,所以自然有资格这样对李崇说话。第39章李崇闻言, 对陆睿拱手欲离开,刚要带着李莞走,却听陆睿又唤他。“李大人。人生在世, 必有忍,其乃有济。很多事身不由己,容人便是容己, 莫要钻入那牛角尖中, 对谁都不好。”李崇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 李莞转身看他,不料陆睿也正在看她,李莞心上一紧,赶忙移开与他对视的双眼。“多谢陆大人提醒。”李崇的声音没有波澜, 更加没有感激提醒之意。陆睿敛下眸子,捏拳在唇边轻咳两声:“咳咳。李大人好自为之, 告辞。”说完便拉紧缰绳, 将马头调转, 如先前那般十几匹骏马踢踏消失在街道尽头。直到陆睿走了之后, 李莞才稍稍松了口气,转头看李崇,只见他低着头, 肩膀耸着,两手紧紧捏着,手背上青筋暴露, 一副快要被气抽过去的模样,李莞拉着李崇手臂喊了他一声:“爹。”李崇没有反应,李莞又加重声音喊一声:“爹!”猛地回神,李崇看向李莞,见她正疑惑的看着自己,目光中满是探究,李崇这才放松下来,深深呼出一口浊气,沉声道:“回家吧。”李莞无奈跟着李崇后头,心里把陆睿埋怨了个透,本来李崇心情都已经好了很多,没想到陆睿几句话的功夫,让李莞一个晚上的努力全都白费。李崇一路沉默,李莞追随半天,终于忍不住道:“爹,那个陆大人不是什么好人吧?”李崇似乎心不在焉:“这个世道,好人坏人很难界定,你怎知他不是一番好意呢?”因为陆睿本来就不是好人。心里这么想着,但李莞却不能直接这样说,思虑片刻后问:“他刚才说那句话什么意思?就是什么忍的。”李崇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的明月,沉默良久后,才缓缓吐出一句:“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意思就是,无欲则刚,有容乃大。”李莞蹙眉不解:“他要爹容什么?”确实不太明白陆睿和李崇说这句话的意思,陆睿是镇国公世子,是大理寺卿,是朝廷正儿八经的三品官,而李崇不过是个刚中状元,前途未明的人,有什么事是要他特意提醒李崇容忍的?难道是李崇在官场上遇到了什么事?可即便如此,也轮不到陆睿来提点他,更何况,那个陆睿看起来可不像是什么好人,他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来提点李崇?换句话说,两人是什么时候有交集的?李莞的问题,李崇终究还是没能回答,李莞问出那句以后,父女俩之间的话题便如终结了一般。回到家里,李崇把手中的纸包递给李莞,然后便头也不回去了书房。那背影孤孑,透着难以言说的落寞,李莞脑中不断回想起当年李崇的尸体被送回李家时的样子,惨白发青的脸,到死都透着一股子愁怨。这一世,李崇的下场会如上一世般吗?**五月初五端阳节前,李崇被安排到六部观政,三日才能回家一趟。冯掌柜按照李莞的吩咐,在京城朱雀南街后的振兴街一气儿开设了四家店铺,一家卖衣裳丝绸的,叫馨雅堂;一家江南香料,叫馥郁堂;一家卖珍珠首饰的,叫珠颜堂;一家各色通货的,与李莞在江南设立的南北货庄同一个名字。李莞因为通晓未来十年的走向,从衣裳款式到珠宝首饰,并且李莞还知道,京城哪些店铺是踏踏实实做生意的,可以通力合作,哪些店铺是目光短浅的,生意场上得刻意避开些,方方面面,都能给冯掌柜不少好的建议,让冯掌柜直呼李莞是个经商的天才,弄得李莞怪不好意思。端阳节前,京城的女孩们都喜欢做香囊,馥郁堂的香料全都是从江南新运回来的品种,是江南制香世家所出,香味历久不散,沁人心脾,最关键是带着一股子江南烟雨的秀气,这是北方香料所不具备的,正巧赶上一个端阳节,姑娘们购买香料之后,能够得到一方馨雅堂的丝绸绣帕,或者珠颜堂的一枚米珠戒指,再或者便是南北货庄一些从异域运回来的新奇物品。不得不说,冯掌柜的方法确实奏效,凭着香料店的生意,把其他三家店铺都给推了出来。端阳节是李家来京城以后的第一个节气,因此宁氏很重视,与老太爷李贤商议过后,决定趁着节气,在府中宴客。老太爷李贤为官多年,因家在大兴,所以同僚间的来往都是能免则免,一来不方便,二来没脸面,当然了,所有人都看的出来,不方便是假,没脸面是真。李崇起点太高,当年摔下来就显得更惨,李贤是真没想到,儿子居然还有翻身的一日,说什么也得把过往的不痛快找补回来才成。相比于李贤和宁氏的高兴,李崇却一日冷过一日,有时候回家李莞去给他送些吃食,李崇时常端着碗对着李莞发呆,李莞问他怎么回事,他只摇头不说话,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里。李莞不知道李崇身上发生了什么,她也不可能每天都跟在李崇身边,只能对张平和赵达吩咐了又吩咐,让他们定要寸步不离李崇的身边才行。李家宴客那日,李莞、李绣和李娇她们在东跨院招呼各府的姑娘,李青、李茹和李灵都来了,上回李青和李茹来的时候,李灵去了别府做客错过了时间,这回是再推辞不过,可她和李莞之间‘有梁子’,所以尽管露面,却也没给什么好脸。李家这回宴客,保定王家也被邀请,王家送来了不少礼品,其中还专门给李绣送了一套珍珠头面,老夫人代李绣收下,并且让桂嬷嬷给李绣送过来,要她亲自去谢一谢王家夫人,也就是李绣未来的婆婆。李绣受了老夫人之命,不敢不从,随桂嬷嬷去了。李绣去了之后,姑娘们的目光就忍不住盯着王家给李绣送的礼盒上,说是有一副珍珠头面,不知道是什么款式的,女孩们凑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首饰衣裳。李绣只是去简短的跟王家夫人打了个招呼,手里拿着一个红封回来了,便是那王夫人给李绣的见面礼吧。李欣凑到李绣身边笑嘻嘻道:“绣姐姐,把你这礼盒打开让我们瞧瞧吧,我最喜欢珍珠了。”李绣抬眼环顾一圈,见姑娘们都一副想看的样子,把红封放到手边的茶几上,然后唤来伺候丫鬟,把礼盒打开,笑道:“要瞧便瞧吧,一个个那样子。”礼盒里放着一套八件珍珠饰品,一对珍珠头簪,一对珍珠手链,一条珍珠项链,还有两只珍珠耳环,一根珠钗。姑娘们瞧见礼盒里的东西都围了过来,不约而同都有点失望,别说其他人了,就是李绣自己也有些失望,原别人送的东西,不该嫌弃好丑,但这王家未免也太小气,除了那根珠钗上的珍珠有指甲盖大小,其他饰品上用的都是小米珠拼凑而成,而珍珠托竟都是银子。李莞看着这礼盒,心情有些复杂。按理说王家此时还未破败,很是殷实,对未来媳妇何以这般小气,说句不好听的,这种小米珠拼凑的首饰,还没有她珠颜堂送的赠物做工精致呢。更何况用的还是银托,只有小门小户的妇人才会用银托做首饰。姑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连鼓动李绣的李欣也有些不好意思了,轻咳两声,哈哈打圆场:“那个……还挺好看的。”李绣哪会不知,这是姐妹们在替她全脸面,浅笑一番,便要把礼盒收起来,没想到却听到一声嗤笑,李灵端着一杯茶坐在一旁,她只是瞥了那礼盒一眼甚至都没有围过来看。“那种货色都能送出来给未过门的新媳妇,只怕绣姐姐今后嫁过去的话,可没什么好日子过的。”李灵毫不留情的揭穿了这件事情,让李绣顿时满面通红低下了头,李青从旁呵斥:“李灵,忘了在家里祖母吩咐的话了吗?”李灵把茶杯重重往旁边一放,根本不听李青的,站起身来往众姑娘这里走来,经过李莞身边时,还故意撞了一下李莞,用不屑的目光看了一眼礼盒中的东西,哼笑着伸出一条胳膊,露出手腕上一串东珠手链,每一颗珠子都比礼盒中最大的那颗珠子还要大上两圈。“这是我上回去子恒哥哥家做客,宋夫人送给我的。比你未来夫家送的这些都要好上数倍,你们一个个谁看不出来,就是不说罢了,这种不把姑娘放心上的人家,还指望将来嫁过去过什么好日子吗?”李灵借着耿直说了一大堆伤人的话,李青恨不得去捂住李灵的嘴,现场气氛尴尬的不行。李绣的眼泪从眼眶里流出,未免让人看见,把事情闹大,干脆捂着脸跑去了内室,李欣和李莞跟着李绣去安慰,李灵又拿起礼盒旁的红封,十分无礼的把红封打开,看到里面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展开后在姑娘们面前扬了扬,得意满满的说道:“瞧见没有,我说的一点都没错,这王家根本就没把绣姐儿放在眼里。”李青一把夺过李灵手里的东西,仔细折叠好重新放回红封中,拉着李灵坐到一旁,冷声斥道:“凡事留点口德,这世上不是就你一个人聪明的。”第40章对于李青的呵斥, 李灵不以为然,她本来今天根本就不想来的,这大兴李家大张旗鼓来了京城, 不就是一个醉鬼考中了状元吗?如今还没做官呢,就这样大张旗鼓,劳师动众的炫耀, 有什么了不起的。见厅中的姑娘都用一副看不过眼的表情盯着自己, 李灵重重一哼:“不碰就不碰,我还懒得碰呢。”李灵说完这些, 便一扭腰,往外走去。李悠忍不住叹了句心声:“这都什么人啊。”本来还想再说几句,但瞧见一旁尴尬的李青,最终忍住不快。李莞和李欣追着李绣到内间, 李绣伏到软塌的矮桌上哭泣,李欣往李莞看去一眼, 像是询问怎么安慰, 李莞坐到李绣身旁, 把李绣从矮桌上扶起, 柔声说道:“别理那小妮子的话,每个人家的情况,门第也不同, 为人处世的方法更是千种,不能凭几件礼物就一概而论。”李绣靠在李莞身上,像是平静一些, 李欣从旁用帕子给李绣擦了擦眼泪,李绣叹了口气,说道:“我不是嫌弃礼物,就是,就是不想嫁到保定去,我都不认识他,你们也都不在,就我一个人。”“绣姐,你别这样。咱们以后都是要出嫁的,总不可能总像做姑娘时这般日日待在一起。”李欣平时有什么说什么,看似没心没肺,但在关键时刻也能说话一些道理。李绣平复了心情,点了点头:“让你们见笑了。”李绣平日里都是一副大姐姐的模样,可也有胆小任性的时候,李莞从前真不知道,原来李绣对嫁去保定这样排斥。两人将李绣安慰好,李绣也知道今日家中宴客,她不该这样闹脾气,只不过当时被李灵当面嘲笑,有些想不开。一进一出也就一刻钟,所以没有惊动宴客的大人们,姑娘们心知肚明谁对谁错,见李绣来了,纷纷上前安慰,李绣一一赔礼,这件事便就此揭过,谁也不再提起。李家的家宅还算宽敞,园子的景致也不错,有假山,有池塘,有亭台,繁花似锦,姑娘们到亭子里去游玩,丫鬟们送来了鱼食,让姑娘们在亭子里喂鱼。“这些红鲤都是从我们大兴的宅子里带来的,用了好大一口水缸,花了两天运来的呢。看那条红背黑点的,那是我养的。”李欣颇为自豪的给大家介绍池塘里的锦鲤,姑娘们纷纷探头观望,叽叽喳喳,很是热闹。玩儿累了之后,立刻就有丫鬟来送茶送点心,并不是那种沏好了端过来的茶,那样总会有些变味,而是直接让摆了桌子让茶娘来给姑娘们当场泡出来喝,那滋味可比事先沏好的茶要香多了,用的茶叶都是明前,价值不菲,而配茶的点心也很精致,皆为城中最有名的鼎丰斋茶点,什么桃花饼,玫瑰膏,香片酥,无一不是精品。前来做客的姑娘们都分得清好坏,无一不惊讶大兴李家竟这般大方,倒不是说她们在别处没见过这样大方的人家,而是大兴李家在众人的印象中,便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毕竟她们从前交往的都是京城李家,而京城李家的排场,却是远远不如这里的。有姑娘私下里提出疑问,有些知道内情的便说与她们听:“大兴李家才是李家的正宗,祖宅在那里,京城的李家是二房老太爷,当年据说分了家之后,二房老太爷才带着家人到京城定居来的。”中午用饭也是,流水般的宴席一一上席,各种珍馐如不要钱般摆上,使得宾客们对大兴李家的印象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男宾席间筹光交错,你来我往,老太爷李贤拿出主人家的姿态招呼众人,十多年间的郁闷简直一扫而空,开怀畅饮,与人畅谈,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有那从前与李放交好的同僚凑到李放身边低声说道:“李博士可是真开心啊。如今你们李家都来了京城,也算是合并,今后齐头并进,方骖并路,可喜可贺呀。”李放与之碰杯,欣然点头:“正是如此。”喝了一杯之后,李放放下杯子,看向了喜笑颜开的李贤,不再被‘儿子不成器’这件事压抑的李贤看起来精神矍铄,可不就该这般精神嘛,一个让所有人都放弃了的酒鬼,居然一鸣惊人考中了状元,这让那些一辈子苦读还考不到功名的人怎么想?就算是他自己的儿子,如今最有出息的便是老三李霖,同进士的身份,娶的是著作郎家的媳妇,比起其他兄弟和大兴李家的孩子,算是最有出息的了,可如今跟李怀勉相比,就给完全比下去了。若是他们还继续留在大兴的话,倒也没什么,家里多了个状元郎,一荣俱荣,可谁想到他们居然迁家来了京城呢。一山不容二虎,就算是同宗同源,李放心中也难免郁闷。比起李贤的兴致高昂,李崇就平静多了,跟在李贤身后给宾客敬酒,斯斯文文,哪里还有一星半点传闻中的不堪,那些从前明里暗里笑话过李崇的人,如今也都只能把惊愕生生咽下。宋策与李昭坐在一起,目光不时往长辈们那一桌看去,私下对李昭问道:“从前竟未听过李叔父考今年科举。”对于李崇中状元这件事情,宋策和其他人一样震惊,确实太匪夷所思了。就连宋策都没敢参加今年的会试,以他这个年纪,当年中举其实有一些侥幸成分在里面,所以恩师希望他不要急于求成,待下个三年再参加科举,那样成功几率较大。“别说你们没听说过,我们本家都是到他要来京城前几日才知道,只当八叔父是来凑份热闹,毕竟荒唐了这么多年,谁都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看来我小时候听说的神话不假,八叔父确是个难得的神人,让我们这些小辈望尘莫及。”李昭诚心夸赞。宋策听后沉默思索。李崇的出现可以说是今年科举场上最让人难以预料的情况,在会试之前其实士林中都会有那些专门分析士子们的策论,时文,猜测三甲的人,李崇就像是一匹杀出来的黑马,跌破了众人眼镜,会试一甲,殿试头名,势如破竹,世间居然有这样的人存在,便如那崖顶兰草,望而不可及,那感觉就像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巅峰,他却唾手可得般,可怕的挫败感难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