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作者:mijia      更新:2023-06-18 23:27      字数:5331
  敬告天地后,孟晖也并未如其余负责祭祀的官员那般退下,而是错后一步,随萧尧下了奉天门,经由广场御道,进入奉天大殿。恢弘庄重的中和韶乐声中,萧尧自奉天殿御座上落座,孟晖侧立一旁,其余文武百官则依官阶高低鱼贯入殿。太上皇精力不济,并未参加此次登基大典----其实就算他还能坚持,心里大约也是不愿意来的----只是派德安将传位诏书送了过来,当庭宣读。诏书宣读完毕,便相当于正式确认了萧尧的皇帝身份。礼部官员奉上传国玉玺,文武百官当即行三跪九叩之礼,而孟晖则并未如众臣般叩首,而是双手合十,向新皇垂首鞠躬行礼。叩拜之后,鼓乐声停,百官庆贺,四方诸国亦派遣使者朝贺,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庄严肃穆。眼看整个流程顺利完成,所有人都暗暗松了口气,本打算礼毕后送走新皇,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却不曾想一直安安分分的新皇却突然闹了幺蛾子。就在礼部官员即将宣布大典结束之前,萧尧轻咳一声,在所有人莫名其妙的茫然目光中自御座站起,显然一副“我有话说”的模样。新皇要说话,自然没有人会阻止,但突然冒出一个流程中没有的“发言”环节,众朝臣都是又懵逼又惶恐。----不得不说,自从那场血洗京城的大劫之后,每当看到萧尧这张英俊帅气的面孔,众人就不由得心底发毛、惴惴不安,都快要形成条件反射了。但凡是能够在朝廷中混的,没有一个会是傻子。太子突然失踪、一朝回京却迅速成为最终赢家,任谁都能看出此中猫腻----倘若不是准备充足、计划周密,又有谁能够在一片血雨腥风中如此轻而易举便逆风翻盘、转败为胜?当尘埃落定之后,众人反过头来细细思索太子的诸多行动,越想越是心惊胆寒。很多事情,平时不显山不露水,身在局中之人更是看不清摸不透,但一旦胜负已分、重新复盘,那些一环扣一环的暗潮汹涌便在这些“事后诸葛亮们”的抽丝剥茧中水落石出。甚至,有些莫须有、或者仅仅是巧合的事情,也被吓破了胆的众朝臣们扣在了新帝的身上,使得萧尧的形象越发神秘莫测,令人无法产生任何抗拒之心。此时看新皇要说话,众朝臣立刻凝神细听,生怕漏过一丝半点、令他们无法领会圣意,而对于众臣如此毕恭毕敬、谨小慎微的模样,萧尧表示自己十分满意。----他既然要做皇帝,就绝不允许被朝臣掣肘,必须要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才行。微微勾了勾唇角,萧尧抬手朝如今已取代德安成为总领太监的启铭示意一下。启铭早有准备,立刻躬身来到近前,后面还跟着个手捧两份圣旨的小太监。第一份圣旨,是例行的大赦天下----当然,那些因谋逆而论罪之人并不在赦免之列。虽然登基大典的流程并未涉及此项,但在此时颁布倒是也还算合情合理。众人纷纷松了口气,紧绷的神情也稍稍舒缓,然后开始猜测第二道圣旨是什么内容。按照常理,在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之后,就是为后院一众女子册封了。但据说新皇身为太子之时洁身自好,连个通房丫鬟都没有,这是准备册封谁呢?难道新皇还暗搓搓的藏了个心上人不成?就在众人浮想联翩之际,前一道圣旨宣读完毕,启铭双手捧起第二道圣旨,却并未打开,而是毕恭毕敬的送到萧尧面前。朝臣们瞪大了眼睛,眼睁睁看着萧尧抬手将圣旨接过、展开,竟是打算亲口宣读诏书,刚刚放松的神经顿时再次紧绷,而站在旁边的孟晖也油然而生一股不妙的预感----因为在拿过圣旨的时候,萧尧含笑看了他一眼。对于这一眼,孟晖只有一个念头:猪队友又要坑了,自己必须稳住。果不其然,这一道圣旨,就是关于他的。对比前一道圣旨不怎么走心的例行公事,第二道圣旨显然是萧尧亲手所写,洋洋洒洒。在圣旨中,他先是没怎么留脸面的对于前一阵的兄弟相残唏嘘一番,随后话锋一转,开始极力赞美玄臻国师的慈悲为怀、大义凛然,不仅亲赴边关济世救民,更是在他被兄弟陷害之时只身赴难,救他于水火之中。对于太子遇险被玄臻国师所救一事,朝中诸人都曾有耳闻,不过却大多来源于同僚之间的私下交流,并未得到官方证实。如今新皇这一道圣旨,便是要将此事公之于众,记入皇家正史之内----从此以后,无论此事是真是假,都是铁板钉钉的真相了。当然,新皇专门写一道圣旨,可不仅仅只是为了赞美玄臻国师的功绩,而是要给予货真价实的嘉奖的。众臣各怀心思,果不其然在圣旨最后听到了“加封玄臻国师为圣王”的词句。国师,虽地位超然,却只是一个称号,并无实权品级,但“王”却不同。能够称之为“王”,便是真正拥有封地的王爵,历朝历代,能够封王之人大多都是皇室宗亲,唯有功绩极高、譬如开国勋贵,才能被皇帝封为异性王。而将一个和尚册封为王,更是前所未闻之事。就在众臣心绪烦乱、不知是否该出言请新皇三思之时,萧尧却尤不满足,又给了他们一记重击。只见新皇宣读完圣旨后便将其随手放到一边,竟走到侧立在旁、表情同样愕然的玄臻国师面前,抓住他的手,亲自携手将其拉到中央,随后自上而下逼视众臣,语气威严,斩钉截铁:“国师救命之恩,朕无以为报,只能许以‘圣王’之位,从此与朕共治天下!”这一句话,惊得众位朝臣猛然抬头,震惊的神情再难掩饰。其实,“王”这一爵位虽有封地,却无具体品级,能有多少实权都在皇帝一念之间,众人虽心中不满,却也尚能接受。但倘若再加上新皇的后一句话,那含义便截然不同了。“共治天下”,这、这是要封并肩王的意思?论权势地位,并肩王可是能够与皇帝比肩的啊,就算要封的是个不理俗事的和尚,那也决计不是一件小事!君不见,历史上的一字并肩王,不是功高盖主、已然被皇帝暗搓搓盯上准备清算,就是谋朝篡位的预备役。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其他人封并肩王都是为情势所迫、不情不愿,但新皇却是亲手在自己枕侧安了个位置,还开开心心的邀请对方与自己同床共枕啊?文武百官连同外国使臣们全都震惊了,他们深深觉得这位乾贞帝肯定是发了疯,竟然许下了如此无价的封赏,还在自己的登基大典中宣告天下。哪怕玄臻国师是新皇的救命恩人,也绝不该这般荣宠过盛啊!当即,就有几名朝臣蠢蠢欲动着想要出列,劝告新皇收回成命,但他们刚刚抬起头,尚未有所动作,便立刻被乾贞帝冰冷而警告的眼神盯住。顿时,那几人腿上一软,后背上的冷汗转瞬间便冒了出来,只感觉鼻尖都闻到了淡淡的血腥味----那是属于未来的自己的血腥味。想起不久前被鲜血染红的京城,原本升起的那一丝冲动顿时烟消云散,众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想要推出个出头鸟来试探乾贞帝的态度,但却又没有一个人敢于当这只肯定会被折了脖子的出头鸟。对于众朝臣这般想要反驳却又不敢反驳的模样,萧尧轻轻哼笑一声,缓缓开口:“自此以后,见圣王便如见朕,不得有任何失礼之处----诸位爱卿,还不叩见圣王?”听到乾贞帝这句威胁恐吓味道极重的话,殿内众人当然不敢有丝毫耽搁,纷纷叩拜行礼,而那几位被萧尧以眼神威胁到腿软的大臣则是跪得最快的那一批----毕竟,他们的确是双股瑟瑟、几乎快要站不住了。待到所有人都对孟晖三跪九叩,承认了这“圣王”的尊位,萧尧终于满意,扭头看向被自己拉着小手的俊俏和尚,仿佛是在邀功般得意洋洋。孟晖被赶鸭子上架,感觉十分糟心,却又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驳了他的面子,只能无奈轻叹口气,单手合十,还了一礼:“阿弥陀佛,还请诸位大人平身。”众人听到这句话,纷纷松了口气。他们从地上爬起来,忍不住偷偷抬头窥视这位新鲜出炉的并肩王,却只见自家新帝一手握着并肩王的手,另一手揽着对方的肩,高大的身形仿佛是想要将那身形清瘦的和尚包在怀里那般,姿态亲昵至极,而那张俊美的面孔哪怕隐在玉旒之下、令人看不真切,也丝毫无法掩藏那份意气风发、恣意飞扬。至于被新皇拉在身侧、样貌秀美的年轻僧人则面露无奈苦笑,眉目温和,似是在纵容顽皮孩童那般包容的新帝的一切举动。众朝臣:“………………………………”----总觉得似乎有什么冷冷的东西在自己脸上胡乱的拍呢。作者有话要说:感谢 ashley 亲爱哒扔的手榴弹=333=第七十章登基大典结束后,已经从国师晋级为圣王的孟晖身心俱疲。在外人面前他还能装一装, 但当与萧尧独处后, 那张淡定从容的笑脸便顿时垮了下来。“陛下, 您知道小僧并不求什么高官厚位。”他叹了口气,十分无奈。在登基大典结束后, 萧尧身上的气运已然稳固,孟晖的任务也宣告成功。在完成任务后,他只想当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 给自己放个长假,闲云野鹤的度过余生,而非被捧上高位,身不由己的卷入各种争斗之中。“朕自然知道。”萧尧轻轻一笑, 抬手搭住孟晖的肩膀, 暧昧的蹭了蹭他圆润的耳垂, “其他人追随朕, 或是希望朕能够给予他们荣华富贵、福泽子孙后代,或是相信朕能成为一名仁德之君,利国利民。唯有国师,什么都不求。”语气有些怅惘,萧尧眯了眯眼睛,哂笑一声,“朕倒是宁愿国师有求于朕,而非这般无欲无求,令朕无从掌握。”孟晖被萧尧的动作弄得浑身上下都不太舒服, 忍不住偏头躲开他的手指,微微蹙眉。见孟晖面露不适,萧尧十分自然的收回手,没有继续强求:“国师对高位显贵毫无所求,但朕却是要的。朕不仅要让国师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还要将国师的事迹传遍天下,让宫廷画师为国师绘制佛画,命全国上下所有寺庙悬挂供奉,所有信徒上香之时,都要向国师叩拜祈福、称颂国师之名。”萧尧的声音舒缓,甚至还带着几分笑意,却听得孟晖毛骨悚然。他认真盯着自己的任务目标,表情谨慎而审视:“陛下……您这是要做什么?”“当然是要全天下人都识得国师啊。”萧尧愉悦的笑起来,神态亲昵的点住孟晖眉间那一抹朱砂,“这样一来,哪怕国师离了朕的身边,也有天下无数双眼睛替朕盯着国师,无论国师去了哪里,朕都会知晓,然后派人将国师接回。”孟晖:“………………………………”----很好,人肉搜索的威力,他的这位任务目标已经提前预见到了。而易容这种技能,自己大约也需要开始学习起来了。----下次去现代位面,一定要记得提前购买一些女孩子们神奇的化妆品存放在系统空间之内,以备不时之需。新皇继位,必然十分忙碌,哪怕萧尧前一阵子以太子的身份监国了一段时间、又将朝堂上对自己怀有异心的朝臣清洗一番,但依旧还是忙得连轴转一来,新旧两朝交替必然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麻烦;二来,萧尧与其父的执政理念并不相同,他还需按照自己的意愿罢黜旧朝制度,推行朝政改革;三来,匈奴之患并未完全解决,在处理日常事务的同时,萧尧还在紧锣密鼓的为自己接下来对匈奴的御驾亲征做准备。当然,登基大典那日对孟晖说的那一番宏愿,萧尧也没有食言而肥。只要是自己忙于朝政、无暇与孟晖相处的时候,都会有十数名宫廷画师围着孟晖或是观察或是作画,直将孟晖烦得头大如斗,差点端不住高僧宠辱不惊的架子。于是,当德安太监传来消息,说是太上皇要寻孟晖讲经的时候,孟晖简直是迫不及待的丢下那一群画师,跑去了太上皇居住的延寿宫。一般而言,但凡是头顶上有一名太上皇的新皇,过得都比较憋屈,毕竟旧皇余威犹存,难免会插手干涉朝政。不过,萧尧显然不是能够被太上皇掣肘的性子,旧皇退位后那就是彻彻底底的养老了,但凡有朝臣心恋旧主、搬出太上皇来说事,都会被他好好整治一番,丝毫不留情面,当真让一众朝臣好好体悟了一番什么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太上皇原本还有点心恋权势的意思,却被萧尧明里暗里怼了回去,对朝局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弱。最终,他不得不接受现实,安安分分的缩回延寿宫吃斋念佛,如今派人请孟晖去讲经,倒是并不令人意外。不过,很显然,这一次太上皇却并非仅仅只是想要听孟晖讲经的。经过连番打击,太上皇早已经没有了当初孟晖初见时的神采奕奕,他的两鬓已经出现了白发,透着精神萎靡的老态,坐在蒲团上的时候,就连原本笔挺的背脊也有了几分弯曲。----如今的他,已然从权倾天下的一代帝王,变成了被时代洪流淘汰的普通老者。在看到一如往昔那般面容俊秀、气质出尘的孟晖,太上皇浑浊的眼眸中满是复杂与探究。在与他对视的第一眼,孟晖便知道对方已经从自己的催眠中走了出来,不再对他奉若神明、深信不疑。很显然,在失去权势地位、被困延寿宫的这段时间,这位太上皇着实想了不少,也看透了不少。----不过,孟晖对此并不在意,毕竟对方大势已去,对于自己来说已然没有了利用价值。就连对于乾贞帝都无需跪拜行礼,孟晖自然也不必跪这位太上皇。他双手合十、行了个礼,便在太上皇对面的蒲团上施施然坐下,神色坦然宁静。与孟晖对视良久,太上皇长叹一声,语气中倒是没有多少问责之意,只是带着几分怅惘:“大师,您之前说朕身上龙气浓郁、帝位稳固,可是在欺骗于朕?”“并非欺骗。”孟晖丝毫没有受害人找上门来的心虚不安,只是轻轻一笑,“龙气象征国祚,此时龙气已然悉数转移至乾贞皇帝身上,想必乾贞帝定然是一位好皇帝,能够延续国泰民安的盛世之景。至于陛下身上的气运,也的确浓郁,而陛下也必然能安享晚年、寿终正寝。”听孟晖言之凿凿,太上皇脸上的表情越发复杂,嗤笑一声:“大师当真是出家人不打诳语。”----明明一句错话都没说,但却能令人领悟到不同的意思,实属舌灿莲花,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啊。对于太上皇半是感慨半是讽刺的评判,孟晖坦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