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
作者:书归      更新:2023-06-18 02:35      字数:6009
  “晚些再说罢。”姜越打断了他,向他示意往回走,“我先给你上药。”裴钧这便止了话头,连声应好,可待随着姜越走了几步,他再看向姜越孤清在前的背影时,却还是忍不住出声叫他:“姜越,我方才……遇见个人。”第81章 其罪五十三 · 嫌怨(上)姜越步子一顿,回过头来:“遇见谁了?”“一个小姑娘,才从这儿跑过去了。”裴钧打量着他神情,向他走去,“我说姜越……你不会是在这王府里偷偷生了个小郡主罢?我见着她身上可有个同煊儿一模一样的魂铃呢。那魂铃你不是只给了皇孙么?她也是皇孙?”姜越听言一愣,思索下,却似乎知道了他说的是谁,不由一笑:“你说的该是阿莲罢。那魂铃不是我给她的,反倒是她给我的。她不是我女儿,是我府中异士的孩子。”“异士?”裴钧眉心微敛,“什么异士?”姜越想了想道:“去年赫哲一战,你还记得我曾领兵杀了赫哲的大祭司么?”“自然记得。”裴钧对此记忆犹新,“那场叛变,据传就是由这大祭司教唆赫哲军而起,朝廷便拿这祭司作了替罪羊,借此给赫哲王减罪,这才叫我能坐下来同他们议和要银子。听说,这大祭司是赫哲一带极有名望的江神派术士……为人狠厉异常,最善诅咒。”“不错。”姜越点点头,见他知道,便接着讲下去,“大军攻入赫哲后,我派人查清确是他教唆赫哲生变,便料定此人必杀无疑,如此就先抄了这祭司的宗族,拿下了他一门上下百十号人。宗族一倒,好些被他迫而为奴的人便逃出来。这其中,就有你遇见的这小姑娘一家。”裴钧问:“她们一家……也是术士?”“不。”姜越摇头,“他们应当被称为萨满。”“萨满?”裴钧一时心下剧震,耳边似乎即刻响起了数月前崔宇曾对他说过的话——“……萨满都是邪灵通神的玩意儿……青面黄毛黑角的,那是粟克萨满。若是求他什么,没的命都会赔进去……你若要求个什么心安,拜拜庙子也就得了,千万别同萨满扯上干系。”姜越未见他面色有异,此时便再度领他往内院走去,随意与他继续道:“那大祭司的儿子仗着权势,辱杀了这萨满一家的几个女人。家里的老萨满为了报仇,便杀了大祭司这儿子。大祭司一怒之下抓了这一家人严刑拷打,又用压胜之术诅咒了这萨满一家,要让这老萨满给他为奴为仆一世,并终身经历与他一般无二的丧子之痛……这说来也奇,从那以后,这萨满家里的孩子竟真的开始接连生病、遇险、夭折,短短七八年间,便死了十一个人……”姜越话中的一个个“萨满”,叫裴钧听来心中沉沉,无心应话,此时跟在姜越身后,听姜越又道:“大军杀了大祭司,是替萨满一家解了诅咒,让这一脉得以延续,如此这一家子便心怀感激。到了大军开拔返朝时,他们竟一路跟在队尾上,每日都为将士们祈福,替他们做事,为他们唱歌……一夜扎营篝火的时候,阿莲还送了我一大串魂铃,说是能保佑小孩子的。是故那魂铃我便带回京中,后来分给了皇孙小辈。”说到这儿,他侧目看了裴钧一眼,淡淡笑了笑:“此事,你不知倒也寻常。毕竟那时……你走在大军最前头,瞧不见这些。”此时二人已回到院中,姜越依旧无甚血色的一张脸映着午后的日晖,颇有些憔悴。可他温和看向裴钧的双眼,却极似元光七年初裴钧在赫哲议和功成后,于营地中见到他养伤时的那样,平静而深沉。在这样的目光下,裴钧一腔灌到了嘴边的话,忽而怎么都问不出口,待跟着姜越进屋坐下后,他静视着安和地为他擦手上药的姜越,良久,才忽而反手握住姜越指尖道:“姜越,这回我听着你出事儿了,吓得都快失魂落魄,那要是哪一日我没了命,你又会——”“你又胡说。”姜越打断他,目光从他手背移到他面上,不避忌地与他对视,告诫道:“这话你往后休要再提。我不准你死,你便不能死。”这“不准”与“不能”仿似一声沉钟,猛地击在裴钧心底,叫裴钧立时犹如铜磬猛震,再不能就此说下去,便只先干涩应了他一声,闭嘴不言。姜越很快就替他上好药,又用纱布给他裹了手,刚收拾好药匣子,几个侍从就端着饭菜过来。裴钧原本在宫里饿了一日夜,眼下脱险出宫本该是终于能安心吃一顿好饭的,可此时听了姜越口中这萨满一事,他联想起自己那被萨满招魂的可怖怪梦,身背却渐渐拔起了道道冷汗,一时看向满桌飘香扑鼻的佳肴,又望向姜越,隐隐只觉口中发苦,脊骨发寒。“怎么?”姜越关切他,“不合你胃口?”裴钧连忙摇头。待默然端详了姜越一会儿,他才先平复下心神,向他扬扬下巴,低声道:“你也吃吧。咱俩这饭竟历了如此波折才吃上,可算是宝贵得紧。”姜越这才随他端起碗来,拿起筷子,也不知想到什么,忽而失笑。裴钧向他碗里夹了簇绿叶:“笑什么?”姜越看向碗中,忍着笑轻轻一叹:“我是笑你每每一约我吃饭,我便必然得去鬼门关逛一遭……这真不知是个什么运道。”这话不过随口一说,可裴钧听来却心底发涩,此时虽早已想到言语要打趣,可落到底,却是一声苦笑:“我怕不是老天爷专派来克你的罢……”说罢,他给姜越再夹了一块儿鱼,低头扒饭,终于还是勉力掠过这话头,另起一事问:“谋反一事,你是真想好了?”姜越点头:“若非想好,我也绝不会以身犯险,走这一步棋了。”“接下来打算怎么做?”裴钧又给他夹一片排骨,“你府上几位先生可有良策?”姜越道:“赵谷青谏我由明转暗,秘密前往封地,速集兵马粮饷,聚往京关,逼君禅位;郭氏兄弟则以为时机未到,如若坐实假死,说到底是欺君罔上的罪过,如此便为无义之兵,师出无名,便莫若还是暗藏京中、策反朝臣,再集结京关兵士,内外合谋,借将臣之举而取大宝,方是稳妥。其余者,大多类同。”说完他搁下筷子:“我也想听听你怎么想。”“我所想的……许是要同他们背道而驰了。”裴钧抬手盛汤,笑了笑,“难道他们俱是劝你在暗,就没有一个让你转暗为明的?”“转暗为明?”姜越放下碗看向他,“你是要我再‘活’过来?这岂非是要我成了众矢之的?”“是众矢之的、木秀于林,还是人心所向,我以为尚不可一概而论,这些都事在人为。”裴钧把汤递在他手边,“你可还记得城西地底出水的异象?”姜越接过汤道:“自然记得。”裴钧抬手示意他乖乖喝汤,待见着姜越渐渐将碗中饮尽,咽下了,他才慢慢道:“我以为,既然天降异象,吉凶不辩,而今机缘巧合,你又恰恰假死于人前,那我们或可将这异象拨凶为吉,在你复活于人前时为你造势,以示此乃天命之选,而你……就是那天命之人。”“天命……”姜越倏然一笑,“我还当你是不信鬼神的,却怎比赵先生那老学究还先想到这命数之说?”“那你又信么?”裴钧捧着碗,因由此言认真看向他,“天宫地府,鬼神人魂,诅咒压胜,转世复生……依你之见,它们真存在么?”姜越学着他给自己夹菜的样子,也给他碗中添了些鱼肉,听他问得庄重,便倒也正了色答他:“压胜诅咒一类,我幼年在宫中倒见过一些,就连在赫哲族地也听闻不少,到头来,却都揭出是人为作乱、欲之所驱,从没有阴谋之外的天理。至于鬼神、天宫、转世,便更是一世命尽才可得知的身后事了,自古以来尚无定论,如今我既没真死,又如何能够答你?”“你既不信压胜请灵之说,”裴钧微微前倾,“那为何要把萨满养在府里?”“我记得冬狩时候就曾告诉过你,这一家萨满,与我确凿只是因缘际会罢了……”姜越无奈叹了口气,“那时他们一路跟着大军回到京关,在京兆外便被人拦下了。那时我才知道,他们这一脉萨满因了法术阴毒,在关内早已被朝廷封禁,绝不可放他们入京。可那时阿莲生了热病,重得急需入京找大夫吃药,我于心不忍,便保了 他们出来,让阿莲一家领她住在王府医治。此后阿莲养好了病,便也不知怎的就长住在府中了,府里下人也习惯起来。我料想府上也不少这几口饭菜,便顺带她一家九人都收留下来,直至今日。”向裴钧说完了这些,他看向裴钧的目光开始奇怪了:“你似乎很在意阿莲的事,从方才起就一直追问。”裴钧低头避过他目光,吃起饭菜来:“嗯……如今多事之秋,忽见你府上还留着异族,我是担心节外生枝罢了。”“是么……”姜越稍稍偏头追寻他神色,却见裴钧又状若无事般抬头看向他,一张脸上平和至极,甚至还舒眉向他笑了笑。姜越一颗心便放下了些,只还嘱咐他:“对这府上,对我……你若还有什么不清明处,便只管问我就是,我一定答你。”裴钧吃得差不多了,这时听了这话,拾巾擦了擦嘴便同他乐:“好,那我还真有一问。”姜越点头:“你问。”裴钧抬手支着下巴,笑眼睨着他:“我想知道……今夜,晋王府留客么?”姜越一愣,微微坐直一些:“你若想留下,这中庭里的空院倒还有的是——”“若我不想住这儿呢?”裴钧伸腿在桌下勾住他脚踝拉向自己,桌面上却还云淡风轻地抱着臂。姜越抽出脚来踩着他脚背,将他推抵回去,站起身笑:“这段日子连我都要住在这儿,你又想住哪儿去?”说完姜越负手走出屋门,似乎是要叫人来收拾碗盘。一时他踏出门槛,走下石阶,刚行过院中池塘上低垂的浮桥,却忽而听闻身后传来裴钧的声音:“姜越你等等,我随你一起去转转。”这一刻姜越回了头,只见隔着一方荷叶青塘,十来步外的裴钧正穿着他的一身松青旧衫拾袍跨出门槛来,长身立在枞木浮桥的另头看向他,一容似是安闲怡然,一身却亦挺拔清逸。此景眨眼间似将岁月叠嶂,倥偬恍惚中,竟叫姜越直觉是又回到了八年前,回到了他刚从北疆初捷归京的时候。第82章 其罪五十三 · 嫌怨(下)彼时也是个仲春,京中刚下过一场雨。姜越捏着世宗阁召请入宫的金帖,坐在轿子上行往元辰门去,一路经过巷陌牌楼,在层层叠叠的雕角屋檐下掀帘一望,所见是满街不紧不慢撑伞走过的行人和沿路摆摊说笑的贩子。下了轿子走入宫中,他双脚踏上的,是被烟雨氤成深黑的青石砖地。那砖地坚实而平整,再没有塞外荒坡间铁蹄猛踏的震荡,也没有轻骑逐马后随风扬起的沙尘,有的只是他此时再度站在皇城脚下时,宫差惯然恭敬的告礼声。一切是那样安和,清净,宁然,像极了他身上那色泽厚重而绣纹繁复的亲王朝服和绶带冠冕。锦衣华裳将他满身上下的大小战伤层层覆盖,隐秘地包裹起来,就连一双见多了死生杀伐的眼睛,也被朝冠前轻摇的垂珠半掩了神采。这就是他随军三载、出生入死为京中换来的,名为“太平”的东西。那些他过去在京中安乐窝里从不曾亲眼见过,从不曾亲身历过的事物,那些他过去在王宫贵子、高门学府和觥筹交错中从不曾听说过的种种,如今已然由一场战争尽数教给了他。他像是有了一双新的眼睛。这双眼睛让他忽而能轻易看破这一场平静与富贵下暗藏的阴狠与残酷了。当他褪下铁甲战衣,摘下佩剑,换上不知被多少个绣娘用多少个日夜赶制而出的亲王仪制时,那忽而从他肩头失却的重量几乎让他心惊——原来,他从出生以来在京中所享有的,从来是这样安闲静逸的舒服日子。他开始因此质疑起那些生在皇族中曾一度习以为常、理所应当的事物:比方宫中各殿夜夜不灭的一盏盏长明灯火,比方京城里各府官家为求攀比而从皖南斥资运回的一樽樽石头,比方皇族出游却借由官中用度来置办的一桌桌酒宴,再比方……翰林院每月八百两纹银的笔墨贴补。八百两纹银,不过是供这些不与政的酸腐文官将攒花的笺子换作洒金的,甚或是将狼毫换作紫毫、石砚换作玉砚罢了,可在北疆边关苦守寒冬的一营营将士,却每每只因少了那么几百两贴补,而连一盆可烧来取暖的好碳都没有。回京后的第一场朝会,姜越就上疏请停了翰林贴补,并令翰林文官每有所需用度,都要写折交由外务府批复方可;另一侧,他又请增西北、中北两地的营房粮饷,并让边关用度直接从兵部过账受理,免却当中诸多繁琐。那时他的皇侄姜湛登基不足两载,继位后怯懦畏臣,尚未有一次敢上朝听政,而胜战归来的他却备受朝中瞩目,在武将中颇获声望,文臣也莫敢相轻,故此谏言一经内阁纳下,便即刻就施行了。一时朝中泛起流言,说晋王回京是有所图谋,似乎动了心思要取侄代政、掌继皇权,坊间也开始传闻他是想夺回曾被先皇拿去的那个似乎本该属于他的位置,故而才伸手军中,干预用度。这些不知何来的谣言很快传到了宫里。内阁众臣与借由少帝不亲政事而得利的一干宗亲再坐不住,于是便下了金帖请姜越进宫议事,为的不过是要探探他口风。对此泰王只道:“从前大哥在的时候就忌惮你,不过是因了你讨父皇喜欢,眼下他儿子的龙椅还没坐稳捂热,你又年纪轻轻地立了战功回来,朝中谁不多寻思寻思?不过他们猜你、疑你,也就是一时忧心,过了也就散了,听他们问什么,你便也别犟,免得原本没有的事儿都给他们挑成了真的,那才麻烦!”他点头听了泰王的话,对此并未过多言语。可从世宗阁出来,同泰王走在幼时玩乐的御花园中,一旦念及万人出征、受伤战死,为的竟是这样一派朝堂景象,他却忽而又觉出分荒唐了,不免只想赶紧出宫去静静。可这时风林鸟鸣下,却有隐约的人声隔着他身侧的长青池传来:“……你们就不觉着邪门儿么?哎哎,大仙儿!啧,别睡啦!你起来说说,咱们招他惹他了?从前他对付咱们就算了,怎么眼下回来了,他还是对付咱们哪?”说话的人是个坐在石头上的瘦子,一边说着,还一边拉起了靠在柳树下睡觉的另一人。隔着水岸望去,姜越只见对侧柳荫下坐了三个松青色补子的人影,遥遥分辨衣饰,似乎是五品上下的文臣。三人的脸被柳枝的荫翳拢住,瞧不清是谁。这时被那瘦子拉起的人身影一晃,已经不耐烦地打了那瘦子一脑瓜,声色低沉道:“人家高高在上,才不记得咱是谁呢。睡你的觉罢,别自作多情——”“嘘嘘,闭嘴!”坐在这人身边的高个子忽然警觉,低声招呼另两个,“有人来了,别睡了!赶紧起来!”霎时柳树下青影微乱,三人慌忙拍袍起身。当先一个猛地捞起柳枝闯出荫蔽来,却立时再无遮掩地撞入了隔岸相望的姜越眼中——这便是少年一别、时隔三年后,姜越再见到裴钧的第一眼。不同于姜越久在塞外被大风烈日锻出的麦色肌肤与精健体格,那时初及弱冠的裴钧一身气色丰沛、身形俊逸,皎然于春日碧树下一立,无论气度还是容貌,俱可算作是京中俊俏公子一流的翘楚。加之素日往来于官中皇城,日不晒、雨不淋,他目所视者经科风颂,手所书者圣人学究,一容便仍似白玉一般,半分瑕色没有,同一身杀伐之气未散的姜越两相临池一较,几乎一个是柳叶条,一个是苦寒枝。这一刻姜越几乎听闻自己胸腔中传来战鼓。他看向裴钧,一时竟忘了自己已在安平之境,袖下握拳的双手片息渗出薄汗,一容喜色未起,双脚已不可抑制地向前半步——却也只是半步。与此同时,对岸的裴钧放下拂枝的右手,长眉在碧叶掩映中斜斜挑起,看向姜越的淡目微讶,似乎是辨别了一会儿,才终于想起这岸边的小王爷是谁。接着他双目中的讶然便极快地流逝了,一张脸又再度被不无不可的神采填满,唇角也带起个不真不假的笑来,缓缓抬起手,遥遥对这二位亲王俯首作揖,继而便与同袍二人匆匆离去,全然没有任何流连。姜越霎时举目去追,没待回过神来,已听身旁泰王在笑:“老七,他们这是记恨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