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作者:昭素节      更新:2023-06-18 01:55      字数:5551
  夫妻俩面面相觑,一时仍不知说什么好。说实话,这个消息若是在半个月前告诉他们,两人铁定激动得不知所措。然而现在,时而境迁,他们惊讶归惊讶并没有多激动。罗氏见两人并没有自己想像中的激动,多少有些败兴,她神色不悦地道:“怎么?这不是件大喜事?”胡氏笑了笑,说:“娘,你听我说,放在以前,肯定是件大喜事。那时候,耀祖带着小北也去求刘先生了,他没有答应。如今,小北已经拜了花莲村的李先生为师了,下月就要去上学了,而且人家李先生连束脩都没要,只说到教上一段时日后,我们看着给就行。你看这……”罗氏脸色一沉,慢慢说道:“小北拜李先生的事我们早知道了。可是我听说那个李先生是个年轻书生,又没带过学生,他能教好小北吗?你可别耽误了孩子。”老张头也说:“老话说得好,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老三,你们两个可得好好考虑考虑。”胡氏就纳闷他们当时求刘先生他没答应,怎么现在突然到家里主动来找他们了?这中间究竟发生了啥事?胡氏又想起前些天,王世虎的娘来访的事。这两下里一联系,她就有些明白了,肯定是王世虎闹着要去花莲村读书,刘先生知道了,就怕李先生跟他争。哼,这人挺鸡贼嘛。老张头和罗氏话已说完,就站起身来,说道:“你们两个好好琢磨琢磨吧,我们老两口也是为了你们好,我们总不能坑自己的亲孙子吧。”胡氏想着他们偏向张小宝,再想着王二娘的话,再想想李家母子的为人和对他们的态度,她连想都不用想,便说道:“爹,娘,我跟耀祖不用想了,我们就把小北送到花莲村读书。刘先生那儿,你们替我们好好说说就行了,就说我们谢他的好意了。”罗氏愣了一会儿,突然语气加重:“老三媳妇,你这人是不是有些不知好歹呀?这送上门的好事你也能往外推?”胡氏道:“娘你就当我傻吧,我们家既然已经跟人李先生说好了,就要说话算话。”老张头不满地看了三儿媳妇一眼,他盯着张耀祖的眼睛说道:“耀祖啊,你才是一家之主,这种大事该你来做主。爹听听你的意见。”张耀祖本来觉得媳妇的意见也不错,他爹这么一问他不禁又犹豫了。胡氏生怕张耀祖会拖他们娘俩的后腿,她当下就看着张耀祖道:“孩子爹,你自个儿想想,当初你在刘先生那儿他是怎么对你们爷俩的,你再再想想,李先生知道咱家没钱都没提束脩的事。咱们做人不能出尔反尔。”张耀祖在老张头的注视下,十分艰难地说道:“爹,不如就听孩他娘的吧。”老张头气得重重拍了一下桌子:“我们老张家怎么就出了你这个没主意的窝囊废!”张耀祖低头不语。罗氏用严厉的目光盯着胡氏,缓声说道:“老三媳妇,我就这么跟你说吧,我跟你爹起初是想跟你们商量的,可是你既然不识好歹,我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耽误我亲孙子,这一次,我跟你爹做主:小北下月跟小宝就去土地庙念书。两个孩子一处上学,一处下学也好有个伴。”本来,胡氏还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好好地跟公婆说话,她一听到小北要跟张小宝一处上学一处下学,再想想王二娘说的话,她就忍不住打了个冷颤,立即大声叫道:“不行,绝对不行。我们小北不能跟小宝一起!”罗氏先是一怔,然后彻底怒了,脸上阴沉得几乎能滴下水来。张耀祖一看他娘这神情,就知道她要发火,赶紧出声道:“娘,你别生气,别生气。”罗氏指着胡氏用威严十足的声音道:“胡玉萍,你摸着胸口想想,你嫁到张家十几年,我打过你骂过你没有。我本来以为你是通情达理的,没想到你竟这么不识好歹。小宝怎么了?小北咋就不能跟他一起了?我知道你心里怨恨我跟你爹偏心小宝,我话就放在这儿了: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长,我就向着小宝咋了,小宝是张家的长孙,他被拐了几年受了不少苦,我们多补偿他也是应该的。他咋就成了你的眼中钉肉中刺了?”胡氏气得浑身发抖,但还是尽量冷静地说道:“我不让小北跟小宝一起,不是因为我心里多怨他,说实话,我早就不怨了。我现在是怕。我为啥怕呢”胡氏说到这里停了一下,最后,心一横决定把张小宝做的事说出来:“娘,你想过没有,为啥朱家买了小宝,又养了他几年,大哥一没报官二没给钱,三没带上家里人,单凭他一人就把孩子要回来了?那是因为小宝做了件可怕的事,他觉得朱家的亲生子挡了他的路,他要活生生的捂死人家的孩子,最后被朱家给发现了,朱家早就打算好,就算没人去领小宝,他们也打算把他给卖了。”这一席话一出,屋里顿时安静下来,静得连呼吸都能听见。罗氏的脸先是发黑再是发白。她颤抖着手,指着胡氏道:“你为了污蔑小宝,这种事你都能干得出来。你知道你这样胡说八道的后果是啥吗?”胡氏这时已经镇静下来:“娘,我没有胡说。你不信可以回去问问大哥,问问小宝。”罗氏气得已经失去理智,她大吼一声:“胡玉萍,你信不信我让耀祖休了你!”胡氏的脸色白得像一张纸似的。张耀祖吓得不知所措。一直在门外偷听的张小草姐弟几个忽然冲进来抱着罗氏,大声喊道:“奶奶,奶奶。”老张头的脸色也是极其的灰败。他没有指责胡氏,而是拉着罗氏慢慢地回去了。他们走到门口时,张小北追上去对两人说道:“爷,奶,这事我娘是听别人说的,她没跟别人说过,以后这事传出去了也不是我娘说的。还有,我娘是不可能被休的。”罗氏嗯了一声,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张小北也不介意,他关上院门,转身回屋劝慰他娘。罗氏和老张头回去没多久,西院就开始闹腾起来,有尖叫声,也有张小宝的哭喊声,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没过几天,关于张小宝差点捂死朱家孩子的事就在村里传开了。传得有鼻子有眼,连细节和心理活动都有了。有的说:“看不出来这张小宝是这么狠辣的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就如此,长大还得了。”有人疑惑道:“不是说他天生富贵命吗?咋回事?”有人道:“坏人也有可能富贵呀。”也有感慨道:“到时可别为祸乡里就行。”也有人说:“这事还没证实呢,你们先别这么轮断一个孩子。”……反正村里说什么的都有。这下,大房一家坐不住了。他们到处追查是谁把这消息传出去的,这消息的来源本来就好查,因为只有王二娘的亲戚离朱家最近。江氏和张富贵得知谣言的来源后,便要去找王二娘算帐。却被罗氏制止住了,她喝止江氏千万别去闹,让流言自动消散,否则他们越闹越解释不清。还有就是不管怎么说,张小宝被拐的消息是王二娘带回来的,张家欠了她一个人情,这时候要是去闹,难免不让人说嘴。江氏虽然心里憋屈,但到底还是不敢违背婆婆,他们大房一家最近心虚着呢。且说罗氏,自那天审完张小宝得知真相后便气病了。张小宝再会狡辩再会耍赖到底是个小孩子,哪里是罗氏的对手,罗氏一审一吓就知道了真相,张小宝确确实实干过这事。他还振振有词,本来他是朱家的少爷,朱家的一切都是他的,结果生出来个小不点,全家都围着小家伙转,爹娘对他越来越忽视,他越想越气,妒忌得发狂,终于趁着家里人少,他采取了那个行动:顺手拉过辈子盖住小婴儿的脸,上面还压个枕头。幸亏被家里请来的奶妈及时发现,小婴儿才免于一死。事后,朱家严厉审问张小宝,他坚决不承认,还诬陷奶娘……在气病的这两天里,罗氏想了很多,她这是干什么呀,为了张小宝,把三儿子一家给得罪了,结果小宝又是这么个东西。最后还是老头子劝她:这孩子做过一次错事,不代表次次都错,只要咱们从此以后严加管教,说不定还能扳过来。罗氏一想也只能这样了,眼下三房一家已经跟他们生分了,特别是小北,完全没有从前跟她的亲昵,特别是那晚送她出门时说的那些话,就像是对一个陌生人说的。她若是服软岂不是打自己的脸吗?她一辈子都是好强要脸面的人,很少在人家面前服过软,更别提在晚辈面前。因此,罗氏即便后悔也只在心里想想,表面上仍是硬扛到底。她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把小宝扳正过来,并培养成材。罗氏如何打算,三房一家自然是不得而知。张小北眼看着就要开学了,胡氏和两个闺女正忙着帮他准备入学的一些事宜。作者有话要说:三章合二,万字奉上。第32章 入学(一)罗氏因为张小宝的事情气病了两天,自然也没心情来管三房一家了。张耀祖听说罗氏病了, 就跟胡氏商量说:“听人说娘病得挺重的, 要不,咱带些点心去看看?”胡氏冷笑道:“我不去, 我去了,好让她休了我呀。”婆婆这一次是真的寒了她的心。张耀祖道:“娘那不是说的气话吗?过去的事就过去了, 就别总搁在心上了。再说了, 我还会真休了你呀?”胡氏一听这话就想起那晚张耀祖让人失望的表现,他娘说这么重的话, 他连个表态都没有, 就跟个傻子似的杵在那儿。胡氏越想越伤心,怒声道:“我就是过不去咋了?凭啥, 她说那么重的话说过就过了,我的心就不是心吗?张老三,你还说你不会休了我,你倒休个试试呀,试试休了我还有没有眼瞎的女人敢嫁给你?你们张家还当自个儿是大户人家呀,就好像天底下的女人随你们挑似的。”张耀祖也被惹怒了,气咻咻地说道:“你就会无理取闹,你不去拉倒, 我带着孩子们去。”张耀祖劝不动胡氏,只好去叫几个孩子跟着去。谁知道,孩子们根本不在家。原来,张小草和张小枝念着弟弟快要上学了, 一个去邻居家学打络子想着多卖些钱,好给他买点东西;另一个想着赶紧多捋些野菜籽好做些吃食改善家里的况况,就连张小花也跟着张小北去放羊去了。张耀祖在院子里喊了半天没见人影,最后只得自个去了西院。两天后,胡氏带着大部分家当带着张小北,小心翼翼地去了镇上,她要给张小北买书本和笔墨。书坊的人一听是孩童开蒙的就知道要买哪几样,无非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诗、《幼学琼林》等等这几种,另外还得买两支毛笔,一盒墨,张小北听说现今的书价已经比前朝便宜许多,但即便这样,这几本书还是花了四百多文钱。这还没买笔墨纸砚呢。张小宝心里暗暗叹息,怪不得古代的文盲那么多,读书实在太费钱了。他娘和姐姐起早贪黑地做小生意攒了两三个月却也只够买书本的,幸亏李修文没问他们要束脩,不然还真得背债读书了。而且这还是刚刚开始呢。买完书,胡氏又带着张小北去了隔壁专卖笔墨和纸张的小店。这家的老板比书坊的伙计热情多了。先是夸胡氏是个有远见的母亲,接着又夸张小北聪明灵秀。胡氏虽然面上不好意思,但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毕竟好话人人爱听呀。张小北挑了很久,最终选了一种白中泛黄、纸面摸着很粗糙还有毛边的一种纸,无它,这种最便宜。然后又选了两支价格中等的兔毫毛笔,再加上一盒墨,一个有些瑕疵的砚台。尽管什么都选便宜的,老板也算便宜了些,还是花了二百多文。几个月的积蓄彻底花完了。买完这些必需品,胡氏回家继续给张小北做新衣裳,她让大闺女张小草给张小北做个书袋,说完仍嫌不够,又让张耀祖用细竹子给编个书箱。张耀祖说道:“咱家没有竹子,我还到村南头去砍些回来。”胡氏道:“那你赶紧去呀。”张耀祖找了斧头和砍柴刀刚出院门,却迎面碰上了背着个大竹篓的黑妮。张耀祖自然是认得这个孩子的,只是她很少来他们家串门,他便笑着打了个招呼:“黑妮来了。你来找小草小枝她们吧?在屋呢。”黑妮应了声:“张三叔,那我进去了。”听到动静的张小草立即迎了出来,一见到是黑妮,满脸笑容地说道:“黑妮你终于有空来找我玩了,快进来。”胡氏听到声音也从堂屋探了探头,笑着招呼:“黑妮来了。”胡氏想着这孩子的可怜身世,又念着她上次送了自家一条鱼,便吩咐小草把家里剩的那些零嘴拿出来招待黑妮。张小草和张小枝把家里能拿的全拿出来了,什么香酥蚕豆,甜酥花生,再加上次卖剩下的一些绿豆糕、红豆糕之类的,杂七杂八地摆了几盘子。黑妮哪里受过这种待遇,她受宠若惊的同时又有些不知所措。张小草说道:“别客气黑妮,快吃吧。你每样都尝尝,这个是我自己做的呢。”黑妮在两人的催促下,每样都尝了一点,她看看屋里,小声问道:“我听人说小北要进学堂了,是吧?”张小草骄傲地答道:“是呀,后天就要去了。”黑妮腼腆地笑着比划道:“读书人是不是背上都要背那种箱子呀,我这几天偷着给他编了一个。”张小草一脸惊讶道:“黑妮你这么小都会编这个了?”黑妮道:“我跟我爹学的。”张小草自然知道,黑妮的爹特别能干,一年四季都没闲着的时候,什么编扫帚编筐子织席子都不在话下,要不他们家也不会发家。黑妮说着就去了门外,从她带的大竹篓里掏出一个小些的竹箱,这箱子编得十分精巧,又细又密,上面还有一个盖子,大小正适合张小北这个年纪的孩子背。张小草和张小枝都十分惊喜,不住地赞叹道:“黑妮,你的手可真巧,这东西就算我爹也编不出来。”胡氏也出来看热闹,一边品评着一边接着张小草的话说道:“就你爹那个榆木疙瘩二杆子,哪能编出这样精巧的玩意来。”张小草姐妹俩都不由得笑了,黑妮也不好意思地跟着笑:“婶子太会夸人了,我的手艺也不好,你们别嫌弃就行。”胡氏道:“这么好的东西我们哪能嫌弃,高兴还来不及呢。”胡氏高高兴兴地收下了黑妮的礼物,又接着招呼她吃东西。黑妮一边跟张小草姐妹俩闲唠嗑,一边不住地往外张望着,张小草就问:“你是不是想找小北呀?”黑妮点头承认了:“我找他有点事。”张小草实在想不出她找自家弟弟有什么事,不过转念一想,可能这两人年纪更相近些,说不定觉得更能玩到一起呢。张小草想了想说道:“小北跟我三妹一起去放羊了,这会儿应该也快回来了。”黑妮是忙里偷闲过来的,在张家呆不了多久就要离开。张小草知道她家管得严,也不敢多留她,胡氏听到她要走,硬在她的竹篓里塞了一些吃食。黑妮带着淡淡的遗憾离开了张家,她没料到,刚好在半路上又碰到了张小北。张小北正牵着他家的那头羊跟她迎面走来,黑妮远远地大声招呼:“小北,小北。”张小北看到黑妮也十分高兴,朝她跑了几步,黑妮说道:“我刚从你家出来,还以为见不着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