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作者:李如初      更新:2023-06-17 22:52      字数:5107
  他是王辉的儿啊!咱们怎么得罪的起,王柱说要去官府告咱们,你的秀才怕是不保啊!张其沉默不语,去扶张刘氏进屋:外头冷,咱们进屋去。进了屋子,张刘氏还是一个劲儿的在哭,衣裳也不肯去换,张芸芸让她坐在灶下烤火,张其守着她,也没去换衣裳。娘,你别哭了,我能眼睁睁的看着芸芸受人欺负嘛,打了就是打了,去官府也就去官府,不就是个秀才的头衔嘛,能有多少用处,无非就是得村里人的几声称赞和尊重而已,但是这些早就没了,先前我跳河的时候村民早就看够了笑话。向来爱面子的张其说着自己的糗事,脸不红心不跳像是在说别人一样。张刘氏受了些安慰,灶里的火光映照着她有些苍白的脸,苦笑道:你倒是有些像你爹了,当年你爹就是这般脾气不了得。像你爹一样是个有血性的男人了!后头的话张刘氏没有说出来,当年有人欺负她,他爹就是这样教训人的。张其到灶前拍了拍张刘氏的肩膀,他知道她这是想起他爹了:娘,你就别担心了,万事有我在,我不是唬你的。张刘氏拉着张其的大手,爱抚的拍了拍,她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但是沧桑的脸上已经写满了欣慰。过了一会儿,张刘氏似乎想起了什么,睁大了眼睛:阿其啊,那十五两银子是就是何家退亲给的钱。方才王柱来要账,若不是他想起当初何家来退亲时丢下二十两银子,还真拿不出钱来还账,事情还不知该如何收场。这钱张刘氏之所以一直没有拿去还,是因为当时何家退婚,张其受了莫大的侮辱,读书人面子薄,不肯收下,但是何家执意留下后便走了,张其哭着跟家里的两个女人说,谁也不能动那笔钱,到时候他要亲自拿着钱去退给何家。张刘氏依着儿子,家里再困难都没有想过打那笔钱的注意,后来钱还没有拿去还,整日在家里阴沉的张其不知想了些什么,竟然去投了河。人刚跳下去好在就被村民们发现给救了起来,明明就呛了两口水,想来没什么大碍,但是好几天人都没有醒过来,张刘氏慌了,赶紧去请了个大夫,说是落水不严重,重要的是心病,气急攻心,所以一直昏迷不醒。就算那时候买药再没银子,张刘氏也不肯用那笔钱,她知道那是儿子的薄面儿,要是病好了以后知道是用何家的钱恐怕还得死一次,怎么也没想到今天他竟然把钱拿去还债了。张其见张刘氏欲言又止的模样,知道她想些什么,他现在又不是以前那个张其了,没有那般迂腐的蠢,何家悔婚错在何家,失了名誉也是何家,给陈家一点补偿也是应该的,就算不是为了亲事,也该对他爹的事情做个交代。娘,这钱不用,咱们就过不去这个坎儿,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以前的张其已经在跳河的时候死了。他说的这话不假,但是张刘氏和张芸芸看着眼前活生生的人,自然不会相信是真的死了,她们只觉得他重获新生变得好了。张芸芸心里很过意不去:哥,要不是为了我,也不会闹出这些事情。傻妹妹,怎么能怪你,若不是供着我读书,家里怎么会欠下那么多银子,王柱又怎么会来闹,是哥哥连累了你。张芸芸泪眼朦胧:哥!大姑娘了可不许哭!好了,你和娘都去把衣服换了,待会该发热了。这番话说开来,张刘氏才起了身,和着张芸芸一同去了里屋。王柱的事儿先搁置在了一边,燃眉之急却是不得不解决了,张其揭开米缸子,里头干干净净,连粟米壳子都没见到一片儿,他不由得叹了口气,张家的日子实在是艰难,也真是苦了张刘氏和芸芸两人一直以来的坚持。他现在必须要找挣钱的法子,不然家里的日子就该过不下去了,而且也只有银子傍身,别人才不敢来欺负。张芸芸换好衣服出来,看见他在翻找东西,道:哥,你找什么呢,是饿了吗?我煮了红薯在锅里,现在应当熟了。说着她就去揭开锅,用筷子把水里煮的红薯夹进了碗里。张其惊喜的过去,看着碗里煮软的红薯,个儿长,皮子红,是味道很软糯的红薯品种,见此他更是高兴,以前他就是用红薯做生意的,看来上天恩惠,他要重操旧业了。他剥开一个红薯,尝了一口,味道熟悉极了,越吃越高兴。大哥,有那么好吃吗?你以前不是不喜欢吃的,说这是喂猪的食儿吗?张芸芸笑道。饿了可啥都好吃。他几口吃完红薯,又问芸芸:咱家里还有多少红薯?芸芸领着他去了仓里,里头堆了小半仓,勉勉强强有个两百斤,红薯大点的一个就有几斤的重量,所以这些红薯并不多。现在已经是二月份的天气,一月底的模样就该培育红薯苗了,现在瞧见红薯还在仓里放着,他问一旁的芸芸:地里开始种红薯了吗?芸芸摇摇头:家里没了粮食,娘怕没吃的,就把红薯留着填肚子。再说了这个季节也还没到种的时候啊,得再晚点天气暖和点的时候种。现在都二月份了,红薯就该在一月底培育苗子,晚一天收成可就要少上一些。芸芸不太相信张其的话,毕竟之前大哥可是从来不下地的,现在说的头头是道,她长期种植庄稼有经验,不信他的,但也没有直接说,只是悻悻笑道:大哥听谁说的,咱们村里可都是晚些时候再种的。张其也没有解释,只道:明儿要是没下雨,我就跟你一起下地去,早些把这红薯种上,听大哥的准没错。大哥说要下地是好事儿,她连连点头:好,地已经翻出来了,大哥要想种红薯种便是。只是种了红薯,咱们吃啥呢?何家给了二十两银子,还了欠款还剩下五两,咱们去城里买点粮食。芸芸声音小小的:不仅欠了王家的十五两,咱们还欠着城里大夫的钱。张其明了是自己病着的时候买的药:欠了多少?一两银子。他松了口气:还好,还好,有剩。第5章第二天一早,兴致高昂的张其早早起了床,推开木门却见着外头细雨绵绵,不由得叹了口气,地是没法子下了。但是昨儿夜里听说今朝刚好是赶集的日子,正巧可以去城里买点米粮,也好去瞧瞧现下的城镇是何模样。这么一想,他赶紧收拾了一下,背着背篓就去了城里。云回村是离县城最近的一个村,尽管如此也得有半个时辰的脚程。张其出了村,发现路上有好些乡亲,大抵是今儿下雨,不耽误种地的功夫,所以进城的村民比较多。昨天白天就开始下雨,连着绵了一晚上,去城里的大路泥巴被浸泡的很软,他出门的不算太早,路被早些进城的人踩的稀巴烂,没走几步鞋底就浆了不少稀泥。过了半柱香的时间,他远远瞧见雾蒙蒙的前头停着一辆牛车,两道人影晃来晃去,他赶紧走上前去,瞧着是牛车的车轱辘卡在了沟里。奶娘,这怎么办嘛?推也推不动!老天爷纯属也是要跟我过不去!说话的是个年纪不大的男子,一只手打着把油纸伞,另一只手推在牛车上。男子咬牙切齿,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一般,牛车却纹丝不动,拉车的牛甚至站在路边上吃起了草,被唤做奶娘的中年女人也面露愁色。张其站在不远处观看,牛车上堆着不少东西,都装在箱子里,不知道是装的什么,中年女人打扮一般,年轻男子倒是收拾打扮的很体面,他猜想两人应当是城里的,而且那个年纪不大应该是个哥儿。说实在的,当初他刚刚晓得这是一个有着三种性别的地方,心里觉得有惊奇,倒不是不喜欢哥儿,只是很好奇怎么区别,听说哥儿的手臂上有一颗红色的朱砂痣,可是人家也不会整天露着膀子啊。后头陆陆续续在村里见到了些哥儿后,他发现是从行为举止中能够看出来的,而眼前这个就特别明显了,哪个大男人会在这种时候打着伞,讲究的跟什么一样,他见大家都无视的走过时,自己停留了一会儿便也准备重新赶路。他刚从牛车旁边走过,那名小哥儿又骂了一声:破车!随后一脚踹在了车轱辘上,没想到脚下一滑,一屁股摔到了地上,伞扣在了他的脚边。方才伞遮着,张其还没看清小哥儿长什么样,现在可清清楚楚的看见,小哥儿眉清目秀,许是城里人的原因,比村里的哥儿都要生得白些,模样很是俊俏。哎呀,小公子,你没事吧!奶娘慌慌忙忙的丢下牛车朝摔在地上的人跑过来,张其瞧那奶娘踩着稀泥滑来滑去的模样都为她捏上一把汗,他把地上的伞捡起来,无奈又向地上夹着眉毛哭丧着脸的小哥儿伸出了手。小哥儿看着斗笠下的他,不料却瞪大了眼睛:张其!你怎么认识我?小哥儿迅速自己爬了起来,从他手里夺过伞,蹿离了他几步,又继续把伞遮在自己的头顶:不认识,认错了。张其无言,认错了还叫名字?他使劲的想,记忆里确实不曾见过这号人,想要再问问,结果人见自己想说话,连忙用伞把自己遮得更严实了,生怕被他看了去一般。这么多人路过,他也不好意思拧着人家瞧,只怕到时候村里又多了不少流言,只得作罢,不过见那奶娘拖着个养尊处优的小哥儿,牛车又不行了,愁得直跺脚,他还是好心去把他们的牛车从沟里拉了起来。奶娘千恩万谢,他摆了摆手:没事,我去城里了,你们慢点,下雨天路滑。他走了几步后,又回头瞧了一眼,奶娘上了牛车继续赶车,小哥儿衣裳上沾了很多稀泥,一身衣裳都给弄脏了,上牛车时扭头看了一眼,两人四目相对,他倒是没什么,反倒是小哥儿慌忙把头转了回去。马车慢悠悠的向前去,有些像是往云回村的方向。张其虽然觉得奇怪,但是也没有多想,在这儿耽搁了不少时间,赶忙加快脚步去城里。邱阳城是个不小的县城,而并非是个小镇,所以城里人口众多,店铺东西也是应有尽有,热闹非凡。他到城里时,正直赶集的高峰期,尽管下着雨,路边上摆摊的人很多,叫卖声也很大,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他往张刘氏说的药铺去还账。店铺里的大夫见他去还账心里挺高兴,翻开赊账本子将张刘氏的名字给划掉了。随后他拿着剩余的银子去了米庄,铺子里人不少,但是多数是些城里的小门户去买零散的大米,他见着米缸里白花花的大米有些眼馋,但是他知道兜里的银子不多,大米味道香甜,价格也贵,五六十个铜板一斤。大米是城里人才吃的起的米,当然一些家境好的农人也是吃的起的,比如就像王柱家。但一般清贫的人家就是吃粟米,更苦穷的人家就连粟米也吃不上,张家现在已经徘徊在粟米也吃不上的条件上了。现在他也没法把心里的生意做起来,那得一步步慢慢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那么长的日子来还得紧巴巴的过。他退而求其次买了五十斤粟米,花了差不多一两银子,装在背篓里还挺有重量。随后又去买了些盐,油灯,家里生活要用的物件儿。一样一样的算看起来还不多钱,这一加起来就花去了足足一两多银子,说不心疼是假的,但是东西都必须要用,也没法子。买好东西,他便打算回去了。往出城口去时,一家糕点铺子的小二在外头招揽生意,他不由得抬头朝那铺子望了一眼,想起家里的两个女子,他便踏了进去。这家糕点铺子不小,叫刘记糕点,进门去老板也没见他是个乡下人而冷落,反而热情的推荐。他大致瞧了瞧,无非就是些桂花糕、米糕什么的常见糕点,但是能瞧见这些糕点也是不错了,毕竟这时候的条件落后。他选了两块米糕,让老板包了起来,花了四文钱,然后小心翼翼的放进了背篓里。若是换做张刘氏肯定不会舍得花四文钱来买这不填肚子的小零嘴,农家人一文钱都攥的紧紧的,怎么浪费四文钱呢。果不其然,回家的时候,把这稀罕东西给两人时,张刘氏当即就垮下了脸:你怎一点都不知道省着钱,买这些干啥?不买些正经东西。张芸芸捧着东西却高兴的跳脚,早些年张爹还在的时候,家里稍微过得去一些,过年时也会给孩子买上一块儿,好多年她都没有吃到了,梦里都在想念那甜滋滋的味道咧。她缠着张其的手腕:谢谢大哥!张其摸摸张芸芸的脑袋,望向张刘氏:娘,我的心意,你瞧芸芸多高兴。你这孩子,要是再敢乱花钱!娘就给你找个管钱袋子的。张刘氏假装怒骂道。张其连忙拒绝:别别,娘可千万别!现在朝不保夕,肚子都填不饱,如何能再多一个来受苦。第6章春雨一来挡不住,连着几天都是昏沉。张其有些愁,红薯培育不了苗子,日子越是拖,收成是真的会一天比一天少。张刘氏安慰他:没事儿,娘和芸芸的手脚快,到时候两天就把那红薯给种上了。他也只好点点头。这几天下雨,芸芸在家里用竹条编些鸡笼子和篮子之类的物什,他瞧着编得还巧,小姑娘说赶集的时候拿去卖,卖得好时能卖出三文钱一个,不过就是买的人不多,城里人多数不太需要这些东西,需要的是村里人,不过村里好些人家都会这门子手艺。他想来农家人的出路真的不多,除了每年秋收时卖些种植的粮食,还有家里养了一年的猪可以卖个好价钱之外,一年从头忙到晚,还真没几样进项。他没手艺编鸡笼子,落雨的季节真不知该干些什么好,正巧他在院子里打转时,张家的邻居吴春和吴冬两兄弟从院子外经过,两人见着他不像其余乡亲一样冷嘲热讽,倒是很热情的打招呼:张秀才。你们俩这是要去干啥呢?吴春举起手里的粗制弓箭:也不知啥时候天晴,咱兄弟俩准备去山里打猎,碰碰运气。张其一拍大腿,来了兴致:你们俩等等,我也去。话毕他便钻进了屋里。张芸芸站了起来,望着她大哥的背影,吴春两兄弟也面面相觑。张秀才这是真的也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