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3
作者:竹间飞舞      更新:2023-06-17 16:44      字数:4521
  安燕儿陪着李二宝进入了寝室。寝室里炭火正旺,侍女们赶紧端上来热腾腾的香茶,李二宝顿时觉得十分舒适,心道:“怨不得人们都愿意当贵族呢,还真是享受。”他端起茶杯,喝了几口,吩咐道:“拿纸笔来。”侍女们急忙拿来纸笔,安燕儿在一旁磨墨服侍。李二宝写了几封书信,说道:“叫李彪进来。”很快,李彪进来说道:“少东家,您好喝吩咐”李二宝说道:“你即可派人回长安,将这些书信,分别按照地址送到。另外,传我口信儿,让唐全周立刻赶到范阳来。”“是,少东家。”李彪接过信件出去了。李二宝说道:“燕儿,你派人去把你二兄找来,要快。”安燕儿对于李二宝的话不敢怠慢,她马上派人去请安庆林。不久以后,大帅府。安庆林出了门,看到外面漫天的雪花,不满地说道:“李二宝这小子这是干什么,什么事情这么紧急,非得让我现在过去”话虽这样说,可是李二宝现在的地位比他高多了,他不能不去,于是上马,带着侍卫们融入了白茫茫的大雪之中。正文 第二百四十四章 突如其来的战争三五天后,三镇所有的军事主官都到齐了,军事会议随即召开了。大帅府,议事厅。正堂居中首位上,安禄山和李二宝并肩而坐。李二宝望着济济满堂的三镇将领们,发现他们的总人数竟然多达近百人,这可都是正四品以上的武将,其中一多半是少数民族的将领。这些人各个精神抖擞,谈吐语气和内地的将领们不同,更多了一些彪悍之气。这也难怪,这些将领们久居边陲,平均参与作战的次数不下二十次,久经沙场养成的杀气,不是内地那些养尊处优的将领们可以比拟的。这些将领们见到安禄山各个都很亲热,纷纷上前和他打招呼,安禄山对他们也很熟悉,不断地和他们开着玩笑,看起来很得将领们爱戴。李二宝注视着他们,这些将领们也都对李二宝好奇。原本众人都以为李二宝是靠着拍马屁爬上如此高位的,但是,李二宝带着十几人的小小突击队,竟然捣毁了范阳的铸钱炉,并且一人独闯大帅府,就凭着这个举动,将领们就没有人敢小瞧他。行军书记刘骆谷说道:“大帅,各镇四品以上军官已经到齐,请大帅训话。”安禄山说道:“你说说情况吧。“各位将军,突厥人突然突袭我饶州宽甸峪耳崖金矿,抢夺我黄金,焚毁我金矿设施,掳走我工匠和民夫,挑起了边境纷争。更有甚者,我蔡希德将军带人前去索要被抢夺财物,竟然遭到伏击,蔡希德将军身负重伤,士兵战死三百余人,这已经形成了实际上的战争。昨天,突厥人送来了国书,要求唐朝归还饶州,否则他们将发兵南下。”刘骆谷说道。“这不是找死吗突厥人活腻歪了吧”“就是,他们胆子也太大了,竟敢跟咱们要饶州,疯了吧”众将议论纷纷,都觉得突厥人的举动有些反常。“嗯哼”,安禄山打断了众将的议论,对李二宝问道:“李监军,你怎么看这件事儿”李二宝说道:“还看什么呀人家都打上门来了,难道还要请他们回来做客打呀”众将以前也见过朝廷监军,各个老奸巨猾,谨言慎行,没见过李二宝这样直接的,这倒是对了大家的脾气。不过,就在不久以前,大家原本都知道安禄山是准备对唐朝长安用兵的,这要是掉头打突厥,大家心里一时转不过弯儿来。于是,大家都望着安禄山。安禄山说道:“李监军的态度就代表了朝廷的态度。突厥人打来了,他奶奶的,没什么可说的了,打吧。”安禄山虽然定了调子,大家心里还是有很多疑问,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于是大家一起保持了沉默。安禄山的行军参谋严庄说道:“大帅,各位将军,突厥人突然进犯,事有蹊跷,虽然表面上来看是为了抢夺峪耳崖的金矿,可是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是不是弄清楚了清楚再出兵不迟”“是啊,大帅,还是慎重为好。”达奚珣、张通儒和何千年也上前劝说道。安禄山看了一眼李二宝,李二宝说道:“扯淡,突厥人打上门来了,并且索要饶州这是不是事实至于他们背后有什么阴谋,又有什么关系难道咱们要配合他们的阴谋,把大唐的饶州送给他们不成难怪呢,朝廷里总是有人说三镇和敌国暗通款曲,经常打假仗,看来不是空穴来风啊。”李二宝的话一出口,大堂上顿时鸦雀无声。安禄山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史思明说道:“李监军,大帅和我三镇官民,对朝廷忠心耿耿,天日可见,还望李监军明察。”李二宝说道:“是啊,本监军是谁我是安大帅的女婿,我自然不相信这个谣言的。陛下对我信任,特地派我来范阳查看,我来了,也相信诸位对朝廷和陛下的忠心。可是现在,突厥人打上门来了,咱们不去打,这叫我如何去解释这不是给那些恶意中伤三镇的人们留以口实吗”史思明点头说道:“李监军的话言之有理,咱们是得给朝廷一个交代。”达奚珣、张通儒和何千年等人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李二宝的话,于是大家一起望着安禄山,等待他的决定,安禄山瞪着大眼睛望着李二宝,半晌说道:“李监军,我安禄山对朝廷忠心耿耿,这仗老子打了,要不然召集众将到范阳来干什么。行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你就上报朝廷吧。”说完,他对着众人说道:“和突厥开战的事情定了,至于如何打,你们先回去议议,后天上午确定出兵方案。弟兄们好久不见了,今晚我设宴给各位接风,咱们不醉不归。”众将一起说道:“谢大帅。”众人走后,安禄山、史思明和李二宝来到了安禄山的书房。安禄山笑道:“二宝,还是你小子会说,短短几句话,省了老子无数口舌。”史思明说道:“大帅,你这个女婿可是了不得,他知道如何堵住众人的嘴,让大家无话可说。”原来,在召开军事会议之前,安禄山和史思明一直有些头疼。目前的三镇,人心混乱,大家都不知道安禄山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可是,现在突然发生了突厥人挑衅的事件,这仗是一定要打的,要打就必须打赢。安禄山也不方便跟所有将领一一交代自己的目的,只好商定三人演戏,造成三镇不得不出兵突厥的局面。李二宝说道:“岳父,其实大家有疑虑是正常的。现在,咱们要做好两件事,第一,力求打赢这场仗。第二,弄清楚这件事背后的原因。我有一种预感,这件事的背后是一个大阴谋,而这个阴谋的目标就是你们两位。”安禄山笑道:“这不可能吧,他们针对我们什么呢”李二宝说道:“请问,如果现在三镇没有了你们二位,会怎么样”“这”安禄山还真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说道:“难道有人敢暗害老子”正文 第二百四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战争四史思明说道:“大帅,二宝说得有道理。这件事我想过了,一旦咱们出事,三镇也就完了。朝廷肯定会肢解三镇,您的世子安庆绪最多继承一镇,其余的必然会被划走,那么安庆绪能够控制的地方就只是剩下一镇之地。以朝廷对三镇的猜忌,安庆绪能够平安多久,恐怕也是个未知数。还有一种结局,那就是三镇被这个阴谋背后的操纵者掌握,联合突厥、契丹等国,对抗朝廷。无论哪种结局,咱们这些年建立的基业也全都完了。”安禄山明白,现在如果自己一死,他的家族也就完蛋了。他忽然有点脊背发冷,说道:“谁有可能呢”他这些年来树敌无数,朝野之间、突厥、契丹和韦室等国,想要他命的人大有人在。李二宝说道:“现在情况不明,不过用不了多久,一定会露出端倪的。总之你们有多加小心,不要轻易涉入险地。”三人商量,一定要提防敌方的暗杀,也要堤防来自内部的暗箭。李二宝出了大帅府,站在门外,回头凝视了一下,满腹忧虑地离开了。安禄山太过自信了,他对于李二宝提出的内部防范不以为然,认为他的部下对他忠心耿耿,如果加以防范,会令部下人人自危,因此不同意对内部人员进行监视。虽然李二宝再三争取,安禄山口头上答应了,可是明摆着是在敷衍。李二宝只好把宝押在安庆林和史朝忠身上了。两天后,范阳、平卢和河东三镇对突厥作战的决议下来了。由范阳主战,出动骑兵三万、步兵2万,由史思明统军,从饶州边境进攻突厥,第一目标围场和丰宁两县,占领该地后,就地转入防御,准备击破突厥主力的反扑。河东方向出动骑兵2万,步兵一万,由蔡希德和杨朝宗为正副统军,在赤城、张北一带佯动,牵制突厥西部兵力增援饶州一线。平卢做好支援前线的准备。派人知会契丹,请他们出兵赤峰一带,牵制突厥东北部兵力。全军统一由大帅府指挥,预订出兵日期为756年元月26日。战争机器开动起来了,各镇、州、县,乡都动员了起来,补充兵员,准备物资,参战部队开始逐步向预定战区集结。长安城,长生殿。在李隆基的书房里,李亨、杨国忠、兵部尚书哥舒翰等人正在等李隆基问话。李隆基说道:“李二宝从范阳来信,突厥人进犯我大唐饶州,安禄山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共出动八万大军,契丹人出兵3万,决心击破突厥。”说到这里,他的脸上明显地带着笑容。这也难怪,不久前范阳方向风声很紧,各种消息传来,说安禄山有造反的迹象,尤其是安禄山已经和突厥、契丹等国秘密签订了联合协定,准备共同对朝廷动兵。经过了李二宝的折腾,安禄山做出了一些让李隆基安心的举动,比如解散了私募的外籍军队、停止向回纥购买战马等。但是李隆基心里仍然没有底数。现在,安禄山决定出兵突厥,战争一起,这就意味着安禄山和突厥的结盟瓦解了,同时也意味着安禄山的兵力受到了来自突厥人的牵制,他进行谋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李隆基的心也就放下了一大半。杨国忠望着李隆基,心里却超级不爽。原本他把持着朝政,像李二宝这样的边报是要经过中书省才能够递到李隆基的手上的,也就是说必须经过他杨国忠才能递到李隆基的手上。可是李二宝却偏偏是个异类,他的奏章根本就不经过中书省,直接可以通过高力士就可以让李隆基看到。杨国忠想耍手段都没办法。李亨心里暗暗高兴,李二宝奏章的内容他是提前知道的。前一段时间,安禄山真的要造反,李亨也十分担心,现在的结果是他所想看到的。李隆基接着说道:“据李二宝称,安禄山决心狠狠痛击突厥,相机占领他部分领土,让突厥人从此不敢再觊觎大唐的边界。你们有什么意见”杨国忠略一寻思,说道:“恭喜陛下了。东平郡王能够为大唐戍守边疆,此次又准备为大唐开疆拓土,实在是朝廷之幸、陛下之幸。突厥人历来是大唐的癣芥,经过了大唐多年的打击,目前已经是实力大减,也是该彻底解决他们的时候了。臣建议,严令东平郡王调集三镇全部主力,迅猛攻击,此战一定要彻底解决突厥问题。”杨国忠的话包藏祸心。他希望安禄山和突厥人打个你死我活,最好两败俱伤。突厥地广人稀,物产不丰,即使安禄山打赢了,也得不到什么补充,实力必会大减。安禄山要是打输了,他就更加不堪了,不仅实力大减,而且在朝廷和李隆基的眼中地位也会大大下降。只要是安禄山没有了强大的实力,杨国忠捏死他就十分轻松了。他了解李隆基,知道这个老皇帝好大喜功,一定会同意自己的意见的。果然,李隆基的眉毛扬起,满脸都是期盼之色。他对哥舒翰和李亨说道:“你们也说说吧。”哥舒翰向来与安禄山不和,他和安禄山同是出身胡人,安禄山善于溜须拍马,地位远在他之上,这令他十分不爽。不过,他还是个正派人,他公正地说道:“陛下,臣觉得不妥。此战事发突然,突厥地广人稀,补充困难。东平郡王没有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全面进攻突厥的时机还不成熟。对于他提出的相机占领突厥人部分领土的提议,臣觉得还是稳妥可行的。”李亨说道:“父皇,儿臣觉得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