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8
作者:竹间飞舞      更新:2023-06-17 16:44      字数:4561
  就想着找李二宝聊天,他刚出门,就发现泥鳅在和自己的侍卫李得志说了些什么,接着走开了。李得志看到李豫要走向李二宝的房间,拦住了他说道:“王爷,李爵爷和安县主在里面呢。”李豫笑笑,说道:“重色轻友的家伙。”说完,返回了自己的房间。房间里,安燕儿坐在李二宝的腿上,脸色通红,问道:“二宝,明天你就陪我好好玩玩,就咱们两个行吗这么多人在一起,实在是没意思。”李二宝笑道:“没问题,就咱们两个,谁也不带,行了吧。”安燕儿很高兴,在李二宝的脸上亲了一下。李二宝笑道:“燕儿,今晚就别走了吧”安燕儿的脸红的就像是一块红布,她眼波流转,浑身燥热。可是,她依旧艰难地摇摇头,声如蚊呐地说道:“人家迟早是你的,还是等大婚后行吗”李二宝就喜欢看她害羞的样子,哈哈一笑,吻在了她的樱唇之上。随后,握住她的玉手说道:“放心,我不会勉强我的燕儿的。”安燕儿欣慰地说道:“二宝,你真好。”第二天早饭后,李二宝要带着安燕儿独自出门,众人劝阻无效。而且大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危险,于是三五成群各自结伙游览名城洛阳。李二宝没有注意到,他和安燕儿刚刚出门,就被人暗中盯上了。正文 第二百一十五章 绝杀洛阳城,此时又叫东京。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道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到唐朝为止,已经是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十朝都城,号称千年古都。唐高宗李治曾经以洛阳为都城,当时叫东都。天宝年间李隆基下令改名为东京,相应的长安被称为西京。东京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古迹甚多,有龙门石窟、白马寺、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等著名景点。不过这些东西安燕儿不感兴趣,李二宝也不是个附庸风雅的人,他们的主要兴趣在于逛庙会和街头小吃。洛阳庙会,游人众多,热闹非凡,各种杂耍表演如踩高跷、划旱船、秧歌、背棍、酒色财气、撅棍、扑蝶、火流星等项目,轮番上演,看得安燕儿眉开眼笑。“二宝,你快来。”安燕儿手里拿着糖人,穿梭在庙会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之中,连跑带蹦,就像个小女孩,一惊一乍地招呼着李二宝,时间不长,就已经买了不少的东西,他们没带侍卫,李二宝只好替她拿着,两只手肯定不够,身上也背着一大堆。安燕儿每到一地,都是这样,买了一大堆东西,结果新鲜不了多久,路上就都送人了。不过,李二宝就喜欢她这个率真活泼的样子,一次也没有劝阻过她。当他们走过一个卖馄饨的摊子的时候,几条大汉正在这里闹事。他们买了馄饨要带走,可是却不给钱,卖馄饨的是一个老年妇女和一个看上去只有十岁左右小女孩,她们苦苦哀求,可是那些大汉不仅不给钱,反而对着那个老妇人拳打脚踢。那个小女孩也被人推倒在地。周围的人们看不过去了,可是看到这些大汉,却不敢上前制止,只是在一旁围观,嘴上劝说几句。李二宝急忙上前,他知道自家的安女侠肯定会出手的,这位小姑奶奶好打抱不平,这样的事情是一定会管的。李二宝也不是要劝阻安燕儿,他只是怕她吃亏,要替她观敌瞭阵。“住手”随着一声娇斥,安燕儿已经飞身上前,一脚踢开了一名大汉。她一边扶起那个老妇人,一边喝道:“你们干什么,为什么要欺负老人和孩子”就在这时,那几名大汉突然出手,从怀里拔出刀来,刺向安燕儿。李二宝一看,急忙扔掉手中的东西,上前帮忙。就在这时,围观的人群中一下子出来了一群刺客,直接朝着李二宝扑来。李二宝自然不惧,他抢下了两名歹徒的刀,原本不想伤人,可是看到安燕儿那里危急,于是下了杀手,当即击毙了几名歹徒。他刚要过去帮助安燕儿,就听到身后传来那个老妇人的惨叫声和那个小女孩的哭声。他回头一看,就看到那个老妇人被一个歹徒踢倒在地,举刀就要砍下。李二宝在瞬间判断,觉得安燕儿还勉强能够支持一会儿,于是决定先救老妇人和那个女孩。他来不及赶过去,顺手将刚刚从歹徒手中夺下的短刀扔了过去,击毙了那个正在行凶的歹徒。李二宝上前几步,伸手扶起了那个老妇人。突然,那个老妇人手中握着一把匕首朝着李二宝的胸膛刺来。这么近的距离,又没有防备,换上别人,基本上是死定了。李二宝反应极快,一把抓住了那个老妇人的手腕,随手一折,就将她的手腕折断了,接着他顺手一甩,就将那个老妇人甩出去老远。突然,他感到屁股上刺痛,有尖锐的东西刺入。他身体本能地反应,迅速扭向一边。接着后腿反踢,将刺客踢开到一边。李二宝回头一看,竟然是那个小女孩此刻她手中握着匕首,已然毙命。李二宝看到,那些围攻安燕儿的人一哄而散,其他的歹徒也四散逃走,心中顿时明白了,这个刺杀是针对自己来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精心安排的,真正的杀手是这个小女孩李二宝觉得屁股上一阵麻木,接着眼前一黑,倒了下去。刺客的匕首上竟然涂着剧毒“二宝,你怎么了,呜呜。”李二宝在失去知觉之前,最后听到安燕儿的哭泣声。围观的人群中,隐藏的刺客同伙,看到李二宝口吐鲜血,随后身体僵直,不再动弹。他这在那里,看了半天,确认李二宝已经死亡,又看到有官兵赶来,才离开回去报信儿。洛河郡公府。“外公,谢谢您了。李二宝那个可恶的小子终于死了。哈哈哈哈。”李文狂笑道。李文的外公刘成栋是个红脸膛花白胡子的老者,他笑道:“一个出身低贱的青楼小子,竟敢跟我外孙抢女人,活该他找死。好了,等风声过了,我亲自去长安,找你阿爹,请他找陛下给你赐婚。”不过,刘成栋听说过李二宝的名字,他问道:“你们确定这个李二宝真的死了吗”前来报信儿的人说道:“老公爷放心,匕首上的毒药,是咱们河洛地区唯一的毒蛇菜花矛头蝮蛇的蛇毒,绝对没有解药的。”刘成栋说道:“这就好。你们事情办得不错,下去领赏吧。”李二宝死了,随后赶到的李澄卉和李白悲痛欲绝,安燕儿寻死觅活,李豫无奈,只好用棺木盛殓了李二宝的尸体,踏上了返回长安的路途。一直盯着李二宝等人动静的杨木子,看到李二宝死了,觉得再去扬州意义不大,他派手下前往扬州去通知扬州刺史和扬州盐运使,自己就返回了长安。唐朝的扬州和现在的扬州不是一个概念,现在的扬州是长江以北的一个城市,唐朝的扬州却是包括现在扬州、南京等城市的广大地区,首府就在金陵城。扬州盐帮自从被朝廷收编了之后,不仅没有得到朝廷拨付的土地,反而陷入了很大的困境,掌堂梁宏民等人也受到了来自盐帮内外的攻击。柳飞絮为了解决盐帮的困境,回到了扬州,却被自己的师傅关押了起来。金陵城外杨家庄,盐帮总舵。牛堂主刚刚受到了帮主公孙大娘的斥责,回到自己的住处,喝着闷酒。掌堂梁宏民心情也不好,过来和他一起喝酒消愁。梁宏民说道:“原本是一桩好事,怎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牛堂主站起来,打开门向外望望,看到无人偷听,关好门,坐回来说道:“掌堂,我已经秘密派人去给李爵爷送信,让他来解决扬州的事情。这几天,他应该就到了。”梁宏民惊喜地说道:“好好,我早有此意,可是我毕竟是帮主的师弟,不方便出面,你这样做太好了。我相信李爵爷能够处理好扬州的事情。”正在这时,外面有人敲门,牛堂主开门一看,是自己的心腹,他好奇地问道:“赵四,你不是在东京吗,怎么回扬州来了”赵四哭丧着脸说道:“掌堂、堂主,大事不好了,李爵爷在东京遇刺身亡了”“什么”牛堂主大吃一惊,一下子站了起来。梁宏民眼前一阵发黑,呆在那里。正文 第二百一十六章 复杂的局面就在梁宏民和牛堂主悲戚的时候,在帮主的宅子里,公孙大娘正在听取盐帮负责打探消息的听远堂堂主禀报。公孙大娘相貌端庄,身材适中。她衣着朴素,却无法掩饰她高贵的气质。年纪看不出来,她头发雪白,脸上却看不出一点皱纹。如果非要定位的话,就是一个中年美妇的样子。听远堂堂主禀报道:“帮主,朝廷派来处理盐帮事物的钦差,一等伯爵李二宝在东京遇刺身亡,郡王李豫等人护送棺椁返回了长安。”公孙大娘微微点头,说道:“知道是什么人干的吗”听远堂堂主说道:“不知。对方下手手段极高,李二宝中了暗算,当即毙命。”公孙大娘说道:“你立刻派人前往长安,监视朝廷后续派出的钦差。”听远堂堂主说道:“属下已经吩咐了,朝廷一旦有新的动作,咱们安插在长安的人,立刻就会把消息送往扬州的。”公孙大娘命听远堂堂主退下,她站起来,朝着后院走去。在后院的一间房间门口,站着两名盐帮执法堂的弟子,看到公孙大娘过来,一齐躬身行礼,说道:“帮主。”“把房门打开。”公孙大娘说道。“是,帮主。”盐帮执法堂弟子打开了房门。公孙大娘说道:“你们先到旁边去,不叫你们不要过来。”说着,走进了房间。房间里,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站起来,恭敬地说道:“师父。”她赫然就是李二宝朝思暮想的女神柳飞絮。公孙大娘坐下后,对柳飞絮说道:“絮儿,你也坐吧。”她慈爱地望着柳飞絮,问道:“絮儿,想明白了吗”柳飞絮说道:“师父,徒儿还是认为李爵爷的意见是对的。”李二宝请求李隆基同意,在连云港故县,给他们划出一片海滩,让扬州盐帮成为官府下属的盐业机构,负责生产运输食盐,按照官府定价出售食盐,正常交税。组织形式类似于现代国营企业,编制暂时定为2万人。也就是说盐帮帮众都成为了国营职工了,他们再也不用过刀头舔血的日子了。盐帮被朝廷收编,数万贫苦盐帮兄弟有了正当职业,跟随他们的家眷加起来不下十万人生活有了保障。对于盐帮的帮众来说,这件事肯定是好事。柳飞絮在长安目睹了李二宝的神奇,相信李二宝的一片苦心。公孙大娘看到柳飞絮的固执,有点气恼,她说道:“这件事听起来不错,可是根本就实现不了。不仅如此,还会给盐帮带来灾祸。”公孙大娘说得不是没有道理。自从李隆基下达了圣旨之后,这件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进展。扬州盐运使负责扬州地区盐业生产和运输管理,具体的执行者是扬州地区的八大盐商。这些盐商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不仅在表面上应付朝廷,将一小部分食盐按照朝廷的定价向内地运输,底下却大量走私食盐,谋取暴利。盐商们大肆贿赂扬州盐运使,扬州盐运使再拿出这些贿赂的一部分打点扬州刺史和各级官吏,他们之间甚至事先说好了利益分配的比例。可以说,盐商走私就是官商一体进行的。盐帮走私食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的利润,因此他们对盐帮经常进行打压。但是,对于盐帮他们也不赶尽杀绝,一来,他们每年从盐帮这里也能够得到大笔的贿赂。二来,盐帮的存在也是制约盐商的一种手段,如果盐商不听话,扬州盐运使就适当打压盐商,为盐帮打开绿灯。这样,盐帮和盐商就都被官府当做相互制约的工具。扬州盐帮按照李隆基的意见,等于是扩大了官府直接掌控的食盐生产和运输份额,扬州盐运使和扬州刺史等当地官员的利益就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盐帮的取消,也使得他们减少了控制盐商的手段,总之对于他们十分不利。在官府的阻挠下,盐帮改制的事情,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相反官府认为盐帮竟敢背着他们在朝廷中活动,这明显的就是不听话的表现,因此不断地给盐帮出难题。李隆基是下了圣旨,可是他转眼就忘到了脑后,具体经办还是要靠杨国忠来协调。扬州盐运使和扬州刺史每个季度都会给杨国忠和户部等有关部门上供,因此盐帮就是哭诉无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公孙大娘,她也不愿意将盐帮并入官府。她历尽艰辛建立了扬州盐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