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
作者:竹间飞舞      更新:2023-06-17 16:40      字数:4336
  睁睁地看着我死吗还有你,也活不成了。你死了,你的老母亲怎么办”刘太医满头大汗,终于点了点头。刘太医走后,翠珠站起来,笑嘻嘻地说道:“娘娘,奴婢的戏演的还可以吧”梅妃笑道:“你个死妮子,真有你的。”原来,梅妃指使翠珠故意勾搭刘太医,随后翠珠再演了一出苦肉计。翠珠问道:“娘娘,接下来该怎么办”梅妃恨恨地说道:“那个贱人现在已经快死了,让刘太医盯紧了她,她要是死了就算便宜她了,没死的话,就送她一程。总之,我一定要她死。”翠珠点头说道:“奴婢明白了。”长生殿。杨贵妃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了,她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昏迷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了。李隆基握住杨贵妃的手,老泪横流,本来就消瘦的脸庞,变得更加憔悴了。太医院的院正崔承宗和几名太医站在下面,一个个面如土色,束手无策。看到杨贵妃的病情加重,站在太医们中间的刘太医,心里一阵轻松。他自小诗书传家,学医也只为治病救人,让他杀人,实在是难为他了。贵妃娘娘自然死亡,他也就不用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了。这时,杨贵妃的身子颤动了几下,睁开了眼睛,目光迷迷蒙蒙的,随即又闭上了眼睛。“玉环、玉环。”李隆基大声呼喊着,可是杨贵妃却再次昏迷了。李隆基瞪着眼睛,指着太医们,手臂不停地哆嗦着。他说道:“你们、你们赶紧救救朕的玉环啊。”语气中充满了哀求。这是他成为皇帝以来,第一次求人。太医们面面相觑,随即又低下了头,没有人吱声。李隆基怒道:“要是朕的玉环死了,朕要你们全部陪葬。”说完,他转过头去,又开始呼唤起来:“玉环,玉环,你醒醒啊,难道,你真的要抛下我这孤老头子了吗你、你让我以后怎么过啊玉环啊。啊啊,啊。”李隆基大声哭了起来。正在这时,一个小太监进来在高力士耳边嘀咕了一阵。高力士面露喜色,对李隆基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求见。”李隆基哪有那个心情,他头也不回地说道:“不见”目光继续凝视着杨贵妃。高力士说道:“陛下,太子殿下说他有办法救贵妃娘娘。”“什么快让他进来。”李隆基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急切地说道。李亨进来后,拱手说道:“儿臣李亨,见过”李隆基打断了他,急切地说道:“亨儿,你说你有办法救你母妃”“是,阿爹。儿臣有办法。”李亨肯定地说道。“快、快呀,你赶紧救她呀。”李隆基催促道。李亨从怀里掏出了一个药包,对崔承宗说道:“崔院正,你立即去熬制此药,给贵妃娘娘服下。”太医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李亨,不相信他能够有什么救命良方。不过,李亨的出现救了大家,至少贵妃娘娘出了问题,有李亨这个个子高的顶着了。崔承宗大喜,急忙下去亲自熬药。半个小时后,崔承宗提着药壶进来了,在一只药碗里倒了多半碗橙红色的药汁,递给了李隆基。李隆基小心翼翼地喂给了杨贵妃。杨贵妃喝下了药后,李隆基坐在她的床边,目不转睛地顶着她的脸。李亨、高力士和崔承宗等人站在一旁,陪着李隆基等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期间李隆基不停地问道:“亨儿,贵妃她怎么还不醒来”三个小时了,李亨等人两腿已经麻木了,实在是支撑不住了,一个体质较弱的太医,已经倒了下去,其他人依旧咬着牙坚持。李隆基终于怒了,他站起来,大声喝道“亨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贵妃她怎么还没醒来啊。”李亨心里极其郁闷,心道:“豫儿做了很多试验,这个时间,杨贵妃应该醒了啊,怎么回事儿”他咬着牙说道:“阿爹,请在耐心等一会儿。”太医们一听还要继续等下去,实在是受不了了,一个个都倒了下去。李亨和高力士身负武功,勉强还能够坚持。李隆基老泪纵横,眼前模糊一片。突然,高力士喊道:“陛下,贵妃娘娘醒了”杨贵妃终于醒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不久,李隆基服侍杨贵妃喝了一碗小米粥,看着她入睡后,走出了她的寝殿。见到李亨,李隆基欣慰地说道:“亨儿,这次多亏你了。朕要好好奖赏你。”正文 第六十三章 当官了李亨恭敬地说道:“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的本分。”“好,好,你很好。”李隆基说道。救活了杨贵妃,李隆基心情大好,开始关心起朝政了。他说道:“亨儿,你既然有办法救了你母妃,自然也有办法治疗瘟疫,这件事是当前朝廷的第一件大事,你要多出力才行。”李亨说道:“儿臣这些天来仔细地研究了瘟疫的相关资料,有了治疗瘟疫的详尽方案,恳请阿爹让儿臣来主持治疗瘟疫的事情。”李隆基点头说道:“准了,这件事情,就由你来牵头,朝廷各部予以配合。”李亨大喜,说道:“儿臣遵旨。”东宫。太子李亨因为救了杨贵妃,获得了李隆基的欢心,又获得了主持防治瘟疫的大权,心情极为舒畅。要知道,长期以来,他被杨国忠排挤,已经快被边缘化了。今天,终于有了转机。他边走边哼着小调,回到了东宫。高仙芝已经在东宫等了他好一会儿了,也知道他是去给杨贵妃治病去了。看到李亨的脸色,高仙芝也松了口气。他从李白那里了解到了李二宝已经将药方送给了李亨,担心他为了和杨国忠争权夺利,而延误了朝廷防治瘟疫的工作,是专程来劝说李亨来的。李亨高兴地说道;“仙芝,你来得正好。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我这次去长生殿,救活了贵妃娘娘,父皇十分高兴,不仅褒奖了我,还将防治瘟疫的大权交给了我。”高仙芝大喜,他盼望的就是这个结果。他由衷地说道:“恭喜殿下了。”李亨说道:“仙芝,治疗瘟疫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我需要你的协助。”高仙芝说道:“臣义不容辞。”这时,李豫和李澄卉闻讯赶来了,李亨将今天长生殿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们。李豫兴奋地说道:“恭喜阿爹了。”李澄卉说道:“这里面可有女儿的功劳,要不是女儿认识了二宝,阿爹恐怕不那么容易就能讨皇爷爷的欢心了。”“是,是。我的卉儿最能干了。”李亨心情好,看到自己的宝贝女儿就更开心了。“阿爹,这次二宝的功劳这么大,您就提拔他一下吧。”李澄卉要提携李二宝。高仙芝对李二宝的印象很好,说道:“李二宝对于防治瘟疫有独到的见解,应该出来做事,为朝廷所用。”李豫也替李二宝说话。李亨也很感激李二宝,他笑道:“既然这样,就给李二宝一个千牛卫的振威校尉吧。”振威校尉是正7品武官。由于唐代前期实行府兵制度,所以在朝廷设立十六卫。十六卫的名称,唐代前期变化甚多,到唐玄宗开元时方大体上固定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千牛卫是保卫皇帝权贵的军队。李亨之所以给李二宝一个军职,是因为李二宝不是科举出身,担任文官不符合朝廷的用人制度。最关键的是因为任命文官,要经过吏部,而吏部把持在杨国忠的手上,难度很大。李亨是太子,直接下辖太子六率,在军队系统有很大的权利,可以直接任命从6品以下军官。他给李二宝一个军职,也没有打算安排他到军中任职,只是给李二宝一个出身。有了这个出身,李二宝就算加入了大唐的官吏阶层,将来有机会进一步晋升了。李澄卉给李二宝争取到了一个好处,十分高兴,立马就打马直奔妙音坊,要亲自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皇宫,承辉殿。梅妃斜倚在床上,在一块淡粉色的丝帕上绣着梅花,聊以打发时间。突然,贴身侍女翠珠跑了进来,她气喘吁吁地说道:“娘娘,不好了,姓杨的那个,被太子殿下救活了。”“什么”梅妃大吃一惊,坐直了身子。右手的绣花针随着她身体的变化,一下子扎进了她右手的食指,立刻就渗出了血珠。梅妃心中异常难过,以至于完全没有感觉到手指的疼痛。她问道:“太子殿下怎么会治病呢”翠珠说道:“不清楚,也不知道太子殿下从哪里弄来的成药,给那个姓杨的服下后,她就苏醒了,据说,身体在逐渐好转。”梅妃扔到手中的绣品,怒道:“这个该死的贱人,怎么这般命大太子殿下也是,干嘛多管闲事真是气死我了”翠珠看到梅妃发怒,在一旁不敢出声。过了一会儿,梅妃问道:“谁在替那贱人煎药刘太医在干嘛”翠珠说道:“我就是从刘太医那里打听到的消息,他和几个太医轮流替那个姓杨的煎药。”梅妃说道:“这就好。你去告诉刘太医,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接着,她咬牙切齿地说道:“我一定要那个贱人死。马上去死”翠珠说道:“娘娘,奴婢这就过去找刘太医。”妙音坊。李二宝、李白、颜真卿和李慧娘正在讨论瘟疫的事情。李慧娘说道:“这瘟疫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才能过去,妙音坊的人,加上他们的家眷,一百多口子人,人吃马嚼的,咱们存放的粮食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吃光了。外面的粮价已经翻了三倍了。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啊。”李白安慰她说道:“慧娘,多亏咱们提前采购了粮食,大家省着点吃,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实在不行的话,咱们派人走远一点,到外地去采购,怎么也有办法的。”颜真卿问道:“二宝,瘟疫一般会持续多久”李二宝发愁地说道:“不知道,时间短则一个月,也许会持续数年,要看朝廷救治的措施是否得当,还要各地配合。否则,治了这边的,又传染到了其他地方,反过来又会传染过来,必须要有统一的行动才行。”这时,李澄卉进来了。李二宝看到李澄卉又来了,笑道:“大小姐,你来得正好,我正愁没人陪我喝酒呢”小姐这个词,在唐朝没有,年轻女子称呼为小娘。李澄卉听李二宝这样称呼,有点惊奇,眨巴眨巴眼,琢磨到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看到她的样子,李二宝笑道:“别琢磨了,夸你呢。”李澄卉白了他一眼,说道:“二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当官了,正7品的振威校尉。”星期天,只有三更了。抱歉。正文 第六十四章 李亨发愁听到李澄卉的话,众人一阵沉默。李白刚刚出道的时候,血气方刚,很有政治抱负。说白了,就是想当官。他曾经因为诗词出众,被李隆基看中,弄到韩林院当了个翰林供奉。虽然是个官,但是只是个无职无权的虚职,是替李隆基写诗填词的笔杆子。因此,李白不满意,就因为他不满意,工作态度难免有点问题,再加上他心高气傲,不肯只是为李隆基和杨贵妃捧臭脚。和他们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被人家罢官也毫无悬念。如今,李二宝一个青楼小子,年纪不及弱冠,就已经当上了正7品的千牛卫的军官,怎么不让李白感慨呢。不过,李白现在对于当官的心气儿已经淡下来了。加上李二宝和他的关系,真心地为他感到高兴。颜真卿是进士出身,寒窗苦读十载,过五关斩六将,勇闯独木桥,好不容易中了进士,也只是个候补的从8品小官,靠着自己过人的才能,以及运气好,赶上了澧县前任县令猝死,给他腾出了位置,才当上了县令。李二宝的境遇也令他十分感慨。不过,他敬佩李二宝的才华,又是李二宝的兄弟,自然为他高兴。李二宝心里却不高兴,他性子懒散,在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