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节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更新:2023-06-17 13:53      字数:5571
  “是啊,我也挺意外的,不过这是好事。”此刻正在马车里,也别外人,陈十六坦言:“我问过我大哥,大哥说京城里氛围太紧张,倒是我已经在凤临待熟了,有人照映,反倒清净。反正听我大哥嘱咐,少跟京城联系,少跟官场走动,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就行。”京城本就风起云涌,李子英一案,又加速了紧张。记得那日面圣,听声音好似皇帝挺健朗,可在他们离京时,据闻皇帝已三日未上朝,非要紧事,都是军机处阁老代办。朝中对此习以为常,不过是皇子们表孝心更为殷切罢了。他估摸着,最迟就两三年的时间,皇帝不可能撑的太久。也不知皇位会花落谁家。穆清彦感觉,闻寂雪也想在其中插一手,大概故意想跟老皇帝唱反调。想想雪家的事,颜家的事,穆清彦挺理解的,颇有一种“不如你的意,我就满意了”的意思。返回凤临县,已是将近五月。渡口分别,陈十六忙着回县城处理积累的事务,另外找宅子是头等大事。他毕竟是即将要成家的人,以前一个人简单无所谓,可要将新婚妻子接来同住,宅子是重中之重。陈兰两家都不是寻常门户,届时陈家要拨些下人产业给他,兰家还有送嫁,他也不想委屈兰茵茵,宅子可不得仔细么。他还琢磨着,若是寻不到合适的,就买处老房子推倒重建。一年功夫呢,建新房也来得及。穆清彦先是和闻寂雪回了山庄,修整一夜,次日带着东西回穆家。穆林在城里,陈十六一回城他就知道了,知道穆清彦也回来了,今儿一早先在集市买了菜割了肉,调班休假回来。朝日出生,兄弟俩几乎是前后脚到家。“大哥!”穆清彦先一步到的,正抱着小侄儿逗着玩。侄儿起了个小名儿,叫小牛,寓意他像小牛犊一样健康强壮。当地风俗,孩子周岁前不起大名,都是小名叫着。也有很多地方一个小名能用七八年,或是入学读书才有大名,这还是男孩儿,女孩儿们更简单,尤其是乡下村里,没那么多计较,好多都是按着排行叫着。像穆家这样,如穆婉、穆绣,不仅是正经名字,还好听又讲究,比一些乡绅富户家的小姐还强。种种因素掺揉其中,哪怕穆家对自身来历含糊其辞的掩饰,在村里人看来,穆家还是跟他们很不同。“回来了。”青娥忙迎上去,把菜肉从穆林手里接过来,笑着说道:“你去陪二弟说说话,我来收拾菜。”穆林点头,从穆清彦怀里接了小牛抱着,想起什么,又冲厨房交代:“我托人给小文小武带信儿了,他们俩中午肯定也回来,饭多做些。”“知道了。”青娥应了一声,拎个篮子,朝屋后的菜地摘菜去了。现今菜园子里的各色蔬菜都长了起来,十分丰盛,穆林只挑两样自家没有的买了,要吃新鲜菜,还是自家的好。平日里,他们顶多就是买肉买鱼,其他的都有菜园子供应,鸡自家虽没养,但村里多着呢,换点儿鸡蛋鸡肉都方便。第235章 家常看着跟前没人,穆林才问他出行的事儿。穆清彦知道他担心什么,讲的也细致。这一趟出门时间是长,但一直很平稳,没出过什么事儿。穆林松口气,点点头,又想到他提及的付景春,皱眉道:“我觉得二弟的做法很对,不管那付大公子如何,到底身份敏感,暂且不接触的好。”想着又道:“二弟,我也不是阻拦你,只颜家的事牵涉深,不是一两个人轻易可以改动,你是颜家嫡系仅存的血脉,千万不要涉险。”在颜家出事时,穆林有十岁了,又是在颜家长大,对颜家自然很有感情。只是,他向来有自知之明,自己又没本事,爹娘又是再三交代,他从没想过要凭自己去给颜家报仇,他觉得报恩的方式就是将穆清彦养大,照料好。如今更是将穆清彦当做亲弟弟,私心里更不愿他冒险出事。“大哥放心,我知道的。”穆清彦也不是莽撞的人。实则再想想,颜家的事跟雪家还不大一样,颜家尽管出了事,但家族覆灭不是因为朝廷定罪,而是被人设伏。当时颜家已经全都辞官,但幕后者连颜家仅有的生路也不放过,太过于急迫狠辣,肯定不是皇帝的作风。他和闻寂雪私下分析过,觉得是某位郡王动的手。有这个胆气魄力,又有这个能力做这件事,定然位高权重身份不凡,且颜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对方的利益,使得对方哪怕用“下下策”也要尽快将颜家除掉。当年皇帝也命人查过,但更像是走个过场,最后不了了之。皇帝心里,未必不知幕后者是谁。穆林有些欲言又止:“那个闻寂雪……”本来颜家之事就够危险,但跟雪家的事一比,差得远了,因为性质完全不同。穆林一想到闻寂雪的身份,便万般纠结。穆林小时候是见过雪大将军的,那一年雪大将军凯旋,奉诏回京,百姓夹道欢迎,皇帝更是在城门亲自迎候。穆林才两三岁,被他爹架在肩膀上,挤在街边,看着雪大将军骑着高头大马走过,英姿勃发、气势逼人,哪怕多年过去,早就不记得雪大将军的长相,但那一身气势和那日的光影还牢牢印在脑子里。穆林敬佩那样的大英雄,实际上,普天之下就没几个不钦佩雪大将军的,可惜……自从得知闻寂雪是雪家人,穆林就在心里对其多认同几分,所顾虑的无非是穆清彦的安危。“大哥,他不会鲁莽行事。”穆林想到闻寂雪的言语行止,放松几分:“知道你们都有成算,我就是瞎担心。”说着就转了话题,言语轻快:“二弟,你出门了还不知道,你要当舅舅了!”舅舅?穆清彦愣了愣,笑起来:“大姐怀孕了?”“是啊,他们是腊月二十五才到家,因着小婉有孕,怕路上颠簸,就等身子稳当了才走,路上走得也慢。算一算,现在有八个月了,还有一两个月就要生了。”“那大姐……”穆林会意,忙道:“在赵家呢。她都怀孕了,肯定不能跟着河子去,平日没人照料,有个事儿怎么办?等孩子生了,大一点儿再说。”尽管新婚的小夫妻正蜜里调油舍不得分开,但现实难以抗拒。不提别的,赵河常常跑镖,家里就穆婉一个,想喝口热水都得自己烧,肚子大了干什么都不方便。在家有赵婶,不用碰冷水,有热汤热饭,更有赵婶提点注意之处,心理也会有份安定,像赵婶这样的和善的婆婆,可以说很享福了。“那我去看看大姐。”赵家就在隔壁,抬脚就到。走了两步,想到手上空着,去赵家不大好看。要是只穆婉,倒不必讲究太多,后补上就行,可到底有赵叔赵婶,哪怕对方不在意东西,也讲究脸面,何况村子里人多嘴杂,话传来传去就难听了。穆林心没那么细,尤其是生活上的一些事不大留心,见他停下,就问了。幸而穆清彦出门带了高春,毕竟来穆家也拎了不少东西,这会儿就打发高春回一趟山庄,再备一份儿东西。穆林听了就笑:“哪儿那么讲究啊,改天再送就行了。”“有马车,费不了多少时间。”等着高春回来,穆清彦去了一趟赵家,跟赵叔赵婶说几句话,赵婶便借故走开,让他们姐弟俩说说话。穆婉向来爽利,哪怕如今肚子挺的老大,做事儿还是麻利。穆清彦来时,她正和赵婶坐在院子里边晒太阳,边清洗箬叶。马上就到端午了,家家户户要包粽子,赵婶家以往攒的粽子叶用完了,这回特意去摘了一筐,一年用不完,可以晾干了来年再用。赵婶不让穆婉碰冷水,穆婉就用干抹布将清洗后的箬叶擦拭干净,放在箩筐里。穆婉自从成亲就没再下过田地,加上如今有孕,好吃好喝的养着,不仅肤色更白净,人也圆润多了,倒没有太胖,精神也很好。见她跟赵婶有说有笑,神色自在轻松,便知她过的好。穆婉是个爱操心的,哪怕出嫁了也改不了,絮絮叨叨又问又嘱咐,大概是怀孕了心思更敏感,情绪起伏更大,不知哪句触动了她,眼眶就泛红。倒是她自己意识到,掩饰不过去了。“大姐,别担心,不会有事的。”穆清彦觉得穆婉可能有点儿害怕,害怕生孩子出事。穆婉眼睛又有点儿发红,不好意思的笑道:“看我,也不知怎么回事,动不动就想哭。”顿了顿,低声道:“我是有点儿怕。二弟你不知道,去年跟着河子哥去湖山府,住的是镖局提供的屋子,一个大院子住了好几户。有一家的大姐比我大几岁,十月里生孩子,结果、结果竟然难产,一尸两命啊。她前头都生过两个了,竟然还难产,我听着她叫了一个晚上,直到咽气,吓得我好几个晚上睡不着……”穆清彦禁不住问:“生过两个还难产?”不是说生过孩子就一定不会难产,但是概率很低。穆婉叹气:“听说是胎儿养得太大了,她那天又摔了一跤。”穆婉其实明白,是意外造成的,可她还是受了影响,不由自主联系自身,对生产有了恐惧。尤其是自小没少听说女人生孩子受罪,不一定会难产,但还有其他各种意外。“大姐,别怕,只要身体好,适量运动,一切都会顺利的。这样吧,一会儿问问大哥,看城里哪个大夫擅长妇科,隔半个月就给你看看,咱们遵照医嘱来。”穆清彦觉得主要得安抚她的情绪,那么,千言万语都不如专业人士的一句话有用。产检是个好事,家里又不缺钱,就当他们娘家心疼出嫁女,不劳烦赵叔赵婶,外人哪怕嚼点儿舌,少不得还是羡慕多。“这、这行吗?”穆婉不由得心动。她不是舍不得钱,可她做儿媳妇的,不能太矫情,赵家对她够好了,所以很多事她都是能省就省。“放心,我会跟大哥说,到时候让大嫂带着你,赵叔赵婶知道了也不会生气的。身体要紧。”穆婉犹豫了一会儿,点点头:“多谢二弟。我手里有钱,你姐夫把银钱都交给我管呢,请大夫的钱我出。”赵家明面儿上虽没分家,但老大一家在县城,又是开铺子做买卖,未免时间长了大媳妇心里不满,赵叔赵婶让他们把银钱交一半留一半,毕竟当初盘铺子也是赵叔赵婶出的钱。赵河没成亲前,攒的钱都是给家里,成亲后,赵婶把抛出娶亲费用后剩下的部分还给他,以后的钱也是交一半。老两口早有商议,就等着赵河娶了亲分家。估摸着,等穆婉生了之后,就会正式提分家了。这也是赵叔赵婶看得开,再者,也是赵山赵河两人各有营生,离的又远,都是各自经营小家,说是交一半钱,时间长了肯定闹不公。赵婶想着不收的好,如此来,等于是分家了,那干脆她做婆婆的主动提,儿媳妇心里安稳了,往后更和睦些。赵婶日日瞧着村里那些大家子搅闹,还是觉得自家好,尽管平时冷清了些。穆清彦把事情告诉穆林,穆林听说穆婉被吓到了,还笑话了几句,主要是穆婉从小胆子大,还有点儿泼辣,没想到还有胆小的时候。尽管这么说,可穆林也心疼啊,那么胆大的妹妹都吓到了,既然找大夫能安她的心,花几个钱算什么。青娥也不是吝啬人,起先还真不知这件事,少不得又去安慰安慰穆婉。大夫没请到村里,青娥邀穆婉去逛逛,顺便看大夫。穆婉虽说八个月了,但农家都这样,哪怕快生了一样在外走动或干活儿。若不是穆婉落了心病,肯定不会去花这冤枉钱。端午刚过,陈十六让何川给穆清彦送来密封的纸袋,沉甸甸的。穆清彦有所猜测,打开一看,果然是林嘉送来的“飞仙案”相关记录,零零总总一二十张纸,其中还夹着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和一封信。林嘉在信中自然说了银子的事儿,当初在京城不提,也是怕他不收,但林嘉又觉得不能不给,权衡一番,送来五十两,权做茶水脚程钱。五十两着实不少,只不过相较于穆清彦以往的收费,很少就是了。林嘉不是富商高官,只是个县令,家族也不一般,依着他的正常薪俸收入,一年四十两银子,外加二十担禄米,五十两银子也就是大数目了,合适他的身份。第236章 三个身份五月中旬,穆清彦跟闻寂雪再度离开凤临,前往松陵府。这次回来也就待了半个月,若不是为安抚家里,他们直接就去松陵府了。走时跟陈十六打过招呼,只说要游一游山水,然后去无南县飞仙镇。陈十六得知飞仙镇的案子,心里痒痒,但他走不开。这半个月为寻合适的宅子没少费心,最终寻到了一处,地方倒是不错,但宅子太旧,格局布置都不合心,他就打算推倒重建,前期的事儿比较多,他要留下看着。去松陵府,先是坐船,而后坐马车,七八天后抵达。这次来松陵府,就是为查证蔡骏驰的真正出处。蔡骏驰如今的身份,乍看没什么问题,但却因着陆芸娘这个意外,使得他们知道,蔡母改嫁进的蔡家,那么其前夫绝不可能姓蔡,不可能是蔡家同族。蔡骏驰选择如今的身份冒充,许是为掩盖曾经的身份,亦或者也是想恢复真正的姓氏,而其母前夫家的情况是有据可查的,但没人提她给前夫的儿子,自然也有原因。闻寂雪派的人,着重查了这方面。蔡母是松陵府柳林镇人,其父乃是木匠,姓刘,有门手艺,按理日子应该过得不差,可实际上,家里十分拮据。寻求根源,在于孩子多。刘木匠娶亲后就分了家,接着家里进口,其妻不带停歇的生了十五年,一共七女一子,也是最后得了个儿子才罢休。蔡母行二,从小做活儿,照顾底下弟妹,长到十五岁,被家里嫁出去换了一笔彩礼。蔡母嫁去了秀山村的赵家,生了一子,名叫赵书成。赵家就是寻常农户,娶蔡母花了五两银子,在当时是个很高的数目了。也是因着蔡母生的好,意外被赵父看中,赵父是老小,赵家咬牙凑凑,出了彩礼钱。也正因此,赵父一心想挣钱,还恩,也是让妻子儿子过好日子,便跟着人去贩货,结果出了意外,人没了。在赵书成五岁时,蔡母改嫁了。那时赵家爹娘没了,兄弟们分了家,孤儿寡母的日子难过,又总有不三不四的人在门前晃悠。再加上,蔡母也不愿吃苦,有心改嫁,难免有些流言出来。赵家干脆放她改嫁,由赵家大伯养着赵书成,原本赵父的两亩地给由赵家大伯耕种,权做赵书成的口粮。查蔡骏驰的人不知多少,但都没提过赵书成,是因为赵书成死了。赵书成虽然没了爹,娘又改嫁,还寄人篱下,却不是个怯懦性子,据村里人讲,赵书成生的文净,性子腼腆温和,读书很好。性情方便倒罢了,但能读书却令人惊讶。赵家本就是农户,侍弄着几亩薄田,靠天吃饭,赵家大伯管侄儿温饱可以,可能供侄儿念书么?读书人清贵,相应的,读书的花销也大,农家户想要供个读书人,一家子都得缩衣节食。再者,赵家大伯有三个亲儿子呢,即便真要供,也是供自己儿子,但实际上,赵家大伯只供了长子和侄儿赵书成。村里没有私塾,得去柳林镇,教书的先生就是姓蔡的老童生。早前便说过,这个蔡老童生无子,过继了同族的蔡骏驰。蔡骏驰虽比赵书成大一岁,但两人是同窗,一起在私塾念了三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