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更新:2023-06-17 13:51      字数:5144
  很多事情都已知晓,可作为至亲之人,总要听见杨智亲口说出才甘心。杨贺出面,邱家父女藏于暗处。陈十六也好奇,跟着进来了。牢房内潮湿,只铺着干草,气味难闻。杨智才关了一日,已然是满脸颓色,面色木然,对于杨贺到来视若未见。杨贺喉头滚动,半晌才问他:“你究竟是为什么?”他这二弟自小聪明,想做什么,就没有不成的。哪怕心慕邱宝珠未能求娶,可依着杨智的才貌能耐,再娶个才貌双全的姑娘也不难。如今刘家姑娘的确是好,但当初说亲的人家里,还有更好的,只杨智选了刘家。杨智讽笑:“为什么?我也想问什么。我比你差了什么?邱家为何选你,却不选我?”杨贺一震,突然明白了什么:“你、你原来心里是这个念头?”事到如今,一切谋算成空,杨智也懒得再开口。陈十六一开始还有些费解,当看到邱海面上神色,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年邱家招赘才是一切根源。这事儿不算秘密,邱海当年的确是瞧中了杨贺,但最初得知杨贺,却是因着杨智的缘故。杨家败落,但杨家三个兄弟各有所长,不少人家看好。邱家想要招赘,就有人提及杨智。杨智年岁比邱宝珍小两岁,但这个妨碍不大,主要是杨家兄弟多,而杨智本人模样出挑,人又聪明,很是出息。邱海这一接触,却觉得杨贺更合适,只因杨贺是长子,初时费了点功夫。大约杨智对这一切心知肚明,可最终邱家舍他而选兄长,令他心头气难平。这一点不平之气,随着杨贺在邱家日子平稳,随着邱家给予的帮扶越来越多,日积月累,他心里生出怨恨,也逐渐起了妄念和歹心。当杨贺说他不可能娶邱宝珠为妻,要他打消念头,他心中的戾气达到顶峰。他难道真不知道此事不成么?他知道,可他不甘心!杨贺闭了闭眼,问道:“宝珠的头颅,你藏在何处?”杨智冷笑:“到了堂上,我自会交代。”他习惯了留些筹码,起码在公堂上,有了这个,能少受皮肉之苦。三日后,县衙开堂审案。邱家很不愿意公开审案,可县令觉得此案影响很大,乃是一件很好的政绩。为此,当天将杨智从牢里押出来,特意拉着游街。百姓们也都知道杨智乃是杀害邱家小姐的凶手,还毒杀了赵家三口人,是个道貌岸然的凶手,纷纷砸烂菜叶。杨智最是爱惜颜面,一心想做成大事业出人头地,哪怕自知如今必死,可面对各方唾弃,居然又怨恨起邱家,怨恨兄长杨贺。暗自发狠,到了堂上,他势必要说出邱家小女儿也会情郎与人私奔之事,还要将案情细节一字不漏,教邱家颜面扫地!突然一道绳索抛来,准确的套住杨智脖颈,绳子瞬间绷直,将杨智从衙差们严密围困中拖飞而出。“有人劫囚啦!”衙差们拔刀就追,百姓们纷纷避让。却见套住杨智的人一身黑衣,头戴斗笠,面上罩着黑巾,容貌藏得严严实实。这人骑在马上,策马疾驰,可怜杨智根本跟不上快马的速度,整个人被拖拽在地上,白色囚衣很快染血,人也扛不住发出阵阵惨叫。人们都看出来了,这黑衣人不是救人,而是要杀人。衙差们缀在后面,又无人赶阻拦,黑衣人策马跑过一条条大街,拖拽着惨叫的杨智。人们只看见绳索套着染血囚衣,地面残留着一条血色拖痕,直到半个时辰后,衙差们在巷子里发现马匹和鲜血裹身的杨智,黑衣人不见踪影,而杨智身上衣衫破烂,皮肉磨烂,露出森白骨头,人也早没了气息。满城哗然,今日之事,着实令人震撼。更多的人,还是觉得杨智作恶多端,活该惨死。邱家觉得痛快,杨家却是悲痛不敢说。陈十六也瞧见那一幕了,还将黑衣人追了几条街,到底没追上。他见穆清彦安适的喝茶,似乎一点儿不好奇,不禁问道:“穆兄,你觉得那黑衣人是谁?为何要如此折磨杨智?”穆清彦反问:“邱家的案子,有一人一直被提及,却一直没现身,你忘了不成?”“……情郎?”陈十六后知后觉,越发觉得不可思议。“不对呀,他既然跟邱宝珠约好私奔,那晚为何没出现?若他出现了,杨智也就不能对邱宝珠动手……不对不对。杨智早早等在竹林,说明他知道邱宝珠会在夜半前往,那么,也定然知道是跟情郎有约。他对邱宝珠动手,就不怕中途情郎出现么?难道,他知道情郎身份?还能确定情郎当晚定然不能出现?所以才有恃无恐!”“这只是我的猜测。”穆清彦的确是这么猜的,甚至连情郎的身份,也有点猜测。“那……”陈十六压低了声音:“这个情郎,当真是那个‘侠盗’么?”“或许吧。”穆清彦不打算深究这件事,若是真追究,势必又要将邱宝珠之事扯出来说。邱宝珠已死,凶手也已死,对于邱家人而言,无疑是要维护邱宝珠清白,所以情郎、私奔等事,还是不提为好。陈十六却是抓耳挠腮,只觉得缺了一口气,不上不下:“穆兄,那人究竟是谁?”“你猜。”穆清彦故意逗他。陈十六苦着脸,不停思索。他们没有再去邱家,事已毕,他们便提出告辞。邱家也着实没心思招待,杨智死了,所幸穆清彦告知他们头颅藏匿的地点,邱家人又忙着请人看日子,要开棺放入头颅,重新安葬。再者,因着此事,邱宝珍已与杨贺分房而局,怕是夫妻之情难以维系。早先应下此事,并未商谈酬金,邱海倒毫无吝啬,给了一千两银子。这是当初邱海悬赏寻头颅的赏金,尽管时隔多年,但小女儿的仇得报,又寻回了头颅,邱海也算放下了心事。银子太重,邱家给的是银票。按照早前约定,穆清彦分了陈十六二百两。“丰州第一善人,出手果然不一般!”即便是世家公子,也不得不称赞邱海的大手笔。已是中午,一行人去酒楼吃饭。陈十六见了桌上一盘蘑菇肉片,面色变化,口中说道:“我最近可不敢吃蘑菇了。穆兄,我这回去芦盂县,因着赵永延吃毒蘑菇而死的事,还听说了一件旧闻。也是芦盂县治下的一个村子,宴客的时候做了一道蘑菇汤,结果中毒者甚多,还死了十几个人,多可怕啊。”穆清彦自然清楚:“黄家村。”“嗯,对,听说还是做了官,衣锦还乡呢,结果却遇上这等事。”陈十六嘴里唏嘘,一面吃一面又说:“不过,既然是做官的,朝廷肯定要慎重。这么大的事,我却没听说过。”穆清彦道:“十六,你先回凤临,我还有事办。”陈十六一顿:“什么事?若是穆兄去的不远,我可以在丰州等候。”不待穆清彦回答,闻寂雪出声道:“那你就留在丰州。”陈十六挑眉,看出来这事儿跟闻寂雪有关,也就不问了。*黄家村是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子,村中基本都是黄姓之人。芦盂县当地多山,且多是茶园,土地少,百姓也多没有田地,靠着世代给茶园做工为生。黄家村亦是如此。生计艰难,日常自是节俭。各家各户门前屋后开两畦菜地,种些常见瓜果菜蔬,春天野菜茂盛鲜嫩,也是家常菜色。以往,村中采蘑菇的极多,晒干了留待冬日炖汤极好,可现在却少有人采。这事源自十年前。黄家村大摆筵席,举村同庆,又有不少乡绅前来恭贺,只因黄家村出了个官爷。黄立未满十五岁就去了军中,那年头朝廷还在跟北蛮打仗,村里同批去了十个,就活了黄立一个。黄立熬了一年又一年,他的情况家里并不清楚,突然在这一年来消息说升官了,要回乡探亲。黄立回来带着十来个兵,又有美貌妻子,丫鬟仆人服侍。村里人看得惊奇,当兵的事儿不了解,可知道黄立是个官儿了,全村与有荣焉,自然要好生庆贺,祭祀先祖。做宴席,请了附近几个村子最好的掌勺师傅。宴席是八个菜,农家菜,分量足,鸡鸭鱼肉俱有。当时正值春日,黄家知道黄立爱吃蘑菇,特意收了不少新鲜蘑菇,做了一锅鲜蘑菇汤。怎知就是这锅蘑菇汤闹出了事,本来热热闹闹的宴席,突然有人呕吐腹痛,甚至倒地不起。黄立在主位,陪坐的都是族中长辈,附近乡绅。黄立闻到蘑菇鲜香,当即就吃了一碗,只觉得鲜滑爽口,比记忆中的味道更好。桌上人都奉承他,族里人还指望他提携后辈,见他喜欢,又给盛一碗,说不少好话。黄立地位变化,看似言谈亲切,也端了架子,面对旁人殷勤自然的受了,又是一碗汤下肚。吃宴席如何能没有酒,作为主角,黄立更是不少喝。当某位乡绅敬酒时,黄立脸色骤变,匆匆离席,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等人寻到他,他已倒在房门口,身侧有秽物,人早没了气。黄立死在雪家事后的第五年,那时黄立已是七品把总。军中升迁不易,并非有军功即可,还得有人脉背景,否则很容易被顶替。所幸在雪家军里,风气还算正,但凡有功之人便不会被埋没。只是雪家事后,雪家军被打散,黄立还能升迁,全是因投了雪家政敌之顾,作为回报,他得到升迁。不过,雪家的事虽说天下都知道,可其中作证之人却并非所有人都知道。起码黄家村人就不知道黄立的功劳是诬陷雪大将军得来的。黄立之死,也引得一些人注意,疑心是雪家余孽报复。细细查过,的确是误食毒蘑菇,此事才算过去。闻寂雪也来探查过,主要就是看蘑菇的出处。那些蘑菇是黄家人请了村中妇人去山里现采的,一共去了十个人,一起去,一起回,彼此也无矛盾。闻寂雪初时怀疑不是毒蘑菇,而是有什么毒物掺在汤里,但查不出什么可疑。穆清彦仔细看过闻寂雪搜集的资料,一时也拿不准。黄家村的事和赵家的事不一样,赵家误食毒蘑菇,经手人只是个小丫头,一个人可能错眼。但黄家村那么多妇人,年年都要采蘑菇,所需的蘑菇又极多,哪里那样容易误食?便是偶尔一两朵带毒的混入,也不可能毒倒那么多人。第178章 模糊画面傍晚时分,一行人抵达黄家村。黄家村不大,只一百多口人,且有几家房屋明显无人居住,破败的厉害。一眼望去,最好的一家是青砖大瓦房,此外村中房舍多是木材搭建。这会儿家家户户燃起炊烟,有犬吠,也有呼儿唤女之声,恬静安适。闻寂雪曾来过此地,且对当初宴席参与者一应尽知。先前穆清彦就看过资料,已然心中有数。他们这一行人来到青砖大院前敲门,这户住的乃是黄家族长,因着村里人少,黄家村与另一村由同一个里正管理,但两村颇有点距离,平素没要紧事,黄家村都是黄氏族长主事。开门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肤色很黑,个头儿也不高,一身青色布衫长裤,很是壮实。“你们找谁?”少年见门外站着几个生人,尤其是其中一个着红衣的俊美男子,让人不敢多看一眼。高春在前对答:“我们自丰州城来,本是游赏风景,因一时走错了路,到了这里。天色已晚,希望能在此借宿。”说话间又来了个老者,将穆清彦等人打量了一眼,笑的十分和善:“贵客们快请进,我孙子没见过世面,不知事,贵客莫与他计较。”老者虽是乡野之人,到底是一族之长,活了这么大年纪,颇有些见识。哪怕瞧不出这几人身份,可穿着气度很醒目,不过是来借宿,自然好生招待。且不说别的,但凡这等富贵人出门在外,银钱从不吝啬。老者正是黄氏族长,黄长水。黄长水吩咐大儿媳重新备饭,弄几个好菜,又吩咐二儿媳收拾两间屋子给穆清彦一行人入住。黄长水有三儿两女,皆已成家,孙子孙女十二个,曾孙也有两个,是四世同堂的一大家子。方才开门的少年是长子家的老幺,家里兄弟排行第七,大名就叫黄又七。他们这一支一贯子孙繁盛,取名也是个烦恼事,到孙子辈这里,黄长水就按排行起。如今已是四月初,菜蔬丰盛,况且但凡宽裕些的农家都会有腌肉熏肉之类,所以这顿晚饭七八个菜很是丰富。穆清彦留心看了,席间没有蘑菇,不论是鲜蘑菇或干菇,一概没有。这黄长水是当年宴席的经历者,也死了人,死的是一老一幼,黄长水的老妻和才两岁的小孙儿。当年蘑菇汤一事,死的不止是黄家村人,也有几家的亲戚。此外,侥幸活过来的,也有不少伤了肝肾,体弱多病,做不得重活。一日之间,巨变陡生,全村挂白,哭嚎一片。原本是人人羡慕的黄立家,也因着此番事,成为人人迁怒的对象。黄立有爹娘、兄嫂、侄儿侄女,那天家里都在忙着招呼客人,只侄儿侄女先吃东西,却也因此丧命。此番,死者家属寻上门,闹起冲突,父兄被砸伤,无银钱医治,最终死了,嫂子回了娘家,只独余一个老娘,疯疯癫癫住在破败漏雨的老屋里。至于黄立的娇妻,自黄立死后,当天就走了。事后估计得知了黄家的事,招呼也没打一声,一年后就改嫁他人。如今黄家村人口这般少,跟十年前的惨祸有很大关系。当日宴席,死者十一人,其中八个是黄家村的。又有受毒素侵害落下病根儿的,多是青年男女,有十五个。又受此事影响,或失了壮劳力,或失了健康体魄难以生育,或是家计艰难无钱嫁娶,甚至因一日之间死伤太多惹得周围村子避讳,村中男女嫁娶都难。黄立老娘哪怕是疯癫了,村中人也不搭理,甚至见了也是一顿打骂。再一个,便是当日宴席的掌勺人。此人本来凭手艺吃饭,可黄家村出了这个事,哪怕说是误食毒蘑菇,可他是做饭的厨子,就被顶了罪,砍了脑袋。他家中财物也尽数赔偿给死者做丧葬费,家里儿女活不下去,只得远走他乡。此事的影响远不止如此,所以“蘑菇”才能成黄家村的禁忌。穆清彦和闻寂雪只佯做寻常富贵公子,享受了一顿晚饭,又听黄长水讲了附近可供赏玩的地方,或是容易错认的道路,便回房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