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更新:2023-06-17 13:51      字数:5147
  更何况,她们沦落风尘,多非自愿。哪怕是因生计自愿卖身,也不代表喜欢被男人睡,因此谁又愿意吃丸药,最后苦的还不是她们自己。“当初那客人当真说了要赎取玉娇?”严朗顺口一问。女子嘲讽笑道:“说过,正是他说了那话,把玉娇哄得晕了头,多年攒下的银钱都给了那人,最后落得什么好处?我当初就劝过她,不要那么傻,可她不听。”女子说着落下眼泪:“我知道她,她是想离了这火坑,抓着那男人不远撒手。人人都想从良,可良人哪里好寻?多是出了这个火坑,又落入另一个火坑罢了。”严朗走时,从女子这儿取了一枚红丸。第158章 仇人隔了两天,严朗来寻穆清彦,把案情进展说了说。末了不由叹气:“我这两日跑了大大小小十来家青楼,包括春风巷那些小户人家,用谭婆婆所制香粉的不少,有的是个人买的,有几家却是固定往来。那些香粉我取了些,令人仔细验查,倒是没什么不妥当。至于红丸,用的人少,因着它价格较贵,寻常人也根本不知道这东西,谭婆婆并非逢人便推荐。只不过,这红丸我也请人验查了,催情的效用的确很好,但配置成分拿捏妥当,并不伤身,哪怕一次吞服三四颗,左不过精力疲软,将养几日便好了。想要造成冲击,令身体承受不住,只怕是得一次吃上七八颗,亦或者身体有疾受不得刺激……”说着又摇头,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多疑:“兴许真是多想了,原本就是意外。算起来,那谭婆婆尽管来历不明,但和死去的人有什么仇?更何况,红丸已经出售,她如何算得到东西何时用?又恰恰好用在想报复的人身上?”越这般想,越觉得不必再追究了。原本穆清彦没将这件案子放在心上,可听了严朗的探查进度,反而来了兴致。“既然原本的方向没了进展,不妨换个方法。我觉得,若真有内情,原因一定在谭婆婆身上。她是外来者,当初租房子定然记录了户籍信息,先查一查她是哪里人。再找她周围邻居,常来往的青楼,虽说很耗费功夫,但点滴积累,总能得到一些被忽略的线索。”严朗何尝没想到呢,甚至谭婆婆的户籍信息他已经查过,只是因为对早先猜测有所质疑,所以才没有进行下一步。如今见穆清彦有意再查,也觉得可以继续,就算最终证明谭婆婆是清白,也算是收获了。于是说道:“谭婆婆的户籍我查过,死了丈夫,无子,她就是户主。上面写着祖籍弋阳府天水县。名下无田产。两年前来到广林,据说是投亲,可能就是个由头,她到广林后就租房居住。当初坊间查询,每每都要严查外来居住者,她的住处一直没有变更。另外,从户籍上记录的生辰时日计算,她如今当是五十一,但丽娘说过,谭婆婆实际岁数不过三十,我怀疑户籍并非她本人所有。”也就是说,户籍上的信息没用。尽管户籍上有持有者外貌身高等描述,但随着年龄增长或是意外发生,人的容貌会变化。朝廷规定隔一段时间要更新户籍,但这是收费的,寻常百姓都不愿意去换,倒是常出门的人谨慎。不过,更换户籍也存在漏洞,有人想顶替另一人,若是操作得当,就能趁着更换户籍的时候顶替,好比曾经的“李良吉”。谭婆婆若是顶替,倒没那么麻烦,因为其是年老之人,又是毁容,体型大致对上就行。她这样穷苦老婆子,谁会去冒充呢?正是这种心理,使得她十分安全。而今之计,只能从谭婆婆过往言行入手。严朗去查谭婆婆过往言行,似乎寻得线索。穆清彦则利用本身能力,拿到谭婆婆正经的住址,或许能从回溯的日常中发现什么。闻寂雪跟他们的关注点都不同,他琢磨的是另一个方向:“一个孤寡老婆子,两年来再广林也算安稳富足,为何要突然离开?她能去哪儿?她所谓的‘好地方’又是哪里?阿彦,难道你不觉得这才是重点吗?”穆清彦知道他说的在理,见他有兴趣,便反问:“你如何看?”“你可还记得方婳?”“方婳?”穆清彦微愣,很快明白他的意思:“你是说,复仇?”“八成可能。她一个不到三十的女子,不仅毁容,还孤身一个,隐姓埋名。她选择冒用她人身份文牒,原因何在?定是她之前的身份用不得,怕被人发现。这等行径,说她身后没点儿事情,谁信?再看她满头华发、浑身烧伤,一个女人遭受那般痛苦,选择隐忍藏匿,多半是仇恨极大。仇恨是一种力量,它就像卡在垂死之人嗓子里的最后一口生气,仇恨不散,人就不死。”穆清彦也赞同,只是听他说到末句语气不好,知道他是感同身受,于是捕捉痕迹把话锋转移:“若果真如此,她离开广林,必定是报仇。或许筹谋了两年,她得到了复仇的契机。”闻寂雪勾着嘴角,含笑道:“阿彦认为,契机是什么?”“推测很多,等严朗那边有了消息,或许就知道了。”尽管如此,穆清彦隐隐觉得,谭婆婆所寻的契机在那些青楼里,毕竟谭婆婆这人给人的印象就是孤僻,又无亲无友,除了在家制香,便是往青楼中行走。那么,谭婆婆选择制香,甚至选择在青楼中贩售香粉,是否也是早就计划好的?*谭婆婆租住的是个独门小院儿,地方虽不大,却清净,大小四间屋子,对于独身一个的谭婆婆来说够住了。一间睡房,一间灶房,其他两间都是制香的地方。进来时找过房主,有衙役陪着,房主倒是很配合。“谭婆子走得突然,腊月初四那天来找我,说只住到月底,来年不租了,让我另寻房客。她住了两年,房租没短过,我也知道她孤身一个,也没处投奔,突然说要走,我也犯疑啊,就问她了。她只说要去个好地方,别的不肯说。她性子孤寡,不爱跟人说话,我习惯了,就没再问。初十那天,我一大清早起来,准备去街上采买些东西,听到隔壁院门响动。是谭婆子家。我就打开院门看了一眼,正好看见谭婆子拎着包袱出来,正锁门。见到我,她就说从今日起不住了,把房子钥匙给了我。她走的时候带的东西并不多,如今这屋子大抵还保持着原样。因着一直没寻到合适的租客,屋内东西我就没管,只打扫过。”房主说着心虚的眼睛转动。屋子的确大抵是原样,只不过谭婆子带走的东西很少,留下的不止是衣裳被褥、锅碗瓢盆,还有制香的一些瓶瓶罐罐。那些都是可用的东西,房主见谭婆子真不要了,就弄回家去了。如今屋子里剩下的都是些粗制家具。穆清彦没跟他理论这些。他站在屋内,逆时间回溯院中日常,却一直没有收获。尽管谭婆子住在这里两年,可院中毫无生气。谭婆子见人时都不爱言语,独处时更是一言不发,整个院子又没别的活物,邻里的声响传来,越发衬得院中孤寂诡异。谭婆子在家也没特别的事做,要么钻在房中制香,要么坐在窗台发呆,她的卧房中是没有镜子的。不过……持之以恒,到底有所斩获。谭婆婆时常做噩梦,每当承受不住从梦中惊醒,都会咬牙切齿的喊出一个名字:罗恒之!那彻骨的恨意,听得人骨头发冷。果然如闻寂雪所分析的那样,谭婆婆身负仇恨,仇人应该就是“罗恒之”。不过,结合谭婆子的年纪,又咬牙切齿念着个男人名字,令人不由得往男女情仇上推测。严朗那边比较繁琐,穆清彦也不急,正好跟闻寂雪一起过元宵佳节。[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从古往今来的诗人口中便能看出元宵节的热闹。古时虽没有电力,但各色灯火妆点了夜色。古人也喜欢赏灯,元宵节、七夕节、中秋节等等,都有花灯如市,游人如梭,地上灯火与空中明月相映成辉,又在这样绚烂的夜色里,不知成就了多少男女故事。穆清彦和闻寂雪或许没有女子的烂漫情怀,但漫步在灯火街市,着实惬意。尤其,身边有人相伴。闻寂雪堂而皇之的握住他的手,借着夜色和游人的掩护,两人彼此靠近,却不惹人侧目。这是一种隐秘的宣告,心中的愉悦却一点儿不少,或许很傻,但彼此脸上的笑容总是不自觉的溜出来,偶尔被迎来行来的女子瞧见,蛊惑的人神色痴迷。当然,蛊惑人的是闻寂雪,那张俊美至极的容貌本就惹人,添上几分笑意,简直温柔缱绻的好似引人堕落的桃花障。闻寂雪的眼中哪有别人,他时时关注着身边的穆清彦,交握的手也不老实,指尖不时刮蹭着穆清彦的掌心。穆清彦被刮蹭的一阵麻痒,只能拿眼神示意他适可而止。闻寂雪凑到他耳边暧昧低语:“阿彦,我们回去。”彼此身体一靠近,穆清彦立刻觉察了对方的“异样”,一时想笑,又有几分窘迫尴尬:“你都在想些什么!”“想你。”闻寂雪轻笑,声音低哑,震着他的耳膜,又有说不出的魅惑在撩拨。穆清彦只觉耳朵发热,尽管觉得闻寂雪有些得寸进尺,却又不想拒绝他。尤其是今日过节,两人特意离开凤临来这里,不就是为一处过节么。既然如此,自然怎么开心怎么来。第159章 魏小三一夜放纵,等穆清彦醒来时日光已大亮。他躺着没动,只觉得腰酸,运转异能通身游走数遭,吸收了绿色生机精华滋养肉身,这才觉得舒畅些。再看身边的人,毫不客气的在其胸口戳了一指。“还不睁眼!”闻寂雪一声低笑,一点儿没有装睡的心虚:“见你睡得熟,不想吵醒你。”“时辰不早了。”穆清彦推开他缠在腰上的胳膊,起身穿衣。这是有前车之鉴的,要是再跟他说一会儿,再想起床肯定一个时辰后了。昨夜已经放纵够了,他觉得这种事还是应该节制一点。闻寂雪颇为失望,只能跟着起身。待两人洗漱完,高春送来迟来的早饭,顺带说严朗来过。“严捕头儿半个时辰前的,得知二爷还未起,就说中午时再过来。”穆清彦点头:“大概是他那边有了收获。”临近中午,严朗果然又来了。“穆兄,闻公子。”严朗面上带笑,神色轻松,可见着实有不小的收获。穆清彦直接问了:“查到什么?”严朗道:“这个谭婆婆着实有意思,她时常出入青楼,似乎刻意交好出色女子。她做的香粉很好,尤其是可以量身定制,最受女子追捧。两年间,她跟一些人交情不错。据我查到的,有翠云院的莲蕊、荷秋,怡香阁的怜香、芙蓉,群芳楼的云意、瑶琴,云香阁的素娘,对了,春风巷的丁香跟她也算熟悉。这几家都是惯用谭婆婆的香,是她出入最多的地方,且个个都是当家花魁。她们性情各异,但跟谭婆婆都能保持私下来往,可见谭婆婆不简单。”穆清彦听到一个耳熟的名字:“瑶琴?”严朗同是一笑:“正是那位年前被赎取的瑶琴!我仔细查问过,群芳楼老鸨说了,在腊月初二,那位包揽瑶琴的贵客就询问过瑶琴身价,及至初十,银钱送到群芳楼,一顶小轿便将瑶琴接走了。瑶琴走时并未带任何东西,衣裳首饰全是贵客送来的,倒是将服侍在身边的小丫头带走了。”穆清彦接了他未完的话:“所以,谭婆婆是跟着瑶琴一起离开了广林?”“据说二人是同乡,都是弋阳府天水县人,谭婆婆待瑶琴也格外不同。瑶琴擅琴,这是众所周知,但还有另一点,瑶琴本身姿容清丽,若冰山雪莲,身上也始终萦绕着丝丝缕缕冷冷莲香,初见之人,都会意乱神迷,觉得她乃是神女下凡。”同乡定然是假的,谭婆婆身份文牒乃是冒用,谁知她本身是哪里人。不过……“瑶琴身上的体香,是谭婆婆所为?”“瑶琴自然不说,但楼里老鸨是那么认为的。瑶琴七岁就到了群芳楼,因模样不俗,老鸨拿她当摇钱树养,十二岁登台献琴,十五岁接客。老鸨说了,在一开始瑶琴身上并非莲香,谭婆婆来了之后,瑶琴才固定使用莲香。那香味儿很特别,冷冷的,不浓艳,不俗媚,很合瑶琴本身气质,也是她出名的一点。她两人来往密切,离开的时间又一致,不可能是巧合。因此我怀疑,谭婆婆是跟着瑶琴去了京城。那位贵客家世不凡,瑶琴再好,到底是青楼出身,肯定不能带回家宅,必然是安置在外。既然是外宅,总也要安排服侍之人,因此瑶琴带个小丫头,再带个老婆子,想来也不会有人质疑。”穆清彦点头,又问他:“那位贵客什么身份?”严朗笑道:“出身不小,他是寿山候府的嫡长子,田元绍,因已得了皇帝册封,外人也称小侯爷。他在广林并未摆明身份,一开始真不知是他。”闻寂雪在一旁听了,哼笑:“寿山候只剩下空架子罢了,没什么实权,不过,侯府嫡长女嫁入了恪郡王府做了郡王妃,侯府自然跟着水涨船高。”穆清彦思忖道:“谭婆婆为何要跟瑶琴去京城?她的仇人在京城么?她既然能孤身一个在广林立足,为何不直接去京城?两年的时间,对于心怀大仇恨之人,何等煎熬。”严朗跟着分析:“除非跟着瑶琴能帮助她。”他们没去猜测仇人是田元绍,否则依着谭婆婆和瑶琴的关系,有很多机会可以弄死田元绍。那个“罗恒之”会是什么人?是否跟侯府有牵扯?纵然是种天马行空的猜测,他还是问了严朗:“你可听说过‘罗恒之’这个人?”“罗恒之?”严朗仔细回想,摇头:“听来耳生。你问这人做什么?”“问问罢了。”穆清彦没解释。严朗见他不说,倒也没追问,只是皱眉道:“现在怎么办?人都走了。”在广林治下,他可以查,但人都跑到京城去了,他鞭长莫及。再者说,之前张湖和丁香的死,还没有确凿证据跟谭婆婆有关,顶多因着红丸的原因,将其列为可疑对象罢了。“我和阿彦会去京城,你不必管了。”闻寂雪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