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节
作者:打字机N号      更新:2023-06-17 13:36      字数:4387
  符娘子丧气地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脸上的伤口越发火辣辣的疼了。“以后你娘家人再找上来,你得第一时间告诉我。”符娘子一脸的伤,王春花也没好到哪里去,她的头发被符娘子抓秃了好几处,看着就觉得疼。原本王春花是想对着这个儿媳妇撒气的,可想着刚刚这个儿媳妇站在了她这边,把她那个娘气的够呛,王春花这火,就不好发了。“知道了娘。”符秀莲应的干脆。如果这时候是她娘家真的有困难,看在他们养大了她,也没让她真的饿死的份上,符秀莲会帮,有选择性的帮,但现在她娘家日子过得好好的,她才不会傻乎乎的帮着娘家,离了婆家人的心呢。现在的日子太幸福,也让符秀莲更加珍惜。“福才挣点钱不容易,你现在已经是单家的人了,和你娘家保持点距离,别做那吃里扒外的小人。”王春花一边念叨符秀莲,一边自己的脸火辣辣的疼,这些敲打符秀莲的话,岂不是也在敲打她自己。“我懂,娘。”符秀莲给王春花上着药,应得更勤快了。儿媳妇太听话,王春花想要说教,也没了说教的底气。看来除了儿媳妇的娘家糟心外,这个儿媳妇还是不错的,至少足够听她的话,怪不得福宝爱和她玩,果然三房侄女喜欢的孩子,也都不赖。只可惜了,福宝那丫头就没跟着秀莲学点好,还是一样的娇惯。王春花心里为福宝哀叹了一下,不过现在亲事也定下了,姑娘再糟心也不用砸手里了,她也不需要为那孩子找不到婆家发愁了。符秀莲看着婆母的眼神飘忽,不知道又想到什么地方去了,心里也不怎么在意。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她已经渐渐弄明白公公和婆婆的性子了,今天这一出更是给了她意外之喜,符秀莲觉得,她婚后的生活,或许会远比她想象的更加轻松。当然,这段婚姻最大的功臣,还是福宝。要不是她帮着出了这些奇妙的主意,恐怕早在最开始说亲的时候,这段婚姻的萌芽就该胎死腹中了。符秀莲一边给婆婆上着药,一边思索着,她该怎么感谢福宝这个好友的恩德。第124章 老人“一份锅包肉,一份麻椒鸡,再来一叠凉拌爽脆的莴笋,别忘了浇你们这儿最好的小磨香油。”雪灾的对当地百姓的影响渐渐消弭,单家的饭庄在停了一整个冬天后,终于再次开张,只可惜因为牲畜棚里饲养的那些个家畜,在这个冬天损失太大的缘故,除去之前早就下定的单子,没有剩余太多供饭庄使用。这些日子,单家提供的菜品都是定量的,想吃到好的,得赶早。憋了一整个冬天的乡绅,以及那些纠结了很久终于决定带着家人来奢侈一把的普通百姓,几乎赶在饭庄开门前,就将铺子围得水泄不通了,往往饭庄午时开门,到了未时,店里的食材就消耗一空了。不过好在单家除了猪羊鸡鸭有名,面点也是一绝,没有饭菜了,叫上一碗阳春面,提早吊好的烫头,爽滑筋道的面条,一样能够让人流连忘返。“一共四两三钱。”现在铺子里忙,饭庄就在村头,福宝闲来无事,干脆来店里当了掌柜小娘子,她的算盘打的极好,算账从来也没出过错,比起单峻山这样的老账房也不逞多让,家里人怕她累着,劝了几次,但看她乐在其中的模样,也就没有多说,十分干脆的就把饭庄的经济大权,交到了她的手里。“收您五两,找您七钱。”福宝拿了把小秤,称了称银锭的重量,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官银,往往是十两一锭的,为了方便银子流通,在使用过程中,很多人都会选择用工具将银锭剪成一个个小银块子,加上银子在流通过程中会磨损的缘故,基本上每个铺子都会常配一把秤,为的就是在收钱的时候,更好的确定银子的重量。福宝麻利地秤完了客人给的银子,然后找零记账,做完这一切,往柜台后头特地切割出来的小方孔内吆喝了一声,告知了客人点的饭菜。因为饭庄的名声越来越响,每天过来吃饭的客人越来越多的缘故,承担单家饭庄的大师傅的工作的人已经不再是蒋婆子和苏湘了,而是几个从牙婆那儿买来的,签了卖身契的奴才。其实单家人还没完全适应自家暴富的事实,这一点从单家的家务活至今都还是蒋婆子和苏湘轮流干,却没有找什么婆子丫鬟就能够看出来。要不是担心自家一些保密的方子外泄,他们也不会想着买几个死契卖身的人回来。这年头对于契书的管理是高度严苛的,卖身为奴的人身家性命都在主人家的手里,他们的一生都和主人家荣辱与共,不会做出吃里扒外的事情来,使用这些人,单家也能更放心些。毕竟现在单家菜的名头那么响亮,不仅是因为他们使用的食材好,其中还有福宝多年专心研究出来的一些保密配方的功劳,县城以及周边一些饭庄有不少都是花了大价钱从单家订购猪羊肉的,他们精心烹饪出来的菜,同样美味,要是这些方子外泄,单家的生意,恐怕就会分流一半。现在饭庄里一共有三个厨子,两个打扫的婆子,还有负责传菜的五个小二,这些人平日里就住在饭庄后头的罩屋内。虽然是签了卖身契的奴才,可单家对他们并不算亏待,每个月三百文到二两不等的工钱,四季新衣,年节不开店,他们也能休息一段日子,可以说找不到比单家更厚道的主人家了。那些人估计也经历了不少,面对单家人的厚待,十分感激,干活又勤快又好,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你们这儿,有什么招牌菜。”福宝正数着抽屉里的银角子露出财迷般的微笑时,又有一个客人进来了。她将抽屉推了回去,然后站直了声,还没说话,先挂上了一个甜蜜的微笑。此时站在她对面的是一个打扮富贵的老人家,看得出来,对方一定家世不凡,明明头发已经花白了大半,却面色红润,除了眼角和额头几道深纹,皮肤还算紧致。不是天材地宝的补着,在这个年纪,怎么可能保养的如此康健。福宝注意到,对方身上穿着的锦衣看似寻常,行走间隐约显露的暗纹就能知道缝制这件锦袍的绣娘手艺非凡,她也算是跟着爹娘见过一些世面的,反正按照坝江县那些绣坊的手艺,绝对做不出眼前这件衣裳来。这位老人看上去慈祥和蔼,只是他身后跟着的几个护卫眼神锐利,看着那几个护卫,福宝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在现代的时候,曾在网络上看到过的一则关于特种兵的视频,眼前这些侍卫给人的压迫感,比那些威风凛凛,随时随地犹如出鞘利剑的特种兵还要厉害。在荣叔身边的时候,她也没见过这样的护卫啊。福宝有些好奇,他们县城,什么时候来了这么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咱们店里的菜,道道都是招牌菜,这位老爷您可有忌口的,或是特别偏爱的,我才好给您推荐适合您的菜色啊。”来者是客,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进了饭庄那就是她要招呼的客人。“道道都是招牌菜?哈哈,小姑娘可是说了大话。”老人哈哈大笑,看着眼前这个脸蛋圆圆的可爱小姑娘,心情很好,说着嗔责的话,表情却分外愉悦。“这位老人家,饭庄的小东家可真没有说大话。”一旁的食客帮着福宝说话,没来过单家饭庄的,听到这样的话,肯定都觉得店家吹牛了,当时常来店里打牙祭的老食客知道,福宝这话,再对不过了。“哦?”那个老人来了兴致。他虽然鲜少来这样的饭庄,可他也清楚,饭庄里卖的菜点,不乏水煮花生,凉拌菜之类专供下酒的小菜。这类菜肴根本不需要厨艺,也称不上多美味,怎么能算是招牌菜呢。“客官,您的凉拌莴笋来了。”店小二从后厨出来,托盘里放着一盘凉拌的莴笋,绿油油的颜色看着就极其鲜嫩。他将这份菜摆到了刚刚替福宝说话的那个食客的桌子上,然后恭恭敬敬地退下,准备去后厨给其他客人上菜。“您看啊,就这道凉拌莴笋,别家的铺子,就不会有这样的味道。”那个食客夹起一筷子切成薄片的莴笋,然后满足地放到嘴里。“平柳村的菜水灵,其中这饭庄,也就是单家地里种出来的蔬菜,更是个中翘楚,你别看这莴笋看上去普通,嫩、脆、鲜,只需要提前稍微用盐腌渍提味,味道就已经是极出彩的了,还有这小磨香油,别的地方你可吃不到,是单家精心培植的一幕芝麻田里出产的最好的芝麻磨的香油,浓香,油润,配合这莴笋,妙不可言。”说着,那人砸吧了一下嘴巴,又往嘴里夹了一筷子的莴笋片。“我这还点了锅包肉和麻椒鸡呢,锅包肉甜酸可口,麻椒鸡香麻鲜辣,再来上三大碗饭,啧啧——”食客闭着眼摇头晃脑地说道,然后又冲着老人挤眉弄眼:“我点的这些,也就是店里寻常的菜色,其他菜色同样美味,您老人家要是有时间,这些日子干脆就将单家的菜肴通通点上一遍,等你亲自尝了,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说着,他剩下的两道菜也上来了。椒麻鸡在上菜的最后一个步骤,浇了滚烫的热油,因此香味特别霸道,一股子焦辣的香味,直往人鼻子里钻。老人的眼神里多了几分神采,对他而言,每日的饮食只是满足身体的需要,日日珍馐的他早就没了口腹的欲望。没想到在这个不算富裕的偏远村庄里,时隔几十年,他再一次感受到了对美食的期待。“小姑娘,给我来上一份和那位食客一样的餐点,再按照你的口味,给我来上一份鱼,一份汤,不拘做法。”老人冲着福宝额首,即便是在这样迫不及待的心境下,他的话语,依旧有条不紊。“老爷。”站在老人身后清瘦白净的中年男人小声嘀咕了一句,面带紧张。“无碍。”老人摇了摇头,那白净的男人顿时就不敢吭声了。福宝算好价钱,收了那白净男人递过来的银子,然后向后厨报了一个个菜名,让小二引着这几个人,去了二楼的厢房。她觉得那个白净的男人似乎有些眼熟,可又想不起来对方的身份。按理她也不该认识那种人家的侍从啊?福宝晃了晃脑袋,不再去想这个复杂的事,再一次笑眯眯地打开了抽屉,数起了让人心情愉悦的银子。第125章 水稻鱼“小姑娘,我们老爷请你过去给他讲讲那几道菜的来历。”一炷香后,那个陌生的老爷的菜上齐了,福宝正招待着其他客人呢,就见到那个老人身边伺候的侍卫下楼,过来请她。“福子,你来招呼客人。”福宝想了想,那位老人来历不凡,这样的贵客,轻易还是不要得罪来的好,再说了,人家的态度亲善,礼貌的派人来请,她作为饭庄的小东家,确实也该过去瞧一瞧。于是福宝拉来了后厨帮忙的店小二,跟着那侍卫上楼。走进屋子,之前那个似乎不愿意那位老人留在单家饭庄用膳的清瘦男人正在将菜碟里的菜肴各挑出一点,放在一旁干净的碟子上。福宝以为对方府上用膳的方式有些讲究,却没想那人将那些菜肴挑出来后,面色如常地送到了自己嘴里,而不是递到那位老人面前。这个画面有些熟悉,怎么像是以前看清宫剧时,太监给皇帝试毒的场景。福宝左眼皮狂跳不止,她抬头看了眼坐在上首位的老人,又赶紧将头低下,心跳如擂。“这道鱼是什么来历,我尝这肉质细嫩,微带甘甜,丝毫没有河鱼的腥膻。”宗庆帝指着福宝给他点的那道酸菜鱼,好奇的问道。所谓的酸菜,是普通百姓在过冬之际储藏蔬菜才想出来的法子,对于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暖室内精心培植的新鲜蔬菜的皇帝而言,实在是个新奇的东西。在皇城内,那些御厨可不敢给皇帝呈上这样寒酸的食物,就算呈上来了,在满桌精心烹制的珍馐面前,从未尝过酸菜味道的皇帝,未必会尝试那卖相一般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