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作者:打字机N号      更新:2023-06-17 13:34      字数:5301
  单峻海拿着那五两银子给儿子买了些糕点,还有两只他最爱吃的烧鸡,打算到时候让他和侄子福才分着吃,剩下的银两,他打算让儿子自己藏着,以备不时之需。怎么说,他们家也算小发了一笔,总不能让儿子依旧保持着原本的生活水平吧。单峻海自认自己是个公平的好爹爹,在给足了闺女九分的情况下,他也是愿意给儿子一分的。就在他扛着大包小包来书院找儿子的时候,就瞧见了书塾外自个儿揪着自个儿耳朵贴墙站在外头的少年,他要是没看错的话,那是他侄子单福才吧。“三、三叔!”单福才似乎没料到单峻海会出现,当即就涨红了脸,扭过头就想要跑。“福才,单福才你给我站住!”单峻海一想不对啊,现在是上课的时候,怎么就他一个人站在外头呢,而且看模样,显然是被书塾里的老师惩罚了,他怎么着也得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吧。第71章 念书“福才,你跑什么跑,这么点大的地方,你还想跑哪去?”单福才就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虽然个子长得快,已经到单峻海的腰间了,但两人的腿长依旧不是一个量级的,还没跑多远,就被单峻海给逮回来了。“三叔——”衣领都被揪住了,单福才只能苦着脸,支支吾吾地冲单峻海喊了一声。“刚刚那是怎么回事?被你们师长给罚了?”单峻海想着刚刚侄子站在外头用手揪耳朵地可怜样,和村里书塾念书,被那些秀才们惩戒的学生没什么两样,估计在他来之前,这孩子做了什么错事,被书塾里的老师惩罚了。“福才啊,你爹他赚钱供你念书,不容易啊。”单峻海看了眼这个小侄子,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之前还没分家,单福才的束脩出自公中,倒没什么直接压力。可现在分了家,也就是说单福才一年十几两甚至更多的花销,全得二房独自掏出来了,这么一来,这花销就显眼了。现在还好一些,单峻海那牲畜棚承包了二哥单峻河田里多半的农作物,至少从收成上来看,那近二十亩田地,每年给他们带来的出息刨除税银,总是有那么五六十两的,可花销不是那么算的。单峻河还有两个适婚的闺女,他如果学着村里其他人家那样,不给闺女嫁妆也就罢了,但凡想要好好的置办两身嫁妆,还有女儿出嫁时的酒席,这花费就不会小。单峻海看自己二哥的模样,也不是那种全然不重视闺女的,到时候,总是要给点压箱银子的,梅娘马上就到说亲的年纪了,她的嫁妆银,总得攒好吧,紧接着,兰娘也快了。现在单家二房住的院落,是由当初大房给的那二十两,加上自家贴补点私房银钱搭建的,木料石砖用的都不是顶好的,房间也少,将来单福才长大了要娶媳妇了,这么大的院子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家里还得攒重新起宅子的银钱,加上平日里人情往来的花销,这些钱,其实也攒不下多少了,每年要供单福才这个读书人,确实还是有点压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单福才不好好学习,就是浪费银钱,辜负他爹娘的期望,单峻海作为长辈,看见了,总得教训教训的。“我知道我爹不容易,可是三叔,我真的念不下去。”被三叔教训了一通,单福才也委屈啊,他不是没想过好好念书,可是他真没长读书那条筋,每天听着师长念书就想打瞌睡,看着那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小字就头疼,压根就念不进去。好几次他都想和爹娘说,别送他去念书了,每年省下这二十两银子,给姐姐当嫁妆,给家里建房子不好么,前者,至少还能看见成效,姐姐有了嫁妆,在婆家能直的起腰板,给家里建了房子,自己住的舒服,旁人瞧见了还稀罕,可送他去读书,等于就是将银子扔到了水里,就听个水花声,啥都没有。但他说了没用啊,大堂哥考上了童生,马上就要考秀才了,二堂哥念书也好,至少时常都能听到师长的夸赞,他娘看着心里憋着一股气呢,生怕他被两个堂哥给比下去,现在他要是说自己不想念书了,恐怕他娘那碎碎念,还有那哀怨的眼神,就能把他给杀喽。“三叔,你看我真不是念书的料子,这都第三年了,我依旧还在庚班呆着,二堂哥只比我早入书塾两年,却早就已经去了丙班,我觉得,我或许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要不你和我爹说说,让他劝劝我娘,别再让我来书塾念书了?”单福才哀求着看着三叔,希望对方能够帮他想一个办法,让他脱离苦海。镇上书塾一共有七个班,分别以甲乙丙丁戊己庚命名,其中甲乙两班称为秀才班,在这两个班里念书的,都是冲击秀才试的学生,丙丁班号称童生班,在这两个班里念书的,都是有望考上童生的,至于剩下的戊己庚三个班,就是启蒙班,在通过这三个班考试的学生,才会升往更高的班级。单福才都启蒙两年多了,还在最低级的庚班待着,连戊己班都没有升上,足以证明他在念书这方面,确实没有什么天赋了。“庚班?”单峻海听到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之前也没人专门打听每家孩子的念书进度,单福才这边,他娘王春花就是发言人,每次只听王春花含含糊糊地说不错,单峻海也从来没和儿子福德打听过这个侄子念书的情况,还当王春花说的话,即便有夸张,但不会夸张的太离谱。现在看来,侄子这情况,和不错完全不沾边啊,亏得他以前还以为这个孩子就算比儿子晚启蒙,也该在戊班或是己班了呢,合着这两年多,他就没有挪过班啊。“这事让三叔琢磨琢磨。”单峻海没有一口应下,福才这个侄子,他还是喜欢的,可毕竟分了家,他也没有那么大脸插手二哥家的事,尤其这件事,还牵扯到了农家人最看重的读书上。王春花那牛筋古怪的性子,别到头来埋怨他看不得二房好,要耽搁二房的前途了。“这些日子吃书塾的菜吃苦了吧,等会儿下学,三叔带你和你二堂哥去下馆子,你想吃什么就点什么,三叔有钱。”看着瘦了一小圈的小侄子,单峻海略有些同情地说道。“谢谢你了,三叔。”单福才原本也没将希望寄托在单峻海这个三叔的身上,现在听对方拒绝了,也就淡淡的失落而已,此刻听三叔说要请他下馆子吃饭,这点失落都没了,咧着嘴琢磨起了到时候是吃红烧鱼好,还是吃烧蹄髈好。“爹!”看到爹爹来书院,单福德还是很开心的,十岁的大男孩脱去了几年前的婴儿肥,但因为不事劳作的缘故,依旧白白胖胖的,尤其是那张圆滚滚的脸,可爱又讨喜,看上去就和放大版的福娃一样。“妹妹呢?”单福德看到爹爹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朝他身后瞧,可是左瞧又瞧的,除了看到他爹身后站着的三堂弟,就没见到妹妹的影子,亮闪闪的眼睛,一下子就黯淡了下来。“怎么,光有你爹还不够你高兴的啊?”臭小子,净想着和他争夺闺女的喜欢,单峻海觉得自己今天来看儿子,那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没有,看到爹你来看我,我可高兴了。”单福德咧着嘴笑了笑,跟个没心眼的小傻子似得,依旧一团孩子气。听到爹爹说要带他和堂弟去下馆子,单福德还抽空回了趟宿间,拿来一个小包裹。“这些糖,都是给妹妹的。”虽然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明白了许多道理,可是在某些事情上,单福德依旧还有儿时的执念。比如说很小的时候,他觉得县城里的大树上都是长满了烧鸡和糕点的,现在的他虽然不至于那么天真了,可依旧认定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妹妹那么可爱,那么甜,必须得吃多多的糖果,才能把她这些年不断扩散给身边人的甜意给补回来,因此刚来念书的时候,单福德就习惯了省下一部分爹娘给的生活费给妹妹买糖吃,这样的习惯,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只可惜,他长大了,妹妹也长大了,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对妹妹亲亲抱抱了,不然他就能知道,自己时常给妹妹喂糖,妹妹有没有变得更甜了。“呵呵。”单峻海皮笑肉不笑地接过儿子递来的那一小包糖果,决定在离开镇上之前,再去买上几斤更好的糖果,就如同他买了那五个陶人打压严山生一样,这些个小男人,统统都不准抢在他面前,吸引他闺女的目光。他要买更多更好的,让这些小男人“泯然众人矣”,只有给了闺女更好的一切,将来她才不会随随便便,就被哪个小狼崽子哄跑了。单福德不知道他爹在想什么,就算知道了,估计也是无所谓的。爹爹买更多的糖果才好呢,妹妹只有吃越来越多的糖果,才会变得更加甜美可爱啊。各有心思的三人来到了一家还算不错的饭庄里,点了一碗酱猪蹄,一份卤鸭掌外加一份豆豉鱼以及三份阳春面,开始大快朵颐起来。“福才啊,你说你不想念书,可你现在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从书塾回来,又能干什么呢,难道还想像你爹那样,地里刨食?”不是单峻海看不起自家二哥,而是种地的活,确实苦,他们花大钱送孩子出去念书,就是为了孩子能够不吃这样的苦头,但现在单福才连个童生都不是,年龄也摆在那里,除了去学一门手艺,或是回乡种田,似乎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前者还好些,后者,单峻海不知道自己那双对孩子寄予厚望的哥嫂能不能接受。“种田好啊,我就想种田。”说起自己喜欢的事,单福才眼睛都亮了,放下手里的筷子,将嘴里那一大块猪蹄膀咽下去,打算好好和三叔掰扯掰扯。第72章 梦想“三叔,我爹说了,现在我们家地里种的那些庄稼,是不是都被你和爷奶给收了,拿去当做家里养的那些牲畜的饲料?”单福才神秘兮兮地凑近三叔单峻海的身边,小声地问道。“嗯,没错。”这事又不是什么秘密,侄子回家的时候听他爹娘谈论后了解也是正常,因此单峻海也没有什么想隐瞒的意思。“不过我和你爷奶虽然收你爹种的庄稼,给的价格,还比集市上散卖高,可这并不代表,种地就不累啊。”对于农家人而言,一年的吃穿,都靠家中的那些地,老天爷赏饭,当年的收成好,家里的日子就宽裕,老天爷翻脸,当年的收成不好,一家子的嚼用都是个问题。不是每家每户都有单家那样多的田地的,村子里多得是那些紧靠两三亩薄田却养养活一家十几口人的。除了老天爷赏饭吃,粮食的销售,也是个问题。村里人每年的口粮都出自田地,除此之外,家里的油盐酱醋以及缝制衣服鞋子的布料和针线,统统也靠贩卖剩余粮食后换取的银钱。村里人出售粮食,总共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卖给官方的粮站,价格公道,童叟无欺,一个是卖给私人粮商,价格可能会比官府给的高出一些,但这种渠道不稳定,也不是人人都找得到的。单家朝单峻河收粮,给的价格肯定要比官方公道,甚至比私人粮商给的价格,还高出少许,村里人不知道这一点,只当老太太是按照官府给定的粮价收的粮食,就仅仅是这个价格,就把那些人羡慕的够呛。因为不论是官府收粮还是私人粮商收粮,统统需要你自个儿运着这些粮食去指定地点过秤,不说有没有压秤这回事,光是来回运量就足够消耗农民好几天的时间,来回磨破几双鞋子以及肩膀的布料,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要是运气不好,在运量的日子遇到了大雨天,把粮食泡坏了,更是连哭都没地方哭去。单家收了粮食,等于减免了这一部分的损失,让单峻河只需要安心种地就够了,而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单峻海担心侄子只是看到了他爹收钱的爽快,却没看到他种地的辛劳,因此才有了这么一说。“我知道,我爹他不容易。”因为爹娘的缘故,单福才也算是被迫提早长大了,有些事他装糊涂,可不代表他真糊涂,他要是不心疼他爹种地挣得这些银子,也不至于在念书的时候,那么有负罪感了。在学堂里,最严厉的惩罚,也就是打手心,更多时候,单福才都是被赶出学堂罚站的,这些惩罚,等你习惯了,也就那样。可读书又很轻松,因为你可以住在学堂里,因为给足了束脩,每天都有人帮你清洗衣裳,打理宿舍,一日三餐有鱼有肉,吃的比家里可好多了。除此之外,你还能长见识,隔三差五就跟同学逛集市,美其名曰增长博文见识,实际上,瞎胡闹的时候比较多。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考中了童生或是秀才,在之后连连失利的读书人绞尽脑汁还要哄着家里人出束脩供他们念书呢,不就是因为,比起念书,家里的劳作更加辛苦吗。只要单福才愿意,他完全可以在书塾里混日子,混到家里人不愿意供他为止,可是他就是觉得这样对不起他爹,对不起家里砸进去的那些银钱。单福才想着,这三年,家里前前后后已经花了四五十两银子了,他现在的年纪也不小了,与其浪费时间在念书上,还不如早早就说清楚,还能跟他爹多学两年种地的手艺呢。“我知道,可我硬着头皮念了两年书,真的觉得自己不是那块读书的料。”单福才端正地坐好,八岁的孩子跟个小大人似得对着单峻海这个三叔推心置腹:“我也琢磨过要不要像村里其他人一样出去当学徒,学一门手艺,可是我转念一想不对啊,我家里那么多地,我要是出去学手艺了,将来那些地,不全苦了我爹还有我娘了吗?”单家二房那近二十亩地,单峻河自然是劳动主力,王春花和梅娘搭把手,偶尔农忙的时候,再请点人,现在单峻河正值壮年,还能负担得起这样的劳动力,等再过十几二十年,肯定是不能够了。“呵呵,还把你牛着了。”单峻海看着小侄子一幅老子家里有地牛逼哄哄的小模样,忍不住有些想笑,不过看他正经的样子,也难得严肃了起来,认真对待他之后说的话。“三叔你别笑,我和你说的这些,都是我仔细想过的,首先,我不念书就是给家里创收了,其次我总是要学手艺的,我不觉得学种地有什么不好的,再说了,不是还有三叔你帮衬吗。”单福才这个小机灵鬼早就发现了,家里的饭菜总是比书塾里的好吃,一开始没分家的时候,他还当是他奶奶的手艺好,后来分了家,各家开各家的火了,单福才才发觉,或许饭菜的味道好,是食材本身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