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节
作者:绿嬑      更新:2023-06-17 12:39      字数:5047
  可惜生前当局瞒得紧,要不是现在因为争夺露出些风声出来,大家还不知道这个项目呢。“老胡可真是中了彩票,找了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婿。”庄女士说:“实在是孝顺岳父,以后老胡有的是福可享咯。”其他客人都露出隐约的嘲笑,他们的涵养做不出哄堂大笑和直言嘲讽的事情来,不过这样隐晦的、高傲的不屑,就已经让张智无法忍受了!不孝!不孝!不孝!这个庄女士话里话外都在笑话他,笑话他攀龙附凤不顾亲爹亲奶奶死活,也许也在笑话他——竟然将那么好的亲缘资源抛在脑后,是个傻子!可是他不能被她牵着鼻子走下去,自从掐断手机,他就有了心理准备。他露出惊愕的表情:“我爸和奶奶出事了?!不可能!你说的张恒福肯定不是我爸!”@张智如何应对危机,俞蘅并不晓得。这段时间他并不敢联系曾平年他们,直到葬礼过后,直到春天来临,今年的第三号台风到来,接连两次都深入内陆,中京多次受灾,全国气氛紧张抗击台风时,他才终于放下心来。警钟卸除了。今年无疑又是风雨飘零的一年,台风势大且凶悍,多次侵袭内陆,使得国土中部地区的居民也有了迁居的念头。总是被这么频繁骚扰,日子还过不过了!不过要迁居,已经不像前两年那么简单了。一句话:房子。现在北部和西部人口高度密集,连旅馆也被常年包租,你说几个人过去还容易安置,一大摊子迁过去,就有些难。当然,只要舍得钱,也不是办不下来。张家之前住的房子,也在紧张修缮中修好了,张智成为了房子的主人。周围人家的损失由科院统一补偿,因为张恒福和张母的死亡被定性为恶性谋杀,张智还得到了一大批赔偿款。可以说,张恒福一直希望给他的东西,在现在戏剧性地全部给了。钱和房子。可是张智还是不太高兴,虽然胡蜜一直信任他,虽然岳父理解他——无毒不丈夫,人都死了,那些虚礼不搞也没关系。认为他抓住正月的机会走关系认识人是正确的选择。在胡能的眼中,他的把戏一目了然。可是胡能还是帮他遮掩,让他非常感激。还有一件事,就是他听科院过来跟他交涉的人询问,他爸有没有什么东西放在他那边?哪里有什么东西?他摇头说没有。结果过了几天收到消息,曾家的曾雨又被科院聘走了,这次不是后勤的职位,而是正儿八经的某项目的教授的助手。“那可是张恒福先生手把手教出来的学生呢!张先生的思想,他肯定继承了一大半,现在院里可重视他了,还让他们一家都搬去京都,就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这个一家,指的其实是曾平年和他岳父小舅子两家,肯定是科院重视他,才让曾雨外祖家也一起走的嘛。张智无法控制自己嫉妒的心情。其实他是真的有些后悔,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吃国家的饭、享受各种福利和保障,都是很不错的选择。特别是现在,水灾不断,他私心里害怕经济什么时候就要断链了,他现在这份工,还不如曾雨在科院里可靠。可是他想去也去不了。他爸没给他留下任何东西,哪怕是实验研究思路也好啊,也没给他走任何人脉关系将他弄进去。总之,到手近千万的赔偿和一套新修好的房子,也没让张智对张恒福产生一丝一缕感激之情,反而日益怨恨起来。而俞蘅在亲眼看到曾家一家被接送走之后,露出笑容。他回家跟张母说起这件事,张母也觉得好:“京都好啊,那可是首都哩。”“咱们也准备搬家吧妈,房子我买好了。”新买的房子没有之前的好,只有一室一厅,还是旧房子,俞蘅打算在客厅打一张床住着。房子虽然小些,不过他仍然购置材料、准备土壤等,又将家养蔬菜的工具搭了起来,张母很高兴:“最近没收拾菜,我的手都不舒坦。”于是就这么继续开始生活,现在人员混杂,俞蘅和张母混在其中一点都不显眼,等蔬菜长起来之后,他又和张母到外面去卖,看起来就是最正常不过的母女了。“你这妆化得挺像那么一回事。”张母瞅着俞蘅的脸,乍一看还真跟身份证上的有两三分相似,本来嘛身份证上的照片就比较失真,跟本人差别挺大,俞蘅只是在眼角和眉毛做了点功夫,看起来就比较像了。“以前在公司,那些小姑娘天天说化妆的事情。”俞蘅笑着说:“妈你要不要化?”张母连连摆手:“不要不要。”水灾的第三年夏天,洪水逼至中京一带,没有退去。那段时间划艇、游艇等络绎不绝地往北边和西边而去。西岳再度迎来人口高峰,俞蘅家的蔬菜也卖得到更高的价钱。这段时间,俞蘅的主要工作重点在蔬菜种子的培育上,他希望能培育出完全水生的蔬菜种。这项工作前几年他做过,后来将实验的成果寄到了某农院,在去年就听新闻说,新培育的蔬菜种子和粮食种子已经问世。不过当时市面上还买不到,听说那些新种子都在各个大农场和种植基地里。今年买得到了,一包普通的白菜种子卖六十元,确实挺贵。俞蘅最近就在研究各种买来的新种子。种子确实不错,不过还有改良的空间。在每天与种子、跟水打交道的过程中,俞蘅发现自己手背上的肉鳞开始变多,往手腕处蔓延。其实除了手腕,他在洗澡的时候也发现脚踝上也有几片。同时,他在碰到水的时候,会有一种本能的愉悦,虽然很淡,却是真正存在的。他想起在现实世界里,同化为人鱼的钟桦就曾说过他在异变时候的感觉,刚开始也是亲近水。俞蘅也小心地观察着身体的变化,直到有一天,张母说她的脖子有点痒。“阿福啊,你帮妈看看是不是长东西了?我摸着有些怪怪的。”张母这几天觉得脖子有些痒,还擦了药,不过摸起来还是有些疙瘩的感觉,她自己又看不到,今天实在是痒得难受,才让俞蘅帮她看一看。“我看看。”俞蘅将手头的东西放下,洗好手后拉了拉张母的后领子,看到上面有几片熟悉的肉鳞片。他的心一下子就是一跳。“咋样?是不是过敏了?红不红啊?”“是长东西了,跟我的手一样的肉鳞片。”俞蘅说,“我拿药膏给你擦一擦。”张母惊奇地问:“跟你一样的?来来拿你手机,给我拍一张看看。”俞蘅就帮她拍了一张,她看了之后还笑:“咱们这可是亲生的,看,你也有,我也有。”说完还想象了一下张父如果还活着,“他也肯定有。”听了这样孩子气的话后俞蘅只能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之后他拿自己调制的温和药膏给张母擦,因为新生的肉鳞片带来的痒症也消失了。他悄悄为张母把过脉,身体倍儿棒,一点毛病都没有。他再次确定是基因改良液的效果,因为张母服用的比较少,并且是断断续续地服用,直到两人死遁后他才将基因改良液全部给她服用,才会比较晚出现症状。同时他也能确定,未来的进化方向,很有可能就是往水生方向。他问张母:“妈,你还记得怎么游泳吗?”“记得,咋啦?”“没什么。”在隔年夏天的时候,荷乡的第一批水上城市终于全面竣工,供应量并不大,从新闻上看,只有一个普通城镇那么大,开放十五万套房,包括二居室和三居室,从图像上看,装修十分简单,第一层都在十二米往上的地方。“在北方,这样的高度足够啦!”除了住房,各楼之间以天桥长廊连接在一起,十分有诗情画意,整座镇的结构非常不错,俨然是一座空中城市。价格也特别高,一平就卖到十五万九,看得人咋舌。“这也太贵了吧!”开始发售之前,预告片在网上广泛流传,社会上反响不一,有放话不计一切代价都要买的,也有痛诉当局不顾后果大肆敛财的,当然也有观望的。俞蘅看了看,问张母:“想不想去那里住啊?”张母摇摇头:“也太贵了!”卖菜得卖多少年呀!“妈,别想钱的问题,你喜不喜欢荷乡?”喜欢不喜欢?张母问自己,那肯定是喜欢的,瞧电视上的视频,那房子多好看啊。而且,那是儿子参与过的房子,自己儿子厚积薄发,到了这个岁数才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做出成就,作为母亲她非常自豪,也很想看看荷乡的房子。看她的表情,俞蘅就知道张母是想去的。“行,那咱么就去买。”第246章 末世之海15张母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过上这样的日子,房子随便买、随便住, 生活没有一点负担, 儿子又乖又孝顺, 事事顺她的心, 每天都跟生活在蜜罐子里。儿子说要买, 就真的到官网上看房子了。“就买个二居室行不行?我再找一个带大阳台的, 咱们好种菜和腌咸菜,好不好?”张母只会笑:“好、好,都好。”最后俞蘅选择了一套九楼的,虽说每平十五万九,可实际上, 在九楼之后, 越往上房价还在递增, 他就抓住这个关键节点, 选中了九楼。为了保证能买得到, 等正式发售那天, 他掐着点付款。荷乡新城居对外发售半个小时内, 八成的高楼层都已经显示销售告罄,简直吓死人。荷乡新城区只接受全款, 一下子从账上划去近两千万。“妈,咱们又要努力挣钱啦。”见儿子露出熟悉的表情,那眉眼和脸部细微的变化, 都是旧时的模样, 张母那有些恍惚的心思一下子荡在实处。“好, 妈也努力赚钱。”乱想什么,这就是自己的儿子啊。张母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儿子的脸,俞蘅回看她,然后见张母的笑容慢慢地浮上来。房子买好之后,俞蘅就准备搬家的事情了。他到搬家公司租了一辆货车,将家里的瓶瓶罐罐和蔬菜架培养皿之类的东西都搬上。这几年来,要说逆势繁荣的产业,还要加上一个搬家公司。南来北往的,都少不了搬家公司的身影,不管是走陆路的、走水路,空运的,应有尽有。其中就以水运最为物美价廉。他从新闻里还看到,现在还诞生了一种新生职业,成为海捞。顾名思义,就是在那些已经废弃的、被淹没在水下的城市中捞取还具有价值的东西。还真别说,有人真的以此发家致富了。选好搬家公司后,俞蘅被告知需要排队。他们家被安排在四天后的下午那批。“如果您要站票,明天就能走!”从这里到荷乡,开车不堵都要二十多个小时,因为张母晕船,所以他打算走陆路,那么站票是肯定不行的,要是做高铁,行李又带不走。他们家的东西不少,也都比较贵重——现在蔬菜可贵,有的蔬菜虽然被改良成适水品种,可是味道却有些不好,口感也差一点。所以他们家这些宝贝可值钱了。约好之后又付了定金,俞蘅就和张母一起在家收拾东西,他们在老城区住着,周围都是鱼龙混杂的人,平日里也没有来往,因此也没有需要告别走动的人家,东西收拾好之后就等着离开那天。临走前一天,俞蘅和张母还回过以前的房子看过。这几天是极为难得的晴天,两人溜达溜达着,不自觉就走远了。重新装修过的房子恍然一新,从外面看去能看到里面白色点蓝的窗帘。唏嘘地看了一会,两人打算离开,恰好这时候有人将窗户推开,张母下意识地移开视线,她知道这房子现在是孙子在住着,总有些近乡情怯。俞蘅却看到一个孩子从窗户探出头来,兴奋地大喊。他打听过,因为他死遁之后身份曝光,虽然没有将空城计划负责人暴露出来,却也冠上了防护罩项目负责人的名头。葬礼办得很盛大,他对曾平年一家有满满的感激。至于张智……总而言之,财物房子都给了他,张恒福肯定是不再欠他的了。葬礼来不来的,他也不在意。不过为了自身的安全,各类相关的信息他都有在收集,比如他就知道在中京沦陷水域之前,张智就跟着胡家一起来到西岳。张智并没有住到这间房里,现在那个孩子又是谁?晴天使得不少人都在外面活动,不止摊贩活跃,搬家公司也忙得热火朝天。他在张母在路边摊挑选小物件儿的时候打听了一下,知道原来张智已经将房子卖了。“我也想买哩,听说那可是大教授住过的地方……”听过之后,俞蘅也就没再在意。很快就到搬家的日子,一大早就有工作人员开车来装行李,搬完之后又载着他们二人离开,往车站而去。绵延的车队,包括大巴、货车等,俞蘅先让张母上大巴车坐着,自己去盯着行李的卸放。好在该花的钱没白花,看东西都放置好之后,他才回到张母身边。下午一点,车队准时出发,一辆辆用防雨布包裹得严密货车紧跟大巴车队之后,浩浩荡荡地远离西岳。天气实在多变,昨天还是明媚的晴天,今天又是大暴雨。大包车内,因为刚出发的原因,大家也没有睡觉的心思,都在说着现在这世道。“我两年里搬了五次家了!钱没怎么挣,都花在搬家上了……”“难说哦~现在洪水每天都在往内陆挤,难保那天就把大陆全淹了哈哈哈。”“老哥这次你要搬去哪儿?荷乡?”“哪儿能呢!把我卖了都买不起哟~我和家里人打算搬到穷海山上去,地理书上不是说,那是我们国内第三高的高原了吗?嘿我就还不信了……”“哎哟,听说穷海山也要建那什么水上城市了……”“阿福啊,穷海山在哪里?”“在我国的最西边。”俞蘅跟张母介绍:“那里养一种很好吃的牛……”旅途并不单调,因为暴雨的缘故,为了安全车队行驶得不快,车上还有电视可以看。听着周围人聊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口音都不一样,听他们说话特别好玩。到后期有些累了,就眯着眼睛休息。